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九曲,鹳雀名扬。晋风雅韵,古镇源长。

青涩年华

<h3>  </h3><h3> 吕梁太行路漫漫,</h3><h3> 晋中晋南情悠悠。</h3><h3> 晋风之旅从黄河唱响。</h3><h3> 碛口古镇。依吕梁山襟黄河水,清代乾隆年兴起。黄河至此因巨石堆集而成碛,水运中断改为旱路驮运,逐渐形成晋陕商贸重镇。正所谓“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h3><h3> 碛囗古渡过去曾是往来于绥、包、晋、陕、豫之间通商贸易的水路交通枢纽。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从陕西川囗东渡黄河,在碛囗登岸进入山西。</h3> <h3>  碛囗黑龙庙始建于明代。</h3> <h3>  暮色中的碛囗古渡。黄河对岸是陕西。</h3> <h3>  这位大姐生于碛囗,怀着对碛囗的满腔热情介绍碛囗。</h3> <h3>  李家山民居,距碛口五公里。</h3><h3> 三十年前画家吴冠中到此采风,隐于大山深处空灵优雅的明清窑洞建筑群得以名扬海内外。</h3><h3> 李家山民居从山底一直建到山顶,叠置十一层,层层户户环路相通。疏可跑马,密不插针,形成立体村落。明柱厦檐高圪台,砖雕木刻精工作,形成黄土高原上民居文化的奇葩。</h3> <h3>  黄河太极湾。陕西清涧延黄观光公路。从陕西看山西。对面是山西的天下黄河第一湾。</h3> <h3>  天下黄河第一湾。山西石楼。从山西看陕西。</h3> <h3>  伏寺湾。陕西延川延黄观光公路。从陕西看山西。</h3> <h3>  乾坤湾。陕西延川延黄观光公路。从陕西看山西。</h3> <h3>  壶囗。黄河山西侧。</h3> <h3>  鹳雀楼。山西永济黄河边。</h3> <h3>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因栖鹳雀而得名。原楼位于蒲州古城西南,前瞻中条,下瞰长河,遐标碧空,影倒洪流立晋望秦,雄踞中州。</h3><h3> 鹳雀楼历经隋唐、五代、宋金,于元光元年毁于战乱,仅存七百余年。现鹳雀楼于2002年重建,实现鹳雀飞处,名楼重辉。</h3> <h3>  鹳雀楼是四大历史名楼之一,唯王之涣《登鹳雀楼》绝唱千古。</h3><h3> 腾王阁。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h3><h3> 黄鹤楼。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h3><h3> 岳阳楼。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h3> <h3>  蒲津渡。山西永济,蒲州故城西门外,黄河东岸侧。</h3><h3> 蒲津渡遗址1989年开始发掘,两年后出土唐开元十二年铸造的铁牛和铁人各四尊,铁山两座,铁镦柱四根,七星铁柱一组。</h3><h3> 蒲津渡铁牛是唯我国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h3> <h3>  普救寺。蒲州故城东。</h3><h3>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西厢记》中张生与莺莺的恋爱故事,就发生在这里。<br></h3> <h3>  李家大院。山西运城万荣县。</h3><h3> 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年间,院中徽式建筑错落有致,欧式风格造形挺秀,南北交融,中西合壁。主人李子用少习国学,后留学英国。归国后秉承先祖遗风,以义制利,推仁行善。</h3><h3> 李家与乔家、王家并称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h3> <h3>  柳氏民居。山西沁水。</h3><h3> 一千二百年前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柳宗元,为后人留下的居所建筑群。</h3> <h3>  柳氏司马第始建于明修复于清。该门头上为九层斗拱,在古建门头中堪称一绝。下为“门当户对”、“太师(狮)少保”、“神狮镇宅”等十二种文化寓意。