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风景区考察之二 :三盛公

胡旭

<p>在800里的河套地区巍然矗立着一座大型水利建筑,它像一颗熠熠闪耀的璀璨明珠,镶嵌在河套平原金色的大地上,这就是被称之为万里黄河第一闸的河套灌区的龙头工程——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p><p><b>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于1959年新建,1961年建成并投入运行,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在黄河干流上建设的主要工程之一,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内蒙古河套灌区的引水龙头工程,灌溉面积近千万亩。</b> <br>三盛公水利枢纽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引水的水源工程,这项工程造型别致,宏伟壮观。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彭真、乌兰夫、江泽民、乔石、布赫等先后都到此视察指导过工作。</p><p>工程运行40多年来,在农业灌溉、防凌防汛、工业用水、水力发电及交通运输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内蒙古西部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1997年被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磴口县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2007年9月被评为内蒙古十大人文景观之一,并在2010年12月被评为自治区文物二十大新发现之一。</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盛公水利枢纽(图片来自于网络)</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盛公水利枢纽(图片来自于网络)</b></h3> <p>黄河三盛公水利风景区堪称黄河的金腰带,赛上的明珠,河套的乳源。</p><p>风景区位于黄河干流的上游著名的几字弯头处。这里地处内蒙古西南部,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的边缘,鄂尔多斯高原与河套平原之间,<b>核心区规划面积8.3平方公里,风景区区位优势突出,地跨三个盟市,京藏高速公路、110国道、包兰铁路穿境而过,周边分布乌海机场、巴颜淖尔机场,银川机场和包头机场,交通十分便利。 </b><br>这里有雄浑壮阔的<b>大河风光</b>,神奇壮美的<b>沙漠景观</b>,是宏伟的<b>枢纽工程</b>,具有良好的生态,鲜明的地域文化,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是一座融<b>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生态科普</b>为一体的大型水利风景区。在2005年被评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08年被评定为国家<b>3A级旅游区</b>。2012年的时候被评定为<b>国家级地质公园</b>。这里的资源类型有<b>地文景观、气候景观、遗址遗迹</b>等八大种类,20个亚类,共有71个旅游资源单体。&nbsp;</p><p>近年来,黄河三盛公在风景区旅游形象和景观打造上,逐步形成了以万里黄河第一闸,河套源头三盛公为主题形象,生态环保为开发理念的综合性旅游区,目前风景区已经成为西部自驾游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重要景点,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治区十大人文景观之一,自治区文物20大新发现之一,以及<b>中央美术学院教学实习基地</b>。</p><p>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风景区年过境游客约30万人次,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br></p><p><br></p> 风景区入口大门是利用废弃钢闸门进行建造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风景区大门</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风景区导览图</b></h3> <p>临近景区,首先看到的是<b>黄河结主题雕塑</b>,<b>是利用枢纽工程除险加固时拆除的拦河闸上的六扇退役闸门建造的大型环保雕塑</b>。它是枢纽工程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见证,是黄河工程管理事业前进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彰显着中华民族治理江河,发展水利,兴利除弊的坚定信念。<br>雕塑设计为<b>三把锁的造型,这三把锁都有自己的名字,分别叫做永昌、永固和永恒</b>。<b>锁高27米,重达240吨</b>,三锁鼎力,锁环相扣,堪称天下第一锁。三把锁分别象征着每个中国人都能够事业永昌,爱情永恒,婚姻永固。这座雕塑本身则寓意天下所有人和谐相处,永结同心,祝愿黄河母亲生命永恒,枢纽工程安然永固,祖国繁荣昌盛,表达了水利人同心同德,团结奋进,造福一方百姓的心愿。</p><p>当我们走进锁的内部,不仅惊叹于现代工程技术的无所不能,感受钢铁雕塑的唯美,还可以去近距离的接触黄河水利工程的巨大闸门,触摸到母亲河的脉动。</p><p><b>由锁内,拾阶而上,可以登临高耸的锁顶。 在这里可以尽览枢纽工程的美景和风光。</b></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黄河结主题雕塑</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俯瞰三盛公水利枢纽</b></h3> <p><b>景区游览道路上布置了多姿多彩,千奇百怪、丰富多样的金属雕塑。</b></p><p>在2002年开始实施的除险加固工程期间,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拆除了大量的废旧金属结构材料,其中包括钢制闸门,大型齿轮卷筒,大型变速箱以及其他造型各异的金属构件,总计数千件,一千多吨。这些废旧物品在艺术家们眼里就成了进行金属雕塑创作的绝好材料。风景区本着发展循环经济,废物利用的原则,以宣传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的,与中央美术学院合作创建金属雕塑教学基地。<b> 借助中央美术学院大量的国内顶尖艺术人才,将这些深刻着历史烙印的废物转化为艺术品,赋予其新的生命。</b></p><p>风景区以金属雕塑来展示环保理念,构筑和谐的人文景观。还通过国际化雕塑公园的形式,展开高水准,高品位的前沿学术交流。</p><p><b>目前园区内已有各类金属雕塑400余件,均由景区员工或中央美院的艺术家们制作完成。