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国军精锐德械装备---中央军校教导总队。</h3><h3><br></h3><h3>抗战期间,中日两国军队展开了十四年的血拼,战争规模之大、历时之长、装备之悬殊、战斗之残酷均开创了世界战争历史的纪录。那么,作为中日两国陆军交战的步兵装备是什么情况?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对战争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中国军队又是怎样赢得了最后战争的胜利呢?</h3> <h3><font color="#ed2308">***************************************</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b>(一)国军单兵装备</b></font></h1> <h3>国军将校军官冬季均穿昵子军服。图左1为杂牌军少将军服;图左2为中央军少将军服;图右1为中央军将校呢(步兵上校)军服。</h3> <h3>国军军衔标识图。</h3><h3><br></h3><h3>国军将官分为: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h3><h3>将官分为:上校、中校、少校;<br></h3><h3>尉官分为:上尉、中尉、少尉、准尉;<br></h3><h3>士官分为:上士、中士、下士;<br></h3><h3>兵分为: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br></h3><h3><br></h3><h3>国民党军队的上将衔,还有中将加上将衔和追赠上将二种。特级上将为最高军衔,授予陆海空最高军事长官,实际上这一衔级是专为蒋介石而设的。特级上将、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常服的军衔标志,抗战结束前都是金版领章上缀3颗三角星。</h3> <h3>国民党中央军德械师的标准装备。</h3> <h3>国民党军德械师的单兵装备。</h3> <h3>国民党西北军的单兵装备。</h3> <h3>图左1为手拿德制驳壳枪的国军士兵;</h3><h3>图左2为手持德制MP18冲锋枪的国军士兵;</h3><h3>图左3为手驻捷克式轻机枪的国军士兵。</h3> <h3>图为国民党中央军的炮兵和战车兵。</h3> <h3>图为国民党中央军的参谋和骑兵。</h3> <h3>图左1为手驻汉阳造步枪的国军士兵;</h3><h3>图左2为手拿中正式步枪的国军士兵;</h3><h3>国左3为肩杠德制MP18冲锋枪的国军士兵;</h3><h3>图左4为手持捷克式轻机枪的国军士兵。</h3> <h3>国军单兵武器装备汉阳造,图上为老套筒,图下为汉阳造。</h3><h3><br></h3><h3><b>汉阳造</b></h3><h3>此型枪支原型为德国1888式步枪,1896年汉阳兵工厂开始生产此型步枪,定名88式,又名“老套筒”。该型枪械在中国前后生产了将近50年,是国军步兵武器的主要装备。口径7.92毫米、全长955毫米、有效射程800米。</h3> <h3>国军单兵武器装备中正式。</h3><h3><br></h3><h3><b>中正式</b></h3><h3>中正式步枪是德国1924年式毛瑟步枪的中国版本,也是中国近代第一种制式步枪。1935年由兵工署第十一厂生产。该枪采用7.92毫米毛瑟枪弹,比日本三八式步枪使用6.5毫米步枪弹威力更大。此型枪械重4千克,弹仓容量5发,有效射程500米,是国民党中央军步兵制式武器。</h3> <h3>国军单兵武器装备驳壳枪。</h3><h3><br></h3><h3><b>驳壳枪</b></h3><h3>这款手枪又称“匣子枪”或“盒子炮”,它是德国费德勒兄弟研制的,并以毛瑟命名,于1896年投入生产。该型枪械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20发弹匣供弹,有效射程50米-150米。具有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的优点,是国军首选步兵武器,冯玉祥西北军使用该型枪械装备一个旅,即手枪旅。</h3> <h3>国军单兵武器装备德MA18冲锋枪。</h3><h3><br></h3><h3><b>MA18冲锋枪</b></h3><h3>此型枪械是1918年由德国施曼塞尔设计,伯格曼军工厂生产的。口径9毫米、全枪长815毫米、枪重4.17公斤、弹匣容量32发,射速400发/分、射程150米、有效射程70米。20年代中国引进,孙中山的总统府卫队配备的就是德制18冲锋枪。当陈炯明背叛孙中山攻击总统府,卫队就是靠着该枪保护孙中山冲出包围圈。该枪也是国军班长的制式武器。</h3> <h3>国军单兵武器装备司登式冲锋枪。</h3><h3><br></h3><h3><b>司登式冲锋枪</b></h3><h3>司登式冲锋枪是英国两个枪械设计师谢波德和杜塞宾在恩菲尔德兵工厂设计研发的,后以设计师和兵工厂前两个字母命名,即Sten,中文音译为“司登”。该款冲锋枪绝大多数组件是冲压而成。口径9x19毫米,容弹量32发,全枪重2.95公斤,全枪长895毫米,理论射速550发/分钟,有效射程200米。抗战后期,英军将此款冲锋枪给予中国驻印军。</h3> <h3>国军步兵武器装备捷克式轻机枪。</h3><h3><br></h3><h3><b>捷克式轻机枪</b></h3><h3>此型轻机枪由捷克哈力克于1920年开始研制,1926年4月量产,定名为ZB-26轻机枪。