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世贞,信札书法</h5> 明代是鉴藏风气十分浓厚的时期。王世贞作为明代声名卓著的文坛领袖和重要的书画鉴藏家尤为引人注意,其书画鉴藏活动丰富而活跃,不仅撰述了诸多有关书画的题跋评鉴史论文字,而且收藏并过目了大量的古今书画作品。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王世贞与当时众多的书画家、书画鉴藏家有着广泛的交友往来,并留下了大量有关明代书画家生平事迹与书画活动的珍贵的文献资料。<br>书画的收藏与赏玩<br><br>王世贞对于自己的收藏,曾在《弇(读音:[yǎn])山堂别集》中有提到:“王子弱冠登朝,即好访问朝家故典与阀阅琬琰之详,盖三十年如一日矣。晚而从故相徐公所得尽窥金匮石室之藏,窃亦欲藉薜萝之曰,一从事于龙门、兰台遗响,庶几昭代之盛,不至态态尔。”可谓无所不涉。<br><br>在其书画藏品中,仅题跋过的数量就多达五百余件,其藏品明代以前与明代的收藏大约各半。可以说与明代项无汴有得一拼,虽然差距还不小。正如明末清初的姜绍书所言:“项元汴墨林……资力雄赡……购求法书名画及鼎彝奇器,三吴珍秘,归之如流。王弇州(世贞)与之同时,主盟风雅,蒐罗名品,不遗余力,然所藏不及墨林远甚。”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陆治 碧山扁舟 手卷</h5> 王世贞的书画藏品除了购买外,很多都是友人赠送而来的。隆庆六年(1572)秋九月,王世贞与弟王世懋、陆治、周天球、李釜、曹昌先、王世望偕从出游太湖、洞庭东西山。返回途中,王世贞有诗文赠陆治。其后,陆治以王世贞纪游所作诗为题,作《游洞庭诗画册》十六帧,并于第二年(1573)五月来访弇山园时赠送给王世贞。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陆治 碧山扁舟 手卷</h5> 作为王世贞重要藏品之一的文徵明书法《三诗》,也是获赠于这一时期。《文太史三诗》题跋云:文太史八十四时,为余出金花古局笺,行书三诗以赠。书极苍老秀润,而结体复不疎。三诗浓婉,不在温飞卿下……<br><br>同时王世贞也请书画友人当场作画并题跋。为了更好地满足其个人收藏欲,也使自己有个清静之地。王世贞还建造园林,并举办各类雅集,邀友人题诗作画,获得不少珍贵藏品。嘉靖四十三年(1564),王世贞在家乡太仓的住处旁建了一座园林,名为“离薋(读音:[cí])园”,即政途险恶,不如远离的意思。由于离薋园靠近县衙,不胜聒噪,后来王世贞又在隆福寺西寻到一块耕地,建了另一座园林,名为“小袛(读音:[dī])林”,又名“小祗园”、“弇(读音:[yǎn])山园”,素有“东南名园”之称。西弇内主要有三座楼用于收藏,即“小酉馆”、“尔雅楼”和“九友斋”。“小酉馆”位于弇山园的凉风亭之后,内藏书三万余卷,是王世贞数十年集书的主要部分。<br><br>王世贞嗜读书,故还大力购置和收藏古籍,以“至脱衣鬻(读音:[yù])之不惜”。谢肇淛(读音:[zhè])《五杂俎》说:“王元美先生藏书最富,二典之外,尚有三万馀卷。其他,即墓铭、朝报、积之如山”。 王世贞所藏书多宋椠精本,历史上的秘籍版本也达三千多卷。平生所购《周易》、《礼经》、《毛诗》、《三国志》、《唐书》、《汉书》、《后汉书》等。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孟頫行书《 二赞二诗 卷》</h5> 在众多的书画名迹当中,王世贞对赵孟頫的字画情有独钟,他收藏其字画之多,评价之高,尤为明显。赵孟頫的行书《二赞二诗》也是尔雅楼中珍贵的藏品。王世贞赞美此书“作书有全力而无先意,乃得佳耳……所谓信手拈来,头头是道,故曹溪以后境也。卞华伯以眉山赞语跋之,亦似见一天斑者。”<br><br>鉴赏古玩,是文人书斋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王世贞在书斋中,品赏书画,饶有雅兴:“此卷江山秋兴,从董、巨,大、小米来,而遒劲古雅,别有构结非凡笔也。由此可见,王世贞不仅以仕途显宦立身,更以文史巨擘(读音:[bò])立名,地位显赫,影响遍及朝野,其社会人脉网络与拥有的文化资源远比中下层文人官宦、布衣、商贾等书画鉴藏家雄厚。<br>与鉴藏家之间的交游<br><br>作为一代文人鉴藏家,免不了和一些画家及文人雅士交往。交友在其鉴藏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br><br>王世贞和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交情颇深。少年举人王世贞,在来年的京师春闱中不幸落第,亦品尝到失落的滋味。在返回吴中的某个春日,时年七十五岁的文徵明顺道探望了这位遭遇了第一次人生挫折的少年举人:嘉靖甲辰春日,偶过元美(王世贞)斋头,出示唐人墨迹,精绝可爱,不胜景仰。