</b><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金属雕塑(图片来自于网络)</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城市变奏曲雕塑</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黄河卫士雕塑</b></h3> <b>作为景区主要游览路线的重要部分,杨树林中穿梭的木栈道既对植物生境进行了有效保护,又使游人能够走入树林中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优美环境。</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木栈道</b></h3> <p>三盛公景区最大的亮点和品牌就是以<b>黄河生命为主题</b>的大型文化旅游体验策划,在这里游客可以全方位游览、体验、祭拜、祝福母亲河。</p><p>核心区的大型<b>金属雕塑,由11扇高10米宽4米的进水闸退役闸门所建,这是城市景区废物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人文景观的又一体现。</b>中间3扇呈S形相互交错排列,其余8扇分立两边。每扇闸门上部按照汉字八体拓印黄河诗词歌赋一首,下方拓印1/8幅黄河古图,从侧面观察所有闸门连在一起,可看到自西向东的黄河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在广袤的中华大地! <br>我们不得不感叹,我国水文化源远流长,扎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史长河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p><p><b>以黄河工程退役闸门为载体,黄河诗句为背景,构成了黄河文化广场的主体造型。游客可以凭栏俯瞰黄河实景,视野更加宽阔,触碰现代水利的钢筋铁骨,触摸母亲河的脉动,感受唐诗宋词中的黄河文化气息,体会中华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心境更加宽阔放松,。</b></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黄河文化雕塑</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黄河文化雕塑</b></h3> <p><b>黄河水坛是以中华水文化为主线,黄河沿岸风光为背景,黄河造型雕塑为中心,黄河水利枢纽退役闸门为载体而形成的一个文化论坛和水的祭坛。</b></p><p>这里收录了反映中华水文化精髓的名言警句,意在通过诸子百家谈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唤起全社会珍惜水,善待水,敬畏水,科学合理利用水的意识。<br><b>黄河水坛由三层平台组成,底层平台直径339米,中心平台作为过渡,顶层平台沿外围用12扇高6.6米,宽3米的废弃闸门围合,中心是高10.9米的钢结构雕塑——黄河之水天上来。</b></p><p><b>登上水坛顶层,可以欣赏到与水文化有关的内容。这里有一个用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除险加固拆除的废旧钢制闸门做成的水文化载体,上面镌刻着中华水文化中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等,是水坛的灵魂。 </b><br><b>坛顶中心的黄河之水天上来雕塑是以玻璃钢为主材,黄河实体形状为造型,并幻化成龙形,寓意站起来的黄河,保佑中华民族永远昌盛。</b></p><p>水潭使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圆形,中心雕塑平台则采用方形,在合理利用空间的同时,也寓意着中华文化中的天圆地方,有中华水文化是天地共同孕育之意。</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黄河水坛</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镌刻名言警句的废弃闸门</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主题雕塑——黄河之水天上来</b></h3> <p><b>天籁主题雕塑</b>是景区的又一亮点。</p><p>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而古筝则是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个名为天籁的雕塑是以黄河文化和它孕育的中华文化为主题,<b>用三盛公水利枢纽除险加固工程拆除的闸门、钢丝绳、钢构件等废旧材料建造的天下第一古筝。&nbsp;</b><br><b>天籁雕塑是一座集观赏性、娱教性为一体的大型环保雕塑。古筝长27.5米,宽6.5米,高1.5米,重达56吨,这座巨大的古筝依偎在母亲河畔,</b>掩映在绿树丛中,正在奏响着黄河流水的天籁之音,这是一曲民族精神的旋律,开明盛世的和谐之音。</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主题雕塑——天籁</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主题雕塑——天籁</b></h3> <p>风景区内植物品种最有特色的要数胡杨林。</p><p>胡杨又称异叶杨、水桐、英雄树,是杨柳科杨属胡杨亚属的一种植物。由于它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因此在沙漠中也时常能够看到他的身影。</p><p>胡杨是最古老的一种杨树,在6000多万年前就开始在地球上生存,其珍贵性可与银杏相比,因而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物种。胡杨称作异叶杨,原因是胡杨的叶子会随着生长而变化,它的幼树枝条和叶子与柳树相似,长到几米高以后叶子才变得像杨树,而且上面是杨树叶,下面是柳树叶。 <br>胡杨有特殊的生存本领,能长到30多米高,当树龄开始老化时,他会逐渐自行枯断树顶的树干直至降到三四米高,此时依然枝繁叶茂,直到老死枯干仍旧站立不倒,人们赞誉胡杨是长时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地千年不腐的英雄树。</p><p>三盛公风景区的这片胡杨是黄河边幸存下来的野生胡杨,原来只有5株,经过景区多年的管理保护,现在大小共计一百多株。<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胡杨林(图片来自于网络)</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胡杨林(图片来自于网络)</b></h3> <b>总结:作为我们此次考察调研的第二站,三盛公水利风景区带给我们很大的惊喜。无论是景区大门、地标性建筑黄河结、核心区的黄河文化主题雕塑、核心景点黄河水坛、雕塑天籁还是中央美院和景区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的各类金属雕塑作品,无一不蕴含着深刻的环保理念和悠久的母亲河文化。使我们对于水利风景区设计产生了新的思考和启迪。尤其如何是利用好废弃的钢闸门及其它金属构件作为载体与景观和文化相结合,将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的课题。</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