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者:何志华</h3><h3>图片:来源于网络等</h3> <p><b style="font-size: 20px;"> 何峰 原名何恒明 山东省淄博人 1920年8月出生 家庭出身:贫农 小学3年级文化 1938年4月入伍,194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2月转为正式党员。历任战士,村党支部书记兼青年会长,乡党支部书记;副班长,班长,青年干事,技术书记,指导员,俱乐部主任;被服厂收发兼保管员,副教导员,兵工厂政治教导员;军分区政治部巡视员,寿光独立营政治教导员;武装部部长;军委沈阳防空学校教导员;东北军区(沈阳军区)干部部协理员;组织科科长;沈阳军区军运部驻齐齐哈尔铁路军事运输处政治委员等职务。</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参加革命工作简历</b></p><p><b> 1937年11月 参加了由马耀南、共产党员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在长山中学举办的“民众游击训练班(民众夜校)” 学员(接受了共产党的早期教育)。</b></p><p><b> 1938年4月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特务营 战士。</b></p><p><b> 1939年11月 参加了苏鲁青联清河分会领导下的“青年救国会” ,并参加了“民先训练班”学习。</b></p><p><b> 1940年1月 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两个月后转为正式党员。</b></p><p><b> 1940年6月 任铁山区大寨村党支部书记。</b></p><p><b> 1940年7月 任恒台县五区两个乡(卫崮一带,具体乡名不详)的党支部书记。</b></p><p><b> 1941年2月 任临淄独立营恒台县大队(后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临淄独立营二连)战士。10天后任副班长;一个月后任班长。</b></p><p><b> 1941年8月 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政治部青训队 学员。</b></p><p><b> 1941年9月 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临淄独立营三连 青年干事兼文化教员。</b></p><p><b> 1941年11月 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基干团一营(清河区清中独立团一营)保卫部主任、民运组组长、党支部委员。(不久,在战斗中负伤致残)</b></p><p><b> 1942年1月 任山东清河区独立团政治处 青年干事。</b></p><p><b> 3月 任机关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俱乐部主任、技术书记。</b></p><p><b> 1942年11月 任八路军山东清河军区被服厂 保管员兼收发;不久任会计、管理员、党支部书记。</b></p><p><b> 1944年初 任八路军渤海军区后勤被服厂 政治指导员;不久任政治教导员。</b></p><p><b> 1947年1月 任山东军区渤海军区后勤部军工处兵工厂总厂 政治指导员; 2月 任政治教导员,党总支书记兼分厂党支部书记。</b></p><p><b> 1948年3月 任华东军区渤海军区第三军分区(清河、清西军分区合编)政治部 巡视员;不久,任组织科 协理员。</b></p><p><b> 1948年9月 任华东军区渤海军区第三军分区教导大队 政治指导员。</b></p><p><b> 1949年1月 任寿光独立营副政治教导员; 5月 任政治教导员。</b></p><p><b> 1949年底 任寿光武装部 部长(刚刚上任)。</b></p><p><b> 1950年1月 任军委沈阳防空学校二大队五队政治教导员、党委委员兼党支部书记。</b></p><p><b> 1951年6月 任东北军区(后改编为沈阳军区)干部部机关 协理员、党支部书记兼党委委员。</b></p><p><b> 1952年12月-1954年12月 任东北军区第一速成中学 学员。</b></p><p><b> 1954年12月 任东北军区直属政治处 助理员、党支部书记。</b></p><p><b> 1955年12月 任沈阳军区直属政治部组织科 副科长。</b></p><p><b> 1956年9月 任沈阳军区司令部防化教导营 政治委员、党委书记。</b></p><p><b> 1961年12月 任沈阳军区军运部驻齐齐哈尔铁路军事运输处 政治委员、党委书记。</b></p><p><b> 1964年2月 因病离休。</b></p><p><b> 2005年2月 病故。</b></p><p><br></p><p><b> 1955年9月授予大尉军衔;1960年授予少校军衔。1965年5月定为行政十四级。解放战争时期荣立三等功二次。1988年被授予独立勋章。</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父亲的家乡 </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20年8月父亲出生在山东省长山(曾改为恒台、长恒县,现为淄博市张店区)县大寨村,一个富裕中农的家庭里。当时,家里三代同堂,有曾祖父、曾祖母、伯祖父、伯祖母、堂伯父、堂伯母、两个堂姑、爷爷、奶奶及父亲十一口人。有土地十四、五亩、房屋十一间,分为两个院,耕牛一头。虽然,伯祖父和爷爷都比较懦弱,但是,曾祖父为人和善,肯于助人与村里邻里之间相处得很融洽,群众基础很好,并勤劳能干勤于持家,因此,家庭生活的比较殷实。但是,在父亲五岁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有一天,一头牛发疯似的凶猛的冲向毫无防备的曾祖父,来不及堤防的曾祖父即刻被抵倒在血泊中,伤势十分严重,不久便撒手人寰。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全家落入低谷,父亲从此也失去了往日的欢乐。曾祖父去世后家庭由伯祖父掌管,伯祖父的持家能力很差并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很快就输光了家里的积蓄和一部分土地,并欠下了许多外债,使家庭生活每况愈下一落千丈。