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西宝中线公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建成到现在,已快三十年了。这么多年来,这条公路经历了坎坷的命运和不公平的待遇,说起来让人不免唏嘘。</h3> <h3> 西宝中线公路从宝鸡向东,基本与陇海铁路并行。从眉县魏家堡渠首向东直至咸阳,公路就建在渭惠渠的北岸上,並一直与铁路伴行,公路与铁路相距最远一公里多,最近時只有二三十米。</h3> <p> 这是关中道上一条美丽的风景线,人们忘不了这条路上随风飘扬的柳絮杨花和遮天蔽日的林荫。当你坐在中线公路的汽车上,看着前方一望无际的林荫路,路的一边是微波荡漾的渭惠渠水,一边是铁路上风驰电掣的火车,那种惬意和激动的心情,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达的。</p><p> </p> <p> 这是一条未被正式命名的公路,通车近三十年里,默默无闻的伴随着渭惠渠和陇海铁路,为沿线人民带来福祉,有多少人行走在这条公路上,恋恋不舍的送走了自己在外上学打工和参军的子女;有多少人在过大年时从这条路上,迎回刚从外地归来的亲人;沿线人们的聚散离合及所有出行活动,都与这条渠边的公路有关,它成为宝鸡至咸阳间最为便捷的一条公路通道,是一条真正的便民路。但是这样一条公路,在地图上基本上找不到标示,从来没有听说过它被正式命名为一条省道。就是西宝中线这个名子,也只是老百姓的叫法而已。由于西宝中线地处关中道经济最发达、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因之也是关中道上最实用、最繁忙的一条公路,但这条公路自通车以来多年不被重视,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个中原因无论交通管理部门或者平民百姓,都是心知肚明,但就是无人去捅破这层窗户纸。</p> <p class="ql-block"> 笔者当年在铁路部门工作时,因工作关系经常到西宝间各个火车站去,坐汽车就要经过西宝中线公路,见证了西宝中线通车近三十年来的坎坷经历和变化。</p><p class="ql-block"> 西宝中线公路未修时,武功县普集镇到杨陵镇十二公里的距离内,由于漆水河的阻隔,两地之间连一条象样的沙石路都没有,人们的交往,只能依靠铁路上的火车。从渭惠渠建成通水直到西宝中线公路通车的五十多年间,从普集镇到杨陵间,没有公路,也不通汽车,这只有十公里的距离,坐汽车要绕道西宝北线,经过武功镇才能到杨陵,全程约为三十多公里,等于多绕了二十多公里。</p><p class="ql-block"> 西宝中线公路的通车,拉近了武功县城(县城于1961 年由武功镇迁址到普集镇)与杨陵间的距离,使西宝间有了一条途程最短的公路通道。与西宝南线、北线公路相比,中线公路沿途没有深沟大坡,象渭惠渠一样,百公里距离内,地势平坦,渠路相伴,经济快捷,惠农便民。当然这条公路的通车,也为沿线交通的发展和经济繁荣做出了无可比拟的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但西宝中线公路从建成开始,由于等级低,路面窄,养护资金少,没有几年时间,一些路段就出现柏油脱落,凸凹不平,路况不好的现象。兴平县城以西大约十几公里的距离内,曾经有一二年时间,由于大车的辗轧,当初的柏油路面又变成了土路,雨天深坑积水,泥泞难行;晴天黄土满路,飞尘遮天。尤其是在西宝高速公路通车后,这条公路似乎被忘记了。一段时间内,沿途一些地方也各自为政,在一些县(区)交界处竖起水泥礅,使许多大车被迫转上高速,不能走这条中线公路,由于路况差,许多小车司机也选择其它路线通行。所以西宝中线这么多年来,虽然东西方向跨越八个市县(区),却连个省道级别都够不上,只是一条县级公路。但在沿线人们心中,对它却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p> <p> 渭惠渠当年给沿途人民带来水利之福,西宝中线公路给渭河北岸群众带来了交通之便,许多人从小上学、走亲戚,到县城,坐火车,甚至从小到大,都走着这条路,沿途群众都能亲身体验到这条路带来的方便。这条公路和这渠水,就象勤奋耕耘的老黄牛,几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不图名不为利,默默的为沿途人民做着自己的贡献。尽管现在兴平咸阳间修了咸兴大道,渭惠渠已不复存在,西宝中线部分改为344国道,但人们心中却记着这条有历史功绩和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水渠和西宝中线公路。</p><p> 近些年来公路沿线地区的政府,顺应民心,改变观念,公路的管理部门也普遍重视了对西宝中线公路的维修,一些路段被拓宽,新铺了油面,公路配套设施更为齐全。沿线人民也为这些变化感到振奋和鼓舞。</p> <p> 现在西宝中线公路,一些路段已升级为国道,一些路段也在加强维修或拓宽改道,我相信这条公路,经历了坎坷才会有光辉的明天。就象当年的渭惠渠,虽然一些渠道已被破坏,但人们也永远忘不了它的历史功绩,西宝中线公路也必然是这样的。</p><p> 老陈 修改于2019.12.3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