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那些让我心心念念的人和作品</p><p class="ql-block"> 曾看过余秋雨的《北欧童话》。余秋雨说,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丹麦的冬天是漫漫长夜和如此绝望,正因这样,才让人们有时间和精力来深思。</p><p class="ql-block"> “与更夫聊天,他说,在丹麦过日子,要学会如何度过长夜。连当今的玛格丽特女王也试着适应,她说过:’在冬季王宫的长夜里,我把优美的法国散文翻译成丹麦文,作为消遣。’果然,她成了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在我眼中,她以女王之尊,现身说法地道出了长夜与文学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我想,除此之外,当年安徒生努力写作更多地是因为贫穷和自卑吧?</p><p class="ql-block"> 走在丹麦新港古朴的小石板地上,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我的目光在追寻安徒生当年生活过的地方。终于在路边的一栋黄房子里找到了。当然,是眺望。作为他的粉丝,我在和他进行着灵魂的对话。</p><p class="ql-block"> 我能想像得到,圣诞树和烧鹅成为卖火柴小女孩临终前的幻想,何尝不是当年生活窘迫的安徒生的奢望?</p><p class="ql-block"> 《卖火柴的小女孩》于我,还有另一种记忆。一个中学生的骄傲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还是中学生的我,有一天突然被教务处的老师叫住,让我准备准备,过几天去参加全市的中学生普通话朗读比赛……</p><p class="ql-block"> 我有些忐忑,才几天时间,我朗读啥呀……不过,内心还是有些小得意的,毕竟这是代表学校去参赛呀。</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选了高尔基的《海燕》,学校老师听了我的朗读后,点了点头,但是还是纠正了几个地方,还告诉了我一些重点。如是,我心里有了些底。</p><p class="ql-block"> 学校推送的另一位参赛选手,叫吴晓玲,她参赛的作品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学校老师让我俩去审核作品那天,她声情并茂的朗读,丝丝入扣地把在场老师同学都镇住了,所有的人都被她带进了丹麦、圣诞节前夜、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世界里……</p><p class="ql-block"> 她的声音甜美深情,如泣如诉,她用声音在画一幅图,在绣花,在讲述一个故事……我惊诧了,我的身边竟然有这样的同学。同学们悄悄告诉我,她的父母是市歌舞团的演员。难怪,她有辣么好的艺术细胞……</p><p class="ql-block"> 后来,吴晓玲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全省全国决赛,最后,得了当年的全国中学生普通话朗读比赛二等奖。后来,她和我考进了同一所大学同一个班,最后,她成为了云南省电视台的新闻主播。</p><p class="ql-block"> 好像就是从那时起,“安徒生”这个名字,就深深地刻在了生活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边远小城市的我的脑海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海边的 “美人鱼”雕像有无数的拥趸者在争相和她拍照。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可能都是安徒生忠实的粉丝。他写的《海的女儿》,塑造了一个为了爱情而奋不顾身的故事是那么的凄美,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享誉世界。</p><p class="ql-block"> 只有五百万人的丹麦却因拥有一个安徒生而被全世界千千万万的读者喜爱,安徒生让丹麦成为世界童话的王国,他本人也成为丹麦的骄傲。