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h1> <p>孙文秀(1928—2014),女,启蒙于雪庐画社,1948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专,徐燕孙先生入室弟子。北京市工笔重彩画会会员。</p><p>供职于中国科协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从事科技、科普展览工作。工作之余,坚持传统绘画,作品以工笔仕女为主,也有花鸟、走兽等不同题材的作品。</p><p>多次参加民政部等单位举办的慈善义捐活动。作品《寿比南山》、《麻姑献寿》被钓鱼台国宾馆收藏。</p><p>上世纪八十年代与女儿刘黛琳合作《秋翁遇仙》,参加在北海公园举办的北京市工笔重彩画展,并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年画。</p><p>1988年与刘黛琳合作《花为媒》,参加文化部、广电部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四省市年画展,并获国画优秀奖。</p><p>1999年在琉璃厂与家人共同举办《刘松岩、孙文秀、刘黛琳、刘志奇一家书画印展》。</p><p>2004年作品《献寿图》参加在台湾举办的海峡两岸工笔画名家作品展。</p><p>2015年,在孙文秀去世一周年之际,全家人在国子监举办《美意延年——传统书画家庭展》以怀念。</p><p><br></p><p><br></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我是徐燕孙弟子,不是徐悲鸿弟子!”<br>——纪念我最亲爱和敬佩的好老伴孙文秀逝世三周年</font></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p><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松岩</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7年5月</div>文秀走了三周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想念她!<br>她是我最值得怀念的好同学、好画友、好老伴!她一生走得正,嫉恶如仇,却又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她是贤妻良母,教育出好女儿、好儿子,亲朋好友没有不说她好的。她心地善良,能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别人。在涨一级工资几块钱的年代,还要按百分比不是每人有份,调不上可能会出人命,她敢于提出把自己的指标让给更需要的同事。<br>她家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从小笃信基督,文秀原想当一名修女,后来听我多次劝说,才嫁给我这个“无神论者”,过了一辈子普通、充实、幸福的生活。她要求我,婚礼一定要在教堂举行,要照顾她家老人的感情。为此,我在八面槽天主堂的惠我小学找了一位老师,先给我讲《圣经》,毕了业就受洗入教。没想到我这个假教徒,拐走了一位真挚的真教徒。每到礼拜日,她还要陪伴父母到教堂做礼拜,直到北平解放,她才解放了。解放后,她自动去派出所要求把户口本上“天主教徒”这一项抹去,民警不知真情,还给她讲宗教自由的政策,她说“我不愿再当天主教徒”,这才改掉了。 <h3><font color="#010101">北平临时大学第八分班(国立北平艺专)学生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46年北平艺专师生通讯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通讯录内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北平艺专毕业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她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得好,人也长得漂亮,北平艺专同学背地叫她“林黛玉”,但没人敢当面这样叫她。她温柔贤淑是公认的,但是上学时不苟言笑也是大家都知道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47年在中山公园举办《砚社画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参加展览的部分同学合影</h3><h3>前排左起:聂桑、周锦蕙、郭秀砚、孙文秀</h3><h3>后排左起(不一定准确):郭正已、尹达信、张树德、刘松岩</h3></font></h3> <h3>最使我难忘的一件事:有一年,徐悲鸿纪念馆与中央美术学院举办“徐悲鸿女弟子画展”,她不参加。一位艺专女同学在徐悲鸿纪念馆工作,主管这次展览,没看到孙文秀送展品,就到家里来动员她参展,说人家没听过徐悲鸿课的都想参加,你是正牌艺专毕业,证书是徐悲鸿签字,为什么放弃这次机会?孙文秀毫不犹豫地说:“我是徐燕孙的弟子,不是徐悲鸿的弟子!”这时,我感到孙文秀了不起。徐悲鸿是鼎鼎大名的北平艺专—中央美院的大校长,世界名人;而徐燕孙是在“反右”当中被划成“大右派”的 “画霸”,谁还愿意走进这条茫茫的死路,孙文秀就甘心走这条死胡同。谁不知道,在“反右”以前,北平画派中画人物的大名家都是徐燕孙的弟子,如吴光宇、刘凌沧、黄均、金协中、任率英、李大成……,都出自“霜红楼主”徐燕孙之门。<font color="#010101">中国传统人物画与现代派人物画的分水岭就在这里。我们的老同学中某著名画家原是汪慎生的弟子,现在也贴上“悲鸿牌”,改称自己是悲鸿弟子。其实徐悲鸿的“革命画派(其实质是西洋画派)”出世时,这位老同学已离开艺专。“悲鸿牌”通行天下后,传统中国画几乎被斩草除根。从四十年代后期的北平艺专到后来的中央美院,连续发生的“</font>秦仲文、陈缘督、李智超三教授罢教”,秦仲文、寿石工等老教授发文批评徐悲鸿开革老教授、任用自己人;取消“中国画系”等等,以致教传统绘画的国宝级画家黄宾虹、溥雪斋、吴镜汀、溥松窗等教授几乎走光,只剩下李苦禅等人,也不让开课,去工会卖电影票。再后来,连徐悲鸿请来的漫画家叶浅予先生都看不惯“革命画派”,不但不跟着走,反而改革徐的“革命画派”。</h3> <h3><font color="#010101">左起:周锦蕙、聂桑、郭秀砚、孙文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刘松岩、孙文秀在《研社画展》时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她能毅然决然与“悲鸿牌”划清界限,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因组织校内外同学(包括孙其峰、刘冠廷、刘桐风、李鑑等)连续三年在中山公园办纪念抗战胜利画展,在艺专“</font>秦仲文、陈缘督、李智超三教授罢教事件”中支持罢教的老师,在后来被政府查封的《大同日报》上发表文章《为艺术学府学生向中华全国美术会说几句话》,又和李智超老师、孙其峰等发表声明,向国民党十一战区索要北平艺专房产(帅府园,即后来中央美术学院校址)。