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镇江博物馆青铜器展厅展示的青铜器并不多,但精品有好几件。布展创意也很好,既有实物,也有相对应的知识介绍。</h3> <h3>展厅最醒目位置摆放的就是这件青铜錞于,但是这件重器没有详尽的介绍,只说明出土于春秋时期的墓中。</h3> <h3>一件歪脖子的青铜錞于。</h3> <h3>青铜带流甗</h3> <h3>这个甗的下部有个流,可以把鬲里面的水放掉。据馆方介绍这是目前发现唯一一个带流的甗。</h3> <h3>青铜罍,圆形、硕大,纹饰精美。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体量略小于彝,《诗经•周南•卷耳》有:“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古文中与篚连用,指代祭祀。造型有圆形、方形两种。圆形罍造型为敛口,广肩,丰腹,圈足或平底;肩部两侧有两耳或四耳,耳作环形或兽首形;下腹部一侧有穿鼻。方形罍多为小口。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体量略小于彝,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h3><h3>罍为古代盛酒或盛水之器,有方形、圆形两种,中原地区盛行于商和西周时期。器形多为大腹、圈足、两耳,一般在一侧的下部有一穿系用的鼻钮。</h3><h3>青铜罍器折平沿,短颈,鼓腹,平底下承三个短蹄足。肩部有一对顾首兽形双耳,下套葫芦形环。肩部及近底饰三角雷纹,腹部满饰交织套结成网格状的络绳纹,将腹部分成数小区,各小区内填满纤细的蟠螭纹,纹饰个体简化,仅剩螭纹首尾,状如密集的羽翅。</h3><h3>改器较其他罍类器为大,为施络绳纹和羽翅状的蟠螭纹皆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后者常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器下三个短蹄足的设计别具一格,亦常见于本地区一些盘、鉴类器上。该器不失为吴国青铜重器中的一件佳作。</h3> <h3>有一对兽型穿环耳。</h3> <h3>青铜农具和工具。</h3> <h3>一组青铜车马器。</h3> <h3>剑、戈、矛等兵器</h3> <h3>藏品简介</h3><h3>青铜凤纹尊1976年12月出土于镇江丹阳司徒公社西周时期窖藏,是镇江博物馆唯一的国宝级文物。纵观这件器物,侈口,垂腹,圈足,通体纹饰精美华丽。口沿下有四组瓣形饰,每个瓣形饰中各有一对相向的长卷尾鸟,颈部以两道弦纹作栏,弦纹之间以两乳钉、两牺首为界,分成四个片区,每片区内饰两两相背的四只分尾小鸟。腹部主纹饰区,以一道“S”形纹饰带为栏,下饰两对大型凤鸟纹,每对凤鸟相向、顾首、展翅挺立,眼睛作圆形凸起,使目光更加烱烱有神。两鸟之间各有一只雌雄相异的蛙纹。</h3> <h3>纹饰特别精美。</h3> <h3>提梁盉。</h3> <h3>盉盖上有一铜链与提梁相连,盖钮是一只小鸟🐦。</h3> <h3>青铜勾鑃(diao)。</h3> <h3>钩鑃,又名句鑃,形状与编钟有些相似,是一种成编插制使用的器物,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以长江下游吴越地区的江、浙两省出土为多。皖、鄂、湘、粤、和鲁等地也有个别发现,时代多为东周时期,也有晩至西汉,一般一套由若干件组成。</h3><h3>其形制,腔体似铙而长,横截面呈椭圆形,纵向长度稍大于横向长度,有的接近圆形,器壁较厚,有很浅的凹弧口,顶有一柄,或扁平,或圆柱形,较长,便于击敲。</h3><h3>钩鑃的组合数目,绍兴出土的配儿钩鑃共三器,大小相次,但不是整数。江苏武进淹城内城河出土七器,亦大小相次,可能是完整的一组。另外浙江绍兴战国墓中出土了大小相次递减的青瓷钩鑃十一器,青瓷钩鑃虽然应看作明器,但它应源于实用器,所以十一器可能是战国钩鑃的最高组合数。本文介绍的为珍藏于江苏镇江博物馆的一组春秋时期青铜钩鑃。</h3><h3>该组钩鑃,通高91~21.5,口径24.5×18~11.3×7.2, 柄高22~8.2厘米,共七器,大小相次,扁长条形执柄,有长方孔以固柄,近舞处有不甚明显的加固圈;合瓦形腔体向上斜侈,有三角形孔位于凹弧区,通体素面, 1975年出土于江苏省高淳县顾陇公社松溪大队,其造型与江苏武进淹城内城河出土七器相类。</h3><h3>该组钩鑃曾经过测音,但“因锈蚀严重,大多发音闷哑,音乐性能较差,测音结果难以判别其音列关系”,只能从略晚一些的广州西汉南越王墓钩鑃的测音结果得出辅助证据来观察其用途,明确此类器物是一种定音乐器,是一种型制上大小有序,音乐性能上有着音律规范的旋律乐器。</h3><h3>据考证,传世钩鑃有铭者多为春秋战国之际器,如浙江绍兴出土的配儿钩鑃铭“以宴宾客,以乐我诸父”,说明是宴飨的乐器,其型亦仿自中原地区商代的青铜钲、铎类器,主要用于祭祀或宴飨。</h3><h3>松溪七件钩鑃是目前所见该类器物中组合数量最高的一组青铜器物,是研究吴越乐器发展与演变等必不可少的实物资料。</h3> <h3>青铜带环簋</h3> <h3>青铜夔纹鼎。</h3> <h3>青铜鸟盖壶。我看有点像鸭子🦆。</h3> <h3>壶为古代盛酒盛水之器,商代已有,春秋战国时期尤为盛行。吴国境内青铜壶出土较少,且这件鸟盖壶出土时内中尚存液体,或即为酒,可谓珍贵。</h3><h3>该器1982年9月出土于镇江大港母子墩西周墓。壶直口斜颈,颈两侧有两对称半环形耳,下腹微鼓,圈足有直裙,器盖作鸱鸟形,呈昂首展翅翘尾、欲向上飞翔之态。壶体横截面为圆角长方形。正面纹饰被多枚绊带纹和圈点纹带划为四个梯形区,各区内饰云纹形变形兽面纹,花纹形态各不相同,似随意勾划而成,线条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如,末端作刀状回锋收势,中下部各有一枚乳钉,或为两对兽目。</h3><h3>青铜鸟盖壶形体硕大,通高49厘米,口径20厘米×13.8厘米。方枚绊带饰为江南地区所少见。其鸱鸟形盖的构思亦很巧妙,形态逼真,以其轻盈欲飞的姿态攫取观赏者的视线,无形中减弱了器体的沉重感。是西周早期吴国特色典型青铜器。</h3> <h3>车马器铜“节约”。这组节约样子有些特别。</h3> <h3>车马器一套軎和辖。</h3> <h3>青铜圈点纹㔽。</h3> <h3>兽面纹簋</h3> <h3>伯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