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宿松刘凤玲副会长访谈录(七月二日)</h3><h3>七月二日的本群《八点访谈》栏目,由刘凤玲女士根据自已的讲话语音而整理的文字,现予发表,以飨各位。</h3><h3>群里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要说起我学习的戏曲的过程,一路走来应该是,从小吧,可能是,因为我的爸爸妈妈他们都都比较喜欢黄梅戏,可能是从小受他们的影响,因为特别清楚的记得我小时候,从学校放学回来,老远我就听到我们家那个录音机在放那个磁带,放那个黄新德马兰,吴琼老师,还有严凤英大师的唱腔 </h3><h3>应该说从小就有这种对黄梅戏的喜爱,这种情结在心里面。我真正的接触黄梅戏应该是在2010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开始才接触黄梅戏,真正的去去接触,后面写。因为那个时候桂嘉宁老师是我们乐队的老师。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就随便哼哼了几句黄梅戏。当时我们艺术团有个戏曲组,他就把我拉进去了。</h3><h3>要说起学习的第一个段子,我现在还真想不起来,我只记得我第一次彩扮,上台的时候是在我们县剧团的那个舞台上。然后也是刚接触黄梅戏一年多一点点。那个时候,因为我老公他们单位有一个晚会,桂老师就推荐我,第一次彩扮我记得那次唱的是花开花放。韩再芬老师版本的那个花开花放。</h3><h3>第一次上台,真的是很紧张。因为那个时候也没有专门学习那个身段,就我们县剧团的老师给我排了一下。然后那次特别让我意外的是,因为那次是跟吴琼老师同台。当时呢是邀请吴老师来,当时那个消息是封锁的知道吗,大家都不知道。然后我在那儿候台的时候,就听他们说吴穷老师到宿松来了。因为马上就要上台,当时一听我很紧张。</h3><h3>当时说不出来,我心里真的咯噔一下,那个那个心情真的是好紧张。心想哎呀,我接触黄梅戏这么短的时间,然后我还要在吴琼老师面前表演(怕自己演不好,出差错),然后上台的时候,还是很顺利的完成,那个时候我不知道我上台的时候,吴琼老师已经在舞台侧面的候场区。</h3><h3>当时呢,我下台以后,吴琼老师,当时还有一个她的助理,好像是北京的一个助理,我下来的时候,吴琼老师当时就他说你嗓音真的条件很好,音色很纯,她就问我说你是唱现场的吗,我说唱现场的,她说挺不错,真的很好。</h3><h3>然后他的那个助理,当时对我表扬了一番,当时心里真的特别特别的高兴。就是吴琼老师在我们散场以后,她出门的时候,然后她看见我了,她又跟我说你唱的真的很不错,我当时就是那种心情吧,特别的激动。特别高兴,首次登台,能得到吴琼老师的表扬,当时心理是有点小确幸。</h3><h3>如果是她第一次表扬我,肯定也有鼓励的成分,然后第二次表扬我呢,对我来说呢,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肯定,当时就这样想。后来就自己暗暗下定决心,对自己喜爱的黄梅戏就是一种不放弃吧,坚持在这条道路上自己去学习。</h3><h3>因为我刚开始接触黄梅戏的时候,刚开始一两年特别的疯狂。那个时候我也不识曲谱,但是我学习那个新的唱段,真的是很快,很快。一般我一天、两天,就学那个很长的段子,七八分钟吧甚至于九分多钟那个长段子。电脑上看视频,学熟了就唱,直接也不用看词,就那种状态。就学了好多好多,那个速度啊,我们乐队的老师都很佩服我[偷笑]。后来我才觉得特别是这个这近几年,我就不怎么学那么多的新唱腔了。</h3><h3>我觉得像我们戏迷的话,就是说,不要过多的去学、盲目的去学,刚开始的时候不要像我一样,一两天学个新的,然后又学新的,学习太多的唱段,我们学一段唱段生活,要把他唱好,特别是就是说传统的唱腔,我们要多唱,先学一段两段把它学好,讲究唱的过程中咬字归音运腔。多听,多唱,多琢磨。</h3><h3>就是学一段唱腔的话,你就是把那一段唱腔唱好,就专门的去攻一段,不要去唱多了,唱多了对自己没有什么大的帮助,我觉得。因为我那个时候就是不停的去学习新的,但是每一段又没有把他去精雕细琢的唱,这也是我这么多年学习黄梅戏道路上一点点心得。