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摄影:小源飞侠 </h3><h3>作者:陆建华 (中国摄影师协会理事)</h3><h3> 同行:释明心师父</h3> <h3>如果要寻找一座古村,任时光倒流千年,亘古未变,依旧保持了原有的建筑格局,依旧是“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的自然景观,那一定就是楠溪江旁的苍坡古村。</h3> <h3>苍坡古村,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它是楠溪江流域中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之一,它始建于五代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因大批游客纷至沓来参观游览而名盛一时。</h3> <h3>先让时光倒流回千年之前吧。永嘉县有一条著名的楠溪江,其源头便在县城的西北部的山岭间。据说此山间盛产优质楠木树,山间又多溪流,洋洋洒洒汇成一条大河,自北向南注入瓯江,全长约有145公里,所以取名为楠溪江。</h3> <h3>楠溪江流域内的地貌,像极古时传说里的“世外桃源”,山多、林密、交通闭塞,进来了出不去,因而楠溪江地区素有“斗山错立,寇不能入”外号。或许正是这样的地理环境,自古以来,楠溪江流域便吸引了许多逃避乱世的人士,冒险进入这些地区定居。史书上记载,历史上曾有两次大范围的外来人口迁入楠溪江,一次是晋代,一次是晚唐的五代十国期间。</h3> <h3>苍坡古村,便是在五代时期始建的。五代后周显德二年,也就是公元的955年,福建长溪人士李岑,为避战乱从福建迁居来到这里定居,揭开了苍坡古村的序幕。李岑,也被苍坡人誉为“一世祖”,是苍坡古村的开天辟地之人。</h3> <h3>到了南宋孝宗淳熙五年,也就是公元1178年,李氏的第九代传人李嵩,力邀当时的国师李时日,规划设计了苍坡古村。因为到李氏的第九代时,李氏家族已经发展成一定的规模,原先的村落已经无法满足全家族人的居住,所以迫切需要建一座全新的村落出来。</h3> <h3>按照国师李时日的设计,苍坡古村是按“文房四宝”的模式来构造的。进入村口,左右两边是两方池塘,池塘被取名为“砚池”,池塘的边上搁着几条长石,意为“墨条”。村中建有一条全长330米、东西走向的直街,街的东头指向一座类似“笔架”的山峰,于是直街便有了一个文绉绉的名称“笔街”。村子四周用楠溪江边的鹅卵石块砌成寨墙,围成一个方形,其寓意就是一张方形的纸。至此,苍坡“文房四宝”的建筑格局形成了。</h3> <h3>800多年后的今天,李氏家族已经传世至四十余代,古村历经沧桑巨变,但却依然保存着“文房四宝”宋代建筑风格。古村里遗存下来的老寨门、寨墙、水系、街巷、民居、宗祠、戏台等建筑,无不显现出浓郁的南宋遗风。这也是人们喜欢到苍坡旅游的一个要素,寻觅昔日的“世外桃看看源1”。</h3> <h3>因为苍坡的形成源于南宋,所以苍坡还有个别名叫“宋庄苍坡”。著名作家汪曾祺,在参观了苍坡古村后曾感慨道:“村古民朴,天然不俗。秀外慧中,渔樵耕读。”可见苍坡古村之魅力所在。</h3> <h3>旧时的苍坡古村,占地约200多亩,有50多栋老宅,村民大都姓李。现今虽有其他姓氏出现,那只是与外族人通婚后形成的。据说从第一世至今的第四十二世,加上外迁的人口,苍坡古村共孕育了约二十万左右的人,每年的清明节,回乡扫墓祭祖的大军,常常把小小的苍坡村挤得水泄不通。</h3> <h3>苍坡的村民历来推崇半耕半读的生活方式,代代宣扬“耕以致富,读以荣身”,并以诚信立人。在苍坡古村,有一株高大的古柏树,相传是九世祖李嵩亲手栽种。为了防止村民把牛拴于树干,破坏树木,李嵩曾列有禁令:凡拴牛于柏者,杀牛不赦。谁知禁令贴出后,一日李嵩便发现又有人将牛拴于树干,李嵩一查,发现拴牛者是自己家里的农人。李嵩便当场把牛给宰了,村民无不佩服。要知道,一头耕牛在古时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h3> <h3>许多人去苍坡古村游览,肯定会被村口那两座池塘所吸引。这个叫“砚池”两片方塘,因引入的是楠溪江水,池塘内的水质异常清晰,终年不见干枯。池水波澜不惊,岸边的房屋与行人,倒影于水中,形成人景于一体,天造地设的错觉,很让人迷离。方塘,原先也是村民生活用水之地,也是古时,作为全村木结构房屋防火取水之处。一池清水多样的用途,也只有古时的能工巧匠能构思出来。</h3> <h3>在方塘的边上,建有一处李氏家族的大宗祠,里面有个露天的戏台。从前这里是全村家族聚会、举办重大庆典的场所。以前苍坡古村的村民子弟,如是参加应试而“金榜题名”的人,都会被全村人簇拥着,来大宗祠披红戴花,祭拜祖先。建国后,大宗祠一度被改为“村民小学”,现今能看到的大宗祠和戏台,是近几年政府重新按原样重新翻建。</h3> <h3>虽说苍坡的古代建筑格局依然存在,古村落的老百姓依旧生活在恬淡的乡村生活气息中,但古村的保护,确实是个相当复杂现实的问题。但愿苍坡古村,能更好地被保护下来。时光无法倒流,所以,苍坡古村才显得日益重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