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35年,母校,我回来了!

戎马生涯1280671

<h3>——军医79二中队同学35年后重返母校纪实</h3><h3>摄影:王冰、韦国强、苏均平等</h3><h3>文字:苏均平</h3><h3>编辑:苏均平</h3><h3>制作:苏均平</h3><h3>音乐:相逢是首歌</h3><h3><br></h3> <h3>  &nbsp;世间的亲情数母亲最亲,有歌词唱到: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然而对莘莘学子们来说,则数母校最亲,母亲有养育之恩,母校有培育之情。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现在身在何方。母亲和母校都让人魂牵梦萦,难以忘怀,游子、学子对母亲、母校都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对军医七九二中队的同学来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是我们的母校,我们人生的转折点是从跨入母校的那一刻开始。此后,我们奋斗在漫漫人生的征途上。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在母校渡过!在这里曾留下我们太多的美好愿望、憧憬和梦想。也留下了五年军校生活诸多的美好回忆!一生中最难忘的是军校时光!最难舍的是老师、同学和战友!</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今年九月是我们军医七九年级入校四十周年毕业三十五周年纪念日!九月七日,我们二中队同学六十余人,在上海蓝天宾馆举办了入校四十周年、毕业三十五周年同学庆祝会暨学术研讨会。由于工作关系,许多同学自毕业后就没有回过母校。与会同学都渴望重返母校,所以,会议的重头戏之一,自然就是重返母校,重回母校的怀抱!去寻找过去的梦,去重温同学、战友之情,去看看母校的巨变,分享母校的发展成果!重返母校对许多同学来讲就像是游子归乡,盼望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学子们都打心底的、深情地对母校发出轻轻的呼喊:“阔别三十五年,母校,我回来了”!</h3> <h3>  九月七日清晨,同学们都早早起床,因为回母校心切,许多同学一夜都没睡好,按照时间安排是早上九点在宾馆门口登车出发去母校,但八点刚过,许多同学都集聚在宾馆门口翘首以盼,希望早些回到母校怀抱!老天爷也似乎理解同学们的心情,特别眷顾同学们的愿望,昨天上海还是台风黄色预警,浦江游览全线停航,夜里安排的包船游览浦江计划泡汤。白天不时伴有狂风大作,大雨倾盆,真让人担忧。然而今天却是雨过天晴,艳阳高照,蓝天白云,秋高气爽!同学们运气真好!</h3> <h3>就要重返母校了,同学们个个喜气洋洋,早早地就集结在宾馆门口,等候出发。</h3> <h3>  经过事先联系,相关部门领导做了周到的安排。租用地方的两辆大巴车载着同学们,顺利经过西门进入母校。西门林荫大道两旁整齐排列的大树,如同母校张开的双臂,欢迎走出校门三十五周年的学子返校。为了不打扰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我们特意安排双休日返校。</h3><h3> 同学们记忆中的母校西门,四十年前还比较荒芜,杂草丛生。西门口右边是外训队大院(后来的外训系)左面是一片荒地,学校连接五角场的是一条土路,路面是烂泥地,每当下雨,会形成多个水坑,泥泞不堪,非常湿滑,外出时,要像跨越障碍一样,得不断跳跃通过,有时难免摔跤。天晴时,路面则结成高低不平的硬土块,坑坑洼洼。于是这段路就有了一个美称:“动脉粥样硬化”!不愧是医学生,取名都具有专业性!</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西门也是当时同学们的“更衣间”,按当时学校规定,学员外出时,必须穿部队发的“全棉衬衣”——比较粗糙,发黄的老布衫,胶鞋、老布鞋。不许带手表。穿这身行头去逛南京路?同学们老是觉得过意不去,这有损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市容和军医大学尊容,于是,同学们都“自觉”维护上海形象、军大形象。通常都是穿上部队发的衣物出西门,然后在西门外荒地土堆后换上的确良衬衣,皮鞋,打扮得当后,再上街。的确良衬衣,挺括,时髦,是当时最新潮的服装。