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策划:周建秋 王治坤 李连渠 </h3><h3> 姚朝社 李昆仑</h3><h3>摄影:人民摄影 曹朝晖 李干勋 曹淑敏<br></h3><h3><br></h3><h3>编辑:孙鸿捷 祖九州 姚发来</h3><h3> 李干勋 周晓建 李延臣 </h3><h3><br></h3><h3>制作:徐淑霞</h3><h3><br></h3> <h3><br></h3><h3>时间:2019年9月8日</h3><h3>地点:巩义市宾馆</h3><h3><br></h3> <h3><i><font color="#ed2308"> 学子 心声,终生铭刻</font></i></h3><h3><i><font color="#ed2308">谢恩师师恩难忘,同学情情深意长!</font></i></h3><h3><i><font color="#ed2308">祝恩师心情愉快,祝恩师身体健康!</font></i></h3><h3><i><font color="#ed2308"> 一朝沐杏雨,终身感师恩!</font></i></h3><h3><i><font color="#ed2308">答谢老师无私教育之恩,回味同窗苦读手足之情!</font></i></h3><h3><br></h3> <h3>为了谢师会的圆满召开,筹备组的同学们已经默默无闻地忙了近半年时间。</h3> <h3>一大早,筹备组做着会前最后准备工作。</h3> <h3>谢师会的提议和支持者周建秋同学看到一切准备就绪,露出开心的微笑。</h3> <h3>李绍禹老师在签名</h3> <h3>周建秋同学在签名</h3> <h3>李连渠同学签名并留言</h3> <h3> 九点三十分,大会主持人姚朝社同学宣布谢师会正式开始,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h3><h3></h3><h3></h3><h3><br></h3><h3> 巩县六中 1974、1975届同学谢师会主持词 </h3><h3> 姚朝社</h3><h3><br></h3><h3>尊敬的各位恩师,亲爱的同学们,朋友们: </h3><h3><br></h3><h3>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巩县六中1974届1975届各班学生代表欢聚在巩义宾馆,举办以"感谢恩师教诲,畅叙同窗情谊"为主题的谢师会。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赵德宏老师、杨鸿高老师、康朝红老师、李保修老师、贾万根老师、王金永老师、张月桂老师、李宗兴老师、李绍禹老师、焦毅军老师。同时我们还特邀牛玉乾老师参加谢师会,这不仅因为他是张月桂老师的先生,更重要的是他长期以来,对巩县六中及六中学生的特殊感情。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老师的光临表示衷心地感谢!</h3><h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我们从巩县六中毕业45个年头了。四十五年来,我们的母校和我们的祖国一样,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每个人也都有很多改变,但我们对巩县六中的情感始终没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母校的情感与日俱增:我们忘不了母校那里的古寨墙与辘轳井;忘不了那里的天井院与“工字窑";忘不了蒸红薯与玉米面糕的香甜;忘不了玻璃瓶内韭花菜与萝卜丝那家的味道;更忘不了虽然生活艰辛,饥肠辘辘,仍能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奋发学习的那段激情燃烧岁月,因为我们心向阳光,心里有诗和远方!巩县六中是我们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地方,巩县六中像纽带一样把我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伴随一生。 今年初,几个同学相聚,对在巩县六中上学的那段青春时光无比地怀念,对各位同学们无比地念掛,对各位恩师无比地想念。周建秋学兄提议,在今年教师节前举办一场谢师会,并在资金上全力支持。后成立筹备组,在孙鸿捷,姚法来,李干勋学兄,祖九洲,周晓建,李延臣及其它同学的辛勤努力,精心准备下,这个心愿终于实现了!