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中秋时节,北京天空湛蓝,晴空万里,毓秀丰满,远山近水,尽染秋色,田野蔬果飘香,街道花团锦簇,流金溢彩。9月16日,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七期中青年作家(少数民族)高级研讨班如期开班,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56个民族齐聚鲁迅文学院这所文学的殿堂,作家的摇篮开始为期四个月的培训学习。56个民族56朵花,朵朵开在阳光下。大家能为在金秋时节相聚在鲁院学习,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与激动。这片文学的圣地将开启56个民族学员的文学梦想。</h3> <h3>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文学馆路育慧南的鲁迅文学院氤氲在绿荫丛中,肃穆宁静,和中国文学馆毗邻相连,孕育着浓浓的文学气息,巴金题写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气宇轩昂,穿透纸背的力量来自深厚的文学底蕴。</h3> <h3> 鲁迅文学院是一所招收中青年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理论家、文学翻译家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专业培训机构。前身是由新中国成立不久(1950年)经丁玲、张天翼等老一代文学工作者筹备成立的“中央文学研究所"。</h3> <h3> 1954年中央文学研究所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1958年停办,1980年批准恢复为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1984年正式定名为鲁迅文学院。历经了建立之初的辉煌,也经历了“文革”中的坎坷、挫折,见证了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的起落,也受益于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蓬勃。鲁院经风历雨走过了一甲子如歌的不平凡岁月。</h3> <h3> 时光荏苒,七十年壮丽辉煌,数以万计的文学创作者和作家在鲁院得到了文学的滋养和丰润。邓友梅、蒋子龙、叶文玲、王安忆、莫言、张抗抗、高洪波、毕淑敏、余华、周大新、迟子建、麦加、叶广苓、严歌苓等等,一大串,长长的闪着光芒的名字。他们是当代中国文学大厦的脊梁,他们是鲁院的骄傲,也是中国文学的自豪。</h3> <h3> 岁月沧桑,鲁院担负着文艺传承的重担,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一路前行,坚守“为人民培养作家,培养人民作家;为时代培养作家,培养时代作家”的理念和追求,严谨办学,规范管理,延揽名师,广采博取,以“继承、创新、担当、超越”为训导,培养了一大批星光灿烂的著名作家,深厚的文脉在这里积累并薪火相传,浸润着一批批鲁院莘莘学子的心灵,鲁院已被誉为中国的“文学黄埔”、“作家摇篮”。</h3> <h3> 绿水相映的中国文学馆</h3> <h3> 继承、创新、担当、超越为主导的文学情怀。</h3> <h3> 那些曾经为鲁院的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文学巨匠。茅盾、巴金、朱自清、赵树理、顾毓琇、丁玲、邹韬奋。他们静静的在鲁院一角观看着他们为之奋斗的鲁迅文学院,观看着一批批来了又走了的学子。文学的血脉自此静静的流淌。</h3> <h3>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央文学研究所的吸引下,郭沫若、胡乔木、茅盾、老舍、叶圣陶、曹禺、艾青等一批卓越诗人、作家、教育家、戏剧家走上研究所的文学讲台。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迅速脱颖而出。</h3> <h3> 鲁迅、曹禺闪耀文学光芒的名字,照亮了一代人的精神世界。</h3> <h3> 郭沫若1921年发表的新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抗战三部曲》是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他是我们的一面旗帜,也是榜样。”</h3> <h3> 清晨,一缕阳光洒过庄重的中国现代文学馆。</h3> <h3> 巴金为中国现代文学馆题词。</h3> <h3> 激扬文字万户侯的鲁迅雕像。</h3> <h3> 9月16日上午,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开班仪式在鲁迅文学院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吉狄马加,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阎晶明,著名作家、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莫言,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清华,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李东华参加开班仪式。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主持开班仪式。参加此次高研班的56位作家来自56个民族。</h3> <h3> 中国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诗人吉狄马加出席第三十七届高研班开学典礼并做了重要讲话。他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文学史也是一部囊括了由各民族作家用汉语和民族语言书写创作的优秀作品的鸿篇历史。鲁迅文学院有责任和义务为创作实力较强、潜力较大的各民族作家开办高研班,为大家提供研修学习的机会和平台。他希望学员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好地描摹新时代丰富多姿的现实,激励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重塑文学理想,不断提高思想和文学素养,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树立新时代的中国风格,抒发新时代的中国精神;尽快转变角色,投入到鲁院的学习和生活中去,积极交流,潜心思考,以良好的学习状态、优良的学习成果和创作的文学精品向祖国母亲献礼。</h3> <h3> 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他说九月的北京花开的正艳,而教室里也是鲜花盛开,56个民族56朵花,朵朵艳。莫言在讲话中深情回忆了自己多年前参加鲁院与北师大首次合办的研究生班时的学习生活。他表示,开设这个研究生班很有必要,有助于帮助作家们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向着更加广阔的文学世界进发。现在参加研究生班的同学们在时代背景、写作环境、受教育程度和个体经验等方面都与当年的作家们有着显著区别,希望大家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不断继承和创新,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h3> <h3> 学员和莫言争相合影留念。</h3> <h3> 湖南土家族学员代表刘少一发言</h3> <h3> 四川阿坝州茂县羌族学员代表雷耀琼发言</h3> <h3> 新疆维吾尔族学员代表麦麦提敏•阿卜力孜发言</h3> <h3> 云南大理漾濞县彝族代表左中美发言</h3> <h3> 北师大学员王喆发言</h3> <h3> 来自青海的撒拉族和土族代表在开学典礼上留影。</h3> <h3> 阳光下的银杏树,簌簌有声,金光闪烁,不时有几片叶子飘落下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用他的气概和节气,提醒我们、鞭策我们,让我们在文学之路上勇往直前。我想,我们来自56个民族,肩负本民族文化传承的职责,我们要用文字的力量撑起民族的文化自信,要用有能量的笔去书写,去讴歌,让文学之光永远闪亮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h3><h3> 我们会因鲁院而不平凡,鲁院会因我们而熠熠生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