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抗戰時期的百团大戰

八一⭐老黑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耀武扬威的日军</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耀武扬威的日军</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得意洋洋的漢奸</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被八路军摧毁的井陉煤矿新矿高车</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路军偷袭进攻井陉矿煤矿</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狮脑山大战中八路军的机枪阵地</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路军重机枪阵地</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路军攻克涞源东田堡</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0年9月24日,三八六旅突破榆社城垣</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土岭战斗中八路军缴获的武器</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晋察冀军区三分区2团1连李永生缴获的武器</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路军爆破正太路桑掌大铁桥</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路军炸毁铁路桥</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破娘子关之铁路</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路军破袭正太线铁路</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路军战士破路割电线</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路军和游击队配合破袭日军的交通运输线</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太路东段大破袭</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团大战经过要图</h3> <h3>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自此国共两党結成統一战线,中国开始了全面抗战。</h3><h3><br></h3><h3>日本出于战略要求,对国共区别对待。日本急于将侵华战争告一阶段,以集结更多的兵力南下,夺取英法在东南亚和南亚的殖民地。为此,<b>日军一方面加快扶植汪精卫伪政权步伐,加紧与蒋介石政权“和谈”</b>;另一方面在桂南、粤北、河套、鄂北、鄂西发动新的攻势,对重庆持续大轰炸。</h3><h3><br></h3><h3>从1938年秋日本就开始了政治诱降,一方面希望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议和;另一方面,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汪精卫于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了另一个“国民政府”,以“和平反共建国”为号召,意图拉拢支持反共的人民。</h3><h3><br></h3><h3><b>在华北地区,日军则实施“囚笼政策”,先后建立3000余个据点、10000多个碉堡、5000余公里铁路、30000余公里公路,</b>把抗日根据地与其它地区、根据地与根据地之间隔离开来。八路军被封锁在穷乡僻壤,生存和发展极其艰难。对此,八路军希望打破“囚笼政策”,以往那种小规模的游击战肯定不行。</h3><h3><br></h3><h3>同时,由于国民党顽固派不断挑衅,国共摩擦不断,双方互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不清楚国民政府与日方谈判的进展,对于形势过于严重估计。加上认为日军有可能西进,于是八路军高层在通报中央军委而尚未有回复的情况下,<b>彭德怀认为,必须打一场大的战役,决定发动一场较大规模破袭战打击日军。</b></h3> <h3>1939年,国民政府成立晋察冀敌后战区,鹿钟麟任战区总司令。1940年春季,华北八路军在山西省策反收编国民革命军97军,将战区总司令鹿钟麟逐出省外。</h3><h3><br></h3><h3>同时,山西也爆发了晋西事变,閻锡山的晋绥军和八路军摩擦不断,1940年初双方和解。</h3><h3><br></h3><h3>1940年四月至六月间,日军以第36、37、41师团为主力,在山西省南部进行春季晋南作战,此时国军约8万;乡宁作战,此时国军约3万;晋南反击战,此时国军约4万。</h3><h3><br></h3><h3><b>日军发现共产党的武装在作战期间积极扩大根据地势力,引起日军内部的关注与探讨,寄望有效利用国共冲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b></h3> <h3><b>在抗日根据地,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人民武装在日本侵华的战略要地华北的发展日渐壮大,不断的打击日伪军,致使日伪军非常疲惫难以应付,严重地威胁了日軍华北大后方,打乱了日军的计划。