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推行垃圾分类?视频会给你答案

珠江帝景苑

<h3></h3><h3> 每年,约有1300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这些垃圾,正在威胁它们的生命:被渔网困住的海豹、误把烟头当食物的雏鸟、误食塑料致死的海龟。 有人总在问为什么要推行垃圾分类? 也许这段视频会给你答案。<br></h3><h3></h3> <h3><b>除此之外,最近一个北极熊的视频也震撼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之中。 视频里的北极熊拼了命在垃圾堆里,寻找最后的食物,那也许是它们最后的希望。</b><br></h3> <h3>视频中的北极熊身上沾满了污垢,在垃圾堆里不停的翻找着可以吃的东西,让人看了十分心疼。</h3> <h3>  有人或许会觉得北极熊是被垃圾堆里的气味吸引来的,但当你看到它们的举动,你会意识到,它是饥不择食! </h3><h3><br></h3> <h3>它们缓慢地在垃圾堆里行走,附近的冰山早已融化,它只能靠翻找垃圾桶寻找食物,暂时维系着自己的生命。<br></h3> <h3>它们骨瘦如柴,就算吃垃圾也难以填饱自己的肚子:<br></h3> <h3>它们绝望地一头埋进垃圾堆里,无助的眼神,干巴巴的身躯,这还是我们印象里,那个憨态可掬、萌哒哒的北极熊吗?<br></h3> <h3>网友们纷纷留言,看到了这个残酷世界真实的一面。 原来我们引以为傲的,洁净天堂的北极之地,也落得如此不堪,而这一切,都是由我们<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北极宣布告急,北极熊即将成为传说</b><br></h3> <h3>  这些可爱的北极熊们,是在北极圈内斯瓦尔巴德群岛冰冷的海岸被发现,这是隶属于挪威位于北冰洋边缘格陵兰岛和大陆之间的一个偏远的群岛。</h3> <h3>北极熊们正抓住黑色塑料,然后试探着撕咬它们。即使这样的“隐世秘境”,也没能逃离环境污染的厄运。 斯瓦尔巴德群岛距离欧洲大陆数百千米,可以说是人迹罕至。 保存人类希望的“末日种子库”也被修建在这里。 </h3><h3><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如果连这里都被污染,我们的希望真的不知道还能埋在哪里。</b></h3> <h3>科学家在北冰洋的海岸上,找到了大量废弃物,包括日常使用的塑料瓶、棉签棒、烟头、湿纸巾等。 同时,研究团队也通过取样发现,从北极的海水里能够找到漂浮的大量塑料微粒,一部分碎片甚至是从非常遥远的地方来。<br></h3> <h3>鸟类、鱼类、哺乳动物都很容易在这种环境中受到塑料废弃物的有害影响,这与北极正在巨变的气候、正在消融的冰盖一起,危害着北极圈生物的生存。</h3> <h3>来自英国莱斯特大学的教授牵头组织了一个科学调查团队,将地球上每个人创造出的“垃圾”全部纳入统计,就连地表之下的沉积物也没放过。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30万亿吨。<br></h3> <h3>来自英国莱斯特大学的教授牵头组织了一个科学调查团队,将地球上每个人创造出的“垃圾”全部纳入统计,就连地表之下的沉积物也没放过。</h3><h3><br></h3><h3>最后得出的结论是30万亿吨。</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在被塑料垃圾污染的时候,世界上是没有人可以幸免的。</b><br></h3> <h3>自此,绝美的珠峰向人类下了永久的禁令,因为这座世界之巅正在丧失美丽,丧失属于她的生命。<br></h3> <h3>在世界最深的海沟。</h3><h3><br></h3><h3>据《皇家学会开放科学》(The Royal Society)2月27日期刊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科学研究显示——塑料已经布满世界海沟最深处。</h3><h3><br></h3><h3><b>这很大程度表明,地球上已经不存在还未受过塑料污染的海洋生态系统了。</b></h3> <h3>据联合国环境署估计,每年有超过640万吨垃圾进入海洋。 海洋垃圾中80%来自陆地。 而在陆地垃圾中,占比最大的是食品包装和塑料袋。 另外20%来自海上活动,如游船上丢弃的垃圾、废弃渔网等。<br></h3> <h3>格陵兰岛的Illulissat海岸。</h3><h3><br></h3><h3>据《国家地理》描述,海洋中有多达 51 万亿块塑料,其中 90%的海洋塑料为微观的,而科学家将它们比作一种“汤”(soup)。</h3> <h3>海洋,这个令人惊叹的世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被人类污染...... 人类曾经面临很多选择: <b>经济发展和大自然发展之间,精明的人类选择对大自然的改变视而不见、选择了享受当前的舒适,选择对环保漠视。 </b></h3><h3><br></h3> <h3>无独有偶,一位印尼巴厘岛的网友拍下的一幕刷爆了朋友圈,那个度假天堂在一场风暴后,变成了人间地狱。<br></h3> <h3>风暴过后,所有的塑料垃圾都被吹上海岸,密密麻麻的白色污染令人头皮发麻,与风暴前的景象相比简直令人难以置信。