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的构图与景深感》-----孙明

苏苏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光影汇】定期活动-摄影与创作之四</b></h1> <h1>孙明:今天跟大家交流的主题为:《照片的构图与景深感》</h1> <h1>我们先观摩一下大师们的作品</h1> <h1>孙明:利用建筑结构的纵深感,是照片的“深度”拉大。</h1><h1> 利用建筑原本的构造 加上光影的投射 使得画面的深度加深 从而形成画面的“深邃”。</h1><h1> 从照片的构图来讲 ,可以是四周向中间收缩的形式 ,如这张照片,</h1> <h1>孙明:也可以以人或动物点缀中心店 充分展现建筑结构的优美,如这张,</h1> <h1>孙明:上周日在长宁摄协组织的中摄协主席李舸的讲座上,李舸主席也讲到,拍摄时,要对拍摄的对象有所了解,想好自己需要什么主题,然后再动手。如果是三天的拍摄安排,可以第一天不动手,甚至不带相机,观察、了解、聊天、交流,以达到摸清主题的目的。</h1><h3><br></h3><h1>孙明:但是我们在拍摄时,一般都是上车看片,下车拍摄,拎着相机生怕错过了什么好的景物。</h1><h1>一顿扫射过后,发现人家拍摄的片子都比自己的好。这可能就是目的性缺乏和准备不充分的缘故。</h1><h1>初学摄影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一个过程。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在第一次去新疆拍摄的时候,拍回来4千多张照片,真正能用的片子是个位数。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对当地的情况缺乏了解,包括地理地貌、气候特征、人文历史等等,甚至该用什么镜头都考虑欠妥。</h1><h1>因此,现在的感悟是,拍摄之前一定要有所思考,有所准备。哪怕是在前往拍摄地的路上,对拍摄对象有简单的了解也是需要的。</h1> <h1>孙明:</h1><h1> 利用好建筑物本身的线条和自然光影 那就更棒了。</h1><h1> 其实在我们的生存空间,有很多类似的场景。如果观察、抓住、利用、记录、展示好这些场景,是我们在不断拍摄中,训练自己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缩需要积累的。</h1><h1> 建议大家可以从身边熟悉的环境中去寻找这样的元素,纳入自己的拍摄方案,多联系,以达到习惯成自然的拍摄。</h1> <h1>孙明:</h1><h1> 请大家看一组不成熟的片子(网络片),希冀大家可以从中有所启示。</h1> <h1>孙明:</h1><h1> 这类生活场景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大家随时能捕捉到,随时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和拍摄,如果天上有一只飞鸟 地上有一只鸡鸭就更生动了。</h1><h3><br></h3><h1>何永佳:</h1><h1> 后面4张不成熟是没有活物?</h1><h3><br></h3><h1>孙明:</h1><h1> @何永佳 这是从网上下载的 只是想说明问题 并不能像前面的黑白片那样作为摄影作品推荐给大家 故称之为不成熟 如有用词不当请谅解。</h1><h1> 这些片子我自己称之为“美片” 看上去很美 但是从内容上检点 可能有所缺乏。</h1><h1> 尽管画面中的植物也有生命力 但我总觉得可以用来表现安静 宁静 静默 但如果要表现生活状态 总感觉缺点什么。</h1><h1> @何永佳 不知道这样说 能否算是解答了你的问题。</h1> <h1>孙明:</h1><h1> 百度百科解释纵深感如下:根据透视原理在画面中表现出的空间深度。它给人以深远的感觉。电影创作中,选取和加工外景,设计和搭置布景,都要为未来镜头画面提供一定的纵深感。摄影师运用不同的光位、光比、光效和其他处理方法,在光线造型下可以构成富有纵深感的视像,使用不同焦距的摄影物镜,在不同光圈和物距下拍摄,能在画面中构成不同的景深范围。</h1> <h1>孙明:</h1><h1> 这一组照片中 也没有动物或人物(当然人也是高级动物) 但是拍摄者很好地运用了光影与建筑的融洽契合 表现出了景深 展现出摄影作品的魅力,照片运用景深的感染力 表现了建筑的气势和力量,表现出了建筑的质感,由此可见 建筑与光和影的配合 对表现建筑 表现生活环境 表现城市面貌有很大的作用。</h1><h1> 很好地利用光线照射在建筑等物体上 以表现画面的纵深感 对照片的表现力是很有帮助的。</h1> <h1>孙明:</h1><h1> 我们换一个角度看纵深</h1><h1> 纵深感的表现手法有很多 </h1><h1> 大家可以多多观看大师的作品 从中获得启发</h1> <h1>孙明:</h1><h1> 在拍摄中 利用各种线条 注重画面的结构 利用好光影 是我们在拍摄练习中 不断调整自己 不断提高自己 不断突破自己 需要多多操练的。</h1><h1> 如果能在拍摄中 利用好各种摄影元素 定能拍摄出自己满意 赏心悦目的片子。</h1> <h1>孙明:</h1><h1> 让我们再来看几幅彩色照片 不仅从构图上 注重了景深的元素 在色彩的运用方面也很有特点 是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养分的。</h1> <h1>孙明:</h1><h1> 例如这张片子 很多人一般会正面平排一列人物 但是稍稍侧面一点 形成近大远小的纵深效果 岂不更美。</h1><h1> 同时 一队人的排列与后面建筑物上的一列柱子相呼应 画面也更有趣</h1><h1> 纵深的效果也更强烈</h1> <h1>孙明:</h1><h1> 再看两张利用不同元素形成纵深感的片子</h1><h3> </h3> <h1>孙明:</h1><h1> 最后请大家看两张我自认为今天所有片子里境界比较高的两张片子 虽然没有我们前面所讲的元素 但是对现场元素的利用 很好地体现出了拍摄效果。</h1> <h1>孙明:</h1><h1> 这两张图片的画面简洁 干净 很好地运用了摄影是做减法艺术的拍摄手法</h1><h1> 达到了很高的境界</h1><h1> 不知道大家对我的观点是否认同</h1><h1> 今天的图片展示和探索就到此,如有不同的见解和想法,请大家一起来探讨。如有讲述不当的,请大家批评。</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