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西星斑:
也叫蓝点石斑,全身布满蓝色黑边圆点,其外皮较厚,肉质结实,1条大概有3斤左右,故一般是起肉炒球、斩件焖煮为多,现市场报价每斤约400元。</h3><h3></h3> <h3>泰星斑:即来自泰国的星斑。体型细长,肉色雪白,潮州菜师傅常用。烹熟后鱼肉非常诱人美味。</h3> <h3>皇帝星斑:又名豹星斑,全身布满细小的斑点,身上有明显的深色带,最长可达70 cm。其身价昂贵,市场上不常见,是港人最喜欢食用的名贵鱼类之一,用作刺身尤其鲜美。</h3> <h3></h3><h3>吊桥石斑:
这是石斑鱼中的高大上品种之一,价格十分昂贵,肉质细腻滑实,用作刺身,能让人吃过之后毕生难忘。</h3><h3></h3> <h3></h3><h3>杉斑:又称小齿石斑,全身褐色,无任何条纹及横带,粤港澳地区宴席中常被用到。
无论是外观模样,还是色泽花纹,其与老虎斑都十分相似。不过杉斑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而老虎斑的双眼长在头顶;老虎斑的体型更大一些,可达40多斤,而最大的杉斑也只有6-7斤左右</h3><h3></h3> <h3>油缒:一种大型食用海鳗,最大的如人身一般粗,重量可达100多KG。其性格凶猛,和毒蛇一样,头斩下来后还会向人攻击,能维持很长时间不死,但肉质结实、皮厚有胶质,因此常被粤港澳厨师做为盘中美馔。</h3> <h3>老鼠斑:又叫驼背鲈,因头长嘴尖,形状酷似老鼠而得名。这是一种高级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非常鲜美,目前市场上价格颇高,且难得一见,有“斑中之皇”的美誉。</h3> <h3></h3><h3>东星斑:又叫七星斑,因身上布满白色的幼细花点,像天上的星星,所以被称为“星斑”,至于“东”字,是因为它产自中国东部的东沙群岛。
东星斑按照颜色不同,大致可分为四类:
一等品:通体淡红,或红色斑块(红东)
二等品:红中带黑,色泽较暗(澳东)
三等品:略带粉色(养东)
四等品:通体黑色或黑色斑块(黑东)
东星斑肉质十分鲜美,肉色雪白,口感嫩滑,无论是清蒸、红烧,都是上等的佳肴。</h3><h3></h3> <h3>燕尾星斑:外形与东星斑极为相似,常被误认,但从尾部可分辨出来,因其是星斑中尾部最为突出的,形如燕子尾,所以被称为燕尾星斑。</h3> <h3>红鰽(qiu):市场上不常见,偶尔能手钓到一两条,能见到的也是野生的,因此价格十分昂贵。</h3> <h3></h3><h3>金钱龙趸(dun):
此鱼极为罕见,很多从厨50年以上的老师傅,也没见到过一次!最大体重可达110 kg甚至以上,是一种极为珍贵的大型食用鱼类!</h3><h3></h3> <h3></h3><h3>苏鼠斑:黑驳石斑鱼又名珊瑚石斑鱼,俗称苏鼠斑、黑虎麻!头部及体侧褐色至灰绿色,头部、体侧及各鳍散布着小于瞳孔的黑斑,背鳍基部后半部具三个黑斑,第一个斑最大且明显,其尾鳍呈圆形状。
苏鼠斑适合煮汤,其肉质上佳,汤品十分鲜美。<br></h3><h3></h3> <h3></h3><h3>芝麻斑:密点石斑又名布氏石斑,俗称芝麻斑,在潮汕又简称为麻斑,因全身布满像芝麻粒般微赤的圆点而得名,常年生活在海岸边岸礁区里。
芝麻斑身体呈深棕色,鱼体呈纺缍形,胸鳍上有小黑点,尾鳍的边缘有鲜明的白边。
芝麻斑肉色雪白,肉质嫩滑鲜美。由于其肉质偏嫩,容易散碎,在潮菜中常用作生炊。现潮汕酒楼常见的芝麻斑多为每条1-1.5公斤,偶尔也有2公斤以上。<br></h3><h3></h3> <h3></h3><h3>红瓜子斑:红九棘鲈又称宋氏九刺鮨,俗称红瓜子斑、网纹鲙、红舵,因全身布满有褐红色或深棕色小点而得名,呈橙红色至黄褐色。
红瓜子斑是一种高档食用海水鱼,其鱼肉雪白,肉厚且爽滑,鱼味浓郁,不过3斤以上容易有沙皮。<br></h3><h3></h3> <h3></h3><h3>蓝瓜子斑:蓝瓜子斑属于少见品种,原产于东南亚,出海捕捞一船一般只能捕获1-2条,很难能够品尝它的味道,十分珍贵。
