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的角度看生命价值

慈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论,对实物尚且如此,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更要千差万别,即使从经济的角度看,每个人也会有各自的解读,以下是一个探索生命价值的角度,暂且不争辩是岭还是峰,引入经济生命的概念,与我们熟悉的生理生命进行比较,如下表所示:<br> 一、经济生命的自然属性<br>跟人的生老病死一样,经济生命也是从无到有,并且伴随着家庭的形成而逐渐发展变化,从有收入能力开始,慢慢由需要父母照顾转为自己照顾自己,进而有能力照顾家人,最终实现经济生命的传承……<br> 二、经济生命的健康管理<br>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都比较重视,也知道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注意休息,适量运动和营养均衡,也会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会到医院进行检查,遵从医生的建议针对疾病进行治疗……然而,当我们进行投资活动的时候,是否做到了保持收入稳定,支出合理,增加资产,减少负债?有没有定期进行资产评估?感觉到经济压力大的时候,是否有合适的途径进行“问诊”?这里有一个家庭资产评价工具供参考:<br> 三、常见的财务健康问题思考<br>1、家庭资产负债率过高或过低<br>合理的负债可以提高家庭总资产的增值速度。<br>按专家的说法 30%、40%、50% 的家庭资产负债率都是比较合适的,但切记 50% 是个警戒线!其实这个警戒线用每个月还贷占总收入多少比例来说更为合适,如果某家庭每个月的房贷占了家庭总收入的 50%,那么这样的家庭经济压力会非常大,万一碰到点风吹草动家庭就会出现财务危机。<br>如果偏于保守,对未来没有安全感,对预期收入也没有信心,负债率比较低,随着手上结余的现金越来越多,内心反而越来越不安。如果没有什么好的投资渠道:国债利率是跑不赢通胀的;股市里经常被割韭菜;把资金放在P2P里面,天天提心吊胆……但是通货膨胀又让钱一直贬值,不说手上的钱能增值多少,但最少要能够保值才行。投资年化 10% 以上收益的品种吧,理财水平不够又担心血本无归……如何抉择?<br>2、消费支出理念有待提升<br>按照目前的社会现状,房贷支出占据了家庭支出的大部分,消费支出的空间已经被压缩的很小,这里提到的消费理念,不是说要控制消费,减少品质生活开支,而是建议用被动收入覆盖品质生活开支,打个比方就是,如果不是生活必须消费,就先把这笔钱存起来养一只鹅,一只下金蛋的鹅,用鹅下的金蛋消费,千万必要杀死这只鹅……不是不享受生活,而是延迟,用被动收入支付愿望清单。有什么愿望?开始养鹅了吗?<br>3、紧急备用金过高或过低<br>很多家庭的银行存款过高,远超6个月,为的是万一有需要呢?万一的需要不知道是否需要,也不知道需要多少,更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应对这些不确定的未知,银行存款是不是最好的选择?由于房贷压力或者首付需要,很多家庭的资金压力很大,急于归还短期借款,造成备用金储备不足,生活捉襟见肘的情况也需要适度规划,毕竟,相比较之下,这时候的风险应对能力更差……万一有需要,如何应对?<br>4、自由储蓄率低<br>自由储蓄率反应家庭资金的宽裕程度,一般家庭的自由储蓄率低,往往在扣除家庭开支之后,自由储蓄率较低,导致家庭资金压力比较大,对固定用途的储蓄(例如教育金、养老金)准备不足,应对之道是调整收支习惯,变“收入-支出=储蓄”为“收入-储蓄=支出”,真正地做到量入为出。工作至今,存了多少钱?<br>5、财务自由度不高<br>财务自由度评价的是被动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关系,关注的是净现金流,通过生钱资产增加被动收入,逐渐改变收入结构,提升被动收入占比,当被动收入大于支出的时候,实现财务自由……被动收入?<br>6、保障度指标不足<br>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我们会去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借助医疗手段恢复健康。财务健康如果出现问题怎么办?&nbsp;<br> 四、经济生命消亡的三种途径<br>1、因退休而导致收入终止<br>这种方式,是绝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若退休之后不再为家庭创造经济价值,养老金也是之前几十年的积累延迟领取而已。不再创造经济价值,即为经济死亡。这样的情况下,人作为劳动力消失,而作为一个消费者仍然存在,按现今的生活现状,经济生命死亡后,生理生命平均还有20年的时间。而这20年,因为身体不断老化,所造成的经济支出,可能会大于之前40年经济生命活跃期的积累。<br>2、因身故而导致收入中止<br>当打之年,突然身故,不管是因为意外还是疾病,那么他的经济生命到此为止。如果是家庭经济支柱过早生理死亡,那对家庭经济来源会是非常大的灾难。对未来生活的一切美好期待都化为泡影。<br>3、因全残而导致收入中断,支出增加<br>此时生理生命还在,但是经济生命已经结束。不管是因为意外或者疾病,当一个人在当打之年失去了劳动能力,也就是失去了挣钱能力,那么他的经济生命就已经结束。而同时因为生理生命还活着,或多或少还有物理消耗,而且这个过程可能是长期的,那么他对家庭的经济资源积累是一种消耗。这种形式的经济死亡方式,是所有类型中杀伤力最大的,比身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要大很多。<br>五、如何应对财务健康问题以及经济生命的消亡<br>关于财务健康问题,需要针对检查结果,利用适当的资产配置工具(例如银行、股票、债券、基金、保险、固定资产投资……),通过调整支出项的分配,改变资产配置比例,进而达到“疾病康复”的目的。<br>对于经济生命的非正常消亡,要未雨绸缪,计算一下我们的经济生命价值,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生命价值不贬值;若经济生命正常死亡,如何在这之前储备好最后20年的经济消耗而不增加子辈的负担,是一个很重要的生命课题……&nbsp;&nbsp;<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