生活难以维系,迫于无奈在父亲六、七岁时分了家,爷爷一家分得土地五亩,房屋五间,另加一部分债务。一家四口人,曾祖母、爷爷、奶奶和父亲生活在一起。曾祖母和奶奶都是盲人,父亲年幼,家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爷爷(何临瑞)一个人身上,日出而耕,日落而息,还要承担一些家务,每天忙碌不停,一年的收入仍不够还债。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父亲看到爷爷每日劳作和辛苦,于是,七岁起就承担起一部分家务劳动,开始独自上山砍柴、割草、放羊、下地间苗拔草。父亲九岁时许多玩伴上了学,爷爷便无奈的满足了父亲的心愿,送父亲去村小学读书,由于家务劳作的繁重,父亲每年只能在学校读书半年,四月到十月农忙的时候便要回家跟爷爷下地干农活,就这样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入不敷出,还要受到地主的凌辱和压榨剥削,动辄遭到莫须有的罚款及打骂,家境更加困难(土改时定为贫农),因此,三年后因交不起学费而弃学务农,从此,读书便成为父亲的梦想。</span></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入伍背景</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b>国共合作</b> </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制造卢沟桥事件(七七事变),悍然发动了旨在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先后调集八个师团、四个旅团共30余万人,分三路在华北地区展开战略进攻,其中一路沿津浦路南侵犯山东。10月,占领德州、平原等地。11月,占领乐陵、惠民、齐河等县。12月,占领济南、泰安,淄博张店。1938年1月,侵占青岛。并制定了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span></p>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日本侵略者侵占山东到处烧、杀、抢夺,无恶不作</p><p><br></p> <p> 国民党守军部队面对日军的进攻不战而逃。日军刚刚渡过黄河之际,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即率第三集团军和省政府经泰安、济宁向鲁西南和豫东撤逃,山东境内的国民党地方部队和政府官员也随之纷纷南逃,致使山东大部地区沦陷。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劫无恶不作,社会秩序混乱不堪,山东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p><p> 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在1937年7月8日,即向全国发出《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全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军的侵略。7月15日,中共中央把以团结抗战,实行民主政治为主旨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交给国民党中央。8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全面抗战的政治路线,决定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 </p><p> 此时日军计划吞并整个中国,给国民党政府以致命的打击,蒋介石被迫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要求。8月22日,南京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编为国民党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25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下辖第一一五、一二0、一二九师;继而将活动在湘、赣、闽、粤、浙、卾、豫、皖八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在共产党的敦促下,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于9月22日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从而形成了国共合作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p><p> 中共山东省委遵照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指示迅速动员组织人民,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游击战争和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准备,独立自主地担当山东抗战的责任。1937年9月,毛泽东主席多次强调“整个华北地区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要“注全力于游击战争,借着红军抗战的声威,发动全华北(包括山东在内)动员群众,收编散兵散枪,普遍地,但是有计划地组成游击队”。9月中旬,在北方局各省委代表会议上,确定了全党搞武装,抓政权,放手发动群众发展自己力量的方针,号召广大地下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地方去,到游击队去组织、发展、指挥抗日武装。 </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7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同志,在济南召开会议,决定组织游击队,发展抗日救国民众团体。