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收获多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秋时节收获多</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记“六和公益——安徽宿松”第二期阅读项目启动仪式暨业务培训</h3> <h3><br></h3><h3>早晨,微风习习,我踏着欢快的步伐开启了我一天的学习。初入龙山学校,车辆摆放整齐,每个人都微笑着,一切都那么美好,这一切都那么清新又有活力。这注定是个收货满满的一天。</h3> <h3>走进会场,很遗憾的是位置都满了,我只能去后面坐了。看看活动安排,好满啊,通过一阶学习和六安研习营的培训,知道六和从不玩虚的,满满的课和满满的讲座。再看看导师,真的是群星璀璨,星光云集!今天有星光,月光,还有太阳光。我要把这些光一一吸收,做一束幸福的光。</h3> <h3>一、启动致辞</h3><h3>在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宋锦玉的主持下拉开序幕,他首先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流程和与会嘉宾,以及对六和由衷的感谢。首先是局领导的讲话,领导热情洋溢的讲话赢得了在场老师的阵阵掌声,也让我们看到了领导对阅读的重视对教师的期望,也让我们看到了阅读将在我们松兹大地上的种种可能。</h3><h3>接着星星老师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他的第一第二任校长相聚在一起,都是他的贵人。他简单又温情的话语中看到了他对阅读的热爱,他躬耕于教育,躬耕于阅读,且不忘故土。</h3><h3>六和公益安徽项目区总管王道先生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概况。他用法国蒙田的“儿童不是被等着装满的壶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这句话对在场的老师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老师们就是火,照亮孩子们的心,照亮孩子们阅读的方向。</h3><h3><br></h3> <h3>二、哲学课《小故事中的大道理》</h3><h3><font color="#ed2308">李庆明 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田园教育”倡导者,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基础教育专家,哲学博士,《教育研究与评论》执行主编,教育部国培专家库成员,江苏省情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苏州大学养成教育研究所所长。</font></h3><h3>一堂面对小学生的哲学课,这是我想都没有想过的问题,我连哲学是什么都不知道。李校长从一幅图片和黑格尔的名言开始</h3><h3>1让学生说说密涅瓦,回忆智慧女神,很自然地过渡什么是哲学,学生畅所欲言。</h3><h3>2李校长从孩子平时常问的一些问题说起,如:明明是救人非要说救火,站在电梯上非要说是坐电梯,太阳晒我说成我晒太阳。引出哲学产生的条件:有空闲、有好奇心等等。</h3><h3>3接着李校长问孩子们一天都在干什么,孩子们交流起床、刷牙、上学、做作业、放学、课后服务、吃晚饭……对最后补充的尿尿和拉粑粑的同学大赞,然后跟孩子们一起读了绘本《尿尿》</h3><h3>观察图片中的几个镜头,说说你对这个“小男子汉”的看法。引出不文明</h3><h3>一起读绘本《便便和尿尿公主》</h3><h3>4文明是怎么回事?</h3><h3>李校长说最初指外在形式的文采、光明。通常通过有礼貌、礼仪(仪表)、礼节等外显的、有教养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接着从《礼记》《论语》《诗经》等方面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文明。</h3><h3>5看到有人随意尿尿、便便这类不文明的事儿,你最想对他说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最想对他说“不可以”。</h3><h3>带领孩子们一起读《大卫,不可以》,告诉孩子们“不”意味着什么。告诉孩子们因为平等,所以尊重。尊重就是对尊严的敬重,就是认同万物平等,众生平等,就是“不伤害”。“不可以”就是就是基于尊重的人类言行的“黄金规则”或“底线道德”。</h3><h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h3><h3>6尊重与爱,谁更重要?</h3><h3>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h3><h3>不伤己,不损人,不坏事,不害物,不违法</h3><h3>7最后,李校长让孩子们分小组研究生活中的小问题:眼神问题、就餐问题、鼻涕问题、吐痰问题、放屁问题。再一次把孩子们的思维拉向了高潮,孩子们一个个勇于发言,积极说出自己的观点。</h3><h3>一个即将60岁的校长从孩子们的日常出发,从一个个有趣的绘本去引导,把这些小小故事中蕴含的大道理简单明了地告诉了孩子们。不仅让孩子们上了一节大课,也让我们在场的老师上了一节大大的课。90分钟的大课让李校长“汗”畅淋漓,让我们听的津津有味,也让我们明白了哲学课也可以给小学的孩子们上,只有方法对,他们也能听懂。当李校长说孩子们,下课了,他们一个个依依不舍,不想离开课堂。</h3><h3><br></h3> <h3>三、讲座:读绘本,讲哲学</h3><h3>李庆明</h3><h3>主要从哲学是精神的还乡,打破沙锅问到底彰显儿童哲学天性,优秀绘本是离哲学最近的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提出了关于绘本哲学启蒙的四点建议。