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中国铁道博物馆

虹虹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冈</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首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的美好</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条天路带我们来到了雪域高原</b></h3> <h3><b>西藏的天然景致,大自然的馈赠!精美的画面,优美的歌声,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世源仙境。展现在我们眼前就是那条世人瞩目的青藏铁路,一条钢铁铺就的天路直入西藏。阳光那么好,湖水那么蓝,碧水蓝天,如诗如画,风光秀丽,赏心悦目。</b></h3> <h3><b>青藏铁路的修建,标志着中国铁道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自2006-07-01青藏铁路开通以来,而今又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已变为眼前的现实。高速铁路改变的不仅仅是不断刷新的“中国速度”,更为区域与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模式与机遇。</b></h3> <h3><b>中国铁路的飞跃发展令人欢欣鼓舞,了解中国铁路的发展史,也是我的一大心愿!</b></h3> <h3><b>今天参观参观了中国铁道博物馆的东郊馆,看到了中国铁道事业发展壮大的全过程,还与“毛泽东号”机车合了影!做为中国人,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b></h3> <h3><b>还有“朱德号”机车,与“毛泽东号”并肩而立,绝对是振奋人心的景观!</b></h3> <h3><b>中国铁道博物馆,其前身是铁道部科学技术馆,1978年成立,2003年更名为中国铁道博物馆。其主要任务是负责铁路文物和科研成果等展品的收藏、保管、陈列、展示以及编辑研究工作。</b></h3> <h3><b>说起中国铁道博物馆,大家需要留点儿神。它一共有三个展馆,包括东郊馆,正阳门馆和詹天佑纪念馆。我今天来到的是位于东郊的北京最大的铁道博物馆!</b></h3> <h3><b>先说说正阳门铁道博物馆。它的前身是老北京人俗称的前门老火车站,也叫正阳门火车站,是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旧址。这是一座欧式建筑,看起来就很地标,很穿越,电影中的感觉!</b></h3> <h3><b>正阳门铁道博物馆主要展示中国铁路130多年来的艰辛历程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铁路的辉煌成就和美好前景。文字和图片比较多,主要是讲述我国的铁路历史,还有各种沙盘模型以及少量机车零件实物,另外还可以进行青藏铁路和动车组的模拟驾驶体验。</b></h3> <h3><b>詹天佑纪念馆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长城北侧,是一座为纪念在中国近代铁路建设史上做出过贡献的詹天佑而建立的专题人物纪念馆,1987年11月建成开放。</b></h3> <h3><b>詹天佑纪念馆依山而建,修建于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京张铁路八达岭隧道上方,造型简朴,与长城内侧青龙桥火车站詹天佑铜像和墓地相对。建筑物上有巨幅浮雕,长约41米,高约5米。展馆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陈列面积1850平方米,馆藏文物2000余件。</b></h3> <h3><b>詹天佑1861年3月17日生人,1919年4月24日逝世,汉族,广东南海人。他是中国首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素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现代工程之父”之称。詹天佑于1881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学士学位,同年回国。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成功地修建了京张铁路。</b></h3> <h3><b>詹天佑纪念馆展现了詹天佑从求学、投身铁路建设到抗清护路、拥护辛亥革命所走过的历程。同时展出了詹天佑生前使用过的测绘仪器、用具、印章、勋章以及京张铁路施工用具等等。</b></h3> <h3><b>北京东郊馆的展品要比正阳门馆和詹天佑纪念馆的展品多了很多。