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8.20日,有幸到神奇的185团游览,让我们受到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受益匪浅。</h3> <h3>在这情况下在这里组成的一八五团。</h3> <h3>在中国版图最西北的“雄鸡”尾尖上有这样一片土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10师185团,座落于阿尔泰山西南,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北边缘,隔阿拉克别克河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遥遥相望,素有“西北边境第一团”之称。</h3> <h5><ul><li style="text-align: left; color: rgb(1, 1, 1);"><font style=""><font style=""><font style=""><font style=""><font style=""><font style=""><font style="" color="#010101">中哈边境边沿一八五团一连,与哈萨克斯坦小城铁列克 提遥遥相望。在这里让我们感受到:路尽头,水尽头,界河边,边界线,割不断的国土情,难不倒的兵团人,攻不破的边防线,摧不垮的 军垦魂。一件件难忘的守边疆的故事。</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li><li style="text-align: left; color: rgb(1, 1, 1);"><font style=""><font style=""><font style=""><font style=""><font style=""><font style=""><font style="" color="#010101"> </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li></ul></h5> <h3>提起兵团这个为新疆做出杰出贡献的团体值得我们敬仰。从五十年代到如今,兵团在天山南北的戈壁滩荒漠和人烟稀少,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开荒造田建成一个个农场,牧场和城市。(先后建成了六座具有一定规模的中等城市奎屯,石河子,阿拉尔,五家渠,图木舒克,北屯)</h3> <h3>从一九六二年四月一八五团所第一批拓荒者来到这里安家落户到现在,有半个世纪。他们一手握枪,一手扶犁,既守卫也开垦着这片土地,现在己有三代人生活在这里。哨塔,界碑,巡罗,铁丝网,国旗,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他们很伟大,他们生活在那里,就是共和国最伟大的公民。</h3> <h3>他们初到住的地窝子。就是在地面以下挖约一米深的坑,形状四方形,面积约两三米,四周用土坯或砖垒起约半米的矮墙,顶上搭几根椽子再塔上树枝编成的筏子,再用草叶,泥巴盖顶,特别简陋的房子。</h3> <h3>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为了更好的发展安定边疆,一八五团的士兵们,至少有一个孩子要像他们当年一样留在兵团报效国家。</h3><h3><br></h3> <h3>这里寒冷,高温,夏季还有可怕的小咬蚊虫(一八五团所在地是世界四大蚊虫区之一),铺天盖地,守边的女兵一生都没穿过裙子,总是着装厚厚的迷彩服,她只在乎脚下是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h3> <h3>阴暗潮湿,狭窄的地窝子记录着他们沧桑和创业的艰辛,见证着第一代兵团人艰苦而激情燃烧的岁月。</h3> <h3>沿着这条景区木栈道到西北之北界碑</h3> <h3>西北之北纪念碑</h3> <h3>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一八五团讲解员的带领下声音哄亮,郑重的回答:有一种安全,我在中国;有一中骄傲,我是中国人;有一种表白,我爱你中国。为祖国点赞!祖国万岁!我们高声唱国歌,歌声在这沙海中飘扬。</h3> <h3>当我们站在这里,瞭望着界河哈国的树木,村庄,举起国旗,不由得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自豪。</h3> <h3>1988年4月下旬,阿拉克别克河突发特大洪水,作为河界一旦向低洼处的中国一侧改道,数十平方公里的国土必将易主。为守国土,全团无论老幼,齐上阵抢险。经过十六昼夜奋战,终于克洪水,固守家园。</h3> <h3>眼睛山上的植物自然生长形成,造化奇趣,如《忠诚之士》的一双眼睛一样,矗立在祖国西北边境,脚踏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目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做祖国永不休息的哨兵。</h3> <h3>一连现在居住的房子,房前屋后种的鲜花和蔬菜。</h3> <h3>1988.4.