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甘棠苑】

<h3>【甘棠苑】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风景区内原陕州古城的北大街,是一处在原遗址上修建的、集人文景观与园林艺术为一体的旅游景点。复建的设计者将甘棠苑与钟鼓楼巧妙地连为一体,秉承古祠遗风,亭台楼阁、幽径曲水、怪石修竹、浮雕名匾错落有致,美不胜收。</h3><h3>该景点是由民营企业家吴启民先生1999年投巨资3000万元修建,2001年4月竣工对外开放。苑内占地面积18亩,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h3><h3>设计单位:东南大学建筑系与三门峡市建筑设计院</h3><h3>施工单位:咸阳市古建研究所。</h3><h3><br></h3><h3>这是一组2019-09-15~09-17游览【甘棠苑】时拍摄的照片,挑选出其中的60幅编辑成篇与朋友们分享。</h3><h3><br></h3> <h3>【甘棠苑】也称召公祠,是在原召公祠的遗址上修建的,西周初期,武王去世,年幼的成王即位,由周成王的两个叔叔周公、召公分陕而治,辅佐朝政,“周公营洛,召公主陕”。召公姓姬名奭(shi),西周初期的著名政治家,三公之一。由于召公体恤民情,广施惠政,深得百姓爱戴。后来,百姓自动捐资修建召公祠,院内栽种甘棠树,以示对召公的纪念。故陕县也称甘棠县旧治。历代诗人也动情赋诗赞颂,韩雄诗曰:“春桥杨柳应齐叶,古县甘棠也作花。”</h3> <h3>地处豫西的三门峡市,因新中国1957年起兴建的《万里黄河第一坝》而闻名中外。很多人并不知晓,数千年来三门峡地域就有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积淀。</h3><h3><br></h3><h3>古代的三门峡地区称为陕州, 在距今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出现了较大的部族群落,主要分布在今陕州区西张村、菜园、窑头、人马寨、张汴、西王等地。 公元前21世纪至16世纪,今陕州地域就是夏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h3><h3>公元前16世纪至11世纪,陕地属商朝。</h3><h3>西周时属焦国、虢国。</h3><h3>春秋先属虢后属晋。</h3><h3>战国时分属韩、秦、魏...。</h3><h3>在古代的西周,即西周成王时,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陕县即现今的三门峡市陕州区)。当时规定,周公治陕之东,召公治陕之西。</h3><h3>古代的陕西简称 “秦”,最早指今甘肃天水一带。【陕西】的名称自西周起一直沿用至今..。</h3><h3><br></h3><h3>【甘棠苑】大门柱上刻有篆书对联一付:</h3><h3>右为 古陕棠风承千载</h3><h3>左为 崤函甘雨润未来</h3><h3>原作者:吳启民先生撰</h3><h3><br></h3> <h3>钟鼓楼,又称谯(qiao)楼,始建于唐,跨街而建,气势恢弘。楼下用大青砖砌起的拱门系原来的北城门,据记载原拱洞下方立有十九根木柱,代表河陕汝道的十九个郡县。</h3> <h3>召公</h3><h3>召公,姓姬名奭(shi),是周初王室的重要辅佐大臣,燕国的奠基者,因其采邑地在召(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故称召公。召公官居太保,与周公旦、太公望共列为“三公”,为西周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其勤政爱民的思想,更是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成为孔子“仁”的思想的重要来源。可以说,召公的功绩和影响并不逊于周公,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召公的光芒却长时间被遮盖,不为人们所知。</h3> <h3>召公政绩突出,政治地位显赫,由于勤政爱民,深得百姓爱戴。《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召公之治西方,深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于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诗曰: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公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公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公所说。