一九七九年,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春天,我们是恢复高考后,第二届军医大学正规培训的五年制大学生,是哪个时代的骄子,幸运儿!稀罕!国家在改革,时代在变迁,万象更新,不能掉价!</h3><h3>&nbsp;&nbsp;&nbsp;&nbsp;车子进入校门,还没有停稳,同学们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下车了。都想早点目睹母校的变化,都想寻找记忆中在母校生活的点滴痕迹。但毕竟时过境迁,四十年过去,母校变化真的是太大了!过去的老的建筑物几乎荡然无存,甚至,同学们都不太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面迎面而来的一条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大家都在努力思索,这是什么位置啊?!</h3><h3>&nbsp;&nbsp;&nbsp;&nbsp;好在,同学中有毕业留校一直在学校工作的同学,既熟悉以前的建筑,也熟悉现在的建筑,自然当了同学们向导。以现在的中医系、基础医学部的大楼为标识,给大家介绍校园的变化,老建筑的大体方位。因为,这座楼毕业时已经基本竣工,是目前唯一现存的,同学们印象中的“老建筑”。我们的宿舍在哪里?我们上课的教室在哪里?饭堂?洗澡堂?……同学们连珠炮似的提问,都得以一一解答。</h3> <h3>  当时学校校园周边的五角场,位置偏僻,上海人称为“下支角”。从图片中就可以想象到,当时,学校周边的环境十分荒凉。几乎被农田包围。</h3> <h3>又回到了母校的怀抱,同学们都非常高兴、激动!</h3> <h3>踏上这既熟悉,又陌生的林荫大道,同学们心情十分喜悦!</h3> <h3>大家终于认出来了,这条路就在我们曾经的宿舍门口,通往教室的大道。过去我们不知来回走了多少回。</h3> <h3>  如今的学校大操场,就是昔日我们大队学员宿舍,三层红砖楼。背面是嗮衣场和80级宿舍,再后就是操场。靠虬江一排房子是各学员大队的饭堂,开水房和澡堂。开水要自己拎暖水瓶去打,每逢周日各班轮流帮厨,吃饭时排队去饭堂,饭前一支歌,雷打不动,不论你感到有多饿………。</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紧靠路边的是排球场,也是大队集合点名的场地,这里曾经是同学们龙腾虎跃的运动场地,每当下午课后,随处可见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身影。大队的同学都记住了我在打排球时的浓郁的四川口音:“后排!”。道路的另一边是一个池塘,柳树成荫,不少同学经常用大头针做鱼钩在池塘钓“龙虾”(喇蛄),再往后就是荒地,猪圈。后来在这块荒地上修建了基础部大楼。</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当同学们再次站在曾经的宿舍位置时,感慨不已,思绪万千。在这里我们度过五年同窗生活,同学们情同手足!看书、学习、娱乐,出操、训练、睡觉。同屋的同学更觉得亲。住上下铺的兄弟更是感受良多!美美的回忆!</h3><h3> 在这里我们又想起了大队领导于春政委、伍济大队长,赵世焕副政委,周副大队长,郭玉贡副大队长等。耳边仿佛又听到了熟悉的起床号声,熄灯号声。仿佛又听到韩佩灵队长、杨开吉教导员等队领导在楼道连续高声吆喝:“同学们,熄灯了!同学们,出操了!”。甚至还想起炊事班的班副大老张,膀大腰圆,嗓门粗,但辛勤的为我们做饭,一丝不苟。真心地谢谢他们!他们真的很尽责,真的很辛苦!</h3><h3>&nbsp; 看到同学们兴奋、激动,充满童趣的样子。我都有点不敢相信,这些来自军内各大医院的教授、主任,医学大咖们,此刻,全都没有了平日的矜持和严肃,仿佛又变成了过去的莘莘学子。沉醉在回忆往日军校生活的幸福快乐之中。于是,按事先设计,我提议在宿舍位置全体同学合影留念,立即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于是,一张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合影照片由此诞生!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各班,各实习组、个人纷纷拍照留念!那场面,火爆、热烈、感人!</h3> <h3>这张合影后面就是当年的学员宿舍。照片中的男军人是老教导员杨开吉。</h3> <h3>八班女兵合影背景是外语教室、教保处绘图室综合楼。