<br></h3> <h3>巴厘省环境署数据显示,巴厘岛每天产生3800吨垃圾,其中只有60%最终被填埋,剩下的被排入大海。</h3><h3><br></h3><h3>每天都有将近50吨垃圾被冲上海岸,而这已经超过了岛屿本身负荷量的10倍。</h3> <h3>而这些堆成山的塑料垃圾,都是由人类亲手丢掉的一个一个塑料瓶组成的,不知何时起,这座海岛的沙滩边缘,已经被层层叠叠的垃圾覆盖。<br></h3> <h3>把海岛生态毁于一旦的正是人类自己,垃圾被冲向大海,强降雨或者风暴一经出现:</h3> <h3>成千上万吨的垃圾便会将沙滩吞噬,接着便会出现上面震撼的场景。<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它们的世界在崩塌</b></h3> <h3>海洋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而主要污染源之一就是塑料!<br></h3> <h3>全球每年产生将近3亿吨的塑料垃圾,其中多达1200万吨进入海洋。</h3> <h3>每年至少10亿个海洋生物,因塑料制品而失去生命。 </h3><h3><br></h3> <h3>根据联合国数据显示,仅澳洲海洋就有近1300万吨塑料垃圾,每年导致100万只海鸟,和超过10万只海洋哺乳动物死亡。</h3> <h3>去年夏天,泰国南部的海滩上出现了一头生命垂危的鲸鱼,经过5天的紧急抢救,这头鲸鱼,艰难地吐出5个塑料袋后,宣告死亡。<br></h3> <h3>工作人员解剖了它的尸体,忍不住泪目。 他们在鲸鱼的肚子里,发现了80多个黑色塑料袋,这些塑料袋重达8公斤!<br></h3> <h3>我们无法想象,误食了塑料袋的它呼吸起来有多困难,身体受到了严重感染的它死前是多么的绝望。 前段时间,在印尼,又出现一头死亡的鲸鱼,解剖后人们发现,它肚子里的塑料袋和瓶子,足足有200多个<br></h3> <h3>英国斯凯特岛,也有一头鲸鱼在岸边搁浅而亡。研究人员解剖它的尸体,竟然在它的胃里发现了足足4公斤的塑料垃圾!</h3> <h3>挪威动物学家在一头搁浅的鲸鱼胃里解剖发现,体内被30多个塑料袋包围的鲸鱼,几乎没有任何脂肪,胃和肠道全被各种垃圾堵塞。<br></h3> <h3>还有被渔网困死的海龟<br></h3> <h3>被尼龙绳活活勒断身体的海豹:</h3> <h3>错把塑料当食物,喂给宝宝的鸟妈妈:<br></h3> <h3>被塑料袋弄得快窒息了的海鸥:<br></h3> <h3>被钢丝勒死,眼含泪水的海豹:</h3> <h3>误食塑料惨死的海龟:<br></h3> <h3>大量的塑料袋、竹竿、盆、瓶子漂浮在海洋中,甚至淹没了鱼类的生存环境,夺取了本该属于海底生物的自由。<br></h3> <h3><b>仅2010年就约有400-1200万吨塑料被海浪卷入大海,其中,塑料垃圾需要40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被降解。 </b>那这些垃圾都去哪了呢?<br></h3> <h3>维也纳大学的研究员指出,估计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的体内都能找到的塑料微粒,也就是被称为遍布近海大洋的“海洋PM2.5”。</h3><h3><br></h3><h3>这种微粒,粒径细小直径小于2mm,肉眼难以看见,数量巨大,海洋中约有五万亿塑料微粒,且重可达27万吨,容易被海洋生物摄入。</h3><h3><br></h3><h3>微塑料从近海到大洋,从表层到深海,甚至在人迹罕至的南北极均有发现。</h3> <h3>所以你以为自己很安全,实际上你和那些海洋生物一样。 只不过,它们体内是整块的塑料,而你的体内是塑料微粒。<br></h3> <h3></h3><h3>有人会有疑惑,我没有吃塑料,为什么体内会有塑料微粒? <b>答案很简单,你吃了还不自知。</b> 早在2017年,就有科学家在微生物体内发现了塑料微粒。<br></h3><h3></h3> <h3>“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淤泥就是微生物聚集的地方。</h3><h3><br></h3><h3>环环相扣下,不光是鱼类,还有龟类、鲸类、鸟类等200多个物种,都不同程度的摄食了塑料微粒。</h3><h3><br></h3><h3>从被我们随手丢弃,到再次回到我们肚子里,塑料沿着生物链完成了一个完美的循环。</h3> <h3>有人会说我不吃海鲜,我只吃素行不行? 想的简单了,用水、加盐,可其实我们的水和食盐也早已经被污染。 早在几年前,研究人员就从食盐中发现了塑料成分,而最新的研究资料显示: 目前世界上超过90%的食盐,品牌都检测出塑料微粒,包括超市卖的的精制岩盐。<br></h3> <h3>水也不例外,全球的自来水中,有83%被检测出含有微塑料,含量最高的美国,有94%之多,最低的欧洲国家,也高达72%。 就这样,塑料微粒以各种各样的途径进入我们的体内,环境恶化的苦果由人类自己吞噬。<br></h3> <h3>它们无法消化无法降解,只会在我们体内不断积累。</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改变刻不容缓,人类责无旁贷</b></h3><h3><br></h3><h3>生态一旦遭到彻底的破坏,其伤害便会永久无法复原,健康一旦受到威胁,一切已了无意义。</h3><h3><br></h3><h3>保护生态、重视环保不仅是挽救濒危的自然,更是人类的自救。