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第四小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授课老师</h3><h3> 刘衍玲,副教授,心理学博士,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硕士生导师,心理咨询资深培训师。现为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秘书长、大学生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8年被评为重庆市三八旗手。主要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攻击性和亲社会性发展、教师情绪。主持教育部课题3项、重庆市课题3项、校级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主编学术论文五十余篇,主编参编学术著作10余部。<br></h3> <h3>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成果展:既有理论研究,也有中小学实践研究</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font></b></h1> <h3>  我们一直说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重要在哪里呢,来看几张图:</h3> <h3>  我们最希望的学习被学生放在最下面,所以势必产生亲子冲突。</h3><h3> 学生成长中各种问题,实质上跟性与攻击有关(弗洛伊德本能说),所以这幅图反应了人之本能,而教育就是把本能和冲动很好的管理起来。</h3> <h3>  小学高段,初中前期的孩子对家长闭锁,对同伴开放,所以要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h3> <h3>  孩子们认知风格不同,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听觉型学习者不占优势。 这三幅图都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国家做了什么?<br></h3> <h3>出台一系列文件</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成都双流华阳中学:心育文化</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学校:</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儒雅男子学堂,淑雅女子学堂</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二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心理问题</font></b></h1> <h3>1.人际问题</h3> <h3>2.学习问题</h3> <h3><ul><li>厌学和笨学相关,学习成绩取决于学习效率而不是学习时间,需要有方法。知识传授分三种,最好的是教策略性和程序性知识</li></ul><ul><li>乐学:让学习成为奖励而不是惩罚,要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童年经历影响孩子今后的人格形成(弗洛伊德),因此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尤其阅读习惯。<br></li><li>新生入学都存在学习适应问题:</li></ul> 幼儿园——分离焦虑</h3><h3> 一年级——生活适应到入学适应</h3><h3> 初 一——学科少量到多量</h3><h3> 高 一——难度滴到难度高<b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堂互动小游戏</h3><h3> 启示:习惯需要反复训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别人家的孩子-聂希子</h3><h3> 对写作一直保持极高的兴趣,得益于阅读习惯的培养。</h3> <h3>3.个性问题</h3> <h3>  如暴躁与气质类型(胆汁质)和家庭教育(至少一方暴躁)有关。<br></h3> <h3>  讨论:幼儿园入学分离焦虑怎么办?</h3><h3> 刘老师的建议:一直提前适应,二是做好分离的训练,三是和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给予孩子支持,四是每天问问幼儿园发生什么,积极反馈给孩子,让孩子知道幼儿园老师很关注他,获得成就感。</h3><h3><br></h3> <h3>4.情绪问题</h3> <h3>不要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教育孩子!</h3> <h3>5.网络心理问题</h3> <h3>6.青春期心理问题</h3> <h3>案例(来自 朱建军《我是谁——意象对话技术》)</h3> <h3><ul><li>房间里的物体的象征意义<br></li></ul> 蛇——性,无论女性还是男性,危险 刀——武器,男性性器官 蜡烛——光明,男性性器官 烟囱——男性性器官,烟囱 洞,壁炉——女性性器官<br></h3><h3><ul><li>刀把盒子撬开,是毒品。由此可见这个男孩对性的看法<br></li><li>“还有呢” 具体化技术</li><li>朱建军老师用“年纪小……”降低孩子焦虑</li></ul></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font></b></h1> <h3>问题取向和发展取向都要做<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心理素质结构</font></b></h1> <h3>1.认知品质</h3> <h3>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h3> <h3><ul><li>课堂互动——画太阳<br></li></ul></h3><h3> 思考:我们的创造力哪里去了?</h3><h3><ul><li>课堂讨论:面对孩子画的黑色的苹果,我们如何处理?</li></ul></h3> <h3>2.个性品质</h3> <h3>3.适应性品质</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五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font></b></h1> <h3><ul><li>0——1岁 要建立良好依恋关系(恒河猴实验)<br></li><li>1岁是语言发展关键期,1岁前要大量跟孩子说话</li><li>2岁性别角色认同关键期</li><li>3岁是第一个叛逆期,问题意识发展的关键期,要保护好孩子自主性</li><li>5——12 岁 建议大量阅读</li><li>12——20 岁 中学阶段完成自我同一性</li><li>教育始终走在发展的前面<br></li></ul></h3> <h3>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