位置在体育棚对面</h3> <h3>站在曾经的宿舍位置,同学们不停的合影留念!</h3> <h3>心情激动!叙述回忆!往事历历在目!</h3> <h3>全体同学在曾经的宿舍位置合影留念!</h3> <h3>合个班级也在合影留念。</h3> <h3>同学自由组合,合影留念!</h3> <h3>  合影结束后,同学们走在通往综合楼的林荫大道上,似乎又感受到了当年整队集合,列队去上课的情景,这条道我们来回不知走了多少遍。每当晨曦照耀校园,一队队整齐划一的队伍,迈着矫健的步伐,唱着洪亮的歌曲、喊着一二三四的口号走向课堂。军校有它与地方院校区别的独到之处,更神秘,更有朝气和活力,那时我们正青春年少,血气方刚,全大队年龄最小的学员沈小华,芳龄14岁。往事历历在目,让人回味,感慨万分!</h3> <h3>全大队年龄最小的沈小华同学,芳龄14岁。</h3> <h3>想起我们列队去教室的情景。</h3> <h3>老体育棚</h3> <h3>  有喜欢体育活动的同学看到新建的体育馆,忍不住要去观赏一番。想当年简陋的体育棚,钢骨架结构,顶棚用彩钢板搭成,所以称之“体育棚”而不是体育馆。我们上军体课。训练单杠、跳马等都在里面进行。军体训练考核,一项一项过关。</h3><h3> 更难忘的是,我们军医79年级二大队男子排球队与军医78年级一大队男子排球队在这里争夺全校三好杯排球赛冠军。双方观战、加油的同学众多,人声鼎沸,叫喊声震耳欲聋,似乎要掀翻体育朋的顶盖!激战进入拉锯战,白热化,最终我们大队排球队以3比2战胜一大队获得全校排球冠军。二大队排球队主力,我们二中队居多,主力扣手袁毅路,周向东,主力二传苏均平等,很自豪!</h3> <h3>当年的老海医系游泳池,也是学校唯一的游泳池。</h3> <h3>如今的体育馆</h3> <h3>少不了也留个影。</h3> <h3>  母校,四十年前的学子回来了,虽然学校面貌一新,旧貌换新颜,一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学子们对母校的眷念之情没有变,对母校现在的一切都倍感亲切。同学们就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样。</h3><h3> 看到母校现在的学员,也觉得十分亲近,就像看到自己熟悉的亲人一样。很想凑过去说:学弟 ,学妹们,我们是多年前曾经在这里学习的学长(实际上这些学生都可以做我们的儿女了)。来吧!学弟、学妹让我们一起合个影吧!实在是忍不住了,一些同学邀请了路边行走的新学员合影。不是我们自作多情,而是看到她(他)们,又想起了从前曾经的我们!她(他)们,就是当年的我们。很自然,拍到合影了,学弟 ,学妹们大方成全了老学友的请求!谁让我们都是军大学子呢!</h3> <h3>  可笑的是,暂且不说是看到学弟、学妹们时同学们激动、感到亲切。就连看到虬江,同学们也都很激动,都说:又闻到当年的味道了!这味道基本没有怎么变!同学们还纷纷在虬江边合影留念。虽然味道不那么好闻。因为,虬江,对同学们来说太熟悉不过了,每次去图书馆、去长海医院都要跨越虬江,以前虬江上的那两座小桥,虽然看不到了,但深深铭刻在同学记忆中!&nbsp;&nbsp;&nbsp;&nbsp;</h3> <h3>昔日的虬江便桥。</h3> <h3>今日的虬江桥。</h3> <h3>虽然虬江的味道不好闻,但合影也是少不了的!</h3> <h3>  过去的大学图书馆,如今已经变成了长海医院影像中心。这里曾经是同学们自习时云集的地方,借书、还书、阅读、复习。每当晚饭后,就有同学早早的去图书馆抢占位子了。看书学习的人多了,一座难求啊!特别是队里的几个学霸,更是图书馆的常客。如今,这里内部结构改变了,但依稀还能感受到那时候在图书馆看书的情景和浓郁的学习氛围!同学们楼上楼下拍照留念,对母校的留念之情,溢于言表!</h3> <h3>老图书馆,如今的长海医院影像中心。</h3> <h3>少不了也要合影留念。</h3> <h3>楼梯上也要拍一张!</h3> <h3>部分图书馆正门留影。</h3> <h3>  飞机楼,同学们都很熟悉,因为那是国民党时期的航空协会所在地,是文物。因为建筑造型像一架飞机,所以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乎所有同学都知道飞机楼,但入学五年几乎所有同学都没有进去过飞机楼。如今,飞机楼几经变迁,成为学校校史馆。</h3><h3> 同学们回母校的重头戏之一就是参观校史馆。母校有关部门专门为我们开放了校史馆,并配备了多名讲解员,让我们返校学子多年后第一次比较完整的了解母校的历史、发展历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学们感慨,真的是收获颇大,不枉此行!