山东各级党组织在日军大举入侵、立足未稳之际,领导发动了多次抗日武装起义,在毛泽东主席军事思想的指引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武装队伍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壮大起来,抗日烽火在全省各地蓬勃燃起。</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铁山抗日武装起义 </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黑铁山以前称为铁山。自春秋战国起,这一带就出产高质量的铁矿石,引发了齐国冶炼铁业的兴盛。铁山一带地处长山、桓台、临淄、益都四县交界处,群山起伏,沟崖纵横,地势复杂,隶属长山九区管辖。自清末至民国,这一带的矿产资源先后遭受德、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统治势力累日旷久。“七七事变"后日本的掠夺更加疯狂,因此,这里的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的农民协会就非常活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7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经党员林一山同志对鲁中长山中学校长马耀南的了解,得知马耀南先生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心,并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威望。省委便委派林一山同志找到马耀南校长做抗日武装起义工作,马校长当即表示同意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随后,中共山东省委陆续派出共产党员姚仲明、红军团长廖容标、共产党员赵明新以教员的身份来到长山中学开展起义前的准备工作,发动群众组织抗日力量,为武装起义做准备。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7年10月初,日军入侵山东,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山东形势十分紧张,中共山东省委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长山中学为中心,在长山,邹平,桓台,临淄一带发动起义,成立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五军。为加速武装起义的准备,校长马耀南以教学研究会的名义,把全校老师组织起来,由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有计划的宣讲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抗日救国统一战线政策,介绍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中华民族当前的任务等抗日救国宣传。对如何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部署,统一思想。为了培养抗日武装起义的骨干,以“民众夜校”(民众游击训练班)的名义举办培训班,对学校师生和一部分青年农民及矿工进行了培训。1937年12月24日,日军渡过黄河向南推进,并出动飞机对邹平,长山县城进行了轰炸,广大民众群情激愤,义愤填膺。</span></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右图:姚仲明 霍士廉 廖容标等</h3></font></h3>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7年12月26日晚,姚仲明,廖容标率领长山中学60多名师生,赵明新、孙焕文(地下党员)带领“民众游击培训班”的部分学生和青年农民骨干,集合在黑铁山脚下的太平庄小学的院内。共100多人排成九行,他们背着仅有的三支步枪(广东造,汉阳造、九连登各1支)和八把栓着红缨的大刀,打响了山东武装抗日的第一枪,面对悬挂有镰刀和斧头的中国共产党党旗,正式举行了武装起义。姚仲明同志庄严的宣布:“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成立,姚仲明代表党组织向大家发出号召:“同志们,为了保卫家乡,保卫父老兄弟姐妹,咱们这支队伍将和战斗在山东各地的抗日武装并肩作战,狠狠打击日本侵略军。”廖容标任司令员、姚仲明任政治委员、赵明新任政治部主任、几天后马耀南赶到太平庄,任参谋长和临时行动委员会主任。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的消息很快传开,许多爱国志士纷纷前来第五军汇合加入抗日队伍。从此,这支部队在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迅速发展壮大,在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7年11月,父亲和向旭叔叔等伙伴同时参加了“民众夜校”(民众游击训练班)培训班的学习,接受了共产党的抗日救国的启蒙教育,心绪豁朗振奋,抗日激情在心中燃烧,先后两次报名参加起义队伍,均遭到家庭的强行阻拦(因父亲是独生子女,每次都被爷爷强行拉回)。向旭叔叔等伙伴参加了武装起义。父亲当时身虽然在家里,心已经融到抗日救国的斗争中。</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铁山惨案 </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了父亲的家乡淄博市张店,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罪行累累,十恶不赦,仅仅在两个月内就制造了五起大惨案,血腥屠杀无辜的民众,他们见人便杀,见房就烧,将不满周岁的孩子双脚捆在两扇门的门环上,被撕劈成两半,投进大火中;孕妇的肚子被他们豁开,将血淋淋的胎儿挑出腹外;老人被砍下腿脚……,侵略者的罪行一桩桩,一件件令人发指,惨不忍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家驻在淄博张店城区的东北部的铁山脚下,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后,在民众中爱国热情更加高涨。