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川西北洗心之旅~归途(下篇)

雪舞

<h3>有人说,如果去不了天堂,那就去色达。旅途第十天,我们终于到达川西北,本次旅程最远一站色达。所谓洗心之旅,之前九天只可称之为“旅”,“洗心”便是从这一刻起。密密麻麻一座座红房子、高耸的坛城、虔诚的僧侣、此起彼伏的诵经……这便是佛国色达。一天天一年年周而复始,更迭的旅者,不变的信仰!身临其境只为感受那份虔诚,执着与笃定</h3> <h3>色达县位于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北部,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北纬31°38′-33°20′,东经98°48′-101°00′。地处四川、青海以及阿坝州、甘孜州、青海的果洛州;色达县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日照充足,为高原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零下1度,长冬无夏,最高温度23.7℃,最低温度-36.6℃,有着草原、湖泊、河流……以及绚丽多姿的藏族风情。 距色达县城20余公里处,有一条山沟叫喇荣沟,顺沟上行数里,就是举世闻名的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也称色达佛学院。色达佛学院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之一,与亚青寺都是位列前茅的大型寺庙。</h3><h3><br></h3><h3>色达县气候属大陆性高原季风型,年平均气温-0.16℃,1月平均气温-11.1℃,7月均温9.9℃,极端最低气温-36.3℃,极端最高气温23.7℃,长冬无夏,4季均可出现霜、雪,大气含氧量不足标准的60%。日均温≥3℃,年太阳总辐射为80—200千卡/cm。<br></h3> <h3></h3><h3> 色达佛学院:全称是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简称是五明佛学院(教授五明的佛学院都有五明佛学院):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境县城东南方约20公里处,海拔3600米上。在重重的群山环绕之中,沟里的僧舍,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密密麻麻搭满了四面的山坡,为数众多的绛红色小木屋,延绵起伏,蔚为壮观。这些红色小木屋,是五千名僧俗的住所(出家男子称扎巴,出家女子称觉姆即女尊者)。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是由晋美彭措法王1980年创办,在短短30年间从藏区一个山谷深处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五千在家出家僧众在此修行居住。<br></h3><h3></h3> <h3></h3><h3></h3><h3> 色达县是个藏传佛教寺庙比较集中的地方,全部为红教,当地人有「色达山河一片红」的说法。 这里的僧舍很壮观,连绵数公里的山谷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木棚屋。谷底和山梁上分布着几座寺庙和佛堂,建筑规模虽都不很大,但装饰考究而辉煌;身披桨红色僧袍的喇嘛和尼姑来来往往,空气中充满生机和祥和气氛。 在佛学院最高的山峰上,有一个金碧辉煌的建筑,叫做“坛城”(音译)。坛城的梵文名称为“曼荼罗”,意思是按佛教密宗仪规进行某种祭供活动的道场,平时是人们转经的场所。它的上半部分是转经的地方,据说如果你有什么疾病,在这里转上一百圈就能够好;下面一层是转经筒,金色的圆筒在人们干枯的手转过之后留下一串悠长的嘎吱嘎吱的响声。由于雨大、温低,我们坛城转经的心愿未了<br></h3><h3></h3><h3></h3> <h3>雨中的色达佛学院</h3> <h3>一进藏区,一路上随处可见色彩斑斓的经幡。经幡随风舞动于高原的青草、蓝天、白云间,或路旁、或屋顶、或树上、或白塔四周,一遍遍舞动,一声声吟唱.....</h3><h3><br></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经幡又叫风幡、风马旗或神幡,西藏语为“塔俏”,意思是不停地飘动。经幡上印的是经文,在藏族人民心中,经幡被吹动一次就等于把经文念诵了一遍,给自己积攒功德的。<br></h3><h3>红色孕育了激烈的火焰; 蓝色代表辽远的苍穹; 绿色则代表绿色和山川河流。 白色的风马旗预示心灵如天上洁白的云朵; 黄色预示广阔踏实的大地; 五种颜色也代表了五方智慧,如同蓝天在上、黄土在下的大自然千古不变一样,各色经幡的排列顺序也不能改变。<br></h3><h3><br></h3><h3>经幡插挂的方式一般为横挂,也有竖挂的。有人说,经幡挂上以后,经过风的吹动,犹如自己念了一遍又一遍的经。<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经幡的各种颜色是固定的,不能随便创新。其次每块颜色的排列顺序是严格规定的,不能有任何差错。因为经幡的意义很明确,不是为了美化环境,而是祈求福运隆昌,消灾灭殃。