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兄弟姐妹7人与老母亲合影。</h3> <h3>今天莅会的四世同堂合影。</h3> <h3>作为长子发表聚餐前的讲话。</h3> <h3>聚餐时的情景。</h3> <h3>主桌是儿女辈(包括媳、婿)陪同老母亲进餐。</h3> <h3>另一桌都是小字辈。</h3> <h3>小字辈向老奶奶祝贺节日快乐!</h3> <h3>小字辈祝福老奶奶健康长寿!</h3> <h3>孙辈都是成年人啦!</h3> <h3>聚会结束,孙辈推送老奶奶回去休息。</h3> <h3>[微笑][玫瑰][抱拳]</h3><h3>中秋节,</h3><h3>是个观月赏花,阖家团圆的日子;</h3><h3>是个继承传统,重温文化的时侯;</h3><h3>是个引发乡愁,感时咏怀的时刻;</h3><h3>是个检视心绪审理发愿的时点;</h3><h3>…………</h3><h3> 今天是中秋佳节,我,确切地说,是我及兄弟姐妹偕我们的子、孙晚辈,陪同92岁高龄的老母亲,在她老人家所在的养老院里,组织了一次四世同堂的大聚会,是老母亲十分开心的一天,使得她激动的淌眼抹泪了好几回。只可惜还有七、八位亲眷,或因留学国外,或因它事分身无术不能前来,但今天莅会的还是达到了24人!</h3><h3> 我有时会感</h3><h3>叹: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我的父母在戎马倥偬之隙结为连理,竞然养育了我们七位子女。时至今日,又竞然繁衍形成为一个大家庭。可见生命的顽强在于生生不息的力量!如今,大姐已届古稀之年,小妹也逾耳顺之龄,而我们都不痴不残,不聋不瞽,身体尚健,这是上苍的眷顾,也是祖德的福荫,还是社会的滋养与惠泽,我们感恩在心岂能忘怀!</h3><h3> 今天是中秋节,是中国人传统意义上的团圆节。俗话也说,母亲在,家就在,就不能不团聚。</h3><h3> 老母亲孀居独处多年,年势已高,腿脚不便,听力衰退,体弱多病。尽管常年有请保姆照顾,但当下找一位老实厚道尽职尽责的保姆何其难哉!因此换保姆形如走马灯。而我们兄弟姐妹大多是三代同堂,家事缠身,也无力时时照顾到老母亲,担心她的处境既不方便也不安全。无奈,我们在去年五月安排老母亲入住近郊且条件上佳的养老院。于是母亲所在的养老院便成了“家“。恐怕母亲惦念,平日里我们兄妹叉开时间前来探望,如遇急事或须就医,夜半三更前来也是不在话下。</h3><h3> 半月前,有人在兄弟姐妹的微信群里提议,今年中秋节搞一次大聚会。要求凡是亲眷包括媳,婿等都要参加。果然是一拍即合,纷纷响应。为方便老母亲,我们提前十天就接洽养老院餐厅,预订了两大桌价格不菲的宴席。</h3><h3> 我们兄弟姐妹除大姐家在邻省但邻界的马鞍山市,其余均在南京市,但却分布在各区,平时也是各自忙碌,往来不多。笔者住在江北新区,9点半即驾车过长江隧道,上高驾大道,没承想一路拥堵,比平时更糟,30多公里车程居然走了2个小时,我是最后一位赶到聚会现场,所幸没有耽搁大家的等候。</h3><h3> 首先,拍照留念。先是兄弟姐妹7人与老母亲合影。接着是全体人员合影。完毕后大家入席,我们兄妹辈的陪同老母亲一桌,其余小字辈的坐另一桌。</h3><h3> 笔者作为长子,被大家哄赶着起身,作了一番即席讲话,整理如下:</h3><h3> 今天是中秋佳节,是个阖家团圆的节日。我们兄弟姐妹作为一代人,因为我们的母亲在这里,家就在这里,所以我们来了。</h3><h3> 在座的下一代,或下下一代,因为你们的母亲也在这里,当然你们的父亲也在这里,所以,你们也来了。这就是常言所说的,母亲在,家就在,所以在今天中秋佳节也是阖家团圆的节日里,我们欢聚一堂,共叙手足之情,共享天伦之乐,大家开心吗?