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行 记

雪里松

<h3>  今年外甥女高考被天津外国语大学录取,这是我家她们这代人一个崭新的开始,籍此机会也想让父亲去天津看看,就决定自驾前往。</h3><h3> 9月4号上午八点左右驾车出发,一口气到达此行第一站——河北安国。父亲从医快五十年了,心心念念的想来药都考察学习,局限于生活忙碌一直未能如愿。今天,导航直接带我们到药王庙,终于踏上药都安国的土地,圆了父亲一桩心愿。</h3> <h3>  印象中只以为孙思邈是药王,进了药王庙才知道,此药王非孙药王,药都安国供奉的是东汉邳彤。【邳彤(?~30年),字伟君,信都郡信都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人。东汉中兴将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王莽政权时期,担任和成郡卒正。更始帝刘玄称帝,拜和成太守。王郎起兵之后,据城坚守,以待大司马刘秀。随同刘秀平定王郎之乱,拜和成太守,封为武义侯。刘秀即位,封灵寿侯,署理大司空,迁太常、少府、左曹侍中。建武六年(公元30年),辞官归国,病逝于家。在河北安国市一带的传说中,尊奉邳彤为“药王”。】</h3> <h3>  药王庙坐东朝西,院内松柏苍翠,一座座石碑就是无声的讲解员。父亲说,看一个地方的历史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看树木。经父亲一提示,凑近看来,果然如此,院中古柏都是四五百年的老树,默默的向访客讲述邳彤庙历史风云过往。</h3><h3> 因为是父亲最熟悉的人和事,他看的饶有兴趣,不时的给我们对照实物说他的理解。我百度了药王的历史知道。其实对药王的供奉因各地民俗的不同,故信奉的药王还不止一个,其中著名的还有神农,春秋时期的扁鹊,三国时的华佗,韦慈藏、韦善俊、韦古道(韦老师)等,还包括我们正在看的河北安国邳彤。不过,全国人民比较都能接受的药王是孙思邈。</h3><h3> 安国人之所以这么供奉邳彤,尊他为药王,我认为他肯定为安国药材的流通做过特殊贡献,让安国人世代敬仰他,绵绵香火千年!正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最好的诠释。</h3> <h3>  今天的安国早已不是原来的安国,有现代物流、电子化商务的加持,不仅辐射全中国,而是全球采购行销全球,当下繁荣,有句民谣更能形象的说明:草到安国方为药,药经祁州始生香。</h3> <h3>  安国数字中药都建筑宏伟大气,总体布局如一个古药炉,每一间铺面就是一个中药饮片的展示区。闻着浓浓的药香,视觉所及都是摆放有序的展示柜,再触摸干净,品像上乘的中药饮片,父亲沉醉其中,我们也被所处气氛感染不愿离开!</h3> <h3>  原本计划在安国住一晚的,因为数字中药都营业时间到下午五点,陪父亲看到市场关门,看看时间还早,就直奔天津。</h3><h3> 导航把我们带到外甥女从网上预定的酒店,早起出门一看,四周全是古色古香的欧式风格建筑。弯弯的券拱,细腻的雕刻加上表现丰富的楼顶,无不让观者身心愉悦、美不胜收。从铭牌看,大部分是文物保护单位。没走几百米一个熟悉的画面和我脑海中印象重合了——是,就是天津东站,就是我曾经来过的天津东站!</h3><h3> 心里涌起故国家园般的亲切……</h3><h3> </h3> <h3>  我还在上大学时就和朋友结伴来过天津,在东站下火车,在站外海河边留影,这是我第一眼看到天津的地方。如今再次端详她:轮廓没变,细节更美了,十里洋场美不胜收。她中西融合,秀美中不失大气,温婉中又多一分阳刚,国际化大都市声名远播,不负其赞!</h3> <h3>  夜晚又来到海河边,璀璨夺目的灯光倒映在水中,海河两岸的美景和水中倒影浑然一体,煞是美丽。我们搭乘游艇徜徉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此刻,好想长留在这里开始自己余生……</h3> <h3>  或因雄性荷尔蒙在体内翻腾在燃烧,总之自己对军事很喜欢。原苏联基辅号航母被中国商家买来建成主题公园开始,我就知道他的存在,早有实际看看的打算。</h3><h3> 还没到近前,远远的就看到他雄伟壮观的身躯!逐渐走近,内心深处一阵惊叹:真的好大!太壮观了!</h3> <h3>  如果单从脑海里想象很难感觉他有多大,当你走进他腹内状如迷宫般的舱室,上上下下的走来,再到甲板一望,内心除了一个大字再无别的词表述当下的真情实感。</h3><h3> 基辅号踉踉跄跄曲曲折折的来到这里安家落户,期间有多少心酸感叹,他若有感定会泪儿长流:国弱难庇众生,弱国没有外交。</h3><h3> 我们苦难不曾走远,所有国人没有理由不珍惜当下的安静祥和!</h3> <h3>  天津外国语大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外甥女专业在老校区,环境清幽,学术气氛浓厚。无论在校园那个角落驻足,身边走过路过,不同肤色的学生步履匆匆,传递给人的是正能量,运动场上激烈争抢又显得潮气蓬勃,天外大有希望。</h3><h3> 也是,自己的学生感还在脑海,下一代已经开始大学生活。</h3><h3> </h3> <h3>  计划再往北到承德,让父亲看看避暑山庄的,怎奈工作沉繁,频有人催,不得不提前结束津门之行踏上返程。</h3> <h3>  随着车速加快,天津的景和物已渐次离开我的眼际。或许因为外甥女在这里上学,她也会在这里扎根,我们一家从此也会和津门结缘,那么此次离开便不是再见,但愿等我们再来时天津会变得更美丽。</h3> <h3>  再见天津,我们还会再来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