</h3><h3>要说师从哪位老师,我现在还没有。我平时还是自己练习为主,自己多听,多唱,还有就是说,平时有机会跟那些老师见面的话,我会记住老师,他们讲的,每一个学习唱戏的方法要领,然后回过头来,自己就会去对照这些,自己再去想,再去琢磨,跟我的学习训练的是不是有所不同,然后那些不对的地方就纠正自己。</h3><h3>多听,多唱,多练习。</h3><h3>2016年参加首届戏迷嘉年华大赛第三名,2018年戏迷嘉年华30强的第一名。</h3><h3>个人的计划,其实我们省协会成立大会开完以后。接下来我,我的计划还是第一协助我们的协会各位领导,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吧,把我自己的本职的工作做好,然后为大家服务。然后我也有这个想法,就是说,接下来想去找专业的老师去学习,让老师好好的教教我。</h3><h3>最后在这里我要特别的感谢我们宿松县黄梅戏爱好者协会的乐队的老师们,是他们这么多年的陪伴才有了我今天的成绩,真的非常感谢!</h3> <h3>望江江家冲访谈录(七月三日)</h3><h3>下面是七月三日的《八点访谈》栏目内容,由江家冲帅哥根据自已的讲话语音而整理的文字,现予发表,以飨各位。</h3><h3>群里的老师以及戏友们大家早上好!我是江家冲。很高兴朱老师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我有幸能够跟戏迷朋友们在一起交流学习。对于什么时候喜欢上黄梅戏,应该说我们安徽人都有一个情结,黄梅情结,我们从小都喜欢黄梅戏,包括我在内也不例外,这方面可能受我老爷子的影响。</h3><h3>因为我父亲,他本身也是一个很痴迷的一个人。他吹拉弹唱,在我们这个地方来说也是一个很不错的人,但我跟他来比较的话,那就逊色很多了,我可能简单的能唱那么几句。</h3><h3>真正意义上我第一个学的段子,大概可能就六七岁,这个我记得很清楚,记忆当中,就是罗帕记中的那个小汪锦龙的那段唱腔《汪锦龙12岁书文勤读》。</h3><h3>我普通话不是太好,方言可能比较重。我就简单跟大家分享交流一些在学戏学唱黄梅戏过程中的一些感悟或者感想。我觉得首先我们作为一个戏迷爱好者来说,我们基本上都是学唱段。</h3><h3>学一个唱段的话,大多数都是通过网络,或者一些视频跟着我们的原唱专业老师在学。因为我们大多数应该都不识谱,或者说就是识谱的话,也不大可能对着谱子这么就一一的去比对,多数就是跟着原唱反复的去听,去学。其实我想说的是什么呢,就是说音准,可能是一个大的一个前提,我们不可能做到每一个音准,一个音符都完全一致。</h3><h3>当然如果能够百分百准确的话,那肯定更好。我个人认为我们戏迷在音准没有大的一个误差的前提下,然后能够很好的去理解一下那个剧情,理解一下人物,在这段唱腔,当时的一个心境,是在一个什么样的一个背景之下,去唱这个唱段,我想对于表达人物的情感,由此而展现出来的那个戏曲的韵味,应该会有很大的一个帮助。</h3><h3>我们应该都知道,一些专业老师,就经常提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要做到这个其实就是要求我们能够去充分理解一下剧情,理解一下剧中人物,做到不是为唱而唱。</h3><h3>一段唱腔的设计,作词作曲的老师,他们在设计这段唱腔的时候,他肯定都有他的自己的一个思路,怎么样通过这个唱腔去把这个人物去展现出来。从开始到后面,都会有一个情绪的起伏转换,抑扬顿措,层次分明。不可能说我们从头到尾的话都是一个情绪。如果这样就不能够完整表达展现出剧中人物。</h3><h3>其实我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在唱每一个唱段的时候,尽量做到自己有一个画面感,就是你在唱的时候,眼前也好或者脑海中也好,能够浮现出这个人物,当时的一个画面,因为视频上当中肯定也有。你无论唱什么段子,你能够浮现在眼前这个画面,我认为这样就比较好。</h3><h3>我大概从2013年接触那个软件唱吧,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学段子,就是经典的忽听琵琶。