<h5><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对初学影友很实用。 因影友要求又进行了修编完善。 增补了发美图、美篇,组照技巧。原文于2018-10-10发在【新奇影苑】值此感谢:前辈赵永泉老师的指点和帮助。(仅供影友之间交流学习,不作其他用途)</span></h5><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什么是【摄影三坐标】?</font></h1> <h5><font color="#ed2308"> </font> <span style="font-size: 17px;">即距离、方向和高度。是摄影、电视拍摄的三个基本要素。也是摄影目标行为实施的三步骤。 改变任一个坐标,都会直接改变画面的结构。熟练运用摄影三坐标,就可以利用摄影三坐标,来剖析优秀的摄影作品,来理解、感悟摄影三坐标真谛。对新闻纪实、人文片的拍摄构图尤为重要。</span></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扬州·瘦西湖之晨</font></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摄影构图的三步骤】</font></h1><h5><font color="#ff8a00">*</font><font color="#808080">注:</font>初<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学时配合黄金分割的四个交叉点,等熟练后再自由发挥。</span></h5><h3></h3><h1><font color="#ed2308">【第一步 摄影的方向】</font></h1><h3> 就是说根据现场创意需要,围绕主体方位选择最佳拍摄点(确立机位)。此步骤,是改变画面主体与陪体、背景要素之间左右距离,靠近>⊙<或者分开<⊙>的调度。可形成:正面构图;侧面构图和斜侧面构图形式。这是拍摄时要首先考虑的。初学构图常常在这一步犯错,处理不好左右关系,如:画面左右失衡, 画面主次陪体之间不是很呼应协调(过近或是过远);还有不注意现场避障,人像头顶长树干等等……。</h3> <h1><font color="#ed2308">【第二步 摄影的距离】</font></h1><h3></h3><h3> 根据创意意愿 确定运用什么景别?指画面内容范围大小的取舍。如景别系列: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在视频拍摄中景别会划分的更细)。 这一步要做到简单直接、主题鲜明,不拖泥带水。有关景别构图的详细介绍,请看姊妹篇:摄影《景别构图》。这里不再阐述。</h3> <h1><font color="#ed2308">【第三步 摄影的高度】</font></h1><h3></h3><h3> 根据主体创意意愿来确定机位的高度,可以登高下底。能改变画面主体与陪体、背景前后要素的上下靠近与分离(也是距离位置的升高或降低)。这一步处理不好就会上顶天下贴地,中间脱节空空荡荡的,这就需要降低机位高度来解决。</h3><h3> 高度之外的拍摄角度问题。形式可分为:平拍(地平线居中);仰拍(地平线下移)和俯拍(地平线上移)</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三坐标景别系列示意附图】</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常用的景别系列 有以下几种形式】</font></h1><h3></h3><h1><font color="#ed2308"> 一、远景(大全景):</font></h1><h3> 既远距离拍摄广阔的大场面。在大场景风景的拍摄时要注意:地平线尽量不要居中(依据黄金分割线)。缺陷:熟称不天不地,画面不稳漂浮不定。特别是天地反差大时,单一的天空像缺失挖空了一块似的。初学摄影像此类,上面松散下面吃紧的情况很多,造成画面黑白色块拦腰两分家,画面不充实,也没有了主次关系。要知道主题只有一个,有要么偏上或偏下,也就是摄影人通常所说的三七、二八。<font color="#ff8a00">【注:突发事件例外】</font></h3> <h1><font color="#ed2308">二、全景:</font></h1><h3> 全景是事物的全貌。拍人要拍全身(取景只要有脚就要留足够的地面);拍建筑要拍整体;拍会议要拍整个会场场面。</h3> <h1><font color="#ed2308">三、中景:</font></h1><h3> 中景是集中拍摄事物的主体。 位于较近的距离拍摄,被摄主体有较大的影像能比较细致的介绍事物的主要部分,表现参与事件人物的相互关系。 