该枪口径7.92毫米、全长1161毫米、射速500发/分、表尺射程1500米、标配20发弹匣。具备结构简单、枪机动作可靠、射击精确的特点,为国军步兵轻武器的标准配置。</h3> <h3>国军步兵武器装备马克沁重机枪。</h3><h3><br></h3><h3><b>马克沁重机枪</b></h3><h3>此款重机枪是美国人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1934年(民国二十四年)正式引进图纸仿制的。枪械口径7.92毫米,全重49公斤、射速480发~600发/分、供弹方式为250发帆布弹带、水平射界(左右)21度,被命名为“民24式”,成为国军步兵的重火力武器。</h3> <h3>国军单兵武器装备24式手榴弹。</h3><h3><br></h3><h3><b>巩造手榴弹</b></h3><h3>该型手榴弹是河南巩县兵工厂于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仿造德国M24式手榴弹而成的。手榴弹为“攻击型”,全长0.22米,重量450克、装弹量50克TNT、投掷距离36米,远胜于日本97式手榴弹的投掷距离。据统计,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一共使用了约3000万枚手榴弹,直接杀伤了大约40万日军官兵,令日军一闻“手榴弹雨”就心惊胆寒。</h3> <h3>国军单兵武器装备27式掷弹筒。</h3><h3><br></h3><h3><b>国产27式掷弹筒</b></h3><h3>1938年底(民国二十七年),由江元方仿日军十年式掷弹筒研制,口径50毫米、筒重2.6公斤、最大射程220米,虽不及日军八九式掷弹筒的600米射程,但是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军火炮上面的严重不足,深受国军士兵的喜爱。八路军也效仿27式掷弹筒,于1941年4月仿制成功,被称为五零小炮,射程达到500米。</h3> <h3>国军步兵武器装备31式迫击炮。</h3><h3><br></h3><h3><b>国产31式迫击炮</b></h3><h3>31式迫击炮是中国50兵工厂,于1938年仿制法国布兰德1935式60毫米迫击炮,是抗战时期中国生产数量最大的火炮。全炮质量19公斤、最大射速18~30发/分、弹片杀伤半径15米、最大射程1444米。1941年起量产配发国军排级火力支援武装。</h3> <h3>此表是中国抗战期间从美苏和其他国家进口数量以及与1943年本国生产的数量对比。该数据来自民国政府官方报告,只计运抵中国战场的武器数量。</h3> <h3><font color="#ed2308">***************************************</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b>(二)国共合作</b></font></h1> <h3>1937年,国共两党的旗帜挂在了一起。</h3> <h3>1937年7月,芦沟桥上的中国守军。</h3> <h3>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在延安呼吁:</h3><h3><br></h3><h5><font color="#167efb">“ 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出路。”</font></h5> <h3>1937年7月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讲话:</h3><h3><br></h3><h5><font color="#167efb">“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有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font></h5> <h3>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社公开发布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书》。</h3> <h3>中共中央发表《国共宣言》后,9月2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谈话文稿。</h3> <h3>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命令。</h3> <h3>蒋介石发给朱德的委任状。</h3> <h3>蒋介石发给彭德怀的委任状。</h3> <h3><font color="#ed2308">***************************************</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b>(三)共军单兵装备</b></font></h1> <h3>红军的单兵武器装备。</h3> <h3>手持晋造汤姆森式冲锋枪的红军士兵。</h3> <h3>八路军、新四军所佩戴的臂章。</h3><h3><br></h3><h3>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第一、二、四三个方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分别相对应的番号是第115师、第120师和第129师。