在此我提议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周建秋学兄,及参加筹备的各位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现在我宣布巩县六中1974届、1975届同学谢师会开始!</h3><h3> 会议首先进行第一项:请王治坤代表同学致辞。 王治坤同学是75届2班的学生,兰州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国家民政部,长期在北京工作,这次携夫人(也是六中同学)专程从北京赶回来参加谢师会,掌声有请。 </h3><h3> 下面会议进行第二项:重现高中情景,聆听恩师教诲。请各位恩师赐教。(老师依次发言后) 刚才,大家时隔多年再次聆听到了老师们的教诲,仿佛又回到了高中课堂,一切恍如昨日,历历在目。我们从赵德宏、杨鸿高老师的化学课中知道了,吃红薯多,导致烧心,吐酸水,这是胃酸过多造成的,服小苏达片后,生成盐和水症状才能减轻,这叫"中和反应";李保修老师的物理课,使我们明白从曹山坡往伊洛河送石头,上坡时盘旋向上这样省力,这是螺旋省力的道理,下坡时要有人站在车后皮圈上,才能减慢车速便于驾驭,这是对摩擦力的使用;康朝红老师的数学课使我们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严谨,一“点“都不敢马虎,否则谬误千里;贾万根老师语文课使我们明白做事欲速则不达,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做好人生这篇大文章;李绍禹、焦毅军老师的英语课使我们明白,不被浮云遮望眼,要用全球视野看问题,会用国际语言去交流;王金勇、张月桂老师的政治课使我们明白个人的命运必须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国家强大,民族复兴,我们才能过上好日子,我们要对国家,对人民多做贡献;李宗兴老师使我们明白既要仰望星空,还要脚踏实地,干事要有计划,首先保证每周从家里背来的红薯和粮食不能断顿,要精打细算,合理安排,不要寅吃卯粮,否则要挨饿! 总之恩师们不但传授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做事做人的道理,使我们受益终生!让我们再次对恩师的教诲表示感谢! </h3><h3> 现在进行第三项:同学发言,请大家真情表达,吐露心声,畅所欲言,长短皆可。 <br></h3><h3> 现在进行第四项:请祖九洲同学献上一曲豫剧《幸福歌》,活跃一下气氛,权当课间休息,请大家放松一下。祖九洲同学是75届2班的学生。大家只知道九洲同学热爱文学,文字功底深厚,多年来不断有文章见诸报刋,并有作品集出版。但,很多人不知道他豫剧唱得也好,对九洲而言可谓是"政坛多一好公仆,梨园少了一名角",下面掌声有请。</h3><h3> 现在进行第五项:请周建秋学兄向恩师敬献其书法作品。 周建秋是74届2班的学生,多才多艺,在高中已初露锋芒,几十年来天赋加勤奋,有多部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出版发行。其在书法方面也有颇深造诣,临帖出帖,师古而不泥古,自成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尤其在草书方面颇有建树,深受当代中国书法大家名家的好评。掌声有请。</h3><h3> 下面进行第六项:集体合影。定格瞬间,留下永恒。 尊敬的各位恩师,亲爱的各位同学、各位朋友:聚散皆是缘,离别总关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谢师会的各项仪程进行完毕。最后祝愿各位恩师健康长寿,家庭幸福,教师节快乐!祝各位同学及朋友们平安健康,顺心吉祥! 谢谢大家! </h3><h3> 2019.09.08.于巩义宾馆</h3><h3></h3><h3></h3> <h3>主持人主持视频片段</h3> <h3>王治坤同学代表七四、七五届同学上台发言。</h3><h3><br></h3><h3> 谢师会致辞</h3><h3>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十分高兴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前夕,我们1974、1975两届高中同学,今天在这里能够与恩师们相聚,共话家常,再叙师生之情。大家知道,为了遵守国家相关规定,控制活动规模,出席今天活动的除了我们能请到的在六中学习时的恩师外,再有就是74、75两届的部分同学代表。