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识猪周期 <h3> 最近二师兄的话题网络上生活中都议论得沸沸扬扬,是不是超级周期真的来了?这段时间来我也在研究猪,也顺便整理并在此记录下来。<br></h3><h3> 去年以来由于非瘟及环保问题行政干预,导致生猪数量和可繁母猪数量急剧下降,下降到什么程度?合并了农业部公布的数据,今年8月份生猪存栏量环比上月下降9.8%,同比去年38.7%;可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上月下降9.1%,同比去年下降37.4%。如果是从08年5月份算起,这个数据会很差(下降已超过4成)。数据反映出什么情况:很悲催,中国已经快“没”猪了。 </h3><h3> 猪肉是民生需要的主要食材,我国一年要消费大概5500万吨的猪肉,叠加存栏下降于是乎,国家开始出手各种政策扶持养猪,又是给地,又是给补贴(贷款贴息、非瘟保险赔付等)等,目的就一个:用最短的时间把存栏量恢复回去,鼓励让曾经放弃养猪的猪农们赶紧重操旧业。</h3><h3> 这么密集又大强度的政策,猪农们愿意回来吗?即使他们响应号召,都回来养猪,会不会很快把这个大缺口补上?</h3><h3> 围绕上面第一个问题,我去查了资料,也去跟曾经的猪农、猪商贩们聊天,得到的答案几乎一致:“猪农们伤心欲绝,不愿意养了!”原因很简单:第一、曾经亏得血本无归;第二、即使养了,出栏时候价格不好了怎么办!第三、他们更愿意去养殖其它养殖周期更短的品种,比如鸡鸭或鱼类。</h3><h3> 由于采样有限,我也不去判定他们就不愿意回来了,回不回来其实也不是能让存栏量提升的最主要因素,不是还有很多养猪企业嘛,他们可以利用的技术和资源进行迅速扩张。他们的优势在于有资金有技术,容易成规模,具备科学养猪能力。散养和规模化科学养殖方式,在防疫和环境管控等方面猪企比散户优势大很多,当然不仅于此,今天不在这点展开说,下次找机会专门聊聊猪企及相关行业。</h3><h3> 有一天出差在动车上,看到隔壁正在电脑屏幕上反复修改猪场合作的合同条款。好的,政策引导下,现在猪企养猪情绪高涨!部分愿意继续养的猪农们会被猪企“收编”,他们年龄大概在45-60岁,养了大半辈子的猪,说实话不养猪还不知道能做什么,所以与猪企合作共赢,或许就是最好的结果。相信很快,养猪阵营将会迅速扩大。猪场多了,生猪和可繁母猪存栏率就会很快提高吗?-------没那么容易!</h3><h3> 为什么不容易,这还得从生长培育周期和猪的品种说起。</h3><h3> 小猪仔出生后21天,也就是0-3周是哺乳期,这时候称为仔猪,4-10周是生长期,称为保育猪,而10周后到出栏这段时间叫做育肥期,称为育肥猪。</h3><h3> 我国现有的有外三元、内三元、土猪等品种。其中外三元猪是由外国进口的3个品种猪经过杂交后出来的生猪,这是世界公认抗逆性最强的品种,不容易生病,出栏率最高,可以获得最高收益!不足的是它的培育周期最长。我们来看看它的培育周期是怎样的:首先要先从国外进口杜洛克公猪,长白公、母猪和大约克公、母猪的小猪仔,长白和大约克母猪仔长成可繁母猪大概要8-9个月,约240天后,再(1)将长白公猪和大约克母猪交配后产出长大杂交母猪;将大约克公猪和长白母猪交配后产出大长杂交母猪。孕期要114天。长大杂交母猪和大长杂交母猪长成可繁母猪大概要8-9个月,约240天(2)杜洛克公猪和长大杂交母猪交配后产出杜长大外三元猪;杜洛克公猪和大长杂交母猪交配后产出杜大长外三元猪。孕期要114天。(3)杜长大外三元猪和杜大长外三元猪从猪仔长成成品猪大概要150天出栏。综上所述,进口第一代的猪仔开始两代杂交出第一批外三元猪并养到出栏,要240+114+240+114+160,一共是868天,也就是2年又4个多月。如果进口的都是到繁殖时期的成年猪直接杂交,也要114+240+114+160,一共是628天,也就是1年又8个多月才能有第一批商品猪出栏。</h3><h3> 这么长的周期,也有专家就提议直接把育肥期的母猪转成可繁母猪,不要那么多代的杂交,或者用土猪直接繁衍,是不是可以加快出栏周期?!这样看起来可行,但实际上,这样做的话出栏率将大大降低,比如直接把育肥期母猪转成可繁母猪后生出的小猪,天生疾病的概率就非常地高。所以结论是:生猪和可繁母猪存栏率的恢复,将非常漫长。</h3><h3> 上面说的存栏率数据恢复慢的原因,接下来说说存栏率下降,带来了什么影响。