蓝瓜子斑体型较大,一条大约有7斤左右,体型与红瓜子斑接近,体色呈浅蓝至青蓝色,全身布满圆形至不规则的黑色斑点,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背鳍、尾鳍的末端均为黑色。
蓝瓜子斑的鱼皮较厚,油润弹滑,肉质比较细嫩,而头部和鱼腩则可以清蒸,鱼肉滑炒,鱼骨煮汤,一鱼多吃。
另外除了红蓝瓜子斑外还有一种更为罕见的白色品种,称为白瓜子斑。因为实属罕见,在此略去不表。<br></h3><h3></h3> <h3>点带石斑:点带石斑鱼,鱼体黄棕色,散布赤褐色小圆斑及数条深色斑带,尾鳍呈圆形状。
点带石斑鱼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海内外市场欢迎,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性价值的食用鱼。<br></h3> <h3>花石斑:蜂巢石斑俗称花石斑、蜂巢格仔、六角格仔、蝴蝶斑、牛屎斑、花狗斑。
蜂巢石斑鱼体呈浅褐色,密被深褐色蜂巢状斑点,腹部斑点间隙较背部为宽,体长7-14厘米,各鳍均具与体色斑点一致的斑点。
蜂巢石斑鱼为暖水性小型石斑鱼类,是珊瑚礁盘内较常见的鱼类,肉质十分鲜美。<br></h3> <h3>鲑点石斑:鲑点石斑体型较长,体长约12-23厘米,呈椭圆形,侧扁,头长大于体高,口稍大。鲑点石斑鱼体色呈褐色,全身布满红褐色斑点,是驰名世界的海鲜珍品之一。<br></h3> <h3>黑石斑:美洲黑石斑鱼又名条纹锯、黑锯、条纹锯鮨,统称黑石斑!体表旱深褐色或蓝黑色,鱼体侧扁而粗壮,椭圆形,口大,体被细鳞,带淡白或白斑,十分绚丽多彩,故还有翡翠斑、天星斑等称呼。其肉质丰腴、口感鲜软清爽、富含营养、骨刺少、骨肉容易分离,方便加工处理。
黑石斑是一种名贵的海水养殖鱼类,具有生长快、抗逆能力强、出肉率高、营养价值高等诸多优良品质,商品鱼在国内市场上销售价格为180-200元/公斤,据记载最大个体长2m,重176kg。<br></h3> <h3>豹星斑:豹星斑又名皇帝星斑,别称杂星、黄尾鲈!豹星斑的体型较长,呈椭圆形状,侧扁,它的尾鳍呈圆形或凹形。豹星斑的体色变化很大,常呈褐色或红色,而各鳍大多呈现黄色。而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体侧有不规则的神色斑纹和斑点,其下颌要比上颌突出。
豹星斑也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材,它的肉质细嫩洁白,香甜无比,营养丰富,十分受食客欢迎。<br></h3> <h3>杉斑:清水石斑又名杉斑。“杉”是香港渔民对珊瑚的俗称,杉斑即珊瑚中的石斑!
杉斑的无论是外观模样,还是色泽花纹都与老虎斑十分相似,很难分辨。不过,杉斑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而老虎斑的双眼长在头顶。还有一个分辨方法就是老虎斑的体型要更大一些,重量可达40多斤,而最大的杉斑也只有6-7斤左右的大小。价格上杉斑也比老虎斑要便宜一些!<br></h3> <h3>宝石石斑:宝石石斑俗称流氓格仔、糯米格仔、白尾鲙,因全身不满宝石状的斑点而得名。
宝石石斑体长,呈椭圆形,最大体长可达47厘米,通常体长为35厘米。其头部、体侧及各鳍的色泽较浅,全身散布着褐色、黄褐色或黄色的斑点,最大斑点有瞳孔般大小。<br></h3> <h3>花鹦斑:花点石斑,又名花鹦斑、花英斑,因身上布满褐色斑点而得名。
花鹦斑的头大而尖,身体呈卵圆形,头部大尾部小。其头部、侧身及各鳍均呈浅褐色,布满深褐色斑点,肉质嫩滑,十分鲜美。<br></h3> <h3>油斑:云纹石斑,一般被称为电纹石斑,因其油脂含量十分丰富,又被称为油斑。
油斑一般体长13-15厘米,体型呈椭圆形,其色为浅褐色至褐色,体侧有5条暗棕色斑带,斑带在腹部分叉;体侧和各鳍上皆无斑点,另具黑色小点。油斑是石斑鱼类中的佼佼者,鱼肉品质较好。<br></h3> <h3>褐石斑:褐石斑是一种具有经济效益的食用鱼,可人工养殖!
