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埃塞,探寻远古

吴明建

<h3>&nbsp; &nbsp; &nbsp; 旅游的兴趣在于看到差异,与日常所见不同,从而觉得新奇,心理上得到欣赏的愉悦,但是差异惊人,颠覆了你的三观,带给你的将是心灵的震撼,到了埃塞俄比亚,感受就是后者。进入埃塞南部原始部落,看到那上身裸露或披挂兽皮,蜗居低矮茅棚,刀耕火种,饮血茹毛的生活方式,与现代文明的惊天差异,仿佛穿越了时空,进入了遥远的奇异世界,模糊了岁月,远古与现实共存面前。到了北部的拉利贝拉,那堪称“非洲奇迹”、“世界无双”的岩石教堂,在整块坚硬岩石中镂空雕琢而成,如气势恢宏的艺术殿堂,就是这些蜗居茅棚的原始人群,九百年前却能完成如此浩大而艰难的杰作,亲临其境,无不惊奇震撼。 &nbsp; &nbsp; &nbsp; &nbsp;</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span></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埃塞位于非洲东部,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毗邻,西同苏丹、南苏丹交界,南与肯尼亚接壤,北接厄立特里亚。高原占全国面积的2/3,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东非大裂谷纵贯埃塞境内,首都在亚的斯亚贝巴。</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埃塞是人类的发祥地,人类的祖先南方古猿就曾经生活在这里,有着3000多年的文明史,曾经创造了青尼罗河流域辉煌的文明。但如今它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南部的奥莫山谷仍保留着世界上最原始的少数民族,1980年奥莫山谷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 &nbsp; &nbsp; &nbsp; 在东非大裂谷内奥莫河谷的原始部落里,孔索文化景观是最著名的一个, 2011年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接近原始部落族群地带,首先要经过孔索部落的聚居地。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我们一到孔索村,就被孩童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村民们简直比过节还要兴奋,都用好奇的眼睛看着我们,看见相机就前呼后拥的抢镜头,还好有村长带着,避免了<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讨钱的麻烦。</span></p> <h3>&nbsp; &nbsp; &nbsp; &nbsp;孔索人的茅屋,顶子是茅草的,3000年来一直沿袭者祖辈们的生活方式,房子不能用了,就在原地原样再盖新的,现在看到的景象和几千年前没什么变化。</h3> &nbsp; &nbsp; &nbsp; &nbsp;孔锁人的村庄,路是石头铺的,墙的石头垒的,村民的屋子也是建在石头地基上的。这样的房子在山上密密麻麻的,非常壮观。 &nbsp; &nbsp; &nbsp; &nbsp;孔索族以建造瓦加(waga)闻名,会在部落中的长老、英雄死后,将其尸体加工成木乃伊,并在埋葬后树立起木质图腾作为纪念。 &nbsp; &nbsp; &nbsp; &nbsp; 男人们的娱乐。 &nbsp; &nbsp; &nbsp; &nbsp;村里的公共活动场所。 &nbsp; &nbsp; &nbsp; &nbsp;孩童们背着自己的弟妹,紧跟着我们看热闹。 &nbsp; &nbsp; &nbsp; &nbsp; 孔索人饮用牛乳,以牛、绵羊和山羊的肉类为食;收集动物粪便作为肥料。 &nbsp; &nbsp; &nbsp; 村民们都在自家的门口以各种姿态摆好pose,吸引我们拍照,可能在村长那里能领到一些钱。 &nbsp; &nbsp; &nbsp; &nbsp;奥莫山谷的莫西族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原始部落之一。莫西女人把下嘴唇拉长透空,用泥做成的盘子填充支撑,把嘴唇撑得很大,形成“大盘子嘴”的奇景。因此,他们又被称为“唇盘族”。他们是游牧部落,据估计目前人口在6千至1万人之间。靠狩猎、放牧为生,也刀耕火种式种植农作物,每年雨季后都会种一些玉米和高粱。 &nbsp; &nbsp; &nbsp; 莫西人被发现只有短短的半个世纪。 20世纪70年代,当英国人类学家首次走进这片丛林时,这个自称为“莫西”的种族竟然不知道他们属于埃塞。