</h3><h3>甘棠也因此成为勤政爱民、施行德政的代表。</h3> <h3>召公敬德保民的治国思想不仅影响了周公,更是受到儒家孔子及其后学的推崇,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h3><h3>而召公勤政爱民、清廉仁爱的执政方式,更是深得民心而被百姓铭记,长久的流传于后世,甘棠也因召公之故成为人们赞美的对象。直到今天,全国仍有许多以召公、甘棠命名的村、镇、河、湖;文人骚客吟咏甘棠、召公的名文更是不胜枚举。可以说,召公思想深深的烙进了中国人的头脑之中,他是后人为官执政的榜样,也是百姓心中永远的理想。</h3> <h3>召公殿</h3><h3>召公治国思想</h3><h3>周公因其讲究“德政”的治国思想而被后人尤其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推崇备至,但周公思想的核心如非天命、德政、史鉴思想,却是由召公首先提出的。</h3><h3>召公强调对老百姓要以教化为先,勿滥用刑罚,还要求统治者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认为只有王和各级官吏清廉勤政,才能达到“祈天永命”的目的。而召公也正是这一治国思想最坚决的执行者,其甘棠树下理政、不劳百姓而劳一身的事例被后世永久传唱。</h3> <h3>【甘棠苑】苑中古建众多,亭台楼阁、 曲水幽径、怪石修竹、浮雕名匾等错落有致,美不胜收。</h3> <h3>荷花池</h3><h3>苑中有荷花池,到了夏季,池里莲花怒放,硕大的绿叶铺满水面,犹如一幅诗情画卷,吸引着众多游人的观赏。</h3> <h3>由左侍郎署理尚書唐文治拜撰書写的</h3><h3>陕州召公甘棠廟碑</h3> <h3>陕州直隶州</h3> <h3>钟鼓楼的正面是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亲笔题写的“钟鼓楼”和范曾先生题写的“云浮千秋”;背面是范曾题写的“江山万古”,两边是由著名作家贾平凹书写的楹联:“世长势短莫以势欺世,人多仁少须以仁择人”。 当代书画大师启功、范曾、钟明善、爱新觉罗·溥佐、茹桂等名家的丹青墨宝均是甘棠苑、钟鼓楼点睛收藏之作。</h3> <h3>精美砖雕</h3> <h3>【甘棠苑】门前有两棵高大柿树,每年深秋果实火红甜蜜时,常引来众多漂亮的大鸟前来啄食,此景观也是摄影爱好者的拍摄最爱。</h3> <h3>声华鼎重</h3> <h3>清风亭</h3><h3>甘棠苑东有一碑亭名曰“清风亭”,取自明代诗人李元伯“在昔召公去,国人爱棠树。如今树以空,时复吹清风。”的诗句。亭下竖着一块高2米宽1米的巨型石碑,镌刻着吴启民先生撰写的《甘棠苑记》,记述了他建苑的初衷。碑文精炼,寓意深刻,文笔流畅,使人反复吟诵,不觉乏味,倍感情真意长,荡气回肠。苍劲有力的镌刻,更为其增光添彩。当夕阳西下,站在碑亭脚下,似有缕缕清风拂面而来,崇敬之情油然而生。</h3> <h3>历史典故砖雕壁画</h3> <h3>甘棠苑正门两侧挂牌:</h3><h3>中共河南省纪委、中共三门峡市纪委</h3><h3>廉政教育基地</h3><h3>中华文化促进会召公文化研中心</h3> <h3>【甘棠遗爱】</h3><h3>甘棠遗爱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ān táng yí ài,旧时颂扬离去的地方官。《毛诗正义》卷一之四〈国风·召南·甘棠〉有相关记载。</h3><h3>此为周人怀念召公德政的颂词。后以“甘棠遗爱”一词颂扬离去的地方官。</h3> <h3>登《鐘鼓楼》瞰【甘棠苑】一角</h3> <h3>石雕</h3> <h3>天心阁内的精美木雕</h3> <h3>【甘棠苑】大门柱里侧刻有篆书对联一付:</h3><h3>右为 愿化甘棠千丈树</h3><h3>左为 始牵百姓一片心</h3><h3><h3>原作者:吳启民先生撰</h3></h3> <h3>玉雕 召公甘棠图</h3> <h3>游【甘棠苑】,领悟古代召公的思想境界。召公廉政敬德保民的治国思想不仅影响了历代执政者,更是受到儒家孔子及其后学的推崇,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h3><h3>而召公勤政爱民、清廉仁爱的执政方式,更是深得民心而被百姓铭记,长久的流传于后世,甘棠也因召公的故事成为人们赞美的对象。直到今天,全国仍有许多以召公、甘棠命名的村、镇、河、湖;文人骚客吟咏甘棠、召公的名文更是不胜枚举。可以说,召公廉政为官思想深深的烙进了中国人的头脑之中。</h3><h3>召公精神是古代的正能量,是后人为官执政的榜样,也是百姓心中永远的理想。</h3><h3><br></h3><h3>本篇完,谢谢浏览!</h3><h3>图片拍摄 文字编辑【华】</h3><h3>注:历史资料摘自网络</h3><h3>发出时间 2019-09-19</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