发生的抗洪固守边境,就在这里建了马军伍和张正美的夫妻哨所,三十年来,他们夫妻俩守水巡边护林成为他们生活的全部: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h3> <h3>一条河,一界碑,一座塔,一对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h3> <h3>位于沙漠之中,被称为沙漠奇景。他的湖水来自何处?无论春夏秋冬,湖水始终不增不减,不凝不浊,成为至今一个未解之谜,所以它又是一个神奇的湖泊。</h3> <h3>白沙湖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约600米。湖周50米内是高大茂密的银灰杨,白杨,白桦混生的林带</h3> <h3>白沙湖处于荒芜之外,密林之中白沙湖湖水碧绿,湖边的景色倒映水中,交相互映,景色特别迷人</h3> <h3>最佳拍照点。</h3> <h3>湖边木栈道边就是沙山。</h3> <h3>银沙衔水</h3> <h3>芦苇摇曳,野鸭嬉戏,追逐。</h3> <h3>湖中莲花朵朵</h3> <h3>在规定的时间内我们离开了185团,奔下一站去_马尔禾的魔鬼城。</h3> <h3>2019.8.20日下午4点半来到魔鬼城,又称“乌尔禾风城”。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乌尔禾矿区,西南距克拉玛依市100公里。有一处独特风貌,形状怪异,当地人称为“苏鲁木哈克”,维吾尔族语称“沙依坦克尔西”意为魔鬼城。</h3> <h3>这是个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是干旱,大风环境下形成的一种风蚀地貌类型。</h3> <h3>魔鬼城呈西北,东西走向,长宽约在5公里以上,方圆约10平方公里,地面海拔约350米。大约在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这里是个淡水湖泊,经过两次大的地壳变动,湖泊变成了夹着砂岩和泥板岩的瀚海“戈壁台地”。</h3> <h3>一段视频。</h3> <h3>远观壮观,雄伟,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进入风城之中,感到非常恐怖,四周众多奇形怪状的土丘包围,高的有四层楼那么高,土丘侧壁陡立,从侧壁断面上清楚看出沉和的原理,脚下全是干裂的黄土,寸草不生,四周一片寂静,山丘被风吹成各式各样的造型,千姿百态。这里每年刮一场风年头到年末。风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怪影迷离,气流在怪石山间穿梭回旋,发丗尖厉的声音,鬼哭神号,再加上月光惨谈,叫人毛骨肃然。我们是在白天,又是大晴天,加上游人这么多,还没有感到害怕。</h3> <h3>城堡</h3> <h3>天下粮仓。</h3> <h3>“七剑下天山”取景地</h3> <h3>老人头</h3> <h3>“卧虎藏龙”拍摄取景地</h3> <h3>2019.8.21日克拉玛依到赛里木湖距离有548.3公里。下午3.30才到目的地。早上6.30出发,又是一天的长途乘车(约7个小时)。</h3> <h3>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_赛里木湖位于:新疆西部,丝绸之路的北道,博乐市西南90公里,天山西段的高山盆地中。以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享于古今中外,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冷水湖。被称为大西洋暖式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赛里木湖海拔2073米,湖泊面积458km,湖泊最深92米,平均深46.4米。东西长30公里,南北长25公里,周长90公里。湖区周围群山环绕,并有冰川存在,构成了封闭的高山盆地水系。湖四周倾斜低岸,水草丰美,为优良牧场。</h3> <h3>到了夏季湖畔林茂间清,草茂花繁,辽阔的草原上幕帐点点,牛羊成群,牧马奔驰,多么优良牧场。</h3> <h3>湖面很大,游览得乘车环湖游。在“帆船”景点下车,几步就到湖边,“清”一个字是对湖水的肯定,清澈见底,水底的石头看的清清楚楚,蓝天白云映在湖水里,湖水特别的蓝。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的高低,阳光的强度的不同,湖水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当我们移步到“克勒涌珠”景点时湖水有点绿色,真是神奇。</h3> <h3>再见了,赛里木湖_中国最美空中湖泊。</h3> <h3>途径果子沟。这是伊犁地区天然门户,是北上赛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峡谷孔道。最美的的山谷,一沟之内,有四季不同景色:谷底山花烂漫的春季;山恋松塔如墨,林涛千层的夏季;山坡野果正熟,金秋如画;远山雪山盖顶,北国的冬季。</h3> <h3>果子沟的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2011.9.30正式通车,建成的大桥桥身与果子沟浑然一体,又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h3> <h3>截个图看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