它展出了中国铁路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制式的机车车辆。还可以看到多种客货车辆,有老式的专用客车,有国家领导人的公务车,还有不同种类的铁路客座,餐车,卧铺等等。这是是中国铁路从原始到现代的一个完整的历史见证!</b></h3> <h3><b>东郊的铁道博物馆一定要去看一看!虽然偏远了一些,但是因为面积很大,存放了许多各个年代的火车机车。从1881年唐胥铁路的火车头到滇越窄轨铁路;从毛泽东号朱德号到韶山东风系列机车;从客车货车行李车到毛泽东专列的公务车;从中华之星到年代车站 …… 非常有时代感。</b></h3> <h3><b>0 号蒸汽机车,我国古董级机车。</b></h3><h3><b>0 号蒸汽机车是被中国铁道博物馆收藏的一台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机车,由于它机身上有一个大大的“0”字,人们便把它称为 0 号机车。0 号机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多年来它时而保存在唐山,时而栖身在北京,时而展放在大同,1985年还飘洋过海,在日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直到北京中国铁道博物馆建成,它才有了安稳舒适的存身之地。</b></h3> <h3><b>以伟人名字命名的毛泽东号和朱德号等功勋机车,堪称镇馆之宝。说起毛泽东号,还有一段段故事呢!</b></h3> <h3><b>毛泽东号机车诞生于1946年10月30日。在东北解放区哈尔滨到满洲里铁路上有一台报废机车,哈尔滨机务段的工人们,连续抢修27个昼夜,使这台报废车满血复活!从此这台神奇的机车被命名为“毛泽东号”机车。</b></h3> <h3><b>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号”机车承担着运送部队和战争物资的任务。从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到平津战役,“毛泽东号”的英雄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次次圆满地完成了任务。</b></h3><h3><b>1949年,这台在解放战争中立过汗马功劳的模范机车,来到了北京,留在丰台机务段,编入北京铁路分局的机车序列。</b></h3> <h3><b>“毛泽东号”机车组共历经12任司机长、164名机车乘务员。安全走行954万公里,始终处于全路货运机车安全走行第一位,被誉为“机车领袖”、“火车头中的火车头”。</b></h3><h3><b>在68年的征程中,“毛泽东号”机车历经四次换型,总计共五代。最初是蒸汽机车,二代、三代、四代都是内燃机车,目前使用的是第五代电力机车。</b></h3> <h3><b>这是毛泽东公务车内景,坐在办公桌前的毛泽东腊像相当逼真,恍然如梦!</b></h3> <h3><b>陈列大厅里有机车30台,从1881年英国制造的,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机车到我国1979年生产的机车;还有来自日本、英国、法国、比利时、前苏联和美国等国家的十几台蒸汽机车,窄轨列车,整个儿一部机车的存在史,非常值得一看噢!</b></h3> <h3><b>中国有铁道博物馆,被誉为火车始祖的英国当然更会拥有!位于约克城边的英国国家铁路博物馆,其布展独具匠心,令参观者如同进入了一个一百年多前的老火车站 ……</b></h3> <h3><b>那么蒸汽火车是谁发明的呢?是英国人斯蒂芬森,他入选了历史上100位最伟大的英国人之一。</b><b>200多年前的1814年,斯蒂芬森制造了一辆两个汽缸的、能牵引30吨货物可以爬坡的火车。</b></h3> <h3><b>他的火车上路行驶后人们意识到,这个机器怪物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交通运输工具。然而,当时的马车业主们却极力反对。</b></h3> <h3><b>1825年,斯托克顿与达林顿之间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营业铁路,斯蒂芬森制造的“运动号”列车运载旅客以时速24公里的速度行驶其间,毫无悬念地战胜了马车,从此人类开启了“火车时代”。</b></h3> <h3><b>在约克城边的铁路博物馆里,我们还可以看到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老火车。维多利亚女王1839年登上王位,在位期间对中国发动了两场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b></h3> <h3><b>看看维多利亚女王的专车,再遥想当年慈禧太后的马车,这就是时代的差距。</b><b>好在200年过去,改革开放的新中国,用领先世界的高铁技术,已经把英国远远地甩在了身后!</b></h3> <h3><b>东郊铁道博物馆,满满的时代感。