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起了个早,驱车去洛阳游龙门石窟。路上四妹神密兮兮地告诉我们到洛阳后,要请我们去吃只有洛阳一带才有的特色传统名宴。一下车,四妹便领我们直奔一家饭店,饭店里己是食客盈门,坐无虚席!等了好长时间,终于等到了坐位,服务员送上了类似粉絲样的、面上有非常精緻的牡丹花朵造型图案的餐肴。</h3> <h3>四妹让我猜猜是用什么原料制成的?我细细品味,赏出了萝卜特有的味道,想不到我居然猜对了。原来这是洛阳水席,原料用萝卜切成细絲制成,做工非常精美,这道莱名为牡丹燕莱,是水席第一莱。</h3> <h3>牡丹燕莱一一水席第一莱</h3> <h3>这家饭店名叫“真不同”,据说周总理陪外宾在这里就餐时说,水席真不同,后来该店就命名“真不同”饭店。能在总理命名的饭店,吃了洛阳特有的名宴,甚是高兴!</h3><h3>洛阳水席是河南洛阳一带特色传统名宴,始于唐代,至今己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有人这样形容洛阳水席:独特的风味,精湛的枝艺,逼真的造型,美好的传说,渊源的文化底蕴,被称作有洛阳古都地方特色的一朵奇葩。</h3> <h3>享受好了美味,我们立马驱车前往龙门石窟,好在龙门石窟离洛阳市区不远,大约十三公里吧。</h3> <h3>站在龙门石窟遥望,我们瞬间被它的美景怔住了!它东边是香山,西边是龙门山,两山对峙,一水中流,清澈的伊河缓缓地流向远方。此处古称“伊阙”,后来隋炀帝杨广浏览到棋邙山,登高望远,看到伊阙,以为是真龙天子的皇宫大门,从此,此处被称为“龙门”。</h3> <h3>伊河上的拱桥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修建的,桥上龙门二字由陈毅元帅题写。</h3> <h3>历史如何让人铭记,为何宗教让人虔诚!</h3><h3>当我们看见夕阳穿过缝隙照在佛像上的时候,真是太美了!我们被龙门石窟震撼了!我们看到千年以前,古代石匠用自己巧夺天工的手,将自己心目中的佛的形象一刀刀的雕刻在石的身上,希望能够将这种美好的寄托永远留在人间。</h3> <h3>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经历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最大的佛像卢舍那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而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像雕。</h3> <h3>背倚栏杆,极目远眺,洞中美景令人神往。</h3> <h3>佛手牡丹石</h3> <h3>龙门石窟最吸引人的就是卢舍那大佛,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前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h3> <h3>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美术群体像。</h3> <h3>这二位是力士和天皇,力士青筋暴起,肌肉发达,额头很突出,金刚怒目。</h3> <h3>力士和天皇</h3> <h3>力士</h3> <h3>天皇</h3> <h3>天皇脚下的夜叉佝偻在脚下负重呻吟</h3> <h3>站在大佛身边的菩萨,华丽,端庄,环佩玎珰,幽静,而且矜持,头上的饰品非常的讲究,雕刻的极美。</h3> <h3>石洞中有一石刻莲花宝座,哦!是观音菩萨的宝座,观音菩萨不知何时离开了,不少旅游者见有如此好的机会,纷纷学着菩萨的模样拍照留念,大家都想沾沾菩萨的仙气,当然,我也不例外,排队拍照,求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保佑我健康、平安、阖家安康!</h3> <h3>龙门石窟一一人类文化艺术的瑰宝,它己经历了千年的风雨,在以后更漫长的岁月里,它将永远会屹立在那里,让我们向往,铭记于心!</h3> <h3>文中资料由于甦新提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