就其外在形式来讲,经幡大致分为三种: 一种是印有佛陀教言和鸟兽图案的蓝白红绿黄五色方块布一块紧接一块地缝在长绳上,悬挂在两个山头之间,这种经幡常见于人烟稀少的高山上。 第二种是一条三五米长的狭长布条,其颜色是单一的,或白或红。上面印有佛陀教言,布条的一侧缝接在一根粗长的经杆上,插立在庭院前,这种经幡多半见于工布林区地带。拉萨大昭寺广场上插立的经杆就是这一种。<br></h3><h3><br></h3><h3>第三种是五块蓝白红绿黄色的星火无字幡条和一块单色镶边的主幡方块布,上面印有佛陀教言和鸟兽图案,这些幡条布分别系挂在柳树枝杆上,成为经幡。这种经幡在古城拉萨的民居楼顶上随处可见。<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高海拔一路向久治奔波,远远看到年保玉则山顶的积雪,这对于来自帝都饱受近40度高温烤了一个夏天的我们而言,倍感惊喜!</h3> <h3>即便是8月中,这身装备到这儿也丝毫不觉得暖和。雪山本来就不在本次出游的计划之内,能见到山顶的积雪,男士们似乎更为激动,赶忙下车留影</h3> <h3>酷帅的赛车手们路边小憩</h3> <h3>路上偶遇一群年轻的喇嘛,阳光、有朝气,还有点小幽默。身临其境,果然让我对信仰、对佛教、对僧侣有了更深一步的认知</h3> <h3>年宝玉则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索呼日麻乡境内,主峰海拔5369米,是巴颜喀拉山的最高峰。年保玉则坐落在巴颜喀拉山脉东段,由于青南高原的地势和气候,仍然终年积雪,有面积约5平方公里的高原冰川。传说中年保玉则整个山系有峰3600座,当地的藏民叫它石头山,很多的神奇传说让石头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被称为东方的日暮达。年保玉则的主峰并不像很多其他雪山的主峰那样被众星捧月般鹤立在蓝天之下,它周围的山峰高度都与其接近,簇拥在一起像片片花瓣绽放开来,只有到它的身边亲眼看过你才会知道,那是一朵圣洁美丽的雪莲花……当地牧民把它视为"神山",其主要原因恐怕在于它的静穆秀美。<br></h3> <h3>年保玉则山系的海子据说有160多个,而久治县旅游局的实地考察统计和当地藏族老乡的说法是,较大的海子有16个,除了仙女湖、妖女湖外,还有日东玛错、玛尔杂湖、玛日当湖等,星罗棋布的小海子则达300多个,为取吉祥之意号称360个,传说是由当年进藏时经过这里的文成公主流下的思乡之泪汇聚而成的。人们相信它有3600座山峰和360个海子,因为它是藏传佛教修行的大圆满。由于环保问题,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景区于2018年关闭,我们此行也只能遗憾地远远观望她</h3> <h3></h3><h3></h3><h3>第十一天,拉卜楞寺。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 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样呼图克图,其他领导人包括八大堪布、四大赛赤。拉卜楞寺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其实要远大于此数),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1982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寺庙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经堂旁的下续部学院的佛殿。<br></h3><h3></h3><h3></h3> <h3>拉卜楞寺虽然对游客开放,但是经殿内部只允许参观,并不允许拍照,所以游览时也只能拍一些佛教建筑外景。拉卜楞寺里面有一个文物陈列馆,这里的很多房间都是关闭的,只有一个房间开放,房间里供奉的是藏传佛教一种绝技制作的酥油花佛像,而且允许拍照,这真是一次神奇的邂逅。拉卜楞寺供奉的酥油花佛像数量多、规模大、制作非常精美,让人赞叹不已。<br></h3> <h3>这里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共有一千七百多个转经桶,环绕整个寺院,绵延3.5公里长,很是壮观。要转完所有的转经筒,需要两个多小时。长长的转经长廊,是藏民的希望之路,是灵魂超越尘世进入天国之路。虔诚的朝拜者,手持并轻摇铜质的或大或小的经筒,口吟六字真言,目光坚定而无杂念,在他们心中的圣路上永不停息的朝拜着。<br></h3> <h3></h3><h3></h3><h3></h3><h3></h3><h3>我认识拉卜楞寺其实是缘于《天下无贼》,自此对甘南的向往油然而生,了解到中国的西北有一个叫拉卜楞寺的地方,这里有着藏传佛教的最高学府,有着世界上最长的转经筒,怀着无比的虔诚与崇敬感受了一下藏传文化熏陶。 