(此时有掌声)</h3><h3> 为什么说,母亲在,家就在呢?那是因为是母亲孕育了我们,给予我们生命,并且含辛茹苦,养育我们长大。母亲的生恩加养恩集于一身,所以母亲最伟大,母亲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上的”家“,这是根深蒂固的。</h3><h3> 那么,我作为一个男人,也是一位父亲,听到别人常说起“母亲在,家就在“,有什么感受呢?为什么不说“父母在,家就在“呢?我的理解是,对于养育子女尽心尽力来说,扪心自问,包括我,大多数父亲不如母亲,我们不能去抢这个头功。另外,我从一些现象上来说,一个家庭的父母双方,到他们晚年,大多数是母亲尚在,父亲去矣!不认同“母亲在,家就在”,还能认谁呢?比如我们家也是如此啊!(此时有笑声)</h3><h3> 我要说明一点,对一个家庭来说,双亲健在,长命百岁,敢情是最好。但现实是,男人的寿命一般要比女人短几岁。所以,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娶媳妇也好,嫁丈夫也好,要考虑年龄的因素,最好是年龄相当,而不是要求女方越年轻越好;要求男方有大叔风范更好。你们要考虑老了以后的情况……(此时有笑声)</h3><h3> 还有,我要讲讲男人。俗话说,男人是家庭里的顶樑柱,这句话怎么看。现在男女平等了,同工同酬了,在许多家庭,女人比男人挣钱多,还是顶樑柱吗?只不过男人力气大,胆子也大,走夜路不害怕,女人就不敢,最好有男人陪同。男人看见毛毛虫也不怕,女人往往会尖叫,而这毛毛虫还是死的……(此处有笑声)但是,不少男人也有毛病,甚至有不良嗜好,抽烟,喝酒,打牌,熬夜,生活无规律,还不太讲卫生。这样下来,不折寿才怪呢!而我们这个家族晚辈中的男孩比女孩多几倍,你们要注意了,希望你们将来到老的时侯,你们的子女会说,“父母在,家就在“,我们经常来相聚,这多幸福啊!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此处有欢呼)</h3><h3> 话要说回来,我们现在还是要说,母亲在,你们家就在。奶奶在,你们的大家庭就在。太奶奶在,你们的大家族也就在。她们存活一天,是维系整个家庭或家族精神与情感的纽带。所以你们要经常回家看看,逢年过节更应当回家聚聚,不能像断线的风筝随风而去,一去不返。</h3><h3> 母亲在,常回家看看,聚聚,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希望在座的晚辈年轻人,不忘初心,就是要继承这个传统;牢记使命,就是要发扬这个传统,就是要坚持不懈。不管今后你们走到那里,都不要忘记母亲这个家!记住了这一点,你才会上溯到奶奶家,乃至更大的家族。祖祖辈辈,子子孙孙,上行下效,传承有序,知道自已从哪里来,又将会到哪里去,这就是人类本能的探求和规律吧!</h3><h3>最后,希望我们的晚辈们,珍惜当今的幸福生活,须知这是你们的长辈,包括父母辈,爷爷奶奶辈,一辈又一辈,坚持不懈的努力而创造出来的条件。希望你们懂得感恩,努力工作,热爱生活,做出成绩,为国家做出贡谳,活出人生精彩。这就是成功,来告慰你们的长辈!你们的成功才是长辈们最大的欣慰和骄傲!</h3><h3>我的话讲完了,现在开席吧!(此处有掌声,欢呼声!)</h3><h3>[呲牙][凋谢][胜利]</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一旅途中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