他们有自己的酋长,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br> &nbsp; &nbsp; &nbsp; &nbsp; 莫西女人佩戴唇盘的风俗起初是为了使自己变丑,以防被外族抢去做奴隶。久而久之,佩戴唇盘便成了美丽和勇敢的象征了。 &nbsp; &nbsp; &nbsp; &nbsp;唇盘直径大小不一,最大可达到25cm。所置盘子愈大,谓之愈美,在出嫁的时候也可获得更多的财礼。唇盘越大,姑娘的身价也越高。唇盘最大的姑娘,其父母可得到50头牛的财礼,一下就成了富翁。 <h3>  没带盘子时的唇盘女人。</h3> &nbsp; &nbsp; &nbsp;莫西女人不仅嘴上放盘子,而且还把耳朵拉长透空,放进盘子为美,耳盘越大也越美丽。 &nbsp; &nbsp; &nbsp;传统摩西女人以唇盘为美,但现在不少年轻女孩放弃了对这种美的追求,随着文明文化的冲击,这种奇特的唇盘族也将渐渐地在地球上消失。 &nbsp; &nbsp; &nbsp;莫西女人大多赤裸上身,还在身上刺刻、脸上涂抹花纹,用树枝、贝壳、牛角等装饰自己。 <h3>&nbsp; &nbsp; &nbsp;他们在茅屋旁由三石垒灶,击石起火,用陶罐煮食物。</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摩西人住的是低矮的茅草棚,人要爬着才能进出。</h3>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摩西人非常凶悍,以捕杀野兽为生,被称为“野人中的野人”,是唯一由武装警察持枪带我们进入的部落。 &nbsp; &nbsp; &nbsp; 阿里部落位于小镇边上,从住房、衣着看已经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了。 <h3>&nbsp; &nbsp; &nbsp; &nbsp; 英吉拉是埃塞俄比亚的传统主食,由苔麸发酵制成,外观类似布满细洞的大摊饼,味道偏酸,触感绵软,通常配合酱料食用。<br></h3> &nbsp; &nbsp; &nbsp; &nbsp;欢乐童年 《提水罐的少女》 &nbsp; &nbsp; &nbsp; &nbsp;Dassanetch Tribes是居住在埃塞俄比亚最南端奥莫河边的一个很小的部落民族,要靠乘坐独木舟过河进出,又称独木舟族。他们讲自己独有的语言。无论男女上身赤裸,且打赤脚,身上只有简单的装饰物。<br><br> <h3>  现在河上中国援建了一座钢结构大桥,不用乘坐独木舟步行就能出入集市了。</h3> <h3>&nbsp; &nbsp; &nbsp; &nbsp;独木舟族居住在用树枝、干草、芭蕉叶、草绳和废弃木片搭建的棚子内,而这些居住的地方,有的甚至不足一人的身高。那些门的高度,又窄又矮,想要进入,都得爬着进去,里面仅仅几平米的生活空间,便已是全家的栖身之地。<br></h3> &nbsp; &nbsp; &nbsp; &nbsp;每天早上,部落里的人们就会去河边放牧、劳作,部落里剩下的几乎全是女人,他们需要在家照料孩子,做些家务, &nbsp; &nbsp; &nbsp; &nbsp;牛奶是他们的主食之一。 &nbsp; &nbsp; &nbsp; &nbsp;父亲和孩子们。埃塞在2016年人口超过1亿,达到1.024亿人,成为世界上第13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非洲第二个人口数量超过1亿的国家。 &nbsp; &nbsp; &nbsp; &nbsp; 部落里的物物交换场所。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部落里的人们很和善,拍照时也很配合,不会追着讨钱。 &nbsp; &nbsp; 一家子在门口。 &nbsp; &nbsp; &nbsp; &nbsp; 孩子们的运动场所。 &nbsp; &nbsp; &nbsp; &nbsp; 女人们围在一起跳着转圈舞。 <h3>&nbsp; &nbsp; &nbsp; &nbsp;女人们携手同行,走向未来。</h3> <h3>  造型艺术。</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美女毫不拘束,微笑面对来客。</h3> &nbsp; &nbsp; &nbsp; &nbsp; 独木舟部落也实行一夫多妻制,一个男人可以同时拥有多个不同的女人,只要你有足够的牛作为娶妻的条件。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Dassenech女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袒胸露乳,完全不穿上衣,上街赶集也是如此,身在其中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nbsp; &nbsp;&nbsp; 搭建房屋的活都是女人们在做。 &nbsp; &nbsp; &nbsp; &nbsp;女人们有空凑在一起闲聊。 &nbsp; &nbsp; &nbsp; &nbsp;孤独的老人 &nbsp; &nbsp; &nbsp; 男人们喝茶聊天。 &nbsp; &nbsp; &nbsp; &nbsp; 孩子们也模仿我们拍照。 <h3>&nbsp; &nbsp; &nbsp; &nbsp;非洲黑人奔跑是一流的,在原始部落去区域,只要我们在公路上停车,在视线内的孩子们,都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我们奔来,围着你伸手,money,money的叫着,把我们当做了财神爷。</h3> <h3>&nbsp; &nbsp; &nbsp; &nbsp;哈莫族(Hamer)以女孩的红泥卷发最为著名,又称红泥族,妇女以牛油混合赭石色料涂抹发辫,脖颈、手臂、脚踝佩戴各种金属、贝壳、木质等装饰物。</h3> <h3>&nbsp; &nbsp; &nbsp; Hamer 部落也是一夫多妻制,可以通过女人脖子上的项圈来区分婚姻状态和家庭地位,已婚的女子脖子上戴着两条粗粗的项圈,而底部伸出一个木椽头的项圈,只有第一位妻子才有权利带,她在家庭里地位高于其他的女人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nbsp;</h3> <h3>&nbsp; &nbsp; &nbsp;Hamer 族的女人大多赤裸上身,用一张牛皮或者羊皮裹在下身当裙子,头发编成无数的小辫子,身上和头发上涂着油亮的棕色,就像欧洲妇女整天把自己关在日光浴室里做出来的效果。</h3> &nbsp; &nbsp; &nbsp; &nbsp; Hamer 部落的跳牛仪式和鞭笞仪式很有名,可惜我们没碰上。跳牛仪式只针对男性。男子需赤身裸体从一排牛上跑过而不摔下,才能证明自己是个真男人,之后再结婚生子。不跳牛的也能结婚生子,但是生下来的孩子都是不合法的。所以,为了孩子,只能拼尽全力……<br> &nbsp; &nbsp; &nbsp; &nbsp; 鞭笞仪式则是针对女性,在跳牛仪式之前举行。年轻的哈莫姑娘们围成一圈,让部落的小伙子们用鞭子来抽自己。抽的越狠,证明那个小伙子对你越有意思。姑娘们的背上都被抽的血淋淋的,而姑娘们反而还非常高兴…<br>… <h3>&nbsp; &nbsp; &nbsp;清晨时光的红泥族人。红泥族人比较强势,看见你相机对准她,就嚷着要钱,先谈好价再让拍,也没村长统一协调。</h3>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Hamer 部落的集市交易场所。 <h3>&nbsp; &nbsp; &nbsp; 卖水罐的摊位。</h3> &nbsp; &nbsp; &nbsp; &nbsp;赶集的帅哥。 &nbsp; &nbsp; &nbsp; &nbsp;赶集的美女 <h3>&nbsp; &nbsp; &nbsp; &nbsp; 赶集结束回家去。</h3> <h3>&nbsp; &nbsp; &nbsp; &nbsp;耕种方式接近现代文明。</h3> &nbsp; &nbsp; &nbsp; &nbsp;从首都亚的斯亚贝拉出发往南走,沿途的行人、服饰、运输工具、住房的变化,可以看出越往南走,越贫穷。 有牛的家庭算是富裕的。 &nbsp; &nbsp; &nbsp;首都亚的斯亚贝拉的女孩,营养和衣着都很现代。 <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途中集镇上的人们衣着现代气息已很浓厚。</h3> <h3>&nbsp; &nbsp; &nbsp; 偏远地区的妇女们都要外出割草砍柴。</h3>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尽管是浑浊的水,仍是欢快的洗浴。 <h3>小孩也喜欢玩水。</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女人在河里洗澡会和男人隔一段距离,如分隔在桥的两边。</h3> <h3>&nbsp; &nbsp; &nbsp; KARO部落是埃塞俄比亚奥莫河低谷原始部落中最小的民族之一,目前大约只有3000人左右。别看他们人数少,个个都是绘画高手,最拿手的是擅长人体彩绘,他们喜欢用斑点涂绘面部和身体,女人们还喜好在下嘴唇中间穿一个小孔,插上羽毛或鲜花等装扮自己。这些人在 路边,想着法子吸引摄影人,每人收10比尔。</h3> &nbsp; &nbsp; &nbsp; &nbsp; 高跷族,在路边表演,碰上摄影人,能收到一些小费。 <h3>&nbsp; &nbsp; &nbsp; &nbsp;埃塞俄比亚具有悠久和丰富的基督教传统,早期基督教从公元1世纪开始就已经在北部和中部传播了,现在全国人口中62.8%信仰基督教。周日在阿尔巴门奇路边教堂的信徒。</h3> &nbsp; &nbsp; &nbsp; &nbsp; 传说12世纪埃塞俄比亚第七代国王拉利贝拉梦中得神谕:“在埃塞俄比亚造一座新的耶路撒冷城,并要求用一整块岩石建造教堂”。