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徽杭古道,位于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古道始建于唐,已历经1000多年历史,是中国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作用,同时,也是一条集自然风光及神秘文化的走廊。 是中国第一古道。</h3> <h3>徽杭古道在杭徽公路通车前,是徽州人尤其是绩溪人通往沪、杭的捷径,比绕道昱岭关近百余里。</h3> <h3>2019年9月13—14日我们一行36人大明山和徽杭古道2日游。4名驴友因前一天登大明山太累,放弃了徽杭古道徒步计划。14日上午10点出发,有32人完成从安徽绩溪起点到浙江临安徽杭古道穿越之旅。在徽杭古道游客服务中心前合影留念</h3> <h3>徽杭古道西自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的鱼川,东至浙江省临安市清凉峰镇的浙基田,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绩溪县境内盘山小道长度大约16公里,沿途可见峡谷山中的溪水、瀑布。既有险峻的山体,又有柔软的小草原,途中还有鲤鱼跳龙门,挡风岩等自然古朴景观。是一条文化内涵深厚的徽商古道,保存有众多的古村落、古关口、古石板路、古桥、古茶亭、古树等。整条古道依龙须山,傍登源河,为绩溪县主要风水龙脉,古道逍遥河更是新安江源头。</h3> <h3>黄山市古称徽州,由于地窄人稠的生存缺陷,注定了徽州人要向外部世界拓展生机,早在东晋时代,徽州人就已远赴异乡,商场打拼,故自古有"无徽不成市、无绩不成街"的说法。<br></h3><h3> 徽商多是小本起家,尤其吃苦耐劳,所以绝大部分徽商出行选择的是乘船或徒步,一代代的徽州人贩运盐、茶、山货,走出了一条条饱含风霜的经商之路,徽杭古道即其中之一。</h3><h3> 清代大商人胡雪岩年少时也曾沿着古道肩挑背扛进浙经商,艰难求生。</h3> <h3>2013年,徽杭古道绩溪段和古徽道东线郎溪段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南第一关(徽杭古道)被列为国家AAAA级景区。门票价格62元。</h3> <h3>徽杭古道入口</h3> <h3>徽杭古道辟建于逍遥山谷,与之相邻,南有障山大峡谷,北有赤石坑高山谷地,均起于三天子障山,为灵异之山。徽杭古道西端,在祝三(原名"竹山")存与登源大道相接,折向南延伸,经过竹山圩大田畂,沿登源河走向,通往旧时绩溪重镇水码头临溪。</h3> <h3> "江南第一关" 又名瑶瑶岩,在伏岭乡东部,海拔424米。是徽杭古道重要关隘,是清凉峰主要通道。"江南第一关"山势险峻,怪石嵯峨,其中以磨盘石、天冠石、将军石最奇。自岩脚至关口经1400余级台阶。关口刻有"径通江浙"的魏体大字。 "江南第一关"是因太平天国是待王李世贤于1861年率部于此,赞为天险而得名。关门由四根大厂条横架天然岩石构成。门楣西刻"江南第一关",东刻"徽杭锁钥 同治二年里人</h3> <h3>施茶亭</h3> <h3>风雨亭</h3> <h3>逍遥谷水库</h3> <h3>路边的山核桃树</h3> <h3>采摘山核桃</h3> <h3>晾晒的山核桃仁</h3> <h3>到达下雪堂</h3> <h3>蓝天凹,徽杭古道至美之处,蓝天清澈如洗,白云朵朵漂移,别称“江南西藏”</h3> <h3>极目四眺,皖浙山水尽收眼底,周围群山拜于脚下,更远出丛峦叠嶂,风起云涌,古道绵延,空山静谷,摄人心魄。</h3> <h3>我全程一马当先,中途基本上没有休息,17公里用时4小时不到,最先到达终点。“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汪国真诗句</h3> <h3>浙江临安清凉峰镇浙川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