</h3><h3><br></h3> <h3>四、展示课:中国民间传说</h3><h3><font color="#ed2308">周益民 特级教师,2010年“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之一,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著有《造梦课堂》、《静悄悄的课程建设》、《童年爱上一本书》等。</font></h3><h3>1周老师跟孩子们亲切地谈话,提问:什么样的人是中国人?</h3><h3>(学生交流: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讲中国话、拥有中国古老文化等)</h3><h3>2小测验:学生回忆关于月亮、蝴蝶、银河的故事。</h3><h3>3回忆叶圣陶的《牛郎织女》让学生链接张健的《牛郎织女》、黄蓓佳的《牛郎织女》、程玮的《银河两边的星星》。让学生回忆这些改编后的故事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h3><h3>(歌谣体、加角色、对话体)</h3><h3>4学生分组讨论:</h3><h3>a“加角色”小研究</h3><h3>(1)如果把嫦娥换成邻居大娘,你们认为合适吗?为什么?</h3><h3>(2)对于在民间故事中增加角色,你们有什么建议?</h3><h3>b“对话体”小研究</h3><h3>(1)如果把爱丽丝换成一个中国老太太,你们觉得合适吗?为什么?</h3><h3>(2)对于将民间故事改成对话体,你们有什么建议?</h3><h3>5对“劝乡亲”这个片段,学生分组从“加角色”和“对话体”两个方面来进行改编。加谁?为什么加ta?与谁对话?为什么选择ta?</h3><h3>周老师让我看到了一位屈身与孩子中间的特级教师,他的课,主角是学生,他只是个配角。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框架,提供了一个可能,他在引导着学生。周老师完全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貌似整堂课下来两次小组合作讨论与分享就结束了。其实每次讨论周老师都是屈身于学生中,和学生一起讨论。也许我们没有看到孩子们有多么精彩的发言,但是我们看到了孩子们最真实的一面,他们认真地思考,精心地准备;也许我们没有看到周老师渊博的知识,但是我们看到了周老师用语的字字珠玑,他独特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挖掘。</h3> <h3>五、讲座:童诗里的可爱与天真</h3><h3><font color="#ed2308">李珊珊 儿童文学作家,出版童话《面包男孩》系列,儿童诗集《太阳小时候是个男孩》《月亮小时候是个女孩》,以及小说、绘本、散文60余本,作品两度入选德国“白乌鸦书目”,获2016年度“中国好书”,中宣部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等多个奖项。</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她只是一个只教了半年的老师,然后从事了儿童文学创作。她通过大人与孩子创造力的大比拼,通过游戏让我们明白了孩子的创造力更天真与可爱。她也首次公开了她的童诗创作方法——三童创作法,即童心观察力、童趣想象力、童言表达力。她还告诉我们诗从哪里来?每一首诗来源的途径都不一样:有的进行了场景的保留;有的增加了诗意;有的抓住诗眼重新写;还有的是孩子还没有说出口;一个成年人要精准地还原童心是很困难的,这时,是母亲的角色、姐姐的姿态、作家的敏锐、孩子般的天真在帮助我靠近童心。</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最开心的是事后获得了她亲笔签名的《太阳小时候是个男孩》。开心极了。</font></h3> <h3>六、讲座:诗是一束光</h3><h3><font color="#ed2308">周其星 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资深语文教师,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三叶草故事家族”创始人,著有《彩色的阅读教室》。</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星星老师首先说到哪里去找诗?他说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场景,词语破碎处,万物裂痕处中都可以找到诗。接着他出示从前、从未两个词语让在场的老师写一句话到写多句话,再根据诗歌的音乐性适当地组合就构成了一首诗。然后他又提了两个问题:什么是学校?什么是死亡?从不同寻常的角度去思考,让在座的老师再一次脑洞大开。这些简单的方法简单明了地告诉了我们如何去写诗,如何去教孩子写诗。</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原来写诗也不是什么难事,星星老师为我们写诗打开一扇窗,让诗歌这束光照进我的心房,让写诗也是可以成为一种日常。</font></h3> <h3>七、讲座:《整本书阅读:基本问题与操作方式》</h3><h3>周益民</h3><h3>首先周老师给我们呈现了每个年级的读书单。他把整本书阅读分为教学的整本书阅读和自由的整本书阅读,他主要从教学的整本书阅读来讲基本的操作方式。整本书阅读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被各个专家提出来,曹文轩先生也说要阅读整本书,要培养孩子宏阔的思维方式就必须阅读整本书。接着他阐述了他的儿童阅读基本主张和他的儿童阅读基本方式。然后他以《与开开一起开门》为例具体阐述了他是如何操作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