</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校史馆,同学们看到学校的众多的老专家、老教授,一级教授,医学大师,教育家。如屠开元,应元岳等。同学们深感母校办学实力雄厚;看到过去给我们上过课的教员照片,如吴孟超、陈宜张院士等,同学们倍感亲切,“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难忘当年恩师的指导和教诲;看到学校飞速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重大成果,同学们倍受鼓舞!深深为母校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和自豪!在有成就的专家教授中,也有不少是我们同学中的杰出代表,譬如:焦炳华、徐志云、刘建民、袁文、周伟平、沈峰,赵仙先等,看到他们的进步成长,大家都十分欣慰!当看到母校过去的校园模型,大家纷纷围观,指指点点,回忆母校的当年面貌,场面热烈。&nbsp;</h3> <h3>飞机楼老照片</h3> <h3>飞机楼现在照片。</h3> <h3>装饰一新的母校校史馆。</h3> <h3>校史馆内的雕塑很美!</h3> <h3>同学们在认真听讲解!</h3> <h3>学校老校门珍贵照片。</h3> <h3>建校初期一级教授照片。</h3> <h3>同学们认真的观看校史!</h3> <h3>同学们发现墙面上图片,有我们同学。</h3> <h3>校园新貌!</h3> <h3>看到过去给我们上课的教员,同学们都驻足观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h3> <h3>毛主席与我校张维教授亲切交谈。邓小平接见我校屠开元教授。</h3> <h3>看到老校园的模型,勾起了同学们许多的回忆!</h3> <h3>指一指,我们当时就住在这里。</h3> <h3>参观校史馆后,不少同学在校史馆前留影。</h3> <h3>整整一上午的参观活动结束,同学们仍感到意犹未尽!</h3> <h3>  一上午的参观,天气炎热,一路奔波,马不停蹄,但年近花甲的同学们似乎没有感觉到劳累,反而有种意犹未尽的感受!又要离开母校了,让我们大家在综合楼台阶上合个影吧!让我们与第二军医大学同行!与母校同在!</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母校,我们回来了!带着成熟、稳重和成功!豪不夸张的说,仅就我们队的医生骨干队伍,组建一所像模像样的三甲医院也是有可能的,队伍中不乏全军各大医院的医学大咖。这都是母校培育的结果,也是母校的光荣!</h3><h3>&nbsp;&nbsp;&nbsp;&nbsp; 母校,我们回来了!因为,不论我们走到哪里?不论我们在做什么工作,不论我们取得多大成就,成为多大人物,我们都是二军大的学子。我们的根在母校!尽管学校改名海军军医大学,但我心依旧,初心不变!</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母校,我们回来了!重温了过去的军校生活,昔日的我们青春活泼,风华正茂,豪情满怀。今朝的母校旧貌新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睹母校成绩斐然,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我们倍感欣慰和自豪!</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母校,我们军医七九二中队的学子们今天回来了,来看看您!明天,我们大部分学子又将离开您,带着对您依依不舍的眷念!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母校对我们的培育之恩我们都将永生不忘!母校的名字也将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个学子心中!一个响亮名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永远的第二军医大学!永远的母校!</h3>

母校

同学

我们

校史馆

学子

大队

虬江

合影留念

学校

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