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原创:梵音月影里的昭山寺

学文原创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月影红尘昭山寺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p><p class="ql-block">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p><p class="ql-block">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p><p class="ql-block"> 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p><p class="ql-block">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p><p class="ql-block">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p><p class="ql-block"> ——诗经.陈风.月出 </p><p class="ql-block">  当我到达昭山脚下的时候, 一轮明月正从东边山垭的树隙里探出头来,像一个含羞的女子,刚露出半个脸,就又羞答答地钻进树林里藏起来。迟疑了好一会,再次露出银盘似的脸,着一袭白色的纱衣,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婉约。许是皎洁的月光白得太耀眼,惊醒了林子里正在熟睡的鸟,它们在山谷里鸣叫着,在空中画着优美的弧线,然后藏匿到远处的一片竹林里去了。 </p><p class="ql-block"> 刚进山的那几折古蹬道陡直而逼仄,两旁的树木蓊郁,光线有些暗,要很小心才能辩识脚下的路。路边草丛里有秋虫在浅吟低唱,突然听到落叶窸窸窣窣的声音,想必是我们的到来,一只壁虎或者其他蜥蜴类的动物受到了惊扰,匆匆逃匿了。 </p><p class="ql-block"> 越往上走,树木渐渐稀疏,寂静的山林中,一缕缕乳白柔和的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漏下来,仿佛泻了一地闪烁的碎玉,那些纵横歪斜的枝干和错落有致的树叶,在淡淡月光的投影下,于地上显出斑驳迷离的暗影,犹如一幅未完成的水墨,氤氲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p><p class="ql-block"> 爬过一道长长的石阶,往左一拐,便是伟人亭,眼前便开阔起来,湘江忽然在此地划个半圆,倏地一拐,一湾江水向北流去了。一轮圆月,依苍穹而悬,天空澄净如洗,深蓝的天幕缀着若隐若现的星星,美得让人无法呼吸。在月的周围,丝丝缕缕的云轻轻地飘着,好似嫦娥飘逸的秀发,又似其舞动的丝带。云生月隐,神秘而迷离。 </p><p class="ql-block"> 月光究竟是好的,澈洁的月光悄悄洒落在江面上,月光将素意写进柔波,织就出一层若有还无的朦胧,有风吹过,江面泛起阵阵涟漪,月光如精灵的舞者,在涟漪中荡漾起来,月光如水,水色亦如月。 </p><p class="ql-block"> 秋山月轮,倚栏而立,我与江水一起,彻底沦陷在月儿西子般明眸的温柔里不能自拔了。江面笼着一层淡淡的雾,依稀的几盏渔火忽明忽暗,辉映着点点星光,我想此时若有舟可渡,一个人咿呀咿呀地摇着橹,划向江心,听着那清洌的水声,看着那搅碎的月影,该是别有一番情趣吧。 </p><p class="ql-block"> 转身拾级向上,不多远就看见古寺的飞檐翘角,依稀听到嘈杂的人声,偶尔几个女人很响很亮的笑。修葺一新的古寺,在月光下显得甚是突兀,惟有那一株千年银杏,倔强地伸出庙顶,静默在冷月里,显出一种沧桑哀绝之美。被中秋的满月照耀了千年的昭山古刹,躲过了唐宋元明清的风霜雪雨,避过了文革的十年浩劫,却没有躲过今人的愚昧与贪婪,早几年被近乎脑残的决策者打着文化复兴的幌子,谋一己之私,漠视民意对古刹拆除重建,这种无知和狂妄简直就是一种变态和犯罪,这无疑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糟践和误读,对历史的一种不敬和背叛。