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9.11 青川洗礼再出发之一———“白茶一号”今何如?

滕新生

<h3>  9月11日上午 星期三 暴雨 </h3><h3><br></h3><h3> 接浙江省援川工作组的通知,今晚浙江省委组织部要给全体援川、援疆、援藏等干部,过一个特别党建“援见初心”主题中秋晚会,主会场设在杭州,各地设分会场,四川分会场在青川"白叶一号”农家院子里。</h3><h3><br></h3><h3> 连日来,四川省广元、绵阳等地连续暴雨,造成多地山体滑坡、河水暴涨。上午,提前出发去青川,计划赶在白天,去看看安吉“白茶一号”生长情况,顺道接受一次灾后重建精神教育。没想到一次青川之旅,学到了很多,尤其是灵魂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思想得到了一次极大的洗礼,竟成一生永恒的记忆!</h3> <h3> </h3><h3><br></h3><h3> 从旺苍出发,一路暴雨如注、随影随形,二个多小时到青川下高速,再花一个半小时,到达心心念念的“白茶一号"基地之一——关庄镇固井村。</h3><h3> 浙江吴兴区挂职干部张文斌冒雨陪同。他说,去年4月,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党总支经过酝酿,向全村党员发出“向贫困山区支援种植150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倡议,党员们迅速响应,村民们也纷纷参与捐赠行动。去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农民党员捐赠白茶苗作出重要批示。至今,首批1500亩茶园落地青川,已经建成。今天参观的是三个茶叶基地之一,面积344亩。</h3><h3> </h3> <h3>  雨中的茶苗,更显鲜活光亮,长势喜人,看上去要超过旺苍我们种的黄茶。这片的基地,青川、吴兴两地,如孩子般精心呵护,浙江方还专门派出4名技术人员,长期蹲守茶园技术指导。今年已经经受了冰雹、暴雨、酷暑、缺水四大考验,度过了最难熬的第一年,总体成活率在96%左右,今后,如果没有特殊的重大的自然灾害,3年以后投产,每给当地百姓带来人均增收4000元,应该没有问题。</h3><h3> 我最为关注的关乎长远发展的茶产业参与方式、经营机制问题,文斌说,青川有“公司承包经营”、“公司+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经营”三种方式。目前成活最好的还是村集体管护的茶园,主因是村干部十分有使命感、责任心,技术学到位、管理很到位、感情特别投入。<b>我们俩特有同感,</b><b>其实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扶贫产业最核心的还是人的问题。有责任心的人,有强烈内生动力的人,他们会珍惜浙江的无私帮扶,会自动自发、想尽办法种活、种好、种出效益,种出属于自己的致富未来!</b><b></b></h3><h3><b><br></b></h3><h3><b> 看了白茶一号,尽管我看到了我们的优势,但我看到的更多是,我所帮扶的广元黄茶的差距。不能单看种植面积有多大,要比成活质量有多高,要比技术投入有多精心到位,更要比市场化产业投入机制有多灵活,内生动力有多强大,要比种一片、活一片,成一片、真正能带动发展的产业。</b></h3><h3><b> </b></h3> <h3>  一片感恩叶,携手奔康路!如此高的成活率,如此好的长势,如此好的管理,我想习近平总书记来看后,也是会放心的。</h3><h3> 吴兴帮扶青川,不仅仅是送资金、技术、有特色、很优质的茶树品种,更主要的是增强了当地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激活了产业脱贫的内生动力,为长远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青川的经验值得学习!</h3><h3><br></h3><h3> 扶贫产业发展,开头难,坚持久久为功更难!祝所有的扶贫产业都有一个好的机制,一个好的未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