于是拉利贝拉按照神谕在埃塞俄比亚北部海拔2600米的岩石高原上,动用2万人工,花了24年的时间凿出了11座岩石教堂,人们将这里称为拉利贝拉。从此,拉利贝拉成为埃塞俄比亚人的圣地。 <h3>&nbsp; &nbsp; &nbsp;&nbsp;凡是亲眼见到过拉利贝拉岩石教堂的人,无不惊叹它的鬼斧神工。11座教堂中像浮雕一般出现在赭红色的火山岩上,它没有一砖一瓦,一石一木,每一根柱子,每一级台阶,以至于每个窗户格都是掏空岩石而成型的,建造教堂的工程之艰巨是难以想象的。</h3> <h3>&nbsp;  &nbsp;耶稣基督教堂,它长33米,宽23米,高11米,精雕细刻的飞檐由34根方柱支撑。这是埃塞俄比亚唯一有五个中殿的教堂。</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耶稣基督教堂的内厅,显得富丽堂皇。</h3> &nbsp; &nbsp; &nbsp; 相邻的圣玛丽亚教堂比耶稣基督教堂的面积小些,高度为九米,是王室御用教堂。墙上的窗户为阿克苏姆风格,里面有三个中殿,它们从上到下都覆盖着代表几何图案和动物的装饰性绘画及按福音书描绘耶稣和玛丽亚生活场景的壁画,为防止教堂雨淋日晒,现在加了一个顶棚。 &nbsp; &nbsp; &nbsp; &nbsp;圣乔汉教堂是拉利贝拉唯一被凿成十字架的教堂,又称“十字教堂”。 &nbsp; &nbsp; &nbsp; 圣乔治教堂由一块巨石从上而下雕凿而成,高15米,由于石质坚硬不易风化,没有为它修建保护顶棚,如今人们才可以看到一座完整的、纯粹原始状态的圣乔治教堂。从外观看,教堂分三层,窗户依然采用阿克苏姆风格。教堂内部没有柱体支撑,整个教堂上下雕凿贯通成一体,气势如虹。 <h3>&nbsp; &nbsp; &nbsp; &nbsp;埃马努埃尔教堂,它和耶稣基督教堂、玛利亚教堂,十字教堂四座教堂是完整成栋的建筑,其余的教堂依山洞而建。</h3> &nbsp; &nbsp; &nbsp; &nbsp; 利巴诺斯教堂,教堂里面是个山洞的结构。 <h3>&nbsp; &nbsp; &nbsp; 天使长加百列教堂,教堂和岩石融为一体,默默地矗立在那里,伴随着身边生生不息的人们,记录着一代又一代源远流长的历史。</h3> &nbsp; &nbsp; &nbsp; &nbsp; 埃塞俄比亚夏季多暴雨,教堂的地基都开凿在斜坡上,可使雨水流走,避免水患的威胁。<br><br> &nbsp; &nbsp; &nbsp; 在拉利贝拉有两处主要的教堂群,这些教堂凭借地下通道相互连接。 <h3>&nbsp; &nbsp; &nbsp; &nbsp; 耶稣基督教堂礼拜的活动,天不亮就开始了, 信徒从四面八方成群结队地步行前来,跟着修道士进入教堂,听他们说教。</h3> <h3>&nbsp; &nbsp; &nbsp; &nbsp;埃马努埃尔教堂的礼拜天早晨,男人女人们围在教堂前,亲吻赭红色的岩石墙,而后脱了鞋进到教堂里,听牧师讲道、读圣经。整齐的诵经声,穿过清晨的薄雾回荡在山谷里,庄重而肃穆。</h3> <h3>&nbsp; &nbsp;利巴诺斯教堂的礼拜活动场景,教堂外挤满了听祭司说教的人群。</h3> &nbsp; &nbsp; &nbsp; &nbsp; 十字教堂边的菩提树下,信徒们在读圣经、做祈祷。 <h3>&nbsp; &nbsp; &nbsp;庄严肃穆的传教士。</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手捧圣经做礼拜的信徒。</h3>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沉思的传教士。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面壁,虔诚的读着圣经。 &nbsp; &nbsp; &nbsp; &nbsp;做礼拜的孩童 &nbsp; &nbsp; &nbsp; &nbsp;窥视 &nbsp; &nbsp; &nbsp; &nbsp; 不知是教学生还是卖画。 &nbsp; &nbsp; &nbsp; &nbsp;这里也有摆地摊的。 <h3>&nbsp; &nbsp; &nbsp; &nbsp; 参观教堂的游客。</h3> <h3>&nbsp; &nbsp; &nbsp; &nbsp;2019年4月12日,我和摄友乘坐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ET0685航班,从上海飞抵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开始了为期12天的埃塞俄比亚之旅,4月23号圆满收官,要感谢刘加子老师的辛劳付出和摄友们的团结互助,这次走进埃塞,探寻远古的猎奇之旅也将成为我们终生难忘的记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