在这里,我仰望,因为那经幡和转经筒;在这里,我聆听,因为那沉闷的长号和诵经声,在这里,我迷失,迷失在那长长的转经长廊中,迷失于藏族老人脸上那一条条纵深的皱纹里……<br></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br></h3><h3></h3> <h3></h3><h3></h3><h3></h3><h3>离开圣地,不由的想起圣域之王仓央嘉措的诗歌,借此送给不辞辛劳的领队夫妇,想必是极妥当的 谁,执我之手 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 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 谁,抚我之面,慰我半世哀伤; 谁,携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谁,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 谁,唤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轹。 谁,弃我而去,留我一世独殇; 谁,可明我意,使我此生无憾; 谁,可助我臂,纵横万载无双; 谁,可倾我心,寸土恰似虚弥; 谁,可葬吾怆,笑天地虚妄,吾心狂。 伊,覆我之唇,祛我前世流离; 伊,揽我之怀,除我前世轻浮。 执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 深吻子眸,伴你万世轮回。 执子之手,共你一世风霜; 吻子之眸,赠你一世深情。 我, 牵尔玉手, 收你此生所有; 我, 抚尔秀颈, 挡你此生风雨。 予,挽子青丝,挽子一世情思; 予,执子之手,共赴一世情长; 曾,以父之名,免你一生哀愁; 曾,怜子之情,祝你一生平安!<br></h3><h3></h3><h3></h3><h3></h3> <h3>虽然是自驾游,但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走几个景点,还是免不了匆忙地赶路。好在遇到美景随时可以停下来,成就了孩子们的一个个碎片化的快乐时光<br></h3> <h3>幸运的轩宝儿在小河边拾到的牦牛角</h3> <h3>旅途第十二天,玛曲天下黄河第一湾、第一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中华的母亲河,很多地方都有黄河第一弯,如山西和陕西交界有个天下黄河第一湾,四川阿坝州有个九曲黄河第一湾。而更接近黄河源头的真正的天下黄河第一弯却是在甘肃甘南州的玛曲县。玛曲县处于青藏高原东端,与青海久治县、四川若尔盖县交界。玛曲,藏语意为“黄河”,是全国唯一一座以中华民族母亲河命名的县,玛曲黄河桥是黄河上游的第一座桥。黄河自青海流入甘肃玛曲县,迂回433公里后又流回青海,形成了天下黄河第一弯。<br></h3> <h3></h3><h3> 玛曲为藏语,意为“孔雀河”,即黄河的意思,是全国唯一以黄河命名的县,以黄河第一弯而闻名。此景点并非大多游客熟知的唐克九曲黄河第一湾景区,而是玛曲黄河大桥旁黄河的拐弯。   九曲黄河第一弯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玛曲县。玛曲是中国唯一一个以黄河命名的城市。在藏语中玛曲其实就是黄河的意思。民间素来就有“九曲黄河十八弯”之说。黄河由巴颜喀拉山发源后,自青藏高原一路向东南流去。行至玛曲时,遇到了来自四川北部高山的阻挡,于是河水掉头流向西北,形成了罕见的180度大转弯,重新回归青海省。所以这被称作黄河第一曲,玛曲也就被称为了“黄河首曲”。   空中俯瞰黄河第一弯。落日的余晖遍洒在广袤的草原上,黄河之水波光粼粼,愈发显得第一弯璀璨夺目,犹如天宫仙子腰间的玉带凝聚着月亮的光辉。玉带划过草原,延展向无尽的远方。每一个轻柔的弯曲点都如黄河母亲一样,透露着伟大的女性光辉,令人在发觉的时候便能深深地爱上这片土地。   出了玛曲县城,便可到达玛曲黄河大桥。一座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的大桥横亘于黄河两岸,这里便是黄河九曲十八弯的第一弯。因为拐弯,黄河水从东向西流,故又称黄河水倒流。站在玛曲黄河桥上,俯看母亲河,宽广的河面上,黄浊的河水奔流而去。“v”字形状的河道环抱着玛曲草原,雪山与湖泊相交错,人文景观独特,令人深感中华景色之壮观。   玛曲(藏语:黄河的意思),它是一个有着美丽名字的美丽地方   当黄河冲出巴彦克拉山谷之后,一改咆哮千里之势,在阿尼玛卿山和西倾山之间绕了一个443公里的大弯,形成了黄河第一曲——玛曲。站在玛曲的黄河岸边,看黄河凝重的流淌,那一刻的心情很难表述。黄河在玛曲草原的绵长回转,在高原人的心中却是人们对母亲河的留恋,之后,黄河母亲听到儿女的呼唤,百折回头又进入了高原大地。遂有了“天下黄河九曲十八弯”的首曲奇观。<br></h3><h3></h3> <h3></h3><h3></h3><h3></h3><h3>走进陕西,近距离观看到一排排的窑洞。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中国民居形式,具有十分浓厚的中国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窑洞分为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的象征。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靠崖式是在天然土崖上横向挖洞,宽3~4m,深可达10多m。我们在陕西一路见到了各式各样的窑洞,但目前大多都已废弃,体验入住窑洞,也让我们倍感期待<br></h3><h3></h3><h3></h3><h3></h3> <h3>在延安土窑上,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两小只</h3> <h3>我们的摄影师兼领队</h3> <h3>勤劳的小兄弟俩!