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h3>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描写我国边疆地区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学校里,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h3> <h3> 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h3> 【写法借鉴一】 <h3>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句话很有新鲜感。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递进,写出了同学们的天真和有礼貌,表达了同学们对动物的喜爱、老师的敬爱和祖国的热爱之情。</h3> 写法指导一 <h3> 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组成的句子。巧妙地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能增强句子的表达效果,朗读时还能起到增强语势、加强语气的作用。写排比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h3><h3>🌸(1)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顺序。比如,“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ー句,“打招呼”“问好”“敬礼”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不能弄错顺序。</h3><h3>🌸(2)几个句子的句式要相同。比如赞美小草的排比句:“小草是绿色的天使,让大地充满生机;小草是大自然的精灵,给自然増添乐趣;小草是春天的使者,给人们带来希望</h3><h3>🌸(3)至少要写三句。三句话并列,才能构成排比,在写作时要注意哦!</h3> 【写法借鉴二】 <h3> 这篇文章层次清晰,以景物结尾的写法很有特色。</h3><h3>🌵先写早晨上学路上的情景;</h3><h3>🌵接着写同学们来到校园后的可爱表现;</h3><h3>🌵详细写同学们上课时认真读书的情景,通过侧面描写小动物们的安静来表现孩子们的学习认真。</h3><h3>🌵再写下课后孩子们欢快地游戏;</h3><h3>🌵最后点明中心,以景物描写结尾,表达作者对小学的赞美与自豪之情。</h3> 写法指导二 <h3>🌵以景物描写结尾有什么好处?</h3><h3> “古老的铜钟”和“风尾竹的影子”给这所小学增添了古老悠久的气息和民族特色,表现出这的确是一所令人难忘的美丽、和谐的学校。</h3> 单元主题 语文要素 <h3> 根据本单元的单元主题、语文要素的要求,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增加了引导学生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仿说或仿写的教学环节。</h3><h3> 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利用课余时间,我带领孩子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参观了我们的学校。接着,引导学生选择印象最深刻、特别感兴趣的场景进行观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去看看这个地方的环境是怎样的,同学们在干什么。</h3><h3> 再借助泡泡中的提示“上课的时候”“放学了”,以“教室里”为例指导学生说话,说出教室里不同时间同学所做的不同事情;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选择的场景。要鼓励学生打开思路,除了泡泡中提示的,还可以说其他的时间,如“早晨”“下课了”“中午”,说的时候可以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词句和自己平时积累的词句,最后进行仿写。</h3> 【实践展示】 <h3>写到了忆恩轩,乒乓球台~</h3> <h3>写到了运河和小桥~</h3> <h3>写到了809市场的情景~</h3> <h3>写到了运河边坑坑洼洼的小路~</h3> <h3>写到了桂花树和工字型教学楼~</h3> <h3>写到了雪松和风车~</h3> <h3>观察到了风车上的天花板~</h3> <h3>修辞运用的真恰当,把字写工整就更好了~</h3> <h3>写到了校园的绿植无刺枸骨,仿真足球场,感恩书吧~</h3> <h3>写到了我们的感恩文化~</h3> <h3>写到了鲜艳的国旗,蓝天和白云~</h3> <h3>观察到了下课时的情景~</h3> <h3>想象力丰富,校长和老师也来看热闹~</h3> <h3>写到了校园的读书声~</h3> <h3>写到了图书室~</h3> <h3>写到了高新实小赋~</h3> <h3>写到了诵恩亭~</h3> <h3>写到了我校的感恩文化、法制文化、安全文化~</h3> <h3>写到了草坪~</h3> <h3>观察到了操场上正在训练的运动员~</h3> <h3>观察到了国旗的影子~</h3> 【作者与原著】 <h3> 《大青树下的小学》原文作者:吴然。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者。</h3> <h3>《大青树下的小学》原文《我们的民族小学》赏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