人数虽然不算多,规模也不大,但意义却非同寻常。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恩师育我情。师恩重于山,恩师更难忘。没有老师们40多年前的谆谆教诲和辛勤培育,就不会有我们各位同学发展的今天。在此,我提议,让我们今天到会的74、75届全体同学以最热烈的掌声,向我们的各位恩师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时间一晃就过去了近半个世纪,在座的各位恩师大都已进入耄耋之年,当初风华正茂的各位师兄师姐和同窗,也都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忆往昔,岁月峥嵘,回想40多年前我们在六中时代的学习和生活,很多往事仍历历在目,犹如发生在昨天。我们忘不了老师们当年的音容笑貌,忘不了老师们的洒脱身影,忘不了老师们深夜备课的窗前灯光,忘不了上课时的一丝不苟,忘不了对学生们的因材施教,忘不了生活上的关心帮助……当然,我们也忘不了同学们背着红署、干粮和咸菜的求学之路,忘不了女同学住窑坑儿、男同学睡地铺的艰苦日子,忘不了边学习、边劳动,拉石头、修灌渠的火红岁月,更忘不了每周一两次挤破脑袋争抢一碗汤面条的热烈场景……。想当年感慨良多,忆往昔有苦有乐。那时学习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留在我们记忆中则更多的是美好和快乐。老师教会我们知识,教会我们做人,教会我们生活,教会我们坚强……我们感恩老师,感恩六中,感恩那个“旧教育制度回潮”的时代……借今天机会,请允许我向各位恩师和同学们简要汇报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情况。我1975年高中毕业回乡后,当了几年民办教师,1980年考入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民政部,30多年来主要从事救灾救济工作,改革开放后新建立的城乡低保制度、大病救助制度等,我有幸参与并亲历了全过程,应该说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特别是为中国困难百姓的生活保障做了一点有益工作。2017年退休,目前在民政部主管的一个社会组织——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担任院长。这些年与今天在座的一些师兄师姐和同窗,或多或少有些联络和交往,虽然大家工作的领域和行业有所不同,但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作出了自己的积极努力和贡献。我想,这个时候,大家一定会倍加珍惜和怀念我们的高中时代,倍加感念和感恩我们最敬爱的老师。这些年,我专程从北京回巩义的次数不是很多,每次也都是来去匆匆。去年在县城见到了康朝红老师和李保修老师,其他在座的各位恩师毕业后还都是第一次见面,这里我向各位恩师表达深深的歉意。我目前虽然还挂职在社会组织,但比过去有时间多了,我想大家也应该有了更多闲功夫。真诚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和家人,多安排时间到北京走走看看,到北京家里作客,我和聪敏一定尽全力做好服务。这里,我要代表大家,感谢建秋、鸿捷、九州、干勋、发来、延臣、晓建、雪娥、淑敏等同学,为筹备这次活动所付出的一切!感谢筹备组对我的信任,使我能有机会在这里发言。最后,衷心祝福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健康快乐,生活幸福,开开心心每一天!谢谢大家!</h3> <h3>治坤同学讲话片段</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再次聆听恩师教诲</h3> <h3> </h3><h3>幽默、风趣,会讲故事的化学老师赵德宏老师。</h3> <h3>秀外慧中、74岁的“不老女神”张月桂老师。</h3> <h3>从初上讲堂时不敢面视学生,到珍藏学生名单47年的李保修老师。</h3> <h3>举止儒雅、亦师亦友的康朝红老师。</h3> <h3>八十五岁高龄的贾万根老师笔耕不辍,谈笑风生。</h3> <h3>“不願当校长,只願教化学”的杨鸿高老师。</h3> <h3> 九十岁高龄的李宗兴老师精神矍铄,声如洪钟。</h3> <h3>健康、豁达,老有所乐的李绍禹老师。</h3> <h3>优雅、端庄的焦毅军老师。</h3> <h3>牛玉乾老师,不仅是我们敬爱的张月桂老师相濡以沫、志同道合的伴侣,还是一位高级记者。