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普通鸬鹚,俗称“鱼鹰”,青海湖四大夏候鸟之一,羽色为黑色面带有紫色的金属光泽,嘴强而长,先端具锐钩适于啄鱼,下喉有小囊,脚后位趾扁。主要繁殖地在东北和青海湖。繁殖期一般在4月-6月,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8-30天。</h3> <h3> 斑头雁:又名白头雁,因其白色的头部有黑色横斑而得名。斑头雁是非常适应高原生活的鸟类,在迁徙过程中会飞跃珠穆朗玛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内蒙古(繁殖鸟),在迁徙时,河北、陕西、四川、云南也能见到。</h3> <h3> 红嘴鸥:俗称“水鸽子”,体形和毛色都与鸽子相似,体重300左右克,寿命32年。嘴和脚皆呈红色,身体大部分的羽毛是白色,尾羽黑色。脚和趾赤红色,爪黑色。红嘴鸥数量大,喜集群,许多沿海港口、湖泊都可看到。主食是鱼、虾、昆虫、水生植物和人类丢弃的食物残渣。繁殖范围非常广泛。</h3><h3> 红嘴鸥在中国主要为冬候鸟,部分为夏候鸟。春季迁到东北繁殖地,秋季于9-10月离开繁殖地往南迁徙。</h3> <h3> 灰雁:是鸭科雁属的鸟类,又名大雁、沙鹅,善飞善游泳,杂食,巢建在沼泽和水草丛中。灰雁在民间被叫做‘大雁’。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脖子较长,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边喙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有迁徙的习性,迁飞距离也较远。喜欢群居,每年迁飞时,几十只列队飞行,排成‘人’字形或‘一’字长蛇形。大雁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养育,是最常见的欧亚代表种,也是西方家鹅的祖先。</h3> <h3> 普通鳾:是小型鸣禽,体型似山雀,嘴细长而直。身体为石蓝色,具有一条明显的黑色眼纹沿头侧伸向颈侧,翅的飞羽为黑色,眼睛为黑色。双腿橙棕色。雌雄同色,雄性个体略大点。喜居高大的乔木,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中,在森林草原的高大栎树林里也有分布,能在树干向上或向下攀行,啄食树皮下的昆虫,亦在岩石上等地方觅食昆虫、种子等。冬季有储存食物习性。是一种栖息于落叶树林及公园地方的留鸟。</h3> <h3> 黑喉尾鸲:多活动在地上草丛和灌丛中飞来飞去,有时停息在高的树枝上和在空中飞捕昆虫,停息时尾常不停地上下摆动,有时甚至出现在果园、庭院绿篱和路边行道树上。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4000米的高山和高原地区,秋冬季节多下到中低山和山脚地带的疏林、林缘灌丛和居民点及农田附近的小树丛中活动。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中国青海东部、东北部和东南部,及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海拔较高地区。多为留鸟,或少部分迁徙。食物主要为步行虫、甲虫、蝗虫、蚂蚁、蛆等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仅吃少量植物果实。</h3> <h3> 蚁鴷:鴷形目啄木鸟科小型鸟类,体长约17厘米。全身体羽黑褐色,斑驳杂乱,上体及尾棕褐色,下体具有细小横斑,就啄木鸟而言,尾巴较长,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的阔叶林或混交林的树木上。喜欢单独活动。受惊时颈部像蛇一样扭转,俗称“歪脖”。取食蚂蚁,舌长,可伸入树洞或蚁巢中取食。在旧的啄木鸟洞穴中营巢,每窝产卵5-14枚,约12-14天出雏。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在中国繁殖于北方地区,在中国南部越冬,迁徙时经过中国西北。蚁鴷保护等级为无危。