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金桂飘香,雏菊盛放,月圆中秋。在这“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日子,兆麟小学四年四班举办了“中秋月”主题活动。活动中,学生用橡皮泥制作各种精美的中秋月饼,即丰富了科学知识,又让孩子们在优美的故事中接受了传统节日的熏陶。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活动前学生只知道中秋节要吃月饼,但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孩子们对这些知识还一知半解。在活动中,老师讲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让孩子们更清楚的了解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的月儿圆圆、中秋的月饼香香,中秋的话儿甜甜,中秋的快乐多多……四年四班的“中秋月”主题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孩子学会了分享、体验了活动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