一进大门就被眼前生了锈的铁轨和一节节老式车箱震撼到了,在这里你不但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和欣赏,还可以毫无顾忌地漫步在铁轨上,摆摆 Pose 拍拍照,不用担心会被疾驰而来的火车撞到,甚至还可以直接钻进车箱底下看个究竟!那感觉实在是超级爽噢!</b></h3> <h3><b>我尤其喜欢那一列列绿皮火车。从小到大,都是乘着它出行。中小学生时期,每年暑假我都会乘着绿皮火车到北京去玩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我也会经常乘着绿皮火车往返于农村和城市之间;后来去了青岛几年,也是经常乘着绿皮火车哈尔滨—青岛—北京三地奔波。</b></h3> <h3><b>虽然现在绿皮火车已经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它却已成为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须臾不能忘却的感受和记忆!</b></h3> <h3><b>北京城里的小众拍照秘境!年代感十足的站台,候车室,还有超级出片的绿的黄的红的白的蓝的铁皮火车车箱,有不少美媚在此拍大片噢!</b></h3> <h3><b>不用说展馆内停满了各种火车头和机车,光是户外的车箱和铁路就多得看不过来。光线好气温适宜的时候,还是拍写真或婚纱照的极好去处。</b></h3> <h3><b>果真是非常小众的拍摄景点儿,有很多久远的火车机车和一个民国时期的火车站点,还有很多交错的铁轨,随手一拍都是满满的清新复古风,的确非常适合拍摄艺术照噢!</b></h3> <h3><b>在展馆外可以踩踩枕木走走铁轨,乘了多年的火车又在这里突然见到,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这里还有一个年代车站,可以提供给剧组或婚纱摄影做背景,实景。走在年代车站里,会产生一种追着火车跑的冲动,但碍于旁边众多游人,只能由它在心里释放了!</b></h3> <p class="ql-block"><b>今天比较碰巧,正好赶上一个剧组在年代车站拍戏。好奇心促使,询问拍的是怎样一部片子 ?一个胖胖的男孩纸回答说,是拍一部有关建国70周年的纪录片。并且认真地告诉我,招募来的临时演员每天会有1000元的报酬。我听了半开玩笑地问,你看我做个临时演员够不够格?那个男孩纸不无恭维地说,阿姨形象真好,肯定没问题!不过这次已经满员了,但以后还会有很多机会的!</b></p> <h3><b>这种场合,这种氛围,开开玩笑,说说唠唠还是满惬意的。不过遗憾的是因为拍摄需要,封锁了年代站台和相关列车,影响了游人的参观,不能近前,只能远远地观望了。</b></h3> <h3><b>满眼都是身穿土布黄军装的临时演员,还有一节装着服装道具的车箱,还不准靠近,谢绝拍照!说得跟真的似的。他们可真会物尽其用啊!铁道博物馆,到处都是空着的车箱,这可是最好的道具仓库噢!</b></h3> <h3><b>不过临时演员毕竟是临时演呗,看样子素质都不高就更别提演技了。说是在拍一部纪录片,即使是有主要角色主演镜头,他们也只能是一些陪衬。</b></h3><h3><b>这些临时演员只能远观无法近看噢,近看跌眼镜毁眼球!不信你就试试看!</b><b>哎!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噢,笑谈!笑谈!</b></h3> <h3><b>东郊铁道博物馆旁边就是北京的环铁,无数的新型机车(高铁动车除外)就是在这里一圈圈地试验了成千上万公里以后才开往全国各地。</b><b>环铁直径3公里,一圈下来9.425公里左右,120公里全速行驶一圈大约5分钟,所以一天开8小时就是1500公里。这样的试车效率和安全性比在运营线上高多了!</b></h3> <h3><b>引进与模仿,废弃与拯救,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主题。无论是从丰台机务段报废场里被拯救出来的法国进口ND4-15,还是东风系列的演变进化,只有留存下来的才能够进行讲解和对比。</b></h3> <h3><b>每台机车,每个车头,它们不仅存活在生产建造它们的铁路工人手里,也存活在了曾经与它们休戚与共的我们这代人的心里。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兴许每个车门里,每扇车窗里都能够折射出我们的青春年华。</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照片拍摄于<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9-08-21<br></b></h1><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中国铁道博物馆<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通惠广场日昌饭馆</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