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磋琢磨共成长

余干一中 何仁平

<h1><font color="#1564fa">主题:第九课集体备课及高考真题研讨<br></font><font color="#1564fa">主持:李晓梅<br></font><font color="#1564fa">主讲:阳慧芬<br></font><font color="#1564fa">主评:张城杨 余金<br></font><font color="#1564fa">主编:何仁平</font></h1> <h1><font color="#1564fa"><b>  2019年9月17日下午,由于2018级政治组同仁没有安排公开课,所以,我们高三政治组老师如期举行教研活动。<br></b></font><font color="#1564fa"><b> 今天下午的教研活动主要围绕两个主题进行:《经济生活》第九课集体备课以及高考真题讨论。</b></font></h1> <h1><b><font color="#1564fa">  《经济生活》第九课课题是“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为两框即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r></font></b><b><font color="#1564fa"> 参加教研的老师,围绕着这两个框题的核心知识点、重难点、易错易混点展开了讨论。其中特别是对易错易混点交换了各自的看法,比如:第一框的市场规则的区分,如何帮助学生准确区分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第二框的政府宏观调控的三个手段即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的区分,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的区分,在生活中的“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到底属于什么手段?“限制房价”又是属于什么手段?“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什么手段?如何帮助学生利用课本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br></font></b><b><font color="#1564fa"> 通过各位老师的激烈讨论,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易错易混的,以及知道该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去理解较抽象的知识点。</font></b></h1><h3><br></h3> <h1><font color="#1564fa"><b>  讨论的第二个主题是高考真题研究。<br></b><b> 今天讨论的高考真题是2018年全国卷一。在客观题上,整体难度不大,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比如第一道选择题,考察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以及商品价值总量,这也是我们老师平时上课重点强调的知识点,如果学生课堂上掌握了,拿下这道题不是问题。这给我我们的启示是重点知识要一直重点讲解,不要掉入偏题、怪题之中。第二类题型是注意问题的切入点,比如第20题,题目问的是文化意义,很多同学在答题的过程中会没看清楚切入点,这种现象在我们平时的作业、考试之中也经常会出现,平时的讲解中要注意提醒学生。还有一种题型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都会出现的,那就是概念推断题,比如选择题第十五题,图中给你两个概念“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和“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然后通过概念及图示信息去选择答案,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今年高考题也有一道这样题型的题目就是给出“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概念,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去作答。在我们平时的考试中,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题目,给出的概念可能是熟悉的,也可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对概念的理解进行答题。这需要我们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培养理解能力,绝对不能死记硬背地去对待基础知识。<br></b><b> 在主观题上,题型几乎每年都一样,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较高,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掌握常用的时政术语、基础知识运用能力,这也是我们老师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要具备的能力。还有一道题型是第40题“提建议”的题目,这要求学生利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这也是我们学生有待提高的地方,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回到生活、联系生活来理解课本基础知识。</b></font></h1> <h1><b><font color="#1564fa">  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切磋琢磨,不断学习、加强交流。对同一知识点,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讲解方法,而切磋琢磨可以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