在1947年一年级结业“徐氏艺专” 改组(恢复北平艺专校名)时,别的同学被保送进艺专二年级,我未被保送,后来李智超老师说因为我得罪了某些机构和学校当局,上了黑名单。我领了临时大学第八班的结业证,离开了北平艺专。我和孙文秀真是一对“难兄难妹”了。</h3> 前排左起:夏具徽,王棣华,郭秀砚,孙文秀<br>后排左起:聂桑,周锦蕙,傅俊英,郭尔纯,许秀清,张宗讷 <h3><font color="#010101">在全国科协工作期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全国科协工作期间</font></h3> <h3>和好友、全国科协同事劳元殷在回家的路上。</h3> <h3><font color="#010101">孙文秀毕业后一直在全国科协、国家科委工作,绘制各种科技、科普展板,但从未放下手中的画笔,业余坚持创作出了大量的传统人物画,她和女儿合作的《秋翁遇仙》被印成年画深受欢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64年科学讨论会展览组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文革”期间在河南确山“五七干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业余坚持绘制传统国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参加笔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3年3月,也就是我老伴孙文秀去世前一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朱京生先生来家里了解当年北平艺专的情况,为参加中央美院举办的国立北平艺专专题研讨会准备论文,还“被颠倒的历史”以真相。我们夫妇二人向朱先生回忆了北平“徐氏艺专”时期的情况和问题,朱先生多有引用,并在文后特意注明“笔者2013年3月22日对当年北平艺专学生刘松岩、孙文秀老人的访谈”。会后论文以《国立北平艺专三教授罢教与国画论战事件考察与研究》为题连载于《中国美术研究》2014年第12期、2015年第1期, 2016年9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北平艺专与民国美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集中也收录了此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1999年,《刘松岩、孙文秀、刘黛琳、刘志奇一家书画印展》在琉璃厂瑞成画廊举办。</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与旅居美国的胞兄孙季韬合影。孙季韬也曾在雪庐画社学画。</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艺专同窗。左起:郭秀砚、孙文秀、郭尔纯。</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孙文秀(右)、刘松岩(左)与艺专学长(吴文彬)合影。吴文彬居台湾,是中华工笔画学会创会理事长。</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孙文秀、刘松岩夫妇在钓鱼台国宾馆创作时留影。</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孙文秀重病期间,正逢全家积极筹办家庭画展,病榻之上,我们多次商议展览事项。此展展出她的作品数十件,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展出,以寄全家怀念之情,并告慰在天之灵。</font></h3> <p>我们二人因传统国画相识、成家,携手一生,坚守传统国画一生。坚信优秀的传统国画一定会代有传承,美意延年。2015年夏,承蒙北京文史研究馆和孔庙国子监博物馆的大力支持,以《美意延年》为题举办了全家四人的书画展纪念孙文秀,永远怀念这位贤妻良母。</p><p><br></p><p><br></p><p><br></p> <h3><font color="#010101">作品欣赏</font></h3> <p>徐燕孙老师《纨扇仕女》笔意</p><p><br></p><p><br></p> <p>徐燕孙老师《终南进士》笔意</p><p><br></p><p><br></p> <p class="ql-block">秋翁遇仙 孙文秀、刘黛琳、刘松岩合作</p><p class="ql-block">展于1980年《北京市首届工笔重彩画展》,此为浩劫后第一次举办工笔重彩画展。所以《秋翁遇仙》正寓意百花凋零后复放,颇受瞩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民美术出版社将《秋翁遇仙》印成年画,发行一百八十万张。</p><p class="ql-block"><br></p> <p>长恨歌 孙文秀、刘黛琳合作</p><p><br></p> <p>花为媒 孙文秀、刘黛琳合作</p><p><br></p> <p>宝莲灯</p><p><br></p> <p>柳毅传书</p><p><br></p> <p>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p><p><br></p> <p>林潇湘魁夺菊花诗</p><p><br></p> <p>红楼二尤</p><p><br></p> <p>贵妃品荔</p><p><br></p> <p>舞乐图</p><p><br></p> <p>敦煌壁画</p><p><br></p> <p>南海观音</p><p><br></p> <p>钟馗</p><p><br></p> <p>麻姑献寿</p><p><br></p> <p>寿比南山</p><p><br></p> <p>阿福</p><p><br></p> <p>琵琶行</p><p><br></p> <p>京剧《定军山》黄忠</p><p><br></p> <p>京剧《四郎探母》铁镜公主</p><p><br></p> <p>国色天香</p><p><br></p> <p>牡丹鸳鸯</p><p><br></p> <p>秋声</p><p><br></p> <p>晚蝶</p><p><br></p> <p>艳夺昭阳</p><p><br></p> <p>兽中之王</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