我不知道从唐诗宋词中徐徐走来,伴随了元曲的吟唱,沐浴了明清两代月华光辉的洗礼,经历了华夏千年日月恩泽的昭山古寺,没有了烟薰火燎的记忆,没有了风吹雨打的痕迹,没有了斑驳久远的沧桑,再也触摸不到历史的温度,再也感受不到时间的沉淀,再也体验不到文化的底蕴,昭山还是原来的昭山么? </p><p class="ql-block"> 月光下寺门紧闭,把红尘俗念拒之门外,微风中隐约闻到香火的味道。站在红尘之外,看万水千山等若迷尘,看五千年的时光,在发梢上轻轻掠过。天空皎月如练一黛如洗,此时那些关于明月关于相思的诗词断句,一行行一叠叠,载着红尘的呓语,悄然而至。唐代诗人于良史“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纵横山水的诗情快意;才女李清照“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国破家亡时的孤苦无依;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约会恋人时的唯美意境;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哀而不伤的人生哲理,屡屡扣响我的心扉,让我神往和沉醉,此时只想揽一片迷路的云,剪几缕微醺的风,温一壶月光下酒,一杯敬过往,一杯敬明天,静静地享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那份孤独与淡然,尔后,在唐诗宋词里不醉不休。 </p><p class="ql-block"> 古寺前坪赏月的人越来越多,我从热闹中出来,一个人默默走向古寺背后一处临江的山崖。这里鲜有人迹,四周很安静,仿佛可以听到月光洒落的声音,如漫天飞舞的雪花,如薄如蝉翼的羽毛,轻轻飘落在丛林,在山崖,在江面。此时一泓满月挂在深蓝色天幕上,深邃而孤独,她无意于星星的陪伴,不屑于人世间的繁华,宛如一名贞洁的女子,甘愿忍受着如水的空冥,无边的寂寥。冷月本无心,静观红尘俗世的浮浮沉沉,一任浮云半掩,听凭晚风轻拂。 </p><p class="ql-block"> 想到自己这些年来生活在车水马龙的繁忙都市,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早已无心欣赏月亮的皎洁,早已无意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欣喜,偶尔抬头也会被闪烁的街灯和绚丽的霓虹所迷惑,月亮的倩影在心中渐渐模糊了,朦胧了。岁月的流逝慢慢消磨的不仅是曾经茂密乌黑的头发,还有曾经蓬勃的梦想和激情,心中突然掠过一种从未有过的惶恐和惊慌。 </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思忖着下得山来,忽然瞥见在月光下无言静杵的刘锜故居,一堵断壁残垣,墙头一两株不知名的小树,细长的枝条随着微风在月影里摇曳。身为南宋四大抗金名将之一的刘锜,在声名最盛时,挂印归隐,甘愿寂没,结庐昭山,栽花点豆,围篱种菜,在受到乡邻诬罔和戏谑时,非但不愠恼,轻叹一声一笑而过,提笔写下了“休懊恼,且开怀。平生赢得笑颜开。三千里地无知己,十万军中挂印来”的名篇佳句,如果没有那种淡泊名利、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豁达,没有那种归隐山林、不复求闻名于乡野的恬淡心境,非有大智慧之人是不能做到的。有感于红尘中人,一朝功名显赫,便春风骄纵,志得意满,恣意享受权力带来的虚荣与浮名,一旦功成身退,几乎没有几人能坦然面对人走茶凉和门庭冷落的结局,殊不知人生其实就是个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个人轮流在台上热闹一番,然后悄然离场,只是有的人可能是主演,站在舞台中央,追光灯下收获鲜花掌声无数;有的人是剧务,站在幕后寂寂无名默默付出;有的人是观众,一辈子为他人鼓掌喝彩,吆喝献花。但不管什么角色,在觥筹交错之后,在曲终人散之时,所有的热闹都将戛然而止,所有的荣辱都将灰飞烟灭,只有一切顺其自然,任时光洗礼,从浮华抽身,从诱惑抽身,不刻意留存什么,不刻意炫耀什么,远离功名羁绊,远离利䘵束缚,才能华丽转身,归途宁静。 </p><p class="ql-block">  离开刘锜故居,回望天际,孤月如镜,中天高悬,我一个人默默地往回走,心中充满幻灭的情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