我想,这样的荣誉,应该是当年贫穷潦倒、因长相难看而自卑一生的安徒生绝没有想到的,如同凡高的画和声誉,在他身后才升值和飙升一样。</p><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这是幸福还是悲哀?</p><p class="ql-block"> 我曾在大学时学过外国文学,故而对挪威的易卜生(世界现代“戏剧之王”)和英国莎翁(英国最杰出的戏剧家)的戏剧有所了解,或者说是曾深读过。尤其是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因其揭示的社会问题,对中国的现代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玩偶之家》衍生出的话题一一“娜拉出走以后”,成为当时揭示女性独立、自尊自强的重要命题,当时的许多文艺作品把这个题材作为首选,出现了许多同一题材不同版本的“娜拉”作品。如胡适的《终身大事》、郭沫若的历史剧《卓文君》等作品塑造了一批出走者的形象,被称为“娜拉”剧。</p><p class="ql-block"> 《玩偶之家》也成为大学时期的我们解读的重要作品。</p><p class="ql-block"> 莎翁的《哈姆雷特》,因为写的是丹麦发生的事情,所以,当我们走在哈姆雷特古堡时,伴随着实地演出的《哈姆雷特》的一些情景片段,那个跌宕起伏的戏剧(电影)仿若再现。</p><p class="ql-block"> 在挪威首都奥斯陆,我们前往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礼堂,可惜因为正在维修,没有办法进去参观,但是从雄伟的外观,我们也可以想见颁奖时的盛况和神圣。</p><p class="ql-block"> 此刻的奥斯陆,街上是宁静美丽的,天空是蔚蓝的,沐浴着阳光的人们从容不迫地走着,那些正在和路边鲜花、雕像合影的人们露出了如花的笑靥。</p><p class="ql-block"> 世界真美,和平真好!</p><p class="ql-block"> 相关链接:</p><p class="ql-block"> 北欧人非常热爱阅读,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统计数据,北欧人年阅读书籍24本,月均2本。</p><p class="ql-block"> 这次在北欧旅行,我们常常在广场、公园和火车上,见人们埋头静静地阅读。回国那天,我们在去飞机场的火车上,就看见对面排排坐的一溜瑞典人都在默默阅读……</p><p class="ql-block"> 听生活在这里的KT介绍,在瑞典,任何一座城市的图书馆永远是地处城里最佳的位置、最好的建筑和设施,许多父母在假日带着孩子来此休闲放松,与孩子互动,只要你想看一本书,全国291个图书馆只要有,一周内都可以为你调过来。</p><p class="ql-block"> 北欧人的阅读,其实是一种随性的惬意的阅读。他们常常是在拣时间阅读,把读与休闲结合起来,阅读不但陪伴他们度过漫长冬夜,也让社会更有文化韵味,让民族更具有文化素养。</p><p class="ql-block"> </p> <h3>美人鱼</h3> <h3>哥本哈根新港街景</h3> <h3>我身后的黄房子,安徒生曾经在那里住过</h3> <h3>和“美人鱼”合影</h3> <h3>安徒生雕像</h3> <h3>哈姆雷特古堡</h3> <h3>剧中的演员</h3> <h3>我的同伴们在看《哈姆雷特》片段表演</h3> <h3>古城堡内</h3> <h3>哈姆雷特古堡顶部,我们巧遇当地的芭蕾女孩儿</h3> <h3>古城堡外景</h3> <h3>挪威易卜生戏剧院</h3> <h3>易卜生雕像</h3> <h3>易卜生戏剧院外的合影</h3> <h3>黄姐姐后面就是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礼堂</h3> <h3>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礼堂外面</h3> <h3>禁不住留个影</h3> <h3>合影</h3> <h3>火车上,那些看书的瑞典人</h3> <h3>三、那些利国利民的环保之事</h3><h3> 我曾在自己的微信里写过:“现在是瑞典时间早上6点,我们早早地被附近的天鹅叫醒了……”</h3><h3> 这句话居然引起了微友的一片艳羡,老领导唐主任,直呼羡慕得受不了了……</h3><h3> 亲眼所看,才知道人和动物可以如此亲近与和谐。