复以佳纸索《前后出师表》,余何敢望古人哉?勉为书此,以鱼目混夜光,觉我形秽多矣!徴明时年七十有五。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徵明 《归去来兮辞》</h5> 从该题跋中可知年少的王世贞已开始了书画收藏活动,并有幸索请文徵明书写《前后出师表》。此后几年,由于王世贞步入仕途,与文徵明的见面机会并不多。<br><br>嘉靖三十一年(1552)七月,二十七岁的王世贞以刑部员外郎之职出使,此次南行,王世贞一路酬应颇多,及至避难苏州,驻留长达几个月之久,终于有了与吴中文化书画界新朋故友广泛交游的机会,仅与文徵明的往来就有数次之多。<br><br>在多年后,王世贞偶尔整理散帙,翻出此卷,仍觉“墨色尚如新,泫然有感。”嘉靖三十二年(1553),文徵明已是八十四岁高龄,但文化社交活动依然活跃。当年的少年举人、如今的青年京官王世贞不仅与文徵明多次相聚,而且又收藏了数件前辈名贤的书画佳作。此次拜访文徵明,王世贞特意持所藏《诗画卷》“索题”,还亲眼目睹了文徵明绘画兰石与书写古体诗篇。王世贞评赞兰石图之秀雅而令人神色清爽,书法则苍老可爱,虽师法黄庭坚却出以己意,诗风亦清拔,诗书连璧辉映可谓平生佳作。<br><br>他结交张凤翼、张献翼、张燕翼兄弟,并和吴门派后期书画家如周天球、钱穀、陆治、尤求、王穉(读音:[zhì])登、王逢年等人相与往来。而其他地区的一些文人书画家、鉴藏家如陈继儒、莫是龙、屠隆等也加入了王世贞的交游圈。这段时期,王世贞积极参与文会雅集和收藏活动,并开始为吴中人物如文徵明、钱穀、陆治、周天球等作传、作序,在吴中艺术圈逐渐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钱榖 郭北草堂图</h5> 王世贞钱穀的关系也不一般。钱穀患病,王世贞致信问候钱穀,并且给予一些补助:“连日传闻不一,想贵体渐向胜。外具白金四钱,少供一餐之费。世贞顿启首。罄室钱老先生暨长公同此。”嘉靖丙寅(1566)中秋,钱穀亦作《蕉亭会棋图》慰问病中的王世贞,可见二人友谊之深。<br>书画的鉴定及其理念<br><br>王世贞对古玩收藏有自己的态度。尤其是对书画的鉴赏有个人一套方法和理念。这我们可以与同时期大收藏家项元汴进行比对,可以看出两人之前收藏观念的不同。<br><br>在王世贞《弇州续稿》中,其中《徐骑省篆书千文后》题跋中提及项元汴书画鉴藏:“按,此书亦不恶,而少劲密,无徐骑省古意。跋尾皆一笔俗书,以至御笔与玺皆伪作,盖不特官称之误已也。吴中一子欲售余,不应,乃强余跋,读毕怏怏而去。后闻售之嘉兴项氏,得百金,盖割去余跋,而后欺之也。谚云:‘若无此辈,饿杀此辈。’然哉”。这则材料不加掩饰地表达了王世贞对项元汴考鉴眼力的贬讽。<br><br>这件篆书千字文,最初被王世贞鉴定为北宋初书法名家徐铉(916-991)所书,认为“其为真迹无疑”,但再考之收藏者魏杞的左仆射官职与宋代官制不符,故而又对是否为真迹心存疑虑。这件书迹由某位苏州人氏向王世贞兜售,王世贞既然存有疑虑便没有购买,卖主纠缠索跋后,却对王世贞指出其中疑点的题跋不满,于是割去其跋,以百金售予了“嘉兴项氏”,即项元汴。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h5> 王世贞在明代中后期山水画渐成主流、人物画日渐式微的风尚下,对历史人物画题材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其藏品中,人物画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他曾请仇英之子为他临摹晋唐人物画四本,分别是顾恺之《女史箴图》“当熊”一段、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周昉《擘阮图》、王维《奕碁图》。王世贞的书画鉴定水平颇高,但却对项元汴的收藏很有看法。项元汴购藏了赝本,遭到王世贞不留情面的嘲讽,而当项元汴收到名家真迹,王世贞却讥讽更甚,痛陈佳作明珠暗投。<br><br>对待古玩字画的态度,王世贞表现得很超然。他既不将自己的收藏看作是财富的象征,也不视作秘藏的玩物,他有着为人称道、且与项元汴截然不同的对待书画鉴藏的态度,这表现在他数次将别人赠与、或质押的有纪念意义的祖传书画归还给原主,亦不时将自己所藏赠送给友人。王世贞曾在《诸贤杂墨》题跋中坦言:吾每得吴中诸名迹,好以归其后人。尝归《汗漫游卷》于许太仆初,归祝京兆贻款《鹤书》于王吏部榖祥,归李文正都事《节义序》于其外孙陆秀才圉。可见,对于书画珍品,王世贞认为并不一定非要收为己有,只要能为真赏者所藏足矣,这实际上也是许多文人精英阶层鉴藏家的共识。王世贞的收藏方式和态度仍值得今人的借鉴和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