红军在南方八省游击队则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h3><h3><br></h3><h3>红军改编之后,服装样式基本上保持与国民党军队服装样式相同,但没有军官服,仅以左臂佩戴的“八路军”、“新四军”或 “N4A"的布质臂章来区别。八路军主要着青灰色军装,新四军有青灰和土黄色两种颜色的军装。</h3><h3><br></h3><h3>而在干部与士兵的衣服样式仅在口袋上稍有区别。抗战初期,八路军、新四军戴的直筒加围的圆顶帽上佩有国民党军队的小帽徽,1941年“皖南事变”后,则逐步取消。</h3> <h3>正在训练的八路军战士。</h3><h3><br></h3><h3><b>共军装具(上)</b></h3><h3><font color="#010101">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的军服装装具大体上来源有三个渠道:一是国民政府军政部拔发或给予军费自行采购;二是军队与地方被服厂生产;三是缴获。八路军军服常用的是当地农民自己生产的粗土布,染色是标准的“八路灰”,这是我们在影视作品里经常见到的八路打扮,军服整齐统一。</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实际上,八路军总部及直属部队总算还能上得了台面,一线的作战部队,跟叫花子区别不是很严重。“</font>皖南事变”以后,国民党军就彻底停止了对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供给,外援及合法购买基本断绝,根据地的日子又过的苦,此时八路军的装扮,花样就多了去了。</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在敌后残酷的战争年代,日伪军的军服,警察的黑制服,只要是衣服都饥不择食的穿在八路身上,不穿没法子,冷。有条件地部队还能就着染色,没条件的,就披上鬼子皮过冬,就这,两年一套己经很富裕了。</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font>---得胜而归的八路军。</h3><h3><b><br></b></h3><h3><b>共军装具(下)</b></h3><h3>1944年,在山东东平的日军偷袭八路,日伪军巧装打扮成八路军,他们清一色的八路灰军装,装具齐全,可惜地方武装见惯穷八路,富八路着实没见过,马脚一下就被发现了,正规老八路冲出来,一顿手榴弹披头盖脸的招呼,倒让土八路穿上新军装感觉了一把。<br></h3><h3><br></h3><h3>咱们再说说鞋,鞋对善于游击作战的八路军是至关重要,它也是地方组织生产的大宗,鞋为八路装具里唯一能超标准发放的,基层政权也多给八路这个。至于袜子,没有。只有裹脚布已经很奢侈了。绑腿、子弹带、干粮带、手榴弹包、挎包,是八路军士兵的标准配置,其式样更是五花八门,有的长、有的短,缴获的有一些,更多是自制的等等。地方动员参军的一般都是自己携带绑腿、子弹带、手榴弹包、腰带、干粮袋和棉被。</h3> <h3>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在百团大战前沿阵地。在这张照片上,彭德怀就穿着一件皮大衣。</h3><h3><br></h3><h3><b>共军装备</b></h3><h3>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装备中,水壶和饭盒是奢侈品,优先配备给医务兵和卫生员,照顾伤员用。其他人,能有人搪瓷碗或茶缸就不错了。雨衣或雨布也是奢侈品,优先配给各种设备或重武器,人往靠边站。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都是一件皮大衣兼任雨衣、大衣、被子。至于士兵能有斗笠和蓑衣就不错了。</h3><h3><br></h3><h3>工兵锹、镐,对于善于土工作业和使用地雷的八路军来说,这东西甚至比枪还重要。有缴获的、也有自制的,就是把大锹柄锯短的等。此外,一种叫山镢的农具(注: 比工兵锹大一点的镢头)也被大量使用。大刀,大刀实际是刺刀替代品。刀法大好学,但在狭小的空间比刺刀好使,在修工事时也是件不错的工具。枪,枪是什么样的枪都有,包括五花八门的各式老枪,可连鸟枪算上也不够人手一支。</h3> <h3>八路军单兵武器装备红樱枪。</h3><h3><br></h3><h3><b>红缨枪</b></h3><h3>红缨枪长度一般在2米左右,枪身由白蜡树制成,韧性很好;铁制枪头末端的红缨可以阻止血顺杆流下,以防枪杆湿滑难以握持。由于八路军步枪数量严重不足,遂以红缨枪大量编组部队。在与日军白刃拼刺时,红缨枪占据了较大的优势,又不需要太多的技巧。由于八路军人数众多,日军转强的拼刺技术无处发挥,造成惨重损失。著名的战例有1938年3月的神头岭伏击战和1939年2月的长生口伏击战。</h3> <h3>八路军单兵武器装备大刀。</h3><h3><br></h3><h3><b>大刀</b></h3><h3>长期的敌强我弱的战争环境,使得八路军把大刀列入武器装备的编制中,由于经常会与日军拼刺刀,而部队的刺刀严重缺乏,而大刀这种近战武器就成了不二的选择。在八路军将领中使用大刀最出名的将领有“少林和尚”许世友、“独臂刀王”贺炳炎和绰号“秦大刀”的秦基伟。</h3> <h3>八路军单兵武器装备“汉阳造”步枪。</h3><h3><br></h3><h3><b>汉阳造步枪</b></h3><h3>“汉阳造”步枪是八路军单兵武器的主要装备,该枪口径7.92毫米,全长955毫米,实际有效射程800米。此款步枪杀伤力要比三八大盖强,但精确度略差。在白刃拼刺时,又因长度所限而居下风。</h3> <h3>八路军单兵武器装备驳壳枪。