</b></h3><h3><br></h3><h3>为此,日本军队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长城、华北、东北的部分军队,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并在荒原挖沟筑堡试图阻碍抗日力量的进攻,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借此控制并逐渐缩小抗日力量。</h3><h3><br></h3><h3>但由于1939、1940年夏季两次扫荡,将集中于华北地区30余万日军、满洲国军队的分布点不断增加,力量分散。这对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集中优势力量展开大规模进攻提供了有利条件。</h3><h3><br></h3><h3><b>百团大战的涉及范围中,驻有日军3个师团全部、2个师团的各2个联队、5个独立混成旅团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各2个大队、1个骑兵旅团的2个大队,共20余万人;另有飞机150架和伪军约15万人。</b></h3><h3><br></h3><h3>自1939年冬天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以圖困死八路军领导的抗日武装。</h3> <h3><b><font color="#ed2308">百团大战的发起人是谁?</font></b></h3><h3><br></h3><h3>彭德怀是百团大战的总指挥。但说到百团大战的发起人,应该是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大家知道党管枪杆子,但必须得有中共中央軍委的批准才行,在中央军委而尚未有回复的情况下八路軍總部就开始了。</h3><h3><br></h3><h3>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等下达《战役预备命令》,命令八路军在华北对日军开展一次大规模以破坏正太铁路为目的的破袭战,八路军总部部署的是20个团,蹊跷的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b>八路军参战部队竟然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故称“百团大战”。</b></h3><h3><br></h3><h3>据说,直到8月22日八路军总部作战科首次对战情进行综合整理时,彭德怀、左权才意外地发现竟有105个团参加了这次战役。也就是说,其中有85个团“没打招呼”就直接投入战斗了。此为后话。</h3><h3><br></h3><h3>同时要求对同蒲路、平汉路、津浦路、北宁路、德石路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h3><h3><br></h3><h3>同年8月8日,朱德、彭德怀等下达百团大战《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至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离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 </h3><h3><br></h3><h3>后来彭总说“百团大战”实际上不是由任何人和任何一级机构发动的,而是华北八路军全体将士积极主动参战的结果。</h3><h3><br></h3><h3><b>由此可见,彭德怀虽然是具体指挥百团大战的总指挥,但发动如此规模庞大的战役,命令的下达还是得经过八路军朱德总司令的同意才行。</b></h3><h3></h3> <h3><b><font color="#ed2308">声势浩大的百团大战</font></b></h3><h3><br></h3><h3>整个参加百团大战的近20万八路军,还有人数与八路军正规部队相当或更多的游击队和民兵参加,并且还有至少20万以上老百姓参加,这样说来有60余万軍民参加。</h3><h3><br></h3><h3>山西阳泉的老民兵王德顺说:“我们实在是受够了汉奸和小日本的气了!听说正规部队要打日本人,能拿起武器的人全跟着部队跑。 ”</h3><h3><br></h3><h3>8月20日,八路军在以正太路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时发起攻击,战区内那些小据点、铁路、公路、桥梁、电线杆,绝大多数成为八路军、游击队和群众进行破袭的对象,日军一片混乱,参战抗日部队因此越来越多。</h3><h3><br></h3><h3><b>最初,八路军总部对于百团大战并没有规定战期,只是在预备命令中要求从部队出动之日起准备一个月的粮食,这大体可理解为作战一周左右。而最终,百团大战却进行达半年之久。</b></h3><h3><br></h3><h3>战斗打响后的几天内,战区内日军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百团大战前期的胜利,使彭德怀产生了开展第二阶段战斗的想法。 </h3><h3><br></h3><h3>9月20日夜,百团大战第二阶段的战斗打响。</h3><h3><br></h3><h3>1940年12月22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从延安致电彭德怀说:“百团大战对外不要宣告结束,蒋介石正发动反共高潮,我们尚需利用百团大战的声势去反对他。 ”</h3><h3><br></h3><h3>百团大战开始后,日军于1940年9月底部署了一场“毁灭战”,对八路军进行报复。编入战斗序列的部队多达5个师团、10个独立混成旅团和1个骑兵旅团,实际出动兵力约20万人,另外还有大量的伪军以及满洲国军。</h3><h3><br></h3><h3><b>于是,八路军各部继续反“扫荡”,直至1941年1月24日,有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才正式宣告结束。