他最早报道回郭镇的事迹,曾受到毛主席和邓小平的批示和肯定,《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风靡全国。这次他又带来新作《中融天下》,让师生们先睹为快。</h3> <h3>周建秋同学发言:</h3><h3><br></h3><h3>建秋同学对“老家”的解读——“老爹、老娘、老师、老房”,让与会师生印象深刻;</h3><h3>他的人生积淀及感悟 ——“吃、喝、穿、睡、玩、学、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给师生们以人生启迪。</h3> <h3>七四届同学李连渠、李昆仑、王财兴、贾延方在会上踊跃发言。</h3> <h3>七五届同学常宗贤、周晓建、荊逢欣、李占营在会上踊跃发言。</h3> <h3>向康朝红老师敬献墨宝</h3> <h3>向杨鸿高老师敬献墨宝</h3> <h3>向李绍禹老师敬献墨宝</h3> <h3>向贾万根老师敬献墨宝</h3> <h3>向李保修老师敬献墨宝</h3> <h3>向赵德宏老师敬献墨宝</h3> <h3>向焦毅军老师敬献墨宝</h3> <h3>向李宗兴老师敬献墨宝</h3> <h3>向张月桂老师敬献墨宝</h3> <h3>向王金永老师敬献墨宝</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h3><h3> 谢师会花絮</h3> <h3> </h3><h3>李连渠同学在谢师会上</h3> <h3>姚朝社同学在谢师会上</h3> <h3>祖九州同学在谢师会上</h3> <h3></h3><h3>王治坤、席聪敏同学(伉俪)在谢师会上</h3> <h3></h3><h3>孙鸿捷同学在谢师会上</h3> <h3>同事情</h3> <h3>师生情</h3> <h3>师生情</h3> <h3>师生情</h3> <h3>同学情</h3> <h3>同学情</h3> <h3>“树高千尺难忘根”。</h3><h3>李昆仑同学一个标准军礼,尽显共和国钢铁长城上骄人的大校雄姿;</h3><h3>深深一个鞠躬,让积攒在两届同学心中45年的思念和着泪水倾泄奔涌:老师,我想您!</h3><h3><br></h3> <h3>谢师会上,祖九州同学即兴演唱豫剧《幸福是什么》,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直听得师生们如痴如醉。</h3> <h3>荆耐芳同学演唱歌曲,也赢得赞扬声一片。</h3> <h3>七四届一班参会同学合影</h3> <h3>七四届二班参会同学合影</h3> <h3>七四届三班的参会同学合影</h3> <h3>七五届部分同学合影</h3> <h3>谢师会后部分同学合影留念</h3> <h3> 师生合影名单<br></h3><h3> (自后向前,自左到右)</h3><h3>第四排:周晓建 郭应先 任存定 常宗贤</h3><h3> 姚占国 李昆仑 李连渠 周建秋</h3><h3> 姚世宏 祖林先 </h3><h3>第三排:王财兴 李东茂 张根卿 贾延方 </h3><h3> 孙鸿捷 王治坤 祖九州 荆逢欣</h3><h3> 王现森 周竹山 崔振光 李占营</h3><h3> 李书敏</h3><h3>第二排:牛玉乾 康朝红 贾万根 李绍禹</h3><h3> 杨鸿高 王 金永 赵德宏 李宗兴</h3><h3> 李保修 焦毅军 张月桂 董敬轩</h3><h3>第一排 姚元高 席长青 李延臣 常淑珍<br></h3><h3> 荊耐芳 席雪娥 曹淑敏 姚鲜芳</h3><h3> 席聪敏 徐淑霞 李军照 李干勋</h3><h3> 姚朝社 姚发来</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h3><h3> </h3><h3> </h3><h3><br></h3><h3><br></h3><h3> 校园记忆</h3> <h3> </h3><h3>45年前,我们离开六中时风华正茂,又稚气末脱的模样。</h3> <h3>还能认出照片中的老师吗?</h3> <h3>这里有我们敬爱的老师,还有可亲可爱的学弟、学妹。</h3> <h3>如今已耄耋之年的老师们,40年前正年富力强,是学子们的“保护神”。</h3> <h3>就是这几张纸片,李保修老师珍藏了整整47年。他还要永远珍藏下去。