中景人像画幅:从人头至膝盖线位置左右(要避开人体关节处裁剪)。</h3> <h1><font color="#ff8a00"> </font><font color="#ed2308">四、近景:</font></h1><h3> 近距离的拍摄。是拍摄景物中最活动最精彩的部分。人物或被摄主体成了画面中心,占有画面较大的空间,环境已经降到次要地位。人物和被摄主体能够细致的刻画。身姿、手势、表情能得到清楚的表现。所以说近景很精彩,它有80%左右的镜头,广泛在新闻、电视电影中运用。但拍摄中活动变数很大,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很具挑战性 。我的昵称【近景更精彩】也由此而来。</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中、近景竖幅很适合展现美女形象</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 五、特写:</font></h1><h3> 特写镜头是在近距离,拍摄人物和被摄主体的局部,进行细致的刻画。人物特写头部面部几乎占整个画面,可具体的深刻的表现人物的外貌、神情。</h3> <h3> 我们有了景别这个概念,就可用来拍摄组照了。如:拍摄全景、中景、近景的三幅照片,可表述,一个正在开会场景的新闻事件。</h3><h3> <font color="#ed2308"> 事例: </font>我们通过用<font color="#ed2308">【全景】的</font>画面,从中了解到整个会场的规模、气氛,左右位置关系,看条幅就知道在开什么会了。用<font color="#ed2308">【中景】</font>镜头拍摄会场的多个局部,拍摄观众席上或者正在作笔记的个人,这就让受众知道了人群的属性。比如是工人?农民?还是学生?还有他们的姿态神情等等……。<font color="#ed2308">【近景】</font>镜头,用正面或者侧面构图的形式来拍摄主席台上讲话的人。</h3><h3> 总之,用【景别】这个镜头语言来表达:逗号,句号,感叹号,去表现荷花、人物、邻里关系和人文新闻事件。</h3> <h1><font color="#808080">【友情交流】</font><font color="#ed2308">拍视频发组照技巧</font></h1><h3> 无论旅游纪念还是人文纪实,【景别构图】一定要有拍摄组照理念。远、中、近都要有。面面俱到了,这样回家也就不遗憾了。</h3><h3> 摄影也不能把整个舞台搬回家,要有提炼取舍而又要直接简单。用好了【景别构图】,可以帮助我们来控制视频、组照音乐相册快慢的节奏。</h3><h3> 一般情况 远、全景占20%左右;中、近景画面要占80%左右,从广域到细致的刻画,好让受众能看到实实在在的内容。也是拍视频、发组照的技巧。切记场景、内容、方向尽量不能雷同。这样画面缺乏变化,会产生视觉审美疲劳,降低观看效果。在不影响组照,故事连续性的情况下,尽量调剂新鲜度,要有画面内容的变化;景别大小和视角的变化(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可反复旋回。</h3><h3> 手机拍摄可以用暂停键,来控制片段长短。如不是长时间全程拍摄,每个镜头画面控制在1分钟左右,时间长了就变换机位和景别了,用推、拉、摇、移、跟、甩等手法来调剂画面的单调。 </h3><h3> 景别的大小拍摄时长也不一样。如【全景】信息内容多而广,用时7秒钟左右;【中景】6秒左右;【近景】4秒左右; 【特写】控制3秒左右,对人像拍摄而言一眼就能看清楚,再下去人脸上瑕疵都拍出来了。总之时长控制,要视现场情况需要而定,不能教条。</h3><h3> 视频从开始拍摄(启幅)、到结束(落幅)。每次片段的头尾,都要有3秒左右的稳定画面,才能开始动态摇摄。可用固定镜头穿插在其中,使画面有动有静。</h3><h3> 拍摄时原则上是他动你不动,他停你动(可以他为中心)在运动中拍摄,摇摄与推拉要缓慢平稳、也不要左右来回扫。</h3> <h3> 组照或视频片段的素材组合排序,如要【展示个体】人物形式的:镜头可以先从T近景画面(主体人)开始……到W远景周边环境的交代(称倒退式);<br></h3><h3> 【 展示单位】团体的:可以尝试先从远大环境开始(W广)……到近(T近)(称前进式)。</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谢谢临帖 谢谢交流</font></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2019年9月19日 上海·修编</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