</b></h3> <h3><b><font color="#ed2308">具体战果统计如下:</font></b></h3><h3><br></h3><h3>1940年12月10日八路军总部公布,从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个半月中,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内有营长以上军官18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407人,日军自动携械投诚者47人,伪军反正者1845人(以上共46380人)。</h3><h3><br></h3><h3>缴获缴获步马枪5437支,手枪281支,轻机关枪179挺,重机关枪45挺,各种炮53门;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铁轨21.7万余根,枕木154.9万余根,电线杆10.9万余根,收电话线42.4万余公斤;破坏煤矿5座,仓库11所。</h3><h3><br></h3><h3>此外,还缴获与破坏了其他大量军用物资,毙伤敌伪骡马1匹,马22匹;俘骡马1510匹,军犬29只,军用鸽57只。日伪军兵力损失,若加上晋察冀军区阜王战役毙伤的2000余人,晋西北反“扫荡”毙伤的2500余人,则达到50880余人。</h3><h3><br></h3><h3>据日军统计,正太、同蒲及平汉铁路共44681米道轨、93米隧道以及1014米桥梁被破坏,2440根电线杆或被切断或被倒坏,146公里电线被切断;井陉新矿破坏为最厲害,据最后调查,该矿损失10000万日元,至少半年不能产煤。</h3><h3><br></h3><h3>八路军在百团大战前3个半月作战中,伤亡1.7万人,中毒2万余人。仅129师战后统计,百团大战中该师各部伤亡7362人,失联450人,全师百团大战战斗减员达7812人。</h3><h3></h3> <h3><b><font color="#ed2308">对百团大战各种歼敌数据的分析比较</font></b></h3><h3><b><br></b></h3><h3>从主流数据知悉:毙伤日军20645人,到10645人,再到不知具体出处的5800人……究竟哪个数据更接近百团大战的真实歼敌数据?</h3><h3><br></h3><h3>最主流数据:毙伤日军20645人,俘虏伪军18407人,消灭敌伪据点2993个。</h3><h3><br></h3><h3>目前,大陆学界对百团大战战绩最主流的说法,主要依据的是1940年12月25刊登在延安《八路军军政杂志》第二卷第十二期上的由八路军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联合公布的《百团大战总结战绩》一文。据该文统计:</h3><h3><br></h3><h3>在百团大战中,先后参加与我作战的敌人,计有第110师团及25师团全部,26师团、36师团、41师团各2个联队,37师团及35师团各1个联队,第1第2第3第4第5第7第9混成旅团全部,第15第6独立混成旅团各一部,此外还有伪治安军、伪蒙军、伪满洲军、伪警备队、伪警察、伪宪兵及日寇特务机关和所有移民等。</h3><h3><br></h3><h3>其中,遭我打击最大者,则为第4混成旅团,计已消灭殆尽,第2第3混成旅团消灭过半,第36师团及110师团、第27师团均遭严重损失,第8第9第16等混成旅团均各损失一个大队,及第5第10等混成旅团全部。</h3> <h3><b><font color="#ed2308">被忽略的官方统计数据:</font></b></h3><h3><b><br></b></h3><h3>其实,还有另外一份也比“最主流数据”要早的统计资料,而且该资料可以说其实是上述“最主流数据”的母本?</h3><h3><br></h3><h3>那份刊登在延安《八路军军政杂志》上的《百团大战总结战绩》,其实早在10天前,也就是1940年12月15日,就已经刊登在八路军总司令部驻地太行区出版的《新华日报》华北版上了。</h3><h3><br></h3><h3>这个华北版的《百团大战总结战绩》,与延安版的《百团大战总结战绩》之间,存在着许多重大的区别。最主要的4项区别如下:</h3><h3><br></h3><h3>1、攻克据点华北版293個;延安版2993個。</h3><h3><br></h3><h3>2、日军投诚者华北版7人;延安版47人。</h3><h3><br></h3><h3>3、俘虏伪军华北版1407人;延安版18407人。</h3><h3><br></h3><h3>4、解放修路同胞华北版66731人;延安版673人。</h3> <h3><b><font color="#ed2308">百团大战赢得让人心疼</font></b></h3><h3><br></h3><h3>“日本人不好打,小鬼子火力太猛。”曾任八路军129师9旅侦察排长的查振海说。</h3><h3><br></h3><h3><b>百团大战中,他带一个主攻连队,进攻日军驻扎的一个小村庄。一仗下来,这个连队只有13人走出村子。</b></h3><h3><br></h3><h3>“我一个一个地数,13个人没一个不负伤的。”查振海说。</h3><h3><br></h3><h3>在一次侦察中,查振海遭遇日军小分队,腿部中弹,后来,烂成一个拳头大的窟窿,骨头都黑了。</h3><h3><br></h3><h3>百团大战时,和八路军总部炮兵团1营教导员张英一起参加关家垴战斗的,还有在大渡河边一炮干掉敌军碉堡、为红军渡河立下大功的神炮手赵章成。</h3><h3></h3><h3>“赵章成把辣椒面灌进迫击炮弹里,炮弹一炸,辣椒面满阵地地飘,把鬼子搞蒙了,以为是毒气。”张英说:“其实,我们哪里有毒气。”</h3><h3><br></h3><h3>显然,一边是装备低劣、擅长游击战术的八路军,一边是由近代工业武装、受到武士道精神麻痹的日军,这种不对称的战斗,不会让八路军轻易获得胜利。</h3><h3><br></h3><h3><b>惨烈的关家垴之战,只是其中的一个片段。129师经过长征的战斗骨干,在百团大战中伤亡过半,师长刘伯承心疼不已,眼伤复发。</b></h3><h3><br></h3><h3>当时,面对从游击战向破袭战的转型,八路军也是边打边学习,代价不小。</h3><h3><br></h3><h3>“好多战士根本没见过汽车,也不知道电线是用来干什么的。”