这是要将延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继续发扬光大的节奏呀!</h3> <h3>民宿老板兼导游自家景区内的老窑洞民居。孩子们如愿的K歌到晚上11:00,首次住上了窑洞宾馆。窑洞果然冬暖夏凉,一天的奔波之苦终于终结在这温暖的土炕上</h3> <h3>旅途第十三天早7:00,甘泉雨岔大峡谷。这是一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雨岔村的峡谷,陕北发生过强烈的地震,使其一座黄土大山分开一条大裂缝,又经过几百万年雨水冲刷,慢慢形成这样一个峡谷,这也是我们看到的甘泉峡谷,都说甘泉雨岔大峡谷堪比美国羚羊谷。<br></h3> <h3>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光线,使峡谷内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这儿是好摄之徒的绝佳摄影基地,避开人流高峰,静静地捕捉,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h3> <h3>一线天</h3> <h3>羚羊谷确实没去过,我们都是手机拍摄,技术有限,并未记录下她的美轮美奂。这儿的几个峡谷都不大,但游客较多,经常人山人海。拖家带口、走马观花的旅游来这儿确实意义不大;好摄之徒需要提前做好功课,或早或晚,选择好时段,避开人流高峰,光对了,出片儿是自然的<br></h3> <h3></h3><h3></h3><h3>当天下午,继续红色教育。延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誉中外。延安更是中国革命圣地,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延安是“双拥运动”发祥地,被民政部、军委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延安有着“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美誉。<br></h3><h3></h3><h3></h3> <h3></h3><h3>延安革命纪念地坐落在陕西省延安市王家坪,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胜利到达的终点,也是1935年10月至1948年8月毛泽东居住地和中共中央所在地,由纪念馆和革命旧址两大部分组成。 2015年7月29日,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将延安革命纪念地确定为第三批中央国家机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r></h3><h3></h3> <h3>小士兵见到兵器就想敬礼</h3> <h3>转眼间归期已至,为期半月之久的甘南川西北洗心之旅完美收官。8月结束了诗和远方的惬意我们终将还是要继续生活的苟且。</h3> <h3></h3><h3><br></h3><h3></h3> <h3>夕阳西下,归程的最后一顿晚餐,即便是泡面也觉得无比的香甜。不舍的话语并不容易说出口,“期待再见”也只好放在心中默念。不记得我们一起走过了多少条路?每一次远行都让我们回味无穷。只记得有个地方都叫远方,有种喜悦叫在路上,有种相处方式叫默契,有种习惯叫假期共享........期待下一个长假,期待我们下一次在路上........</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br></h3><h3>文末,我想借仓央的《问佛》,祝福所有心有善念的人们:平安喜乐!幸福美满! <br></h3><h3>问佛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为六道众生; 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 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凤凰,涅盘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佛说:万法皆生,皆系缘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 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 的确,一个人必须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我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佛说: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 佛说: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 </h3><h3></h3><h3></h3><h3></h3><h3></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