</h3> <h3> 啄木鸟:是常见的留鸟,在中国分布较广的种类有绿啄木鸟和大斑、小斑啄木鸟。啄木鸟是著名的森林鸟,消灭树皮下的害虫如天牛幼虫等。它们觅食天牛、吉丁虫、透翅蛾、蝽虫等有害虫,每天能吃掉1500条左右。由于啄木鸟食量大和活动范围广,在13.3公顷的森林中,若有一对啄木鸟栖息,一个冬天就可啄食吉丁虫90%以上。啄木鸟有时候也为了捕食虫子,它们会故意啄出树洞使树汁流出吸引虫类,同时啄木鸟喜欢啄空树干,在树干里筑巢。</h3> <h3> 黄臀鹎:外形大小与麻雀相似,颏喉白色,其余下体近白色,胸具灰褐色横带,尾下覆羽鲜黄色。栖息于中低山和山脚平坝与丘陵地区的次生阔叶林、栎林、混交林和林缘地区,通常3-5只一群,亦见有10多只至20只的大群,有时亦见与红臀鹎、红耳鹎混群。善鸣叫,鸣声清脆洪亮。主要以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但幼鸟几全以昆虫为食。</h3> <h3> 小白鹭:体长60厘米,为中型涉禽,体形纤瘦,全身白色。夏羽枕部有两根细长饰羽,前颈和背着生蓑羽,生殖期在枕部有两枚长羽,生殖期后,冠翎和蓑羽均脱落。眼黄色,嘴黑色,脚腿黑色。栖息于平原、丘陵和低海拔之湖泊、沼泽地带与滩涂地。以鞘翅目及鳞翅目幼虫、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谷物等植物性食物。</h3> <h3> 珠颈斑鸠:是中国最为常见的野生鸽形目鸟类,俗称“野鸽子”。体长30厘米左右,和鸽子大小相似。通体褐色,颈部至腹部略沾粉色。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颈部两侧为黑色,密布白色点斑,像许许多多的“珍珠”散落在颈部,为本种最为显著的特征,因而得名“珠颈”斑鸠。不过这个珍珠斑点只有成年的珠颈斑鸠才有,幼鸟是没有的。</h3> <h3> 柳莺:属于雀形目莺科鸟类,鸣禽类,俗称柳串儿或槐串儿,是我国最常见的、数量最多的小型食虫鸟类。柳莺种类很多,常见有黄眉柳莺、黄腰柳莺和极北柳莺三种。繁殖于东北、内蒙古及西北等地,冬季迁徙至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等地越冬。体型纤巧,比麻雀更小些。上体皆为黄绿色,偶也有暗褐色,腹羽白色,略显黄绿色斑,具黄色、黄绿色或淡黄色眉纹。柳莺亚种很多,2012年发现并命名一新品种:云南柳莺。不知道这只在云南拍到的是不是“云南柳莺”。</h3> <h3> 翠鸟:属中型水鸟。由额头至枕为蓝黑色,背部显辉翠蓝色,腹部为栗棕色,头顶有浅色横斑;嘴和脚为红色。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通称翠鸟。食物以鱼类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中国有3种:斑头翠鸟、蓝耳翠鸟和普通翠鸟。这只是普通翠鸟,是一种常见水鸟,分布也广。<br></h3> <h3> 乌鸦:又叫老鸹,嘴大喜欢鸣叫,体长50厘米左右,全身或大部分羽毛为乌黑色,故被称为乌鸦。主要栖息于低山、平原和山地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人工林等各种森林类型中,在疏林和林缘地带较常见,大多为留鸟,且集群性强,一群可达上万只,主要在地上觅食,步态稳重。掠食时性格凶悍,富于侵略习性,常常擒偷水禽、涉禽巢内的卵和雏鸟。吃谷物、浆果、昆虫、腐肉及其他鸟类的蛋,分布几乎遍及全球。</h3> <h3> 黑天鹅:是鸭科天鹅属的一种大型游禽,体长120厘米,体重4--8千克,是天鹅种类中最长的脖子,通常呈“S”形拱起或直立,全身羽毛卷曲,羽斑点闪烁,主要为黑灰色或黑褐色,腹部为灰色。尾外侧羽端钝而上翘形似竖琴,其嘴为红色,非常醒目好看。</h3><h3> 黑天鹅原产于澳洲,为世界著名观赏珍禽,在海岸、湖泊可见成对或结群活动,食物几乎完全是植物,各种水生植物和藻类。主要活动在澳洲西南部、南部、东部地区。后来被引进至西班牙、英国等西欧国家,有少数游荡的黑天鹅活动在印度尼西亚以及新几内亚。黑天鹅是一夫一妻制,并且通常终身相伴。具有领地意识,成熟期是18-36个月,已知黑天鹅在野外的寿命是40年。在中国有很多公园和养殖场都有黑天鹅,系引进来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