</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喜看恩师今日之风采</h3><h3> (按年龄)</h3> <h3> </h3><h3>李宗兴老师(后勤老师)</h3><h3>杨鸿高老师(生物、化学老师)<br></h3><h3></h3><h3>王金永老师(政治老师)</h3><h3>李绍禹老师(英语老师)<br></h3> <h3><br></h3><h3>贾万根老师(语文老师)</h3><h3>赵德宏老师(化学老师</h3><h3>李保修老师(物理老师)<br></h3><h3>康朝红老师(数学老师)</h3> <h3>张月桂老师(政治老师)</h3><h3>焦毅军老师(英语老师)</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再看同学今日之容貌</h3><h3> (按年级)</h3> <h3>七四届:<br></h3><h3>李东茂 王财兴 李连渠 任存定</h3> <h3>七四届:</h3><h3>席雪娥 荊耐芳 常淑珍 张根卿</h3> <h3>七四届:</h3><h3>李干勋 姚占国 李昆仑 李军照</h3> <h3>七四届:</h3><h3>周建秋 孙鸿捷 姚发来 徐淑霞</h3> <h3>七四届:贾延方 郭应先</h3><h3>七五届:姚朝社 李书敏</h3> <h3>七五届:</h3><h3>常宗贤 周竹山 席长青 王现森</h3> <h3>七五届:</h3><h3>姚世宏 王治坤 姚元高 周晓建</h3> <h3>七五届:</h3><h3>祖九州 李占营 董敬轩 崔振光</h3> <h3>七五届:</h3><h3>姚鲜芳 席聪敏 曹淑敏 李延臣</h3> <h3>七五届:</h3><h3>荊逢欣 祖林先</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师生珍贵留言</h3> <h3> 师生珍贵留言</h3> <h3> 谢师会上师生即兴创作集錦</h3><h3><br></h3><h3> 康朝红</h3><h3> 前日六中七四、七五届学生谢师会后又历第35个教师节,今逢己亥中秋,由感而发,书以下拙句以抒情怀。</h3><h3> 中秋明月耀星空,</h3><h3> 我心澎湃似潮涌。</h3><h3> 遥想四十五年前,</h3><h3> 一群少年聚六中。</h3><h3> 花季本当少忧患,</h3><h3> 怎奈当时国尚穷。</h3><h3> 红薯饱腹就咸菜,</h3><h3> 草铺逐梦住地坑。</h3><h3> 立志振兴我中华,</h3><h3> 刻苦学文又力行。</h3><h3> 学文锥股效苏秦,</h3><h3> 力行搬石胜愚公。</h3><h3> 适逢复课好时机,</h3><h3> 又遇高考沐春风。</h3><h3> 改革开放大潮起,</h3><h3> 频传学生燕然功。</h3><h3> 弟子今已花甲岁,</h3><h3> 敢问我辈是何龄?</h3><h3> 陈年老酒师生谊,</h3><h3> 历久弥香你我情。</h3><h3> 祝愿诸君春永驻,</h3><h3> 同饮嵇翁女儿红。</h3><h3><br></h3><h3> 赵德宏</h3><h3>巩义六中七四七五届学生聚会有感</h3><h3> 鲁庄学生,出身贫寒,</h3><h3> 少男少女, 朴实勤俭。</h3><h3> 當年上学,时逢难关,</h3><h3> 生活艰苦,吃住困难。</h3><h3> 为求学识,从不怕难,</h3><h3> 刻苦学习,孜孜不倦。</h3><h3> 师教生学,一遍一遍,</h3><h3> 师生如友,共同钻研。</h3><h3> 回复高考,身手大显,</h3><h3> 大学深造,优秀拨尖。</h3><h3> 步入社会,各条战线,</h3><h3> 敢挑大梁,创新骨干。</h3><h3> 为国为民,巨大貢献,</h3><h3> 六中学子,个个英贤。</h3><h3> 四十五年,不长不短,</h3><h3> 當年英俊,今换容颜。</h3><h3> 锦衣还乡,文武齐全,</h3><h3> 欢聚一堂, 共忆當年。</h3><h3> 师生同欢,情意非凡,</h3><h3> 前后夕阳,再做奉献。</h3><h3> (理科老师:赵德宏)</h3><h3><br></h3><h3> 一壶老酒</h3><h3> 贾万根</h3><h3>贤契敬师一壶酒,</h3><h3>佳酿珍藏十春秋。</h3><h3>茅台馥郁难比香,</h3><h3>师生情谊贵万畴。</h3><h3>昔日诗仙但长醉,</h3><h3>今朝人物竞风流。</h3><h3>祖国七十庆华诞,</h3><h3>举杯万盏不胜收。</h3><h3><br></h3><h3>四十年前同窗学习,花甲之年难得相聚,谈笑风生回忆往事,举杯碰盏激动无比。沧桑岁月瞬速流逝,师生情谊铭刻心里,期盼大家开心快乐,安享余生倍加珍惜。(荊逢欣)</h3><h3><br></h3><h3>大学毕业分鲁庄</h3><h3>三尺讲台育栋梁</h3><h3>勤奋耕耘四十载</h3><h3>硕果累累身安康!