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军校是军官的摇篮,是每个士兵向往的地方。我们那个年代去军校不是考试而是选拔。是由各个部队根据分配的指标,保送在部队表现优秀的士兵或干部到军校学习,充实部队技术力量。那时部队大量缺乏技术干部,刚刚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洗劫,军校在慢慢恢复。军校又少,一个师,甚至一个军只有一个名额。所以部队也是精挑细选。生怕浪费了指标。每个学员都是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1971年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从空军高炮六师十八团,带着全师干部战士的嘱托来到全军当时军械的最高学府后勤高级专科学校,后改为后勤工程学院。</h3> <h3>曾经的后勤工程学院大门</h3> <h3>现在的后勤工程学院大门</h3> <h3> 来到了重庆,后勤高级专科学校所在地。开始了新的生活,一种和部队不一样的生活。早晨天刚刚泛白,起床的军号声响起,这里没有了紧急集合的哨声,伴随我们的是起床,上课,下课的号声。出操的号声响起后,学员队历队长带领学员们跑步出操,我们的队伍不是清一色的国防绿,而是陆海空军都有。唯一统一的是65式军装,红领章,红五星。</h3><h3> 早饭开始了,大家一边吃着饭,一边听着校广播室的广播。“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这使我们知道了我们现在不是在部队了,而是在大学里了,全新的生活和入校教育也从此开始。</h3><h3> 来到学校第一堂课是劳动课,那时学校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修建,比如我们宿舍前的篮球场需铺水泥,后来由我们学员自力更生完成。由于我画画比较好,在部队就组织黑板报,所以队长分配我到红专楼坐吊笼刷大标语,标语从四楼顶刷到一楼。一路上需穿过八一楼。才能到达需刷标语的红专楼。</h3><h3> 八一楼四周由大树环绕,我每次走到这里都有一种阴森的感觉。这个楼是三,四大队的办公楼,我们是一大队,所以很少业务往来,也很少从这边走。文革期间红岩的作者罗广斌就是在这个楼里被打死的。我们从小是看着红岩这本书长大的,对于书中英雄人物,烂熟于心。没想到没有看见作者,却见其殉难地。而且就在我们军校内。我们这所军校解放前曾是国民党的后勤部所在地,解放后是后勤工程学院所在地,70年总后勤部将7所院校合并组成后勤高级专科学校,74年又恢复后勤工程学院的名称。</h3><h3> 刷标语的准备工作做好后,我进入吊笼开始刷大标语。当吊笼升起后,才看见大楼上有许多枪眼,后来才知道这是文化大革命武斗时,12.7mm高射机枪打的。可想而知文革时期重庆有多乱。后来我留校当教员带学员到空军高炮15师实习,师部就在重庆沙坪坝。师部对面是沙坪坝公园,公园大门里右边就是一片 墓碑林,这些大大小小的墓碑全是文革武斗的产物,最大的墓碑堪比纪念碑。回来时路过地炮和我们指挥仪教室,看见教室外放着土坦克,坦克不带轮子,可打炮但没有机动能力。一看就知道是文革的产物。</h3><h3> 学校还有些世人未知的传奇故事。我们的训练部段部长就是其中一位,每次见到他,不管是坐还是站,他都是绝对标准的军人姿态。后来我留校当教员,有次和另个教员出差到南京,到段部长在南京的家中看望老部长。才知道段部长曾是蒋介石的伺卫官,难怪他标准的军人姿态。传说有一次他坐车护卫蒋介石出行,稻田里突然站起个刚解完大便的人, 被他一枪撩到。可见他的枪法,反应速度非同一般。后来他做到蒋介石的少将伺卫官,受革命影响,他参加了共产党。解放军要渡过长江的前夕,他动员他的弟弟起义,他的弟弟是防守长江的少将,由他弟弟再做工作,炮台起义,使长江得以突破。后来蒋介石曾说过:“我的半壁河山断送在段家二兄弟手里”。</h3> <h3>这是重庆人民会堂</h3> <h3> 后勤高级专科学校分为4个大队,现在叫系。