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第18-20天(9月13日-15日,星期五-星期日)</b><br></h3> <h3> 最好的风景永远在路上。这句话用在内蒙古大草原、大东北、大西北这些辽阔无边、地广人稀的地方都是合适的。今天在从西乌旗前往东乌旗的路上,我们就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特点。看,夜间的一场无声小雨之后,白天从北边飘来漫天祥云变幻莫测,点缀得大草原碧绿青翠、婀娜多姿,美景倏忽转换,让人目不暇接。</h3> <h3> 这么一大群卧牛,在清爽的北风中组成了一个卧牛阵。</h3> <h3> “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白云的下面是那洁白的羊群”,面对此情此景,《草原牧歌》的旋律悠然蹦入脑海。</h3> <h3> 蓝天白云太给力了。</h3> <h3> 没有尽头的马路也是一景。条条大路通云端,条条大路皆天路。</h3> <h3> 中午抵达东乌旗首府乌里雅斯太镇,在下榻的恒硕酒店附近找到一家名为“味道居”的饭庄,先来一盆“酸奶羹”。自三年前单人独骑闯草原吃过几次酸奶羹、鲜奶羹之后,一直回味无穷,这次一进草原就到处打听,今天中午总算得愿以偿。这里的食物份量真大呀!这盆,足有普通洗脸盆那么大,这一盆酸奶羹里加了8只冰激凌,估计够8个人吃的。</h3> <h3> 再来一道红烧羊尾尖。也是大大一盆。话说在帝都都没见过这道菜。端上来一瞧,红黄相间、油亮芳香,还没吃,就一股哈喇子快淌出来了。那羊尾,肉质酥软、肉香扑鼻,虽是红白相杂,然而瘦而不柴、肥而不腻,一口下去,馨香直冲脑门,温热直达胃底。够味!够味!过瘾,过瘾!</h3> <h3> 吃饱喝足,上路折腾。一直记得上大学时一个同学的至理名言:任何体育运动都是吃饱了撑的!😂 也对,要是天天饿得前心贴后心,两眼发花,站都站不起来,谁还能有心力去折腾?对吧?</h3><h3> 顺着通往中蒙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的S204省道一路骑行,道直路宽、车辆稀少,舒爽无比。</h3><h3> 这条路正在拓宽建设之中。原以为凡是修路的地方都会坎坷不平或泥泞不堪,这次可是大错特错了。新的道路又宽又平又直,工人们已经在修筑路沿护坡了,通行状况好极了!</h3> <h3> 出了城,就能望见一马平川的大草原北端的这座山,看着就漂亮,此时还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所在。</h3> <h3> 一直骑行到这块路牌跟前才明白,这座山名为“乌里雅斯太山”。“乌里雅斯太”是蒙古语,意为杨树。</h3> <h3> 乌里雅斯太山以优美的自然风光、神奇的历史传说、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被称之为“草原上平地突起的一座神山”,素有“草原盆景”、“草原异景”之美称。</h3> <h3> 路口的马头琴雕塑。猜想这里可能是夏季草原音乐节的举办地吧。</h3> <h3> 北望珠恩嘎达布其口岸。</h3> <h3> 中秋节的骑行愉快而圆满。就此结束,只待晚上赏月。</h3> <h3> 今天骑行的半程记录。去程忘了打开“两步路”。</h3> <h3> 海拔高度示意图。难怪去程觉得怪怪的,眼看很平直的道路可就是蹬不动,还一路怀疑是不是爱车不够润滑,责备自己对爱车养护不够精心呢。回来一看这图才明白,去程几乎是一路上坡。在山区、在大草原,经常会发生这种视觉误差,无法克服。</h3> <h3> 十五的月亮刚刚爬上东山,黄橙橙、明灿灿。</h3> <h3> 天涯同此时,千里共婵娟。这是这辈子第三次在他乡度中秋。前两次,一次是在希腊从圣托里尼返回雅典的地中海游船上,另一次是在西班牙托雷莫利诺斯海边。</h3> <h3> 既然是团圆节,岂可无月饼点缀助兴。信步走进街头一家小超市,老板娘推荐了这款月饼,来两块吧,好吃不好吃暂且放在一边,应时应景这是必不可少的。</h3> <h3> 第二天午后换一条路接着骑行。</h3><h3> 这是东乌旗城郊。今天好大的西风,高大的白杨迎风狂舞。</h3> <h3> 骑行道路好得没法说。</h3> <h3> 东乌旗比西乌旗的羊群、牛群要大很多,说明这里水草情况更好。</h3> <h3> 一大一小两只鸟在天空中搏斗。天空也不是天堂,那里也有杀戮。</h3> <h3> 满草场密密麻麻都是刚刚收割打包的草捆,路上不时有拉草的农用卡车通过。</h3> <h3> 不错的地方,他年可以再来,他年必须再来。</h3> <h3> 东乌旗的两天骑行计划顺利完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