我们在北欧三国时,在公园、在路边、在森林,时时可以看到神似闲庭漫步的成群野鸭、鸽子和各种不知名的鸟儿,海边的海鸥和各种海鸟悠闲地憩息、潇洒地盘旋、自由地高歌。</h3><h3> 我们居住的花园小别墅里,可爱的小刺猬和野兔夜夜造访。门前小河边,是天鹅、野鸭和海鸥们的歇息地,它们成群结对在那觅食、畅游、闲步……只要有空,我们就会和它们嬉戏,或投食喂它、或与之合影,也有附近居民带些面包什么的过来喂食,它们便欢喜地叭叭扑来,一点不畏惧人。</h3><h3> 听当地人介绍,这里的人们习惯在自家花园里安置一个投食和装水的小盒小箱,以款待不时造访的各种动物,超市里都有专门的谷物花生之类的饲料出售。善良的北欧人崇尚自然,敬重自然,已把自己与身边的山山水水、花草动物浑为一体。</h3><h3><br></h3><h3> 在这里听说、看见的几件事情,让我见识了当地人高度的环保意识和先进技术。</h3><h3> 其一,树枝树叶处理。树上的落枝落叶子,他们直接驶碎叶机就地绞成碎末,施放原地以肥沃土地。</h3><h3> 其二,饮料瓶回收率极高。在北欧购买瓶装或罐装饮料,每瓶必须垫付一克郎或两克郎的押金,所有超市设有自动回收机,方便和鼓励消费者退回瓶子,以便再生,达到环保的目的,以瑞典为例,他们的饮料瓶回收率超过90%,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h3><h3> 其三,垃圾、废水处理。我们居住的花园小别墅在一座受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古城堡区内,不允许产生污水排放和垃圾存放,每天的生活垃圾要由KT带回居民生活区,投放到分类垃圾箱才行。</h3><h3> 花园小别墅的环保马桶,更让我们见识了瑞典先进的环境意识和高科技产品的厉害:无水无排污的焚烧式马桶为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环保马桶,每次使用完毕仅按一电源启动键,污物随着一般燃烧松树的气味化为灰烬,非常卫生而便捷,也是我们之前从未耳闻过的。</h3><h3> 为了保证水土健康,这里的生活用水,也是经砂井过滤后直接回归大地。为了避免污染,我们不能用洗衣粉之类会破坏环境的化学品洗衣服,只好用天然洗衣皂……</h3><h3> 在全球很多国家为“垃圾围城”头疼不已时,瑞典人已实现了高达99%的资源回收和焚烧供能比率,在减少环境污染和利用可再生资源的环保方面,瑞典人无疑为全世界打了一个漂亮"样板"。</h3><h3> 北欧人崇尚自然,在斯堪纳维亚半岛上,空气清新、自然环境好、水源纯净、森林占土地一半以上。他们享受阳光,春天在自家花园除草种植,夏天到海边品大餐、秋天采摘,冬天滑雪,这里的人们注重生活品质,热爱读书,高效率工作,慢节奏生活。热爱自然环境,保护绿色大自然,出行尽量减少开车,而是骑自行车,生活简单,富而不奢。</h3><h3> 都说北欧人幸福指数很高。除了这里的人高收入、高福利、高消费,还有着与金钱无关的富裕与幸福观。他们每年有差不多一半时间都在享受周末假日和带薪假期,休闲、安逸、简单、自然、幸福,追求生活本真、休闲雅致。</h3><h3> 在挪威,我们看见茂密的森林时,会相视一笑,因为,我们不约而同地想起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尽管它和挪威的森林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但是,却和风靡60年代的甲壳虫乐队的同名歌曲有关。</h3><h3>(未完待续)</h3> <h3>我们花园小别墅周边的景色</h3> <h3>森林</h3> <h3>到处是野鸭海鸥的湖边</h3> <h3>不怕人的野鸭</h3> <h3>有一天,我和陈老师看见一当地的有爱心的老奶奶来给野鸭、天鹅送面包🍞…~</h3> <h3>天鹅</h3> <h3>有一天,我们也给它们送面包,可是因为太硬,遭到它们的嫌弃……</h3> <h3>到处是野蘑菇</h3> <h3>森林里的洋娃娃</h3> <h3>我们住处周边的小房子</h3> <h3>同伴们拍了又拍</h3> <h3>沙滩</h3> <h3>帅哥美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