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追忆青春回家寻根的故事。<br>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自古以来每个哲人都会思考的问题,也是人类对自己命运的终极追问。就像这些先人仰望星空追寻人类至高梦想一样,我们在回望三十年前那一段青春岁月之时,也在不断找寻着自我。<br> 这又是一个青春守候相望的故事。<br> 三十年,是一个约定,更是一个漫长的等待。孙行者在五行山下,守候五百年的约定,等到了今世唯一能够渡他成佛的人。南美洲安第斯高原生长的普雅花,用尽百年的生命开出绚丽的普雅花朵,只是为了证明生命的美丽与价值。<br> <h3><font color="#010101"> 今天,我们将赴三十年的同学相识之约。三十年前,我们背着行囊离开父母,跨越千里来到了大庆石油学校。两年的学校生活,短暂而又漫长,有欢笑也有烦恼,有快乐也有不如意。学校就象是人生搭就的舞台,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演绎着自己人生的青春靓丽。从陌生拘谨到积极融入团体,从特立独行到如影相随,独立的个体在这里相互碰撞,擦出了喜怒哀乐的火花,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今天我们之所以还对这段时光难以忘怀,恐怕也因为它是我们最后一次的学校生活。毕业之后,我们走向了工作岗位,就像河流汇入大海一样最终湮没在这大千世界,江湖从此以后再无同学,这就更凸显同学情谊的无比珍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当我们踏上北去的列车,去追寻三十年同学之约时,台风“利奇马”此时也携卷着南方的风雨,一路送行而来。晴朗的天空,到了傍晚沥沥下起细雨。此时老天也仿佛将他的慈悲之心化作了一丝风尘,洒落到人间,洒落到你我的心上。这时离大庆也越来越近,我心里忽然有些不安起来。我在想,当时常在梦里出现的场景真的就要出现在眼前时,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来迎接这三十年的思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顺着人流走近站口,我们的目光不断找寻熟悉的面孔。当看到三十年不曾谋面却再熟悉不过的面孔时,热泪已经悄悄开始滑落。拥抱,问候,在脑海里早已过了数遍的场景,真的见到同学们就在眼前时,此时内心还是显得激动不已,我甚至看到了有些同学已经哽咽,在悄悄拭去眼角的泪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走出站口,一路飞驰到酒店。大庆的同学们热情得很,生怕慢怠了我们。他们早在下午就开始集合,然后分头到机场和火车站迎接来自远方的同学。其实更早的时候他们就在行动了,联络,开会,商议。吃、住、游,这一件件细致、细微,带着浓浓情谊的事情,如果稍不留神,就会象雪花一样悄无声息地融化在酒杯里,融进笑容里,让人无法察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见面后的感动,代替了思念之苦。眼中的泪水,分明饱含着幸福和快乐。互相拥抱,互相问候。女同学手拉着手,有着说不完的话。男同学互相敬着酒,抢着和女同学合影。欢声笑语,灿烂笑容,溢满了整个夜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第二天,换上统一的服装,用过早餐后,我们一路北行,去找寻我们的母校——大庆石油学校。听说,当年的学校校址还在,只是早已和对面的大庆技校合并为大庆职业学院,成为大庆职工培训的基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不到半个小时,车子驶进一条郁郁葱葱而又僻静的小道,学校的大门就在道路的尽头。掐指算来已有二十八个年头没有见到它了,就象是离家多年的游子又回到了故土,当看到那再熟悉不过的大门口时,每个人都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都在努力把自己穿越回那个曾经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年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学校的大门是一个“抽油机”的造型,头部向东,横跨在两个柱子之上。三十年的风雨已然为大门涂上一层旧色,仔细看去,竟然发现在“抽油机”头部的一个空洞处不知何时筑了一个鸟巢,实在无法与记忆中那个曾经气派鲜亮的大门联系在一起,心里顿时涌起一阵莫名的失落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第一次风尘仆仆地站到这个大门下,想来已是三十年前的事了。当年我们拿着录取通知书,第一次踏进这个大门时,也许是脚步太过匆匆,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抽油机”会成为日后同学情谊和我们人生的见证。