</h3> <h3>  柳氏后人齐聚柳氏民居纪念柳宗元。</h3> <h3>  天宫王府。山西阳城。</h3><h3> 阳城天宫王府是明代政治家三部尚书辅佐明王朝四十年的重臣王国光及家族建筑群,始建于宋、金时期。这里共走出五位进士,六位举人,特别是清顺治三年竟一榜出了一门两位进士。</h3> <h3>  布政李府。山西阳城。</h3><h3> 大院始建于明嘉靖万历年,由李家先祖曾担任河南、山东两省布政使的李豸所建。</h3> <h3>  郭峪古城。山西阳城。</h3><h3> 古城是太行山麓一座城堡式村落,明清两代共走出23位举人和15位进士,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商贸发迖。</h3> <h3>  皇城相府。山西阳城。</h3><h3> 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陈廷敬山西晋城阳城县人。在朝为官五十三年,历任四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h3><h3> 陈廷敬居官清正廉洁,自身淳朴勤恳,踏实严谨的品质源自山西交融四方的文化沃土,更得益于家族诗书文化、耕读传家的传统家风。</h3><h3> 康熙帝赏赐陈廷敬《清慎勤》和《格物》御笔字。</h3> <h3>  石牌坊上记载着陈氏家族一门五代人的官职和功名。</h3> <h3>  六福客栈。阳城老城东关。</h3> <p>  她是位身高只有一米五,体重不足八十斤的英国女性,却被称为“中国孤儿的母亲”。她和她在阳城开办的六福客栈的传奇故事震撼欧美。</p><p> 八十前年她独身一人,带领一百多名中国孤儿为躲避侵华日军的屠杀暴行,南出太行,翻越中条山,西渡黄河,徒步蹒跚艰难千里大迁徏,用二十七天辗转到达陕西扶凤孤儿院。</p><p> 她的传奇故事后来被好莱坞改编为电影《六福客栈》,上映后英国传教士艾伟德在中国阳城的故事开始被世界所知。直到今天仍不时有欧美游客到阳城参观六福客栈。</p><p> 已经取得中国国藉的艾伟德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回英国养病后,因历史的原因未能获准再回中国大陆。1970年元旦68岁的艾伟德去世,安葬在台北淡水。</p><p> </p> <h3>  原六福客栈已被拆除建起居民楼,现六福客栈是原阳城基督堂旧址。据说在阳城古城复建规划中,六福客栈有望重现。</h3> <h3>  大阳古镇。位于南太行深处的泽州、高平、沁水三县交汇处。</h3><h3> 大阳在当地的发音是“的”阳,拥有二千六百多年历史的古镇,由于有丰富的矿藏资源使大阳成为冶铁业的重要发源地。因为制针业发迖,素有“九州针都”之称。</h3> <h3>  在大阳古镇街上看到著名美食“高平十大碗”。</h3> <h3>  “高平十大碗”有些象洛阳水席,包括:鱿鱼汤、水白肉、软米饭、甜鹅蛋、肠子汤、丸子汤、核桃肉、酥肉汤、扁豆汤、粉皮汤、溜鸡脯、水串丸子。据说高平人办喜事必上十大碗,可我的胃小顶多选其中两种以饱口福。</h3><h3> 核桃肉和丸子汤。</h3> <h3>  身为高平人的店老板,应古镇旅游开发公司的邀请来大阳开店宣扬高平美食十大碗。他还热情的向我介绍了另一种高平特产“高平红薯”。</h3><h3> 高平红薯红皮白瓤,皮薄无筋,连皮吃入囗即化,感觉不到薯皮的存在。吃到嘴里的只觉得软、糯、甘、甜,一股淡淡的栗香直冲味蕾。那种只有姆指粗的小红薯好象比大红薯还要好吃,它的味道更嫰更糯。</h3> <h3>  大槐树。山西洪洞。</h3><h3> 寻根问祖,更应不忘祖训。</h3><h3> 凡在仕宦,以廉勤为本。人之才性,各有短长,固难勉强。惟廉勤二字,人人可至。</h3> <h3>  交城。</h3> <h3>  河汾礼乐四季忧民日,</h3><h3> 海岳文章千秋报国心。</h3><h3> 在太行山和吕梁山的怀抱中,在黄河水与汾河水的滋润下,形成“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h3><h3> 寻根觅祖请到山西来,</h3><h3> 勤耕驭商请到山西来,</h3><h3> 怀古思忧请到山西来,</h3><h3> 食不厌精请到山西来。</h3><h3> 山西欢迎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