</h3><h3><br></h3><h3><b>驳壳枪</b></h3><h3>驳壳枪又称“匣子枪”或“盒子炮”,该枪全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20发弹匣供弹,有效射程50米~150米。驳壳枪既能单发又能连发,具有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的特点,是八路军单兵武器装备的首选枪型。</h3> <h3>八路军单兵武器装备八一式步枪。</h3><h3><br></h3><h3><b>八一式步枪</b></h3><h3>该抢由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刘贵福于1940年8月1日研制,故命名八一式步枪。该枪口径7.90毫米、全重3.36公斤,采用三棱刺刀、机动灵活,步枪刺刀弹出非常快,实战效果优于日本的三八式步枪。这款枪械也是中共抗日根据地产地最大、质量较好的步枪,达到零件可以互换,在抗战时期共生产了一万余支。</h3> <h3>八路军单兵武器装备手提花机关。</h3><h3><br></h3><h3><b>手提花机关</b></h3><h3>手提花机关枪就是德制MP18冲锋枪,之所以叫花机关就是源于它可以如机关枪那般连发射击,以及枪管外套筒上很多散热孔。该枪全长832毫米、弹匣容量32发,有效射程70米左右。长征中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使用的就是这种枪械。抗日战争开始后,四万余人的八路军手里的花机关枪只剩下540余枝,这也是抗战初期八路军在近战中能压制日军冲锋较好的枪械。</h3> <h3>八路军单兵武器装备三八式步枪。</h3><h3><br></h3><h3><b>三八式步枪</b></h3><h3>此款枪械定型于明治三十八年(公元1905年),口径6.5毫米、加装刺刀全长1663毫米、全枪重4.1千克、有效射程为460米~600米。是八路军装备较多的武器装备,单是平型关伏击战一役,林彪所部115师缴获三八式步枪1000多枝。该枪表尺射程为2400米、命中精度高、善于近战。在中国战场上较汉阳造步枪略胜一筹。</h3> <h3>八路军单兵武器装备边区造手榴弹。</h3><h3><br></h3><h3><b>边区造手榴弹</b></h3><h3>在八路军普遍有“边区造”,边区制造所主要制造手榴弹、地雷和炸药包等武器,尤其以手榴弹生产最多。边区制造的手榴弹超负荷生产可达数万颗,基本上满足了八路军作战的需要,但爆炸的效果却只有几块弹片,而日本的“甜瓜手雷”破片却是四十八片。</h3> <h3>八路军士兵最合手单兵武器装备---手榴弹。</h3> <h3>八路军步兵武器装备捷克式轻机枪。</h3><h3><br></h3><h3><b>捷克式轻机枪</b></h3><h3>捷克式轻机枪型号是ZB-26,枪管口径为7.92毫米,射速500发/分钟,弹匣装弹20发。具备结构简单、枪机动作可靠、射击精确的特点,而且枪管还可以更换,优于日军的盃把子轻机枪,为八路军步兵武器装备的标配。</h3> <h3>八路军步兵武器装备民二四型重机枪。</h3><h3><br></h3><h3><b>民二四型重机枪</b></h3><h3>民二四型重机枪的原型是马克沁重机枪,口径为7.92毫米、全重49公斤、射速480发~600发/分钟、水平射界(左右)21度、供弹方式为250发的帆布弹带。该型重机枪要比日军九二式重机枪更好,成为八路军步兵重武器的首选配置。</h3> <h3>八路军步兵武器装备八迫击炮。</h3><h3><br></h3><h3><b>八二式迫击炮</b></h3><h3>20式八二迫击炮,是中国以法国布兰德1930式81毫米放大口径至82毫米而成的迫击炮,1931年量产,抗战期间成为八路军主要曲射步兵火炮,尤其适合山地作战,有效射程在2000米左右。1939年11月7日,八路军曾用此炮在黄土岭的战斗中,击毙了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少将。</h3> <h3><font color="#ed2308">***************************************</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b>(四)日军单兵装备</b></font></h1> <h3>身穿昭五式制服的日军官兵。</h3> <h3>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时的日本陆军中国派遣军。</h3><h3><br></h3><h3>这时期的日军还是身穿“昭五式”军装。</h3><h5><font color="#167efb">左1为日本陆军中国派遣军二等兵;</font></h5><h5><font color="#167efb">左2为日本陆军中国派遣军军曹,手中在摇着一</font></h5><h5><font color="#167efb"> 面带红穗边的太阳旗;</font></h5><h5><font color="#167efb">右1为日本海军第三舰队的海军陆战队列兵。</font></h5> <h3>1937年日本陆军派遣军单兵装备。</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一个日军步枪手,身着昭五式夏季军服,配备明治三八式步枪1枝,步枪子弹存放在于前腰2个(注:各30发)后腰1个(注:60发)的弹药盒中。这种弹药盒就是二战中日军使用最普遍的明治三O式弹药盒。</font></h3> <h3>1937年日本陆军派遣军单兵装备。