后来每当要给家人写信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到大门口拍张照片,把它夹在信里寄给我们的父母和亲朋好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条幅上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大家不断地按寝室,按地域,按顺序,以至于最后都不知按什么由头来形成组合进行合影。我们在这里驻留徘徊良久。这里既是学校的地标,也是我们拥有共同记忆的开始,因为在我们迈入大门的那一刻起,同学之情就永远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当年我们没有携手共同跨入大门,但三十年后,我们却共同携手迈进那个值得永远回忆的青春时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操场旁边,当年同学们亲手种下的小树,此时已是枝繁叶茂,成为一棵棵参天大树了。遥想当年,我们在操场上跑步,踢球,操场上留下了我们奔跑的汗水。今天,为了向青春致敬,同学们自发在操场进行了接力赛,虽然都已年近半百,但也都在努力向前。除了身材稍有扭曲之外,步伐丝毫没有散乱之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喘息未定,但兴致盎然。出了操场,一路看到当年的回廊、花坛和假山。正所谓,一步一景,一景一情,这些地方都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脚步。同学们指点着,诉说着,都在努力唤起三十年前的记忆,支离破碎的画面逐渐清晰起来。当同学们在微信群里晒出旧时的照片,再看到眼前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虽称不上物是人非,但顿时也产生了时光容易把人抛的感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再向前,就来到了我们当年学习的地方——计算机楼。计算机楼,是一座面东背西,南北走向的五层楼。中间一分为二,南面部分是计算机实验室,是当年我们上机实习的地方,北面则全部是教室。我们进入北面大厅拾级而上到达二楼,向左一拐,左侧就是我们的教室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心里开始激动起来。这个地方承载了我们两年的学习生活。由于学校地势偏远,我们的学习生活稍显单调而纯真。每天基本是三点一线,寝室、教室和食堂。早晨6点起床跑操,洗漱吃饭,再是早自习,然后就是一天七节课。晚上还有晚自习,基本上和高中生活差不多。当时还是单休日,同学们在周日可以到附近一个叫油泉的居民社区去吃顿饺子或者要个肉菜,这在当时都是一顿让人回味好几天的美食大餐。</font></h3> 一起相拥来到当年的宿舍楼。推开大门进去,一楼向左拐,再一直走到尽头,“113,114”多么熟悉的数字啊,终于又看到了我们的寝室。<br> 推开寝室门进去,还是那熟悉的上下床铺,与三十年前相比竟然没有什么太大变化。现在看来只是觉得空间有些狭小,很难相信六个人竟然在这么小的空间里生活了两年。站在楼道的这头望向狭窄楼道的另一头,似乎还可以感受到当时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的身影。所有的回忆此时如潮水一般涌来。<br> <span style="line-height: 1.5;"> 寝室里发生的故事远比教室要多也要精彩,如果教室里上演的是白天标配的剧本,那么寝室里更多的是借着夜幕上演各种好戏,寝室和教室轮番演绎着黑加白、黑白配的双簧。三十年前,我们共同编织着吃饺子的故事,冻梨的故事,以及流传多个版本的班费的故事。三十年后,你大爷的故事,七个小矮人和七仙女的新编故事汇,也将继续在同学们中间流传。</span><br> <h3><font color="#010101"> 这里也是才艺展示的场所,下棋的,打牌的,还有弹吉它的,都趁着夜色悄然来到身边。这里也是情感交流的地方,也是情感升华的地方。从相识到相知,从拘谨到无话不谈,短暂的两年时光,教会了我们如何蜕变自己,这段时光也成为我们日后汲取动力和补充营养的大本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到女生寝室看看。上学那两年,我还从来没有来过女生寝室。”男同学的提议,引来大家一片哄笑。男寝与女寝只有两层楼的距离,直线距离不到十米。但就是这短短的十米,却让很多男同学心生遗憾。是女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还是男生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对于已近半百的同学们来说已没有考证的必要了。但这个提议还是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我们来到女生寝室,只可惜是人去楼空,只留下淡淡的优伤,还有窗台角上的一盆不知名的小花正在默默开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走出宿舍楼,我们来到了对面不远处的电影院。