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如约而至了,中秋节,团圆的节日,丰收的节日,快乐的节日。</h3><h3> 然而,最最使我难忘的,还是儿时过中秋节的一些有趣的往事了。</h3><h3> 小时候,记得那时的我大概十一二岁的光景,是非常乐意过“八月节”的,不为别的,因为只有到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惦记了很久了的圆圆的香甜好吃的月饼。</h3><h3> 正常情况下,大都在八月十五过节的当天早晨,期待已久,砰然心动的幸福时刻終于来到了,母亲开始给我们这些孩子们分发月饼了,每人三个,当时的情形别提有多高兴了。</h3><h3> 最难忘的,最精彩的当数少年的我放学后自己去供销社买月饼吃了。其实,不瞒你说,为了筹措八月节买月饼的经费,小小的我早就做好了打算,那就是在放学后自己四处寻觅捡些绳头、骨头、废铁等,待积攒多了,便拿去南营子(田家屯)的收购站卖掉,慢慢总才算是积攒了两三元“巨款”。那时收购站收废品的,是个胖胖的、满面红光的大个子老头,说话口音有点侉,人们都叫他老石头子,那老头人很好!</h3><h3> 供销社卖付食品的柜台,在南端。一进门便早已闻到一股月饼的香味,月饼两毛钱一个,考虑到“细水常流”我每次都买一个月饼享用,月饼是新做的,油油圆圆的,图案更好看,售货员用包装纸包好递到我手上,我立马塞进书包,飞也似的跑了。</h3><h3> 路上寻思着,应该把这月饼掰成四瓣,放学路上吃两瓣,剩下那两瓣晚上享用。先找一个无人的僻静处,从书包里掏出月饼,打开油纸包,开吃。新做的五仁月饼,月饼皮面软香甜,月饼馅有芝麻、瓜子仁、花生仁、青红丝,青丝碧绿,红丝艳丽。太香甜好吃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美味充盈于你的舌尖与唇齿之间,真是教你欲罢不能,其结果是月饼太好吃,吃麻嘴了,把原计划留给晚上吃的那两瓣也咣咣造尽了。</h3><h3> 后来我才知道,这么好吃的月饼原来就是河西供销总社糕点组制作的,也许是那时候困难,物资溃乏,也许是那时候做月饼的原材料好吧。总之在我长大以后乃至到现在,再也吃不到儿时吃的两毛钱一个月饼香甜好吃的味道了!</h3> <h3> 小时候过八月节,(中秋节,老百姓统称“八月节”)不管多穷的生产队,每年过节都要宰杀一头肥牛,一般的牛大概能出四五百斤肉吧,把牛肉剔好分给每户社员过节包牛肉馅饺子吃,每家能分到四五斤牛肉,算是生产队搞的福利吧。</h3><h3> 我们十队过八月节杀牛,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牛头年年归我父亲所有,牛头必须现金购买,价格自然不斐,要七八块钱吧!我父亲勤劳善良,精明能干,在生产队里当保管员。</h3><h3> 当时在屯基号村,我家日子过得算是很殷实的了,还有就是王有山四姥爷家也是有钱户子。记得小时候晚上时常看到九队队长郑玉九叔去我家借钱,父亲每次都能让表九叔如愿以偿,揣钱而归。生产队缺襟短袖的时候也多了,危难之际只有从有积蓄的个人家倒钱,要知道,那个年代的农村家庭一下能拿出三头二百元的,可谓是少之又少了。</h3><h3> 我父亲把硕大的肥牛头拿回家,在大缸里泡上一夜,第二天一早母亲就把一劈两瓣的牛头炖上了,先用猛火烧开锅,后用稳火炖了小溜大半天吧,牛头就炖脱暄了,俗话说,瘦牛不瘦头,何况是头肥牛,不但出了有八九斤牛头肉,还熬出来半盆牛油,这牛头买的真是很划算。我一放学回到家后一进院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炖牛头释放出来的特有的香味,当时的美丽心情可以说是手舞足蹈、欣喜若狂!</h3><h3> 这种好闻的“牛”味一直在我家弥漫了好几天,接下来的日子自然是很“肥丰”了,牛油牛头肉炖“嘠大白”,好吃的不要不要的了!</h3><h3> 最可圈可点的,还是母亲在八月节中午给我们包的牛肉芹菜馅饺子了,饺子馅牛肉占一多半,芹菜很少。因此咬开饺子皮,牛肉饺子馅基本是一个肉蛋,即有牛肉的鲜香,又有芹菜和葱花的味道,一咬还有一股淡油汤出来,这牛肉芹菜馅饺子,简直太好吃了,这么跟你说吧,当时就是吃完那么好吃的饺子后,随便打两个饱嗝,那牛肉香味也能把你熏俩跟头!</h3><h3> 中午吃完饺子稍微休息了一会,父亲就领上我,套上我家的老白毛驴赶上小胶车去红石砬沟割羊草去了。</h3><h3> 秋天的山野,天高云淡,风清气爽。山雀飞翔,山帼帼吱吱鸣唱。田野里高粱红、谷子黄,到处弥漫着熟透了的即将收获的五谷粮食的香味,这丰收的香味沁人心脾,心旷神怡!</h3><h3> 父亲干活是个急性子,割草时几乎不怎么歇着,手中镰刀基本不曾停下。我们割的羊草种类很多,有碱草、山有子、野呼、甜草秧、木蓄草、老牛茬等,与到矮一些的草,父亲就打“片镰”,我在一旁负责敛草。老爸干活时有个习惯,那就是活干到最买劲的时候嘴总是噗噗的往外吹气,干活吹气到样子我值到现在还记意犹新。</h3><h3> 天边出现一抹火烧云,夕阳西下,爷俩坐着拉着大半车羊草的毛驴车,凯旋而归了。</h3><h3> 傍晚的村落,早已是炊烟袅袅。母亲放好炕桌,端上一盘牛头肉和早已烫好的二两一壶“巴林白”,父亲美美的喝着小酒,啧啧有声,这生活真不赖!</h3><h3> 四十多年过去了,儿时的过八月节吃的两毛钱一个的月饼,母亲包的牛肉芹菜馅饺子,还有随老爸上山割羊草嗅到的熟透了的五谷粮食的味道,这些难忘的味道时常出现在梦里,乡风纯朴,香味浓郁,挥之不去!</h3><h3> 2019年中秋节写于辽上京</h3><h3> </h3><h3> </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