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走教案还是引导学习?

黄朝霞

<h3>  全国十大青年名师之一,浙江省教育学博士徐俊老师执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材《将相和》,安排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h3><h3> 第一,快速默读课文,要求不停顿、不回读、不出声。老师一边巡视指导,一边给学生计时,5.5分钟时让学生停下。统计结果:全班30名学生中5.5分钟未读完全文的10人,3分钟完成了的一人,3.5分钟完成的1人,其余学生5.5完成默读任务。《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高段学生的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将相和》一文共1623字,按此速度,读完全文5.41分钟为达标,然而此班竟有三分之一学生未完成,徐老师直接指出学生的不足。这是默读速度验收环节。老师再要求学生合上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通过默读全文,你知道了哪些内容?大多学生未能抓住要点概括,语言表达也欠流畅,显然,学生对搜集、提取课文信息的能力有待加强。</h3> <h3>  第二,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找出文中描写三个故事的重点句子各一个,并依据找出的句子概括主要内容。学生在第二轮默读中,明显注意了默读的速度、还关注了故事主要情节,部分学生边读边作批注。这次全班大多学生4分钟左右完成默读任务。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找出三个关键句,这是老师在渗透概括主要内容方法,至于默读速度的提升也是在教师的暗示、潜移默化的点拨中悄然发生的,显然教师的巧妙点拨顺应的小学生学习默读可塑性的特点。</h3> <h3>  第三,快速浏览全文,运用文中的三个成语(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概括主要内容。这次老师只给学生3分钟时间,完成任务比较顺利,学生的默读速度明显提高。</h3><h3> 第四,完成生字词的书写、记忆与指导。虽然识字写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不是专利,在中段、高段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徐老师对五年级学生识字写字仍然没有放松,是较明智的作法,这种不同于一般公开课(高段一般没有安排识字写字内容)的示范,说明表现一个人招牌(字美)的基本功,在小学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应该引起重视。</h3> <h3>  本节课老师着重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概括能力和识字写字能力”,默读能力通过计时训练和提出“不停顿、不回读”等质量标准提升,在上课的进程中,老师适时引导学生朝着课时目标迈进;概括能力的培养则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读来完成,即自由获取信息概括、运用句子概括、运用成语概括,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层次性;识字写字能力是通过学生发现、教师示范、练习书写等方法促成达标的。</h3> <h3>  徐老师的课首先体现了《语文课标》对高段提出的重要能力——“默读能力、概括能力”的要求,也观照了单元提示与课后练习的要求。老师是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而不是走教案。学生在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将和相之间为何不和,后来为什么又和好了,意义何在等思想内容自然渗透在语文能力提升的过程中。</h3> <h3>  这节公开课没有华丽的铺陈,没有环环相扣的巧妙设计,也没有扣人心弦的煽情,更没有起伏跌宕的情节,但是我们认为这样的课姓“语”,是一节扎扎实实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语文课,他不是走教案,而是在引导学生学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