</h3><h3>我非常喜欢这段唱腔,从旋律到意境。唱到后面,这个情绪的转换,这个应该也是我们广大的戏友,包括我在内应该需要注意的一些地方,他情绪的变化,转换。比如记得有一天明月照窗前那个地方。</h3><h3>像这个地方,我是这样理解的,前面都是表达对玉良的一个思念,然后画面一转,好像那个隐约当中看见她了,站在窗前,回忆起当初的一些美好的一些画面。这个时候的状态应该是很美好的,内心喜悦非常享受这一刻。朦胧的月色中,玉良轻声喊着化兄。再后面情绪就又转回来,原来是一场梦。</h3><h3>不管是戏曲,戏剧,歌剧,这些唱腔啊道白还有表演所有的都是为人物服务的,是为了塑造这个剧中人物。</h3><h3>我也说不好,这只是我个人一些浅显的看法。非常感谢朋友们长久以来对我支持和鼓励。感谢朱老师,他对黄梅戏在民间这块的传播发扬光大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次我们省协会的成立,锦书会长,桂老师以及协会的其他领导,他们付出了很多很多的努力。在此,我衷心的对他们表示感谢,最后也祝愿我们的戏友,在今后的学唱道路上,越唱越好,谢谢,谢谢!</h3><h3><br></h3><h3><br></h3><h3><br></h3> <h3>东至叶江红会长访谈录(七月四日)</h3><h3> 根据自已的讲话语音而整理的文字,现予发表,以飨各位。</h3><h3> 我叫叶江红,东至县戏迷,戏迷爱好者,我呢,有的跟大家一样的心,就是从小热爱黄梅戏。耳濡目染吧,就是从小听着黄梅戏长大的。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啊,何时爱上黄梅戏的,那就是从小哦,都跟大家一样的耳濡目染,从小听着黄梅戏长大的。以前就是学黄梅戏,就是在收音机里面。有个频道就是专门儿教唱黄梅戏。</h3><h3> 记得我几岁的时候噢,我是乡下的吗,就是在每天晚上这个稻谷场,我们那边有好多的长辈呀,都会唱黄梅戏,而且我们那边也有一个土台子,就是在农闲的时候大家都会去表演,去唱,我在他那里学了不少的什么民歌呀,当地的民歌、黄梅戏呀。那时很小的时候都会唱。唱几段比较拿手的,也就是什么《孟姜女》什么,正月里来是新春。还有什么《杉木水桶》,记得很小就会唱这个。到后来呢,就是大一点儿了,在收音机里面听唱的那些黄梅戏《天仙配》呀,《牛郎织女》啊,《女驸马》呀,唱得不是很好,但是呢,特别喜欢。</h3><h3> 回答第二个问题,学习用了哪些方法,哪些途径,其实方法呢,我么就是爱好,就是模仿,主要是模仿,没有其他的方法,使劲地模仿,多听,就这样。哪些途径,怎么讲呢,就是后来特别爱好到也就是零八年吧,在合肥有一个叫什么民间社团,也是举办了一次那个培训吧,在那里学了一段时间,还给我们发了结业证,学了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学了一点点皮毛吧,对于我这样的爱好者心里来讲,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遇。</h3><h3>也特别地珍惜那次机会,反正怎么讲呢,是点点滴滴吧,都不容易,特别用心在学,觉得在合肥那段时间特别的认真吧,学得很认真。</h3><h3> 那第三个问题,学习的第一个段子是什么,学习的第一个段子我都记不清了,反正那段时间学唱的也不少,反正是乱七八糟的,喜欢唱。你要问我第一个段子是什么,还真的不知道,就是在合肥学的是《民女名叫冯素贞》这个唱腔段子,前面是平词。</h3><h3> 关键是咬字,特别是嘴皮上的功夫,其实那个时候一开始哇,唱不好,后来在合肥那边培训一段时间,觉得才懂得,咬字一定要把字咬紧,哎哟,原来是这么回事。我前面说了,只是学了一点点皮毛而已。</h3><h3> 好,第四个问题,学习一个段子,经历过的过程,这刚才已经说了,体会那真的是不一样,有些唱段,不是说音高的时候用嗓门往上甩,真的不是这样,你必须得是气沉丹田,每一个高音吧,他跟说话是一样的。