</h3><h3>(李干勋写给康朝红老师)</h3><h3></h3><h3> </h3><h3> 恩师赞</h3><h3>三尺杏坛一生梦</h3><h3>呕心沥血两袖风</h3><h3>春去秋来周复始</h3><h3>青少女男成妪翁</h3><h3>传经授道数十载</h3><h3>喜看桃李满园丰</h3><h3>白粉染发终不悔</h3><h3>烛火燎原满天红(郭应先)</h3><h3> </h3><h3> 谢师会有感</h3><h3> 姚朝社</h3><h3>白驹过隙未曾闲,</h3><h3>沧海桑田弹指间。</h3><h3>青涩学子生华发,</h3><h3>恩师亦逾古稀年。</h3><h3>相见无事常想起,</h3><h3>如歌岁月梦魂牵。</h3><h3>师生情谊似佳酿,</h3><h3>历久弥香醇缠绵。</h3><h3>附记:己亥年中秋节前,在第三十五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巩县第六高中1974届、1975届各班学生代表齐聚巩义宾馆,举办以"感谢恩师教诲,畅叙同窗情谊"为主旨的一一谢师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四十五年后师生再相见,高中时的青涩学子,如今大都已两鬓斑白,当年英姿勃发的恩师亦已年过古稀,有的年逾九旬。有的是高中毕业后的首次见面,师生及同窗竟然不能相认,令人感慨不已!祝愿恩师们健康长寿,家庭幸福!祝愿同学们万事如意,开心平安!祝大家中秋节快乐!</h3><h3> 2019.09 .08日谨记!</h3><h3><br></h3><h3> 李连渠诗词两首</h3><h3> 小学初中不懂事,<br></h3><h3> 大学有点公事公办味儿。</h3><h3> 高中半生不熟的,</h3><h3> 恰是纯真又多情,</h3><h3> 师生混成朋友忘了辈儿。</h3><h3> 弹指别离半世纪,</h3><h3> 依然黏黏糊糊那热劲儿,</h3><h3> 休笑白发仍浪漫。</h3><h3> 有情怀才活出年轻的趣儿</h3><h3> 珍惜珍惜多珍惜。</h3><h3> 这不淡的情</h3><h3> 也是你一生攒下的福份儿。</h3><h3> 西江月</h3><h3>高中师生聚会感怀</h3><h3> 洛堤杨柳依依</h3><h3> 紫荆秋叶渐残</h3><h3> 茅镇酒里话当年</h3><h3> 师生深情一片</h3><h3> 满堂白发苍苍</h3><h3> 四十五年云烟</h3><h3> 但喜岁月不淡情</h3><h3> 温忆足慰流年</h3><h3> 自注:2019年秋,巩义六中七四、七五届同学谢师会聚。45年过去,相逢颇多感慨。应发来兄诚邀,填词一首,聊表寸心。:</h3><h3> 词牌有格律讲究,仓促达情,顾不得了。仅借洛堤紫荆兴比故乡眷情,随心感怀而已。</h3><h3> </h3><h3><br></h3><h3> 编后语</h3><h3> 四十五年后的相聚,让我们有了不少感悟。虽然师生们都相继步入了老年行列,但当看到年轻得不敢相认的张月桂老师,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著书立说的贾万根老师,理科岀身,却才思泉涌、即兴赋诗的康朝红、赵德宏老师,我们惊叹,我们骄傲。恩师们的健康和不懈追求,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h3><h3> 今天我们赶上了千载难逢的好时代,衣食无忧,尽可圆梦。一部手机,让读书、聊天、乘车、购物等全部搞定,还可做做美篇,玩玩抖音。祖国太好河山任你游,即便想去地球村里串串门,也变得轻而易举。社会福利越来越好,让我们不再有后顾之忧。生活是多么美好!在此,衷心祝辛苦大半辈子的恩师们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年轻的老年人——我亲爱的同学们,退休后没有了工作的压力,有了大把的时间可支配,想弥补人生的不足,就学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或是吹拉弹唱、剪纸、刺绣。还可像耐芳同学那样放声高歌、深情朗诵,像玉姣同学那样身着漂亮旗袍舞台走秀。再不然,就学干勋同学,带上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每天手机不离手,去拍宋陵四季、石河春秋,看看每天的太阳是不是都是新的。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趣,有一天能骄傲地向世人宣告:我们不负太平盛世,不负大好时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