一大队为军械大队(系),二大队为车船大队(系),三大队为油料化工大队(系),四大队为建筑大队(系)。共三个大院,北边院是二大队所在地,中间是学校本院,一,三,四大队所在地,南边马家堡大院为家属院。上面的照片为重庆市人民会堂,是重庆市的标志性建筑。对于这个建筑还有段传说。这个类似于天坛的建筑,一共由七个建筑师设计,其中有我校建筑系的一名教授,也是唯一的一个军人。设计初衷是该建筑可以转动,结果最后没转起来,给国家造成了损失,七名建筑师除我校这名教授外其余全部枪毙。我入校时这个教授穿着军装,但没有领章和帽徽。学校那时很多地方需要建设,在建设大礼堂的工地上经常可以见到他的身影。</h3><h3><br></h3> <h3> 入学教育到歌乐山,参观白公馆渣滓洞,和到红岩村——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h3><h3> 我们乘学校的卡车来到了歌乐山,这里青山绿水,如果没有这段惨痛的历史,谁也不会想到有这么多革命先烈在这里牺牲。</h3><h3> 首先来到川西特委军委委员车耀先的墓地,——松林坡,这个由红岩书里我们所知道的地方。那时只有车耀先烈士的墓,没有塑像。来到烈士墓前我们肃然起敬。全队列队默哀。</h3> <h3>川西特委军委委员车耀先</h3> <h3>车耀先烈士,罗广文烈士</h3> <h3>渣滓洞</h3> <h3> 告别松林坡我们乘车来到渣滓洞,渣滓洞像一个盆地,围墙上方就是山坡,要想从这里出去,没有外边的配合几乎不可能。我们参观了革命先烈所在的牢房,放风的地方,刑具室,还有后山洞里的镪水池。</h3> <h3>白公馆</h3> <h3> 参观完渣滓洞我们来到白公馆,这里是杨虎城,小萝卜头等革命先烈生活和牺牲的地方。身临其境红岩书里的场景一幕幕再现。</h3> <h3>杨虎城</h3> <h3>红岩村—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h3> <h3> 回来路过红岩村,这里是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是周恩来总理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看到当时周总理和八路军在四周受到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下,与国民党特务做着艰苦卓绝的斗争。</h3><h3> 入学教育后大家的思想受到极大教育。纷纷投稿到广播室,表决心。</h3><h3> </h3> <h3>59式高炮指挥仪</h3> <h3> 我们学习的专业是高炮指挥仪专业,除专业课外,还要学习高等数学,电工,钳工,油机,机械制图等基础课。学习以自学和授课相结合。那时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的,因为要结合实物,教室是个很宽大的屋子,指挥仪就在教室里。学员们认真的看着书,教员提问,解答书中看不懂的地方。学员与教员互动,使学习的知识更加扎实。大大提高了学员的理论,兵器,及维修的动手能力。这些学员后来都成了陆海空军高炮部队指挥仪技术保障的主力军。</h3><h3> 课间休息看到给部队送菜的大嫂正在休息。两筐空心菜和扁担放在旁边。我们有个学员调皮的要试试这两筐菜有多重。他是我们这些学员中最壮实的,平时游泳,踢足球都是最厉害的,可挑起担子摇摇晃晃走了没十步,就放下担子说挑不动,可是人家大嫂却挑了几十里路。想想在我校建大礼堂的四川妇女,两人挑一个长条石,干的男人都干不了的活。从那时我们领教了四川妇女的吃苦精神。</h3><h3> 星期天学校的西南角是最热闹的地方那里有军人服务社,澡堂,卫生处。是人员最集中的地方。学员星期天要外出必须登记,而且外出的学员不许超过一半。外出的学员大都去解放碑,两路口,这些重庆最繁华的地方。也有到杨家坪公园,鹅岭公园去玩的。那时重庆的交通非常不便,这里交通工具只有公交,没有摩托车和自行车。公交车又特别少,车站上几十个人,车一来一窝蜂挤向公交车,甚至有些人爬窗而入,公交车窗没有玻璃。