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感受艺术魅力!

信念

<p>  为进一步促进艺术学科的发展,加强艺术学科与理、工、人文等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荟萃各类优质人文艺术资源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经2013~2014学年度第9次清华大学校务会议讨论通过,决定成立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p> <p>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位于清华大学校内,美院大楼北侧,化工电大楼南侧,主楼东侧,财经东路西侧。</p><p> 博物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及马里奥·博塔建筑师事务所联合设计。建筑面积:29912平方米,地上:20135平方米,地下:9777平方米,人防面积:5283平方米;占地面积:7815平方米;建筑高度:25.331米(檐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花开敦煌——常书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常沙娜父女作品展(三层展厅)</p> <p>  常书鸿为早期中国留法艺术家中油画的佼佼者,返国后守护敦煌,被誉为“敦煌守护神”。其女常沙娜受父亲影响,一生亦致力于敦煌艺术教育推广,父女均为我国知名的敦煌学家。</p> <p>  常沙娜承载父亲遗志,自12岁起随父临摹敦煌壁画,展露过人的艺术才华,后赴美留学,归国后在林徽因指点下走入工艺美学领域,以敦煌图案为蓝本,完成了如人民大会堂建筑装饰等国家重点设计任务。同时,向自然的生命形态攫取艺术灵感,创作一批花卉作品。</p> <p>  常沙娜以纯粹的艺术态度,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传统文脉中融入当代设计方面具有突出贡献。</p> <p>  “这将是一所国际一流的艺术博物馆”。艺术馆导观员介绍,2008年入藏清华的两千余片“清华简”将成为博物馆镇馆之宝,此外,王国维发现的甲骨文、梁思成林徽因为保护建筑购买的即将倒塌的木塔构件以及张仃参与设计的国徽、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草图、《哪吒闹海》等也将入藏博物馆,并向社会开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层是陶瓷、家具、铜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书画和织绣展厅</p> <p>  中国铜镜兴盛于战国,繁荣于两汉,辉煌于隋唐,宋代以后在总体上却是一种江河日下的状态;日本铜镜自平安时期起,逐步发展,至江户时期,已完全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几百年中款式丰富、争奇斗艳。中日铜镜文化的这两个转折点恰好有所重叠,颇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感,这在东亚文化之兴衰上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变化。日本和镜虽是日本文化的“沧海一粟”,却折射了日本文化乃至社会的各个方面。希望通过此展,探究和镜一路走来的脉息,使观者了解日本和镜文化及其与中国文化的渊源。</p> <p>  如今,艺术博物馆的馆藏有一万三千余(组)件,主要来自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年的收藏和陆续得到的 校友、藏家、艺术家本人或亲属的惠赠。</p> <p>  而在博物馆四层的织绣展厅,明清以来的各种织绣类藏品,锦缎、纱罗、丝绒、缂丝应有尽有,无比绚烂华美。</p> <p>  品类包括书画、织绣、陶瓷、家具、青铜器及综合艺术品等六大类,其中书画、陶瓷、织绣和家具,构成了博物馆“清华藏珍”板块的四大常设展。</p> <p>  目前正在展出的“清华藏珍·翰墨流芳”书画展上,九十余件书画作品向观众呈现了一部明代以来的中国书画艺术发展史。</p> <p>  除书画外,博物馆的家具、陶瓷和织绣三个展厅也各有千秋。家具类藏品主要以凳椅类、桌案类和柜架类为主,年代从明至近现代,其中尤富盛名的是五十多件以黄花梨、紫檀等材质为主的明式家具。</p> <p>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一千四百余件书画类藏品中,包含了自明代以来各个时期、各个流派名家的代表作品。其中,被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书画目录》收录的藏品就有215件。</p> <p>  通过参观体会到了艺术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展览现场的学习也是书本课堂替代不了的。</p><p> 值得一提的是,馆内配置了先进的楼宇控制系统、恒温恒湿系统和安防消防系统,可以根据各类藏品保护的需要,分区控制各藏品库的温湿度条件,确保藏品安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