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海岸历史与游学体验之旅一一纽约3

管子

<h3>D3(8月19日):</h3><h3>1、联合国总部</h3><h3>步行10分钟→</h3><h3>2、纽约中央车站</h3><h3>步行若干分钟→</h3><h3>3、帝国大厦</h3><h3>D4:8月20日</h3><h3>普林斯顿大学</h3> <h3>第一站 联合国总部大楼</h3><h3>联合国总部大楼(亦称联合国大厦,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块“国际领土”。联合国总部大楼位于美国纽约州(位于美国地图版块上的东北方)最大城市纽约市(New York City)曼哈顿区的东侧,其西侧边界为第一大道,南侧为东42街,北侧为东48街,东侧可以俯瞰东河。</h3><h3></h3><h3>大楼于1949年和1950年间兴建,土地购自于当时的纽约房地产家威廉·杰肯多夫,面积阔达17英亩(约6.87973公顷)。2006年12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名为“基本建设总计划”的决议,决定拨款18.77亿美元来整修联合国总部大楼。</h3> <h3>到了现场,联合国总部大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大、威武,就是纽约一栋中规中矩的玻璃大厦,只是外面193个联合国成员国的国旗飘扬彰显了一丝庄严。</h3><h3>由于进入联合国总部需要提前在网上预约登记,我们没有预订,只能在外面留影到此一游。</h3> <h3>总部大楼设计:</h3><h3>美国建筑师华莱士·K.哈里森为首席建筑师兼策划人,以及联合国诸成员国任命的设计顾问。包括D.N.Bassov(苏联)、Gaston Brunfaut(比利时)、欧内斯·特科米尔(加拿大)、勒·柯布西耶(法国)、梁思成(中国)、奥斯卡·尼梅耶(巴西)、霍华德·罗伯特森(英国)、G. A. Soilleux(澳大利亚)、Julio Vilamajó(乌拉圭)。</h3><h3>因为毗邻东河快车道和东河的缘故,团队在50个提案中选出尼梅耶的32号提案以及柯布西耶的23号提案,其中前者将分别用于联合国大会和秘书处的建筑分开为两座,而后者则只包括一个囊括一切机构的建筑。最后二者共同提交了23-32号计划,其设计如今日我们所见。</h3><h3>联合国总部大楼始建于1947年,1949年10月24日奠基,于1952年落成。美国政府为其提供了6500万美元无息贷款,整个建筑亦正好用去全部贷款。</h3> <h3>总部大厦建筑结构:</h3><h3>大厅内墙为曲面,屋顶为悬索结构,上覆穹顶。南面为39层的联合国秘书处大楼,是早期板式高层建筑之一,也是最早采用玻璃幕墙的建筑。前后立面都采用铝合金框格的暗绿色吸热玻璃幕墙,钢框架挑出90厘米,两端山墙用白大理石贴面。大楼体形简洁,色彩明快,质感对比强烈。大楼总高154m,39层。</h3> <h3>我们看到的玻璃面的大楼是秘书处大楼:是一栋玻璃面的39层板式建筑,由于其四四方方的长方体外形而被称为“火柴盒”,这是由包括梁启超之子建筑家梁思成在内的世界10位建筑师共同讨论设计的。秘书处大楼前方的190多个旗杆,悬挂着193个联合国成员国的国旗,主旗杆上则是蓝底白色的联合国旗帜。</h3> <h3>秘书处大楼的总部正面照片</h3> <h3>远观</h3> <h3>进入总部大楼的安检口,类似于国内的门卫</h3> <h3>进入总部大楼的都是在网上预约的</h3> <h3>参观完联合国总部大厦后,我们步行前往纽约中央车站。</h3><h3>走了一段路程,天气很热,感觉很渴,正好碰到一家Coco(都可)奶茶店,好象是中国人开的,感觉好亲切,在国内经常喝。随后我们要了几杯奶茶三兄弟,顺带在店里吹吹空调,小歇一会。</h3> <h3>第二站:纽约中央车站</h3><h3>拿着百度导航,转了几个圈找不到,最后问了几个路人,才从一个商场穿进到中央车站。</h3> <h3>纽约中央火车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位于美国曼哈顿中心,始建于1903年,1913年2月2日正式启用。纽约中央火车站是由美国铁路之王范德比尔特家族建造,是纽约著名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一座公共艺术馆。它是世界上最大,美国最繁忙的火车站,同时它还是纽约铁路与地铁的交通中枢。完成于1913年的中央车站,除了揭示新大陆对于普罗大众公共空间的重视,也彰显了火车旅行的黄金年代。</h3> <h3>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一定有许多人都难以想像,如此恢宏精致的纽约大中央火车站会是在100年前建设的。见证了岁月流逝的大中央火车站,虽历经百年风雨的洗礼,依然屹立在繁华的42街上。