原吕梁军区第八分区4团1营教导员杨德才回忆说,在一次伏击中,他的部队包围了一辆汽车,几个人商量半天,不知道如何才能破坏这个铁东西。</h3><h3></h3><h3>“我们用刺刀刺轮胎,刺不动,也捅不进去,最后,只是把汽车玻璃砸了,别的都弄不动。”杨德才说: “后来,我们才学会如何把汽油放掉,再后来,才学会如何卸轮胎和拆一些零件。”至于说到把汽车开回来,八路军并不具备这种能力。</h3><h3><br></h3><h3>对于破坏铁路,八路军更没有经验。很多战士看着铁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教导员杨剑龙带着一个营,用了两个星期,只拔了铁路上6颗道钉,打坏了几个夹板。</h3><h3><br></h3><h3>“结果,敌人用了一个小时就修好了。”杨剑龙说。</h3><h3><br></h3><h3>八路军总结百团大战的战绩:在为期三个多月的时间内,八路军与日军正面交锋1824次。2万比1.7万——以破坏正太铁路为目的的破袭战,变成差不多1比1的消耗战。</h3><h3><br></h3><h3><b>这样的损失,对于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的八路军来说,实在让人心疼。</b></h3><h3></h3><h3>对于八路军来说,1比1的消耗战,确实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过程中,有些牺牲是不可以避免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我八路军参加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果最丰富的一次战役。</h3><h3><br></h3><h3>百团大战对中国坚持抗战,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使日本企图利用德、意胜利的形势加大对国民党军事压力,以彻底解决“中国事变”的方针落空;用事实驳斥了国民党对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专打友军”的诬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是抗日的中流砥柱,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希望所在。</h3><h3><br></h3><h3>此举获得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高度评价,推迟了日本的南进计划,得到了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好评;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进一步鼓舞和增强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h3><h3><br></h3><h3>但是,百团大战也存在不少主观设想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的错误和失误。由于战役规模和持续时间,都超过了部队和根据地补给能力的限度,部队消耗过大,在日军报复“扫荡”时,已相当疲劳,因此对日军打击不力,使根据地遭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加重了以后的困难。</h3><h3><br></h3><h3><b>更是过早的暴露了八路军的实力,引起了日军的疯狂反复扫荡,实行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到处制造无人区;同时在占领区实施“清乡”和“治安强化运动”。</b></h3><h3><br></h3><h3>蒋介石召集国民党高级将领召开军事会议,紧急部署“防共、反共”计划。从此,“边抗战边反共”成了蒋介石和國民党政府多数官員的共识和一贯作为,对共产党与人民武装一再打压;与此同时,国民党加紧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于1941年1月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h3><h3><br></h3><h3>在此前后,国民党接连发动反共摩擦,掀起反共高潮。蒋介石密令胡宗南调集30万大军调转枪口,从抗战前线撤出,全力封锁陕甘宁边区。拨款一亿元法币构筑碉堡群,形成五道封锁线,并扬言:不得将一粒粮一寸布运进边区,饿死共产党八路军。</h3><h3><br></h3><h3>在日军进攻国民党封锁的双重压力下,不仅在陕甘宁边区,各根据地都出现了极为严重经济困难,战士们“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被盖”。在被国民党切断一切外援的情况下,共产党抗日救亡的行动遇到了沉重打击。</h3><h3><br></h3><h3>到了1942年,共产党在全国领导的18块敌后<b>抗日革命根据地面积缩小了一半,一些抗日民主政权被摧毁,总人口从1亿减少到5000万以下,八路</b><b>军、新四军由50多万人减少到不足40万人。</b>敌后抗日根据地处于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财政经济情况极端困难时期,其困难程度今人很难想象。</h3><h3></h3><h3><br></h3><h3>如1943年3月,彭德怀在左权县一个村庄召集一个地方干部会议,与会者饿得连坐都坐不稳,彭德怀只好请大家躺在炕上开会。</h3><h3><br></h3><h3>正因如此,中共党内关于应否发动百团大战发生争议。在华北座谈会上,百团大战问题被提出讨论,并受到尖锐指责。</h3> <h5 style="text-align: left;">――本文图片与文字素材均来自网络,仅做编辑</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