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儿时的家在露天影院旁边,走进不太宽敞的院道,左侧就是一幢带院的三层小楼,那时的办公面积绝对不会超标,三层楼房三个单位,文化局、文物局、文化馆,每层楼房充满了字画气息,随处可闻的便是一得阁墨汁…院子里的石碑刻满了字,是捉迷藏躲身的好去处。</h3><h3> 右侧的图书馆是妈妈的单位,推门进去便是另一番天地,五棵粗壮的法国梧桐笔直的遮住了天,郁郁葱葱,枝丫重叠,充实的阳光奋力从缝隙中透出,五彩斑斓,闪闪发光…台阶上面就是阅览室,库房里的书按门类整齐摆放在书架上,喜欢的书籍往往都在最高层,偷偷爬上椅子踮起脚尖才能拿到手,偷窥的心情不言而喻,甚是欢喜…</h3><h3> 院子的南侧角有个小木门,便是我家的后门。小时候的我,因为唯独的前后门经常沾沾自喜,即便图书馆下了班,我也可以偷拿妈妈的钥匙去阅览室找寻我的猎物,轻轻的拿,悄悄的放,次数再多,也是怕!家里房顶的平台,爸爸放了一把竹连椅,夏日夜晚,倚靠着竹椅,凉风中支起耳朵听着电影,那情,那景,甚是惬意…</h3><h3> 转眼之间,儿时的家已拆迁了近十年,院子里的人也被时间的列车送往各处,心里的那院,那人,依然在…</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