它和上个世纪的许多美国人一起走过了属于各自的黄金时代,但今天在这里,仍就是每天人头攒动——有赶火车的,更有来自本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h3> <h3>纽约的大中央车站,英文原名是Grand Central Terminal,不是Station,而是Terminal。Terminals本是交汇的意思。的确,这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火车站,它是许多条火车轨道的交汇之处。所以,Grand Central Terminal又被译为“大中央火车总站”。这个名称虽然有那么点绕口,其实与英文原意倒是更为接近。</h3> <h3>辉煌的站内大厅</h3> <h3>据说,大中央火车站的星空穹顶,原画于1912年,由法国艺术家Paul César Helleu创作,但在30年代后期因脱落而被重新绘制。而这星空穹顶也是火车站最有特点的秘密之一,因为星空图所绘的天空完全是反向的。曾有人以为这是艺术家犯下的错误,其实恰恰相反,这是艺术家的天才构思。因为,这是从上帝的视角俯瞰星空,所以与人类的视角相反,换句话说,是从星空以外的世界看星空。另外,星空位置也和真实位置不一样,原因是这是根据中世纪时期的星空图描绘的。</h3><h3>纽约中央火车站大厅中央问询处顶端的有四面钟,在车站大厅内非常醒目,这也可以算是大中央火车站的震店之宝了。这四面钟的盘面都是用猫眼石造的,价值大约为1千万美元至2千万美元之间。</h3> <h3>纽约中央车站外观</h3> <h3>第三站:帝国大厦</h3><h3>中央车站参观完后,跟着导航去帝国大厦。</h3><h3>票在携程上可随时订,电子票,扫描即进,我们订的是86层观光票。票价儿童比大人贵,两个大人374元,小孩191元。</h3><h3><br></h3><h3><br></h3> <h3>34街远观帝国大厦</h3> <h3>帝国大厦名字源于纽约州的昵称──帝国州,故其英文名称原意为纽约州大厦或者帝国州大厦,唯独帝国大厦的翻译已经约定世俗并沿用。</h3><h3>帝国大厦是由来自Shreve, Lamb &amp; Harmon建筑公司的威廉·F·兰博担任主要设计。他以早期的设计为基础,参考了温斯顿塞勒姆的雷诺兹大厦和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卡鲁塔,在两周内就完成了设计图纸。每年,帝国大厦的员工都会发送父亲节贺卡给雷兹诺大厦的员工,用以致敬它是帝国大厦的原型。大厦是由上自下设计,总承包商是Starrett Brothers和Eken。项目经费主要是由John J. Raskob和Pierre S. du Pont出资。建筑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是前纽约州长Alfred E. Smith。James Farley的建筑供应公司负责提供建筑材料。John W. Bowser是建设项目负责人。</h3> <h3>大厦建设:</h3><h3>1930年1月22日,项目开始动工,于同年3月17日(圣·帕特里克节)开始建筑大厦本体。项目涉及了3400名工人,大部分是欧洲移民,他们中有上百人的莫霍克钢铁工人,也有很多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卡霍奥拉维岛。据官方统计,施工过程中共有5名工人身亡。帝国大厦的建设速度是每星期建4层半。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是惊人的。</h3><h3>大厦建筑时,为了争夺“世界最高建筑”头衔,在纽约展开的一场激烈竞争,另外两个参与竞争的在建项目是川普大厦和克莱斯勒大厦。在1931年4月11日,帝国大厦超过了它们的高度并完工,比计划提前了12天,从开始到完工只用了410天。1931年5月1日,帝国大厦正式落成。</h3> <h3>登顶中途,有经过很多关于帝国大厦的历史图片、视频介绍。</h3> <h3>大厦86层俯瞰纽约曼哈顿全景</h3> <h3></h3><h3>D4(8月20日):</h3><h3>今日行程:</h3><h3>普林斯顿大学</h3><h3>今天先去hertz公司提车,提车后直接开往普林斯顿大学。</h3> <h3>提车单</h3> <h3>提车时拍照</h3> <h3>此车是马萨诸赛州的车,福特SUV。平时开惯了JeeP,这个适应了半个小时才开走。</h3> <h3>开了约两个小时,到达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已快中午12点,停车位很难找,先是停在游客中心停车场,但好像离学校有一段距离,于是开车找近一点的停车地,找了几圈找不到,大多停车场都要被允许(Permitted)才可以停,也没有交费的地方,好不方便。最后终于找了个地下收费停车场。车停好后搜了一家兰州拉面馆,午餐准备在此解决。</h3> <h3>这家兰州拉面馆,听店里一位台湾服务员说是兰州人开的,兰州牛肉拉面味道确实不错,儿子吃了一碗后在其它城市一直念念不忘,说要回到这里再吃一次。</h3> <h3>尤其这牛肉煮得特别香嫩无比,味道很正宗。但确实很贵,一碗面下来折合200元人民币。</h3> <h3>校园生活区</h3> <h3>吃完饭后,在店老板指引下,我们去校园。