</h3><h3> 首当其冲的是猪肉价格的突飞猛进,一天一个价,文后我附了一张我国猪肉现货平均批发价,看看看看,是不是很强?!</h3><h3> 于是,农贸市场里的猪肉价格就随着一个字:涨!</h3><h3> 面对这飞天猪价,国家出手了。采取比如控炒作:要求不许屯猪肉炒高价格;给地皮:允许生猪养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给商户补贴:以平价进行销售,我们当地就补贴一斤5元;给开办主场一次性现金补助:2020年底前建成的猪场一次性补助50-500万现金(补贴额度不低于猪场建设投入资金的30%);进口猪肉:从阿根廷进口大量冰冻猪肉,今年不低于300万吨;免除美国大豆、猪肉进口关税:中秋节前免除美国大豆猪肉关税并进行重新询价,马上已有中国企业向美国采购了60万吨的大豆,这个大豆免税后的意义我后面再讲。激励养猪政策不仅仅只有这些。</h3><h3> 从外国进口冰冻猪肉进来,300万吨(其中30万吨已在途中),这个数字看起来好大,猪肉价格是不是可以降下来了?!在前面说了我们中国一年的猪肉消耗量大概是5500万吨,猪肉的涨价虽然会压低一部分的消耗,但进口的300万吨与庞大的消费量相比的确还是少之又少,面对价格高台起不了太大波澜。况且,家庭自煮还是很少愿意多吃冰冻肉的。</h3><h3> 好,我现在回过来说那60万吨的大豆。</h3><h3> 我们国内市场上的大豆,有两种,一种是国内本地大豆,个头比较大,主要是用于做豆腐、豆浆之类的食品,因为出浆率高,不过这种大豆大多是在批发市场才有,农贸市场和超市很少见到;另一种是我们各超市常见的个头较小的黄豆,它出油率高,主要用于榨油,我们市场上普遍看到的大豆油,就是用这种大豆去榨的。然而它是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美国大量种植这种豆,专门销售向中国,在2017年以前,中国的进口大豆绝大部分就来自美国,贸易战开打后,我国提高了大豆进口25%关税,双方的大豆贸易实际性停止,17年后中国改从巴西进口大豆进口。但是!巴西的大豆也有美国的影子,而其它是从阿根廷等国进口,现在俄罗斯也向我国出口大豆。由于美国的大豆种植原本几乎是全部销售给中国的,这关税一提就更不得了:美国大豆卖不出去了!豆农炸了!于此同时,巴西的大豆产出,已经超过一半卖给我们中国,也可能向美国进口后再转卖给我们,因为巴西大豆垄断于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国际四大粮商,中国从来都没直接向巴西购买大豆,几乎都是通过四大粮商。这四大粮商主要是美国资本,听美国的话。我们为什么要向美国或者其他国家进口大豆,原因是:我们是农业畜牧大国,需要大量的豆粕做饲料,而东北大豆出油量比进口的低,价格却要高出200元人民币左右,我们一放开采购,那60万吨,那就是最少省下1200万,如果这次是陈年豆,那要更加廉价。60万吨大豆,一艘远洋轮船承载量是6万吨,也就是要10艘远洋轮才能装下,将于明年春节前分批次发货。对于这个免除美国大豆的进口税的举措,我个人认为即及时又意义重大。对我今天说的猪的意义来说,画重点也就是猪饲料!没错,猪饲料里头最主要的成分就是豆粕。看官们这时候问了,什么是豆粕?豆粕就是大豆榨油后剩下来的渣渣,由于它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简单说就是猪吃了长得好长得快,所以是饲料的主要原材料。这样一来,我们刚刚大力扶持养猪,猪的饲料的价格就不会非常高,对猪肉价格的稳定和猪农的投入资金压力是有正面作用的!</h3><h3> 从中秋过后到春节前是猪肉的销售旺季,生猪的存栏率还会进一步下降,猪肉的涨价不可避免。注:本文仅作为个人学习用途</h3><h3>【待续】</h3> <h3>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生猪存栏信息</h3> <h3>全国猪肉批发现货价格(2019年9月17日)</h3> <h3>当地出台补贴商户平价销售政策(福建漳州芗城)图一</h3> <h3>当地出台补贴商户平价销售政策(福建漳州芗城)图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