</h3><h3>唱戏也跟说话、读书是一样,是一回事,她也有轻重缓急,有层次分明感,这样你唱出来听着就舒服一点,这样的这个道理我们大家都知道,但是呢,用起来可能就不是那么得心应手是吧,毕竟我们是业余的,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h3><h3> 第五个问题,首次登台演唱是否彩唱,当时心里反应怎样? 当时第一次登台的,因为我比较爱好文艺,在这个工厂里面,我以前在纺织厂经常的上台,但是我唱黄梅戏比较少,就是《到底人间欢乐多》,基本上都是唱这个段子多。正儿八经的彩唱的,07年,我们这边有一个菊花节,我们走进了一个戏迷俱乐部,也就是我现在的戏迷俱乐部东流戏迷俱乐部。第一次,第一个演大戏是《泪洒相思地》,我呢,就是演的那个王怜娟。当时一开始第一段的时候,第一场的时候,我脑子里面一片空白,等一下是不是要忘词哦,脑子什么都没有,就是没有底;等音乐一响的时候,等你登上台的时候,全神贯注啊,什么都有了,然后也不紧张了,反正一开始还是有点紧张。</h3><h3> 唱着唱着,到后面的那几段呢,比较煽情,我自己把自己也唱哭了,就收不住声音、哽咽,根本就不谈不上好听,后来才知道,你哭的时候一定也要收住、控制住,我这是在演戏,那个时候不知道,就是到现在他们还在笑我呢;说效果,哭的是稀里哗啦,鼻涕拉乎的,麦克风都没有关。这是我第一次,就是十年前,07年的时候唱的《泪洒相思地》,很感人,把台底下唱得也是哭的是稀里哗啦,自己在台上也哭的是稀里哗啦。呵呵,现在想起来还是蛮幸福的啊。</h3><h3> 好,那第六个问题,受教于何师何家。我那时的老师是专业的,是以前剧团里面的,阿徐老师,他教我们的时候特别认真,我们也就是学了老师的这个三分之一,我觉得知足了,老师那身上的东西也漂亮,不管是从哪一方面啊,我觉得我学老师的三分之一都没有学到,都有一点对不起老师,老师教的东西差不多。都不能吸收进去,为什么,这是我们态度问题,一开始我们都非常认真,后来就感觉到不是那么认真,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经常跟老师讲我是不是现在唱习惯了,戏唱油了还是怎么回事。老师就是说,你们这些就是经常在网上唱歌或者怎么的,就是随便惯了,不能按他的要求来做,也做不到位,做不了。这第六个问题比较难回答。</h3><h3> 第七个问题,从学戏到现在,何时何地,获得何种奖励和荣誉证书? 谈起这个有一点小成就感。</h3><h3>从学戏到现在吧,容誉证书或奖励吧,也不少,让我就是感到特别欣慰的是,2012年脑白金杯全国黄梅戏大赛获得了个十佳之首,当时我是唱了一个汪菱花老师的《窦娥冤》选段,当时这个段子汪菱花老师给我下了不少功夫,那个时候每天晚上用QQ视频打开,汪老师特别辛苦,一个字一个字的帮我抠,还有情感方面也要控制好,老师的要求吧,感觉还是没有达到她的要求,在台上一唱的时候特别紧张,我的腿呢,站在台上不停地抖,声音出来的时候也有点抖,老师给我的分数呢,都让我没有想到,没有想到我的成绩那么好,汪菱花老师当时也讲没有在家里唱得好,就是你紧张,看得出来紧张。是这样的。</h3><h3> 第八个问题,个人今后计划要公开一下。个人今后的计划呢,就是要不断的学习啊,跟老师跟我们现有的不断地学习。</h3><h3> 非常荣幸啊,大概07年,08年吧,我们就上网认识了锦书,我们的会长,那个时候,我们戏迷排戏、排练,晚上基本上回来都11点了,然后我还要打开电脑进那个房间去唱戏,为什么我叫零点放歌呢,人家说,等你唱段戏也要天天等到零点。我干脆直接改的网名叫零点放歌吧,是这样的,所以我就零点放歌。</h3><h3> 认识锦书老大,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他是这么一个年轻又帅的一个人。我之前心想肯定是年龄大的。他特别有耐心,我进什么房间呀,什么伴奏啊,我都不会,都是他教我怎么去做。2012年,第一次见到群主老大是2012年在安庆,参加脑白金杯见了他,他说他叫锦书,我的妈呀!我觉得你就是锦书,哎哟……</h3><h3> 在网上认识了不少良师益友,也学到不少东西。</h3><h3> 最后要唱一段是吧,那我我唱什么呢?昨天晚上熬夜了,所以嗓子也不是很好啊,大家要是不嫌弃的话我就哼唱几句……</h3><h3> (清唱……)完</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