美国的大学不象国内有校门,这里完全找不到校门,就一大社区。</h3> <h3><h3>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简称“普林斯顿”,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位于美国东海岸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市,是美国大学协会的14个始创院校之一,也是著名的常青藤联盟成员。</h3></h3><h3>基督教教会曙光长老会于1746年在新泽西州伊丽莎白镇创立该校,是美国殖民时期第四所成立的高等院校,当时名为“新泽西学院(College of New Jersey)”。1747年学校迁至新泽西州,1756年迁至风景优美的普林斯顿市(位于费城和纽约之间),并在1896年正式改名为“普林斯顿大学”。</h3><h3>截止2019年7月,普林斯顿大学共培养了2位美国总统、12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以及众多美国国会议员。 与此同时,普林斯顿大学与附近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AS)共同构成了世界著名的理论研究中心,该中心曾汇集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库尔特·哥德尔、罗伯特·奥本海默等一批学术大师,对基础数学、理论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发展影响深远。截止2019年3月,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员中,共产生了65位诺贝尔奖获得主(世界第十)、15位世界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世界第三)、13位世界计算机最高奖图灵奖得主(世界第五)。</h3><h3>普林斯顿大学在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13,2019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7,2019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9(本科美国第1[13] ),2019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世界第6。</h3> <h3>普林斯顿大学有名的Nassau Hall。</h3><h3>Nassau Hall,为英王威廉三世命名为House of Orange-Nassau。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学院被双方占领,许多建筑都被大规模地损坏。1777年一月进行的普林斯顿战役被证明是对于乔治·华盛顿将军以及他的士兵来说关键的一战。两个普林斯顿人签署了独立宣言。在1783年夏,大陆会议在Nassau Hall举行了会议,会议决定普林斯顿为国家首都。普林斯顿的首都位置持续了四个月。在独立战争中,华盛顿将军为从英国侵略者手中将其夺回,向Nassau Hall发射了猛烈加农炮火,而饱受蹂躏的Nassau Hall奇迹般地存活下来;1802年和1855年的两次大火又将Nassau Hall仅存的残壁烧毁。由约瑟夫·亨利·拉特罗布、约翰·诺特曼以及约翰·威瑟斯普恩重建的Nassau Hall与罗伯特·史密斯设计的原作相比,有了很多改进也宽敞了很多。几个世纪以来,Nassau Hall的角色从多功能建筑、办公楼、宿舍、图书馆,到专用的教室,一直演变到今天的行政大楼。现今,在Nassau 堂后院架着一架加农大炮,那是美国独立战争中华盛顿在普林斯顿留下的大炮[19] 。当然也留下了华盛顿对普林斯顿的准确评价:没有一所学校能比他产生更好的学者和给人以更值得尊重的教养。[20]</h3> <h3>大厅墙璧上刻着毕业班级</h3> <h3>学校中的各种礼堂,古色古香,很有历史底蕴。</h3> <h3>图书馆</h3> <h3>图书馆内部,由于放暑假,人很少。</h3> <h3>指示路牌</h3> <h3>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h3> <h3>美丽的校园</h3> <h3>Nassal Hall</h3> <h3>BIair Hall</h3> <h3>参观完校园,去停车场提车。</h3> <h3>晩上返回纽约,车仍停在租车的Hertz公司,停车费用比酒店便宜很多,只需38刀一晚,酒店则需要70多刀。</h3> <h3>停车后,步行找了一家川菜馆。</h3><h3>老外吃中餐很有意思,习惯了AA,每人抱一个菜在吃。</h3> <h3>菜的味道还是不错的</h3> <h3>至此,纽约的五天行程结束,下一站启程前往美国的老首都一一费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