电影院已成为大学生文艺活动中心,除了旁边增加了一个女子踮起脚尖跳芭蕾的塑像外,与原来的礼堂无二。同学们当年最大的乐趣之一莫过于看电影了。记得好像是每周有两场电影,周末必有一场。记忆中我看的比较少。在我看来,看电影欣赏情节内容是一方面,和谁看,为什么去看也得有讲究。我一直搞不清为什么要看,所以看得也不多,对于同学们说得很多电影也没有留下太深印象,现在想来很有些遗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再走出不远,就到了运动场。还是一样的篮球场,还是一样的排球场。还是一样的秋千,孤伶伶地垂在那里。人类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动物,越是经历沧桑岁月的洗礼,越是想要到源头探个究竟,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历尽艰险寻找长江黄河源头的缘故吧。同学们将所有记忆中的场景与实景都进行了一一比对,亲眼目睹了时间这把岁月杀猪刀的魔幻手段,也算是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心愿,了却了心中久未解开的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中午,我们来到了距离大庆市中心八公里之外的龙凤国家湿地公园。公园占地面积七千公顷,为亚洲最大城中湿地,是中国少有的几块“城中湿地”之一。公园由美国易道设计公司设计规划,包括城市印象,体育休闲和湿地观赏、体验三部分,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再度分别的时间也越来越近。此时我们已无暇顾及湿地的美景与美食,围坐在农家院的圆桌前,大家一齐呤唱起了“光阴的故事”。虽然忘记了歌词,但旋律还在。虽然曲调不一,但情绪难抑。一曲唱罢犹未尽兴,那就再来一曲吧,最后直唱得叫人哽咽在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此时此刻,我们是在用三十年的生命向青春告白,我们是在用三十年的光阴向昨天告别。即便今天不再年轻,我们却依然爱看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即便心已老成,我们也仍旧向往风花雪月青春懵懂的世界。</font></h3> 别了,美丽的黎明湖!别了,美丽的龙凤湿地! <br> 难忘在黎明湖畔的携手散步,难忘在农家院里的同声共唱。曾经以为,离别是离开不爱的人。现在才发现,有一种离别,是离开你爱的人,有一种离别,是擦着眼泪,不敢回首。“时光正好,我们不老。”印在衣服上的文字,如今却已深深印入我们的心中。真的不老么?我们经历了三十年的风风雨雨,青春早已让岁月吹起了褶皱。但,我们真的老了么?当时光成为永恒,当同学情谊愈加浓烈,当岁月不再催生华发,谁敢说这不会成为又一个新版的青春不老的传说呢?<br> 别了,让我们魂牵梦绕的大庆石油学校!别了,我们的第二故乡——美丽的大庆!<br> 余光中说,世上本没有故乡的,只是因为有了他乡;世上本没有思念的,只是因为有了离别。三十年前尚在青春之时,我们经常问自己,我将去往哪里。三十年后,我们又去问向即将逝去的青春,我来自何方。当所有同学聚在学校门口,一起喊出“时光正好,我们不老”时,我想,这是不是就是那些哲人苦苦思索千年而要寻找的答案呢。当同学们同唱一首光阴的故事,时光滑过所有人的面庞时,我想,也许这就是我们对自己人生感悟的一种真切倾诉吧。<br> 别了,我们的青春圆梦之旅!别了,让我们一生一世割舍不下的同学们! <br> 今天,我们跨越时空来追寻逝去的青春,我们历经沧桑来寻找爱的源泉。我们用三十年的青春年华共同谱写了恋曲1989、恋曲2019这两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从此,我们再无遗憾。三十年前我们共同见证了彼此的青春岁月,三十年后我们携手一起回忆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从此,人生再无憾事。<br> <h3><font color="#010101">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最痛的,不是离别,而是离别后的思念。亲爱的同学,当你指尖触摸屏幕翻看照片时,就是我们想你的时候。当你正在阅读这篇为你而写的文章时,就是我们想你的时候。当你陪伴家人在黎明湖畔散步时,就是我们想你的时候。当你眼泪滑落打湿“时光正好,我们不老”时,就是我们想你的时候。当你独自唱起那首光阴的故事时,就是我们想你的时候……</font></h3>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br> 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br> 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转,<br> 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br>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