褐石斑由于其体型外观与油斑非常相似,十分容易混淆,因此又被称作假油斑。褐石斑和油斑都有5条暗棕色的斑带,前部的横带同样延伸到头部。分辨方法是观察两种鱼体侧的特征:油斑体侧分布的是云状白色斑带,褐石斑则是布满细小白色斑点。
褐石斑和假油斑的市场价格相差甚远,常有不法商人用褐石斑冒充油斑出售。<br></h3> <h3>七带石斑:七带石斑又名七带斑,因其能在7-8℃的低温环境下生存而又被称作冷水石斑!
七带石斑全身色泽呈浅褐色至灰褐色,体侧具有7~8条褐色斑带,并与7-9条淡色至白色横带相间排列,两种斑带对比鲜明,特征显著,较容易辨认。
七带石斑鱼的含肉率很高,其肉富含矿物元素,可以清蒸、红烧以及煮汤,出品肉质鲜嫩且有营养。<br></h3> <h3>宽带石斑:宽带石斑俗称纵带石斑!
宽带石斑体型长,呈椭圆形,幼鱼呈淡紫灰色或淡褐色,腹侧偏白色,体侧具2条镶黑缘的白色宽斜带,背鳍和尾鳍都有黑点及线纹。成鱼体一致为灰色,体侧白带逐渐消失,黑缘则转为线纹或斑点。
宽带石斑是一种高经济价值的食用鱼,清蒸最能体现其鲜美。<br></h3> <h3>弓斑石斑:弓斑石斑又名吊桥石斑鱼、弧纹石斑鱼!其体长椭圆形,侧扁而粗壮,呈浅黄色,因有多条暗褐色弧形宽带而得名。
弓斑石斑的肉味平平,并不是重要的食用鱼,适用于煮汤,富含胶原蛋白。<br></h3> <h3>巨石斑:巨石斑鱼又名鲈滑石斑!其体型较长,整体呈椭圆形,侧扁而粗壮,体长一般为100厘米左右,最长可达200厘米,重达400斤。巨石斑鱼呈淡灰绿色或褐色,全身散布着暗橘红色或深褐色的圆形深色斑点,斑点中央色泽较周围深,另外在背鳍有一大型的暗色斑块,有个别还会有5条暗色垂直斑纹。
巨石斑鱼是一种经济食用鱼,已有人工养殖,清蒸食用最佳,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其摄入的食物较杂,有可能含有热带海鱼毒。<br></h3> <h3>玛拉巴石斑:玛拉巴石斑其体色呈浅褐色,有五条微斜的暗色褐带,有时不显著,腹侧的班带会出现分叉。它的头部、体侧、胸部等部位均有黑褐色斑点,另外头部和体侧还会散布着白色斑点及斑块。
玛拉巴石斑是一种美味的食用鱼,清蒸红烧均可,十分鲜美。<br></h3> <h3>七星斑:豹纹鳃棘鲈又名花斑刺鳃鮨、豹纹豹鲙、珊瑚鳟鱼,俗称七星斑!
七星斑的体型长且硕壮,体长可达120厘米,其身体及头部呈橄榄色至红褐色,头、身体及鳍布满细小的蓝点,胸鳍呈红色,尾鳍后缘部分有不明显深色带。
七星斑的鱼肉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在市场上均会切成小块出售,头可煮清汤、背肉宜清蒸,腹肉红烧最美。<br></h3> <h3>吻斑石斑:吻斑石斑鱼最大体长可达35厘米。其头部及体侧呈淡色,全身布满了六角形暗斑,斑点间隔很小,因而形成白线条。它的体背有5个黑斑,各鳍也均具暗色斑点及白色线条。
吻斑石斑鱼可做食用鱼和游钓鱼,以清蒸食用为佳。<br></h3> <h3>细点石斑:细点石斑鱼又名高体石斑、蓝鳍石斑鱼!其头部及体侧呈淡灰蓝色,全身包括各鳍密布着小黑斑及一些呈锯齿状、不现则状的较大黑点,特征显著。
细点石斑鱼是一种经济食用鱼,亦常被展示于水族馆中,适于清蒸。<br></h3> <h3>镶点石斑:镶点石斑鱼又名黑点格仔!镶点石斑鱼体型较长,为椭圆形,头部较大,呈浅褐色,体侧有6条暗褐色斑带,边缘列有黑色斑点,而各鳍也具有褐色斑点。
镶点石斑鱼是一种很有经济价值的食用鱼,适于清蒸或煮汤,肉质鲜美。<br></h3> <h3>三斑石斑:三斑石斑又名红皮鲙。其体型较长,呈椭圆形,侧扁而粗壮,头部及体侧呈淡褐色,散布着红色或红褐色的小斑点,背鳍具一较眼大的暗色斑,背鳍软条部中间部位另具一小暗色斑,另一小暗色斑於尾柄处,因此三斑而得名。
三斑石斑是一种经济食用鱼,已成功实验人工养殖种类,这种鱼肉质细嫩,清蒸烹饪最佳。<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