由于汉奸张子明向日军的告密 ,侵华日军旅团长牟田,纠集驻张店、金岭镇日军500余人,于1938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十二)凌晨,把铁山东麓的村子包围,闯进村庄,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大肆烧杀,连久病卧床的老人也没放过,被杀死在板凳上或被窝里;敌人把抓到的村民分别集中到在铁冶村西南门外的一个大湾和于家庄大湾北侧的场院里,架起机枪向无辜的人群进行扫射,顿时血流成河,在这次惨案中216名村民遇难,伤残35人,20户被绝杀,制造了惨绝人寰的《铁山惨案》。</span></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参军入伍</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耳闻目睹了日军的侵略暴行,更加激起了满腔的民族仇恨,抗日救国的信念更加坚定。于1938年4月毅然决然的摆脱了家庭的束缚,走进抗日救国的队伍,成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特务二营的一名战士。拿起了土炮、大刀加入了抗日游击战争。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于1938年6月初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三支队,已发展到6000多人,马耀南任司令员,霍士廉任政治委员,杨国夫任副司令员,赵明新任政治部主任。廖容标受命率第五军主力团第八团南下编入四支队,并任四支队司令员。姚仲明率第五军一部改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四团,任团政委。</span></p> <h3>1937年12月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成立大会</h3> <p><b style="font-size: 20px;">破袭战</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4月,父亲入伍便参加了第五军配合台儿庄战役,在胶济路和张博路沿线展开大规模破袭战,当时部队的主要任务是破坏敌人的交通设施,即“破袭战”。在“砸断敌人的铁腿”的战斗口号中,父亲投入到对日伪军的“破袭”战斗中。在廖荣标司令的指挥下,父亲他们刨路基、撬铁轨、扛枕木,经过昼夜的奋战,破坏了胶济铁路张店至辛店、张博支线南定至五公里车站的铁轨。并炸毁日军1辆兵车和张店车站的电灯房及发动机等。破坏马尚、涯庄间铁路并袭击两处火车站,又在张店东炸毁日军兵车7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8年7月初父亲所在部队特务营驻防在卫固镇一带,遭到日伪军的进犯,在杨国夫的指挥下,部队进行了有力的回击,经过激烈战斗,打退了来犯之敌,战斗取得了胜利,父亲他们士气高涨,军威大振。继之父亲即又投入到“破袭战”中,第三支队与1000余名矿工,2000多名农民利用夜色的掩护,浩浩荡荡开赴张博支线张店淄川铁路段,父亲在这次破袭战中,拧螺帽、卸夹板、挖路基、拆枕木,他们把南定到淄川、南定到张店之间十几华里的路基全部掘毁,把钢轨掀翻,造成日军35天内未能通车。随即父亲随第三支队与第四支队,在胶济铁路四段进行了大规模的破袭,将胶济铁路周村至张店段、张博支线数十华里的铁路线掘毁,并毁坏火车头3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继而父亲参加了攻占洪山煤矿矿区、损毁矿井的战斗,在这次战斗中毙伤日伪军300余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并掩护配合矿区工会武装部,两次袭击了洪山镇,攻占了南工厂。父亲和战友们深入到鲁大公司(日本侵占的煤矿)周围搞抗日宣传,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经过宣传鼓动工作,当时有300多人响应抗日救国的号召,离开敌矿场参加了八路军游击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9年3月初父亲又投入到胶济铁路金岭镇至青州车站路段的大规模破袭战中,一夜之间炸毁日军火车头3辆,炸毁多个涵洞,拆走大批铁轨,使日军铁路运输瘫痪一月之久,切断了敌人的物资运输和供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9年2月初父亲所在的特务营(驻扎在卫崮的几个小村里的),再次遭遇敌人。4日下午两点钟左右突然传来了炮声,大家一致想到是日本鬼子来侵犯了。于是,父亲和战友们共80多人,立即背上大刀和长枪,带上手榴弹在营长的率领下冲上了山,发现敌人正在山下架枪休息,并有许多骑兵。父亲心想这回用土枪换三八大盖的机会来了。在营长指挥下向敌人发起了进攻,不料,在另一座更高的山上隐蔽着伪军,占据了有利地势,向我阵地开了火,面对山上山下的夹击,他们打的十分英勇。不久日军伪军步兵骑兵一起扑向我军阵地,因寡不敌众而撤退。这次战斗虽未取得胜利,但也消灭日伪军10余人,其中有2名骑兵。父亲有2名战友不幸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在父亲的战斗生涯中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战斗。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8年底八路军陆续以沂蒙山区为中心设立了革命根据地。12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八路军山东纵队正式成立,27日父亲的所在部队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支队下辖五个团,马耀南任支队长(司令),霍士廉任政治委员,杨国夫任副支队长(付司令员),鲍辉任政治部主任,赵明新调任清河区宣传部部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