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行之十一 · 浏阳秋收起义&胡耀邦故居&杨勇故居一日游

小雨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9月12日,巳到了秋菇凉登场的时候,夏戈戈却迟迟不愿意退场,烈日炎炎,气温高达38度,明晃晃的太阳挂在天空,使人睁不开眼,地面像一块烧红的铁板,让人望而生畏,不敢迈步。</p><p>我们一行七人早上8点半出发,驱车前往浏来到了浏阳文家市纪念馆和胡耀邦故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缅怀先辈,重温历史,感受红色革命的洗礼。约11点到达纪念馆。</p><p>在秋收纪念馆,回顾历史,重走革命路,感受老一辈革命家走过的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秋收起义是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font></h3> <p><br></p><p><br></p> 在文家市秋收起义会师纪念馆,伫足在那一幅幅壮烈的革命历史画面前,仿佛看到了秋收起义炮火纷飞的壮烈场面。 读着一个个革命将士的名字,心中升腾起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和由衷的敬仰,深刻体会到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声,更加坚定了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秋收起义的爆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虽然秋收起义结果是失败的,但它却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支工农红军,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也开辟了第一个在农村的根据地,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br>设计制作并率先启用了中国共产党第一面旗帜,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从纪念馆出来,巳是近1点,我们在附近的浏阳蒸菜馆浏水蒸香吃到了正宗的浏阳蒸菜,味道还不错。</p><p>吃完中餐,驱车前往相距几公里的胡耀邦故居。</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这是胡耀邦故居游客中心服务处</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游客中心宽敞明亮</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去故居和纪念馆需要坐景区内的缆车,每位20元。</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前往坐缆车</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景区内的风景幽静</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故居外的风景</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故居前门</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故居正门</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胡耀邦三哥胡耀福一家合影</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胡耀邦一家合影,中间为胡耀邦母亲,左为父亲,右为岳母。</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胡耀邦1964年在湘潭任地委书记期间,到浏阳农村调查时,与县剧团同志的合影。</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前往胡耀邦纪念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纪念馆正门</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温家宝写的忆耀邦的文章</font></h3> &nbsp;从故居和纪念馆里陈列的大量文物、实物和照片,大家看到了胡耀邦光辉的一生。<br> 他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尤其是他“心在人民,无论大事小事,利为天下,何必争多得少”的朴实话语,充分体现了胡耀邦同志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他对家人要求严格,不讲情面,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br>  我们看到了一个无私无畏、一心为民,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呕心沥血、勤政廉洁,高风亮节、铁面无私的胡耀邦。一代伟人的革命精神、工作作风和思想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br>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从胡耀邦故居出来,我们又来到了开国上将杨勇将军故居。</p><p>杨勇,原名杨世峻,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随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勇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6团副团长、团长兼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平型关、午城井沟等战斗,并取得汾离公路伏击战的胜利,1944年,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p></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穿过杨勇家的堂屋,后面部分是临街的开饭馆的门面。</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杨勇家的饭店</font></h3> <p>解放战争时期,杨勇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在鲁西南战役中创造了辉煌战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三杨"之一。他智勇双全才,身经百战,战功赫赫。</p><p>抗美援朝期间,他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从朝鲜回国后,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3年1月6日在北京病逝。 <br></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p>下午参加完毕,驱车回潭巳近九点。</p><p>通过此次参观学习追忆,大家深受教育,硝烟和战火巳然离去,但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和平的年代,是先烈们用鲜血铺成的,没有先烈们英勇不屈的斗争,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p></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