</h3><h3><br></h3><h3>改变,是时候开始了。</h3><h3><br></h3><h3>比如一场“垃圾强制分类”大战正在上海火速拉开战线。</h3><h3><br></h3><h3>但这不只是一场上海人必须打赢的战争。</h3><h3><br></h3><h3>这还是一场事关所有中国人的战役</h3> <h3>按规定,居民一天倒垃圾的时间段只有早上7:00-9:00以及下午4:00-6:00,垃圾必须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类投放,违者个人罚款50-200元。 一时之间,魔都民众有点懵。<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为什么,上海那么急!</b></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为什么,中国这么急?</b></font></h3><h3><br></h3><h3>因为如果连魔都做不好垃圾分类,中国的垃圾处理水平继续原地踏步,而中国人就必须继续被困垃圾围城,承担垃圾焚烧致癌率难以有效控制的后果。</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中国人不能再等了!</b></font></h3> <h3>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垃圾生产大国。 早在2004年中国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国。 德中环境与能源促进中心的报告显示,中国目前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亿吨左右,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递增。 但更严重的问题是,中国人这么多年来因为垃圾处理不善而付出了沉重的环境、健康代价。 </h3><h3><br></h3> <h3>一直以来,中国处理城市垃圾的方法是以填埋为主。2010年,导演王久良拍了一部《垃圾围城》震惊世界。</h3><h3><br></h3><h3>这部纪录片展示了光鲜亮丽的北京被周围大大小小的垃圾场包围,它们组成了北京的“七环”,与此同时,土地、水资源的污染情况触目惊心。</h3> <h3>这些日常丢弃的垃圾,会以什么形式回归到北京市民的生活中呢? 可能是吹来的风、喝到的水,是以垃圾为食的猪牛羊生产的肉类奶制品,是在垃圾填埋场上种起来的有机蔬菜水果,甚至是房子、学校下面那块你不知道有没有做过修复的地……<br></h3> <h3>在广东省东莞市远丰村,自1995年起,村后有座高出海拔多米的垃圾山<br></h3> <h3>剧毒的腐烂物和脏水渗透地下,污染了人们生活饮用的水源。</h3><h3><br></h3><h3>在当地只要是用水,任何人都逃不开垃圾毒物对身体的侵蚀......</h3> <h3>于是,这个仅有400人的村庄,10年间许多村民因患癌症死亡,被包括央视在内的众多媒体冠以——“癌症村”。<br></h3> <h3>类似的癌症村,在中国还有成千上百个,原因就是因垃圾处理导致的。 垃圾污染、水源污染、空气污染......<br></h3> <h3><b>因此中国人必须打赢这场垃圾战争,垃圾分类只是一个开始!</b></h3><h3><br></h3><h3>而在澳洲垃圾分类也日趋成熟,在新州生活的大家,可以根据,垃圾桶颜色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用来分类回收不同的垃圾。</h3> <h3>红色代表“不可再生利用”的垃圾,例如厨余垃圾。</h3><h3><br></h3><h3>黄色代表“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h3><h3><br></h3><h3>绿色代表“绿色生活垃圾”,例如不要的植物,自家后花园不要的花草。</h3><h3><br></h3><h3>值得一提的是,澳洲在扔塑料瓶和玻璃瓶时,他们都会事先倒掉瓶子里的残余物,用水简单清理一翻。</h3><h3><br></h3><h3>再把瓶盖也取下来,以确保不给清理垃圾的工作人员造成危险。</h3> <h3>在新州,垃圾分类回收有着严格的规定,如果被发现乱扔垃圾,将面临高达1500澳币的罚款! 因此大家要严格按照颜色来分类垃圾,而对于一些废弃的大件物品,比如沙发、床垫等,悉尼市政府提供每周(基本为周三)一次的免费垃圾上门回收服务。<br></h3> <h3>但要注意的是,如果违规扔在马路两侧会违反相关规定,违者还可能会被处以500澳元的罚款(某些情况下高达2,200澳元)。</h3><h3><br></h3><h3>在澳洲,还可以将化学、电子垃圾回收,别直接扔进垃圾箱。油漆、杀虫剂、泳池化学品、气溶胶等,会交由新州环保部门管辖下的Chemical CleanOut进行化学清洗与管理。</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保护环境,势在必行。 现在我们可能要需要几代人, 才有可能打赢这场战争, 但我们责无旁贷!</b><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