那时物资奇缺连公交车也少的可怜。</h3><h3> 在学院也仍要站岗,学校三个门,白天都是警通连的战士站岗,晚上北门由学员队轮流站岗。每次站岗路过4座坟墓静静的躺在那里,三个小坟墓是十八,九岁的战士,大坟是西南军区后勤的一个大干部名字记不清了。都是刚解放牺牲的,据说车掉山崖而牺牲的。</h3><h3> 有时我们还要参加戒严活动,半夜了学员在各个路段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不许任何人通过。</h3><h3> 重庆的夏天是很热的,桌、椅、板凳碰到什么都是热的,因为都比你体温高,那时没有空调,好在最热时候放暑假了。</h3><h3> 假期结束后开始了实习课,学员们兴高采烈的从朝天门码头上船,顺长江一路而下。这次到武汉高炮71师实习 。</h3> <h3> 一路上领略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第一次过长江三峡,两岸虽没了“猿声啼不住”,但却仍然青山绿水美不胜收。</h3><h3> 到了武汉好像叫洪山桥的地方,离施洋大律师公园不远,那是师部,开始了实习生活,一个多月的实习结束了,通过实习学员们对指挥仪的内部结构,各项检查更加熟悉。实习过后全队学员经过考试,全部合格毕业。</h3><h3> 那个年代院校也在发展,急需加强师资力量。我被留校当了教员,从空军变为陆军。</h3><h3> 75年,军队大力发展院校,我们后勤工程学院一分为三,我们一大队到石家庄组建军械工程学院,二大队到天津组建车船学校,三,四大队油料化工和建筑留在重庆仍为后勤工程学院。</h3> <h3> 在军械工程学院我们忙于教学,带学员实习,和办短期培训班为部队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h3> <h3>海军潜艇学院</h3> <h3>海军潜艇学院院内石雕</h3> <h3>海军潜艇学院院内石雕</h3> <h3>潜艇学院办公楼</h3> <h3> 80年我调入海军潜艇学院。开始了科研工作。潜艇学院和上两个学院不同,后勤工程学院和军械工程学院都是技术型院校,海军潜艇学院是指挥型院校。虽为指挥院校但技术复杂所有的艇付长都的由这所院校毕业。潜艇是海军的主要作战力量二战时70%的舰船都是被潜艇击沉的。</h3> <h3>潜艇编队</h3> <h3> 阅兵中的潜艇学院水兵方队</h3> <h3> 潜艇学院历来队列整齐划一,历届国庆阅兵的水兵方队都是潜艇学院的水兵。</h3> <h3> 来到潜艇学院后,学院正成立研制组,研制潜艇攻击模拟器。我有幸加入这个团队,开始了科研工作。潜艇学院非常重视科研工作,训练一个艇长需要动用潜艇、水面舰艇,和舰上艇上的人员,费用很高,而模拟训练就可大大降低经费,可以做任意科目。我们在没有资料的情况下大家齐心协力研制出第一代潜艇训练模拟器,8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8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全军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85年获全军模拟器展览二等奖,86年获全国计算机应用一等奖,87年获海军八七o九激光模拟大演习二等奖。世界上80个国家参观过我们的训练模拟器。其中包括美国的海军部长(司令)、英国皇家海军司令、和其它国家海军司令。每次来参观学院附近各个路口都要戒严。</h3> <h3>模拟训练</h3> <h3>鱼雷攻击</h3> <h3>全国计算机应用一等奖</h3> <h3>全军模拟器展览二等奖</h3> <h3>本人获得的科技进步奖章和2次三等功军功章</h3> <h3>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证书</h3> <h3> </h3> <h3> </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