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于家石头村

风凌石

<h5>  近年来,习惯于自驾出行,但我的出行路线大多是偏远山区、游人相对较少,且有一定文化价值的古村古镇。今年“五一”小长假,选中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井陉县于家石头村。</h5> <h3>  </h3> <h5>  于家石头村是河北省惟一一处古村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具有深厚的石头文化底蕴、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是一个古朴而恬静的古村旅游地。</h5> <h5>  在出发前做过攻略,从娘子关进入井陉县境后,按照导航很快找到去往于家石头村的县(乡)道,但进入山区之后,在不算太宽的山路上七拐八绕的,明明知道我们的车子距目的地已不算太远了,就是不见石头村的影子,几经爬山越岭并向路人询问,直到转弯儿翻过一个上坡,这才看到村子的牌楼。这正应了该村十大怪之的第一怪 “不到村口不见村”的奇景,果然名不虚传。</h5> <h5>  于家石头村原叫于家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西南20公里的太行山东麓的山中,是井陉县众多古村落中知名度最高,开发最早的古村。最初“于家”的村名和他的经历一样,低调的隐匿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并没有太多人记住,也没有引起游客的关注。</h5> <h5>  当一些摄友和驴友们发现这个村庄时,因为“石头”这个最普通的建筑材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晒出的照片、写出的游记很多就以“石头村”代称,而于家村人更懂得借力使力,干脆就叫“于家石头村”。</h5><p class="ql-block"><br></p> <h5> 实际上,早在1998年,这个村就被河北省民俗协会命名为了“于家石头民俗村”;2001年,该村被河北省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家村2007年被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h5> <h5>  据于家村族谱记载:于家村人是明代景泰年间兵部尚书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后代的发祥地,“于家”二字称谓即指的是于谦的后代在这个村是大户,全村95%以上是于氏家族。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后不思于谦保卫北京有功,却以“意欲”这样一个类似“莫须有”的罪名将于谦“弃市”,并抄没家产,家人充军。据村里老人讲,当时于家后裔避难到晋冀交界处南峪村,成化年间于谦的长孙于有道因生活所迫迁居到现在的于家村。繁衍至今已26代,400多户,1600多口人。</h5> <h5>  在国人中,只要是稍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们都知道于谦这位民族英雄,很多人不仅知道他本人且还会背诵他的著名诗句《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村中现建有于谦纪念馆,祥尽介绍了于谦事迹。</h5> <h5>  于氏先人来到这一偏隅荒蛮之地后,除了双手和一身的力气,再别无它物。好在山里有开凿不完的石头,还有可供狩猎的野物。于是,利用山里的石头做建材,在这里开山凿石,垒屋碹窑,世世代代居住耕耘在这里。</h5> <h5> 历经500余年,26代,一个粗陋但却实用、古拙却还有些韵味的石头村就有了一定的规模了。形成了现在石楼石阁、石房石院、石墙石路、石桌石磨的石头村,营造了一个罕见的石头王国。</h5> <h5>  全村一片石头天地,到处都是石头文化。据资料介绍,于家村现存石头房屋4000多间,石头街道3000多米,石头用具2000多件,在村口还建立了石头博物馆,是个不折不扣的石头村。</h5> <h5>  于家石头村的建筑保护的还算完好,许多老房子仍有人居住,只是有的重新翻建了门楼,有的在原址上进行了维修,但基本保持了原貌。村中仍保留着于家祠堂、古戏台、神庙、真武庙等建筑,一应俱全,可见于家人历代耕耘生息中,条件虽艰苦,但仍保留着乐观的生活态度、严谨的治家理念和深厚的文化积淀。</h5> <h5>  该村的标志性建筑是矗立于村东头的、纯石质建筑的清凉阁。清凉阁始建于明万历9年(1581年),是一个奇特的三层楼阁,但并不高大。近观全阁,看去似显粗犷、简陋了一些,实则坚固得很,至今不拒绝人们登阁参观,且不限人数。此阁并未采取下挖式地基,而是将阁建在了一块巨石上,上面则全部是石质结构,石墙石壁、石阶石栏、石门石窗、石榻石龛等,最重的石头达600多斤,最轻的仅2两,由于采用镶嵌结构,越受力挤压愈加坚固,这正是其屹立于此数百年不倒的重要原因。</h5> <h5> 此阁为该村村民于喜春一人所建,其结构各异,引人入胜,第一层为搭券四门式;第二层是实心四室式;第三层乃明柱回廊式,该建筑顶层系“木砖补葺”,四面明柱,单门殿堂,白墙壁画,琉璃瓦顶,清新明快,古朴高雅。累累巨石,鳞次栉比,似券非券,似搭非搭,集建筑学各种技术于一体,可谓鬼斧神工,是为建筑史上之奇迹,国家之瑰宝、山村之明珠。阁有楹联为证:云开世外三千界;威震乾坤第一宫。这里比喻清凉阁的建筑天下第一。因此清凉阁又被村民们称为神仙阁,是于家石头村十大景观之一。</h5> <h5>  清凉阁另有一幅联为,“客自远方来,香留琼阁中”。意为从远方来的客人,把香火留在琼楼玉阁之中。由此看来,于家石头村的祖先们,有着不同寻常的眼光,隐忍中预料到终会有客人到来。现如今,于家石头村从大山中展露出来,各地的游客走进大山,走进古村,使得于家石头村人凭着祖传的基业,传承着于家的故事,改善着今后的生活。</h5> <h5>  在街巷稍宽处,或袒着一处早已废弃的石磨望向天空,或立着两柱已经闲置的石质井架相互对峙着,或有一眼盖着石板的古井默默地守候遗存的静土,或有一孔闲置的石窑向过往行人述说着历史沧桑。透过这些岁月的遗迹,我似乎读出了于家石头村的年轮,虽然这些年轮并不规整,但我还是能够读得懂的。</h5> <h5> 大漠风凌石游记之四十三</h5><h5> 古村古镇游系列</h5><h5> 2019年9月15日</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