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那天起

天行有常

<h3>入学那天起</h3><h3> ——写在师大入学26周年</h3><h3> 又到9月16日,二十六年前的这一天,是我们作为河北师大新生的入学日。当年高考的日期是在7月7日至9日,比如今的高考日期正好晚一个月的时间,再加上当年根本没有如今已经遍布全球的网络信息技术,录取工作自然也会比现在低效缓慢许多,记得当年开学最早的院校也要等到9月1日以后。 </h3><h3> 走进大学校园,当然是一件值得欢欣鼓舞的事情!庆幸从此告别了总也翻阅不完的书山题海,庆幸不再经受“黑色七月”里等待高考结果的煎熬;而我是这万千考生中经历更多艰辛崎岖的一个。当年的高校录取名额跟现在比起来要少得多,可以说高考就是在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而我们这些就读于乡下中学的考生,想要一举成功就更难了,大多数都要参加多次的高考才能求得榜上有名。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们从乡下中学毕业后都纷纷跑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县城中学复读,而家境贫寒的我几次落榜后连乡下中学的复读班也上不起了。离开校园回到家乡,依然不甘心放弃自己大学梦想的我继续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多次复习应考。没有在校考生们的天时地利,却要角逐同样难度的高考,失败似乎已经是必然的事。即使是最后拿到通知书的那一次高考,也并非全凭我自己的实力,而是得益于国家的高校扩招政策。那一年,国家在完成公助生的录取任务后,又降低分数线,录取了相当数量的自费生,我还真的上了这道分数线;尤其那一年的自费生,享受和公助生一样的待遇,入学前转户口,毕业后包分配。也就是这“转户口,包分配”的条文,让我的父母动了心,义无反顾的做出决断,砸锅卖铁也要供我上学。难为了我的父母,不仅拿出了平时攒下的积蓄,又变卖了一处房产,终于凑够了我入学的费用,送我登上了开往省城的列车。</h3><h3> 走进了师大校园,从前经历过的那些艰难坎坷、辛酸苦涩仿佛一夜之间就被丰富而精彩的大学生活驱散得无影无踪,甚至在我刚刚看到车站广场上和我一道前来报到的新生队伍时,就猛然意识到,人生即将掀开崭新的一页,不应该再让过去灰暗的阴影笼罩未来的前程。当一辆辆校车将我们载运到宽广美丽的师大校园时,那热烈而壮观的迎新场景更是让我们感到振奋和亲切。早已迎候在新生报到处的上一级学兄学姐四处奔走,帮我们办完各项入学手续,又扛起一件件沉重的行李,送我们走入各自的宿舍。千里有缘来相会!来自四面八方的舍友们从此成为互助友爱的好兄弟。两天后,我们正式开课,来自全省各地的一百多名同学在同一间教室聆听同样的课程,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为了不给经济上已经捉襟见肘的父母增添压力,入学之初的我尽量节衣缩食,一直穿着从老家带来的粗朴衣装。我自己都感觉到有些自惭形秽,而同学们却没有因为我外表的寒酸而远离我,反而因为我为人的诚恳和热情而对我表现出真心的敬重。感谢辅导员老师,了解到我的家庭状况后,除了为我申请学校的贫困补助,又为我找到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这让我的日常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此后,我也时常走到服装摊前,用自己挣到的钱买几件时尚得体的服装;走进食堂,也常常挑买营养丰富的饭菜。我的形象焕然一新了,气色也改观了许多,同学们都为我的变化由衷的欣喜和祝贺。当然,我也没有忘记把走进校园后的感受与远在家乡的父母一起分享。那时候,没有手机,就连固定电话也是稀缺资源,只能靠书信传递心声。我将写好的书信和拍摄于校园的照片一同装入印着师大校名的牛皮纸信封寄往数百里外的家乡;后来父母告诉我,当打开书信和照片时,两个人顿时流下了幸福的泪水。</h3><h3> 走进师大校园,不仅让我在心态上走出了低迷,更重要的是让我在思想观念上产生了极大的改变。“怀天下,求真知”的师大校训让我认识到身为大学生应该培养起超越自我的家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担当。“学博为师,德高为范”的校园标语,让我懂得德才兼备是我们这些未来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对于曾经为圆大学梦想而经历了百般曲折的我来说,更是没有理由虚度大学校园里的宝贵时光。从入学那天起,我从没有旷过一堂课,甚至有几次感冒了也带病坚持上课;课余时间,我也尽量走入图书馆和阅览室,汲取更多的知识营养。当然,能够提升自身素质的,除了课堂和书本,还有大学校园里举办的各种课外活动。图书馆的学术报告厅里,常常可以听到校内外名人学者们的精彩讲解,他们的人生经历激发我求学上进的动力,他们的独到见解开拓我狭隘僵化的思维。这里还经常举办演讲会、辩论会、知识竞赛,师大学子们的出色才华、非凡气质都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此外,每逢重要节日,我们还可以观看到校园里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最引人瞩目的正是新生入学后各系举办的迎新联欢。夏末秋初的季节,晚风习习的时段,教学楼前的广场上,桌凳搭建的舞台,多才多艺的师大校友奉献出脍炙人口的节目,给人艺术享受的同时,让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新生们体会到“走进师大门,都是师大人”的亲切感。</h3><h3> 起初,我进入大学的学习目标很简单,就是为了保证每门课程顺利及格,最后拿到那份可以带给我谋生之路的毕业证书。直到发现一位同班同学对于我们所学的历史专业课如醉如痴的学习态度时,我的想法开始改变。这位同学,不仅课上认真听讲,课下还到图书馆阅览室阅读大量的历史学书籍,还写下大量观点新颖的读书感受。从他的态度中,我确信了历史学也是一门博大精深、耐人寻味的学问,于是,我也开始了对历史学的深钻细研,并且渐渐学出了一些门道。可惜的是,作为专科生的我们只有两年的在校时间,毕业离校之日,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不得不告一段落。按理说,继续留校学习的机会还是有的,专科结业后,就有包括前面提到的那位同学在内的八位同学,又通过考试获得了续学本科的资格,两年后,其中好几位同学本科毕业后又考上了研究生,获得了硕士学位。而针对我的家庭状况,我无法有这样的奢求,只能选择专科毕业后立刻参加工作,让父母的辛勤培育得到回报。为了弥补心中的缺憾,走上工作岗位的我还是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成人高考完成了函数本科的学习。“不自量力”的我还曾三次报名参加研究生的入学考试,都不出意料的以失败告终。人的一生,不可能都会如愿以偿,纵然心比天高,也要接受现实条件带来的无奈!既然真心努力过,就可以不再心存遗憾。回顾这一生,曾经拥有过大学校园里精彩的青春旋律,又能靠着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安身立命,还能借助一份教书育人的职业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此生足矣!</h3><h3>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不经意间,二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同窗学友们几乎都已人到中年,学路漫漫的我更是已然年过半百!青春的校园里,不会再上演我们这一代人的入学季,但我们依然可以从那一幕幕的青春岁月里找到年轻的自己,点燃人生的信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