</h3> <h3>一个日本士兵的全套制式装备。</h3> <h3>日本陆军军衔图表(1943年---1945年)</h3> <h3>1945年中国中原战场上的侵华日军。</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身穿九八式制服的三名日军官兵。</font></h3><h5><font color="#167efb">左1为日本陆军上将,手拿微型军用地图,绣口</font></h5><h5><font color="#167efb"> 一道绿杠,领章上三颗黄星标识;</font></h5><h5><font color="#167efb">左2为日本陆军少将,绣口三道绿杠,领章上一</font></h5><h5><font color="#167efb"> 颗黄色将星标识;</font></h5><h5><font color="#167efb">右1为日本陆军一等兵,头戴镶有黄色五角星的</font></h5><h5><font color="#167efb"> 九O式钢盔,手持一挺九九式轻机枪。</font></h5> <h3>日本陆军的战斗帽。</h3> <h3>日本陆军战斗帽上的垂布。</h3> <h3>侵华日军将官<font color="#167efb">九八式</font><font color="#010101">指挥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日军下士官(注:包括曹长、军曹和伍长)所使用九五式军刀,通称“曹长刀”。“曹长刀”从1935年一直生产到战争结束,这种军刀沾满了各地抗日军民的鲜血。</font></h3> <h3>日军单兵武器装备---步兵锹。</h3> <h3>日军单兵武器装备---军镐。</h3> <h3>日军单兵武器装备---<font color="#167efb">九九式</font><font color="#010101">背包。</font></h3> <h3>日军单兵武器装备---<font color="#167efb">九O</font><font color="#010101">式钢盔。</font></h3> <h3>日军单兵武器装备---<font color="#167efb">三O式</font><font color="#010101">刺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日军单兵武器装备---南部十四式手枪。</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王八盒子</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这种手枪于大正十四年(注:1925年)列为日本陆军制式武器,口径8毫米,枪管长114毫米,全枪长228毫米,弹匣容量8发,有效射程50米。它是二战期间日本正规部队普遍装备的标准手枪,</font>南部十四式手枪,可以说是当时日军的一件标志性装备,这种手枪上到将军、下到士官都在使用。由于在中国人们把装在皮质或木质枪套中并用肩背携带的手枪称为盒子枪,且南部十回式手枪枪套采用了圆形凸鼓硬壳造型样式,两者结合,中国人俗称“王八盒子”</h3> <h3><font color="#010101">日军单兵武器装备---三八式步枪。</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三八大盖</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三八式步枪是于明治三十八年(注:1905年)定型生产的步枪,它是二战中日本陆海军最主要、最基本的步兵武器,一直被使用到二战结束。由于其枪机上有一个随机运动的防尘盖以及杠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所以它在中国俗称:“三八大盖”。三八式步枪全长1275毫米,枪管长769毫米,这两项指标可以说是二战时期主要参战国家军用步枪最长的,因此也就具有了弹头初速高,飞行稳定性好,命中精度高的优点。</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三八式步枪自1907年开始生产到1940年停止生产,累计生产数量达300余万支。北洋政府及各地军阀曾向日本购买过一批三八式步枪,此后辽宁和太原的兵工厂也先后仿造过,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曾缴获了大量的“三八大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日军单兵武器装备---十一年式轻机枪。</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歪把子机枪</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十一年式轻机枪,是日本陆军于大正十一年(注:1922年)采用的第一种制式轻机枪,因为其枪托为了便于贴腮瞄准而被设计成向右弯曲的式样,在中国被俗:“歪把子机枪”,这就是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是日军侵略中国时日军步兵班主要的轻机枪之一。</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十一年式轻机枪自动方式为导气式,冷却方式为气冷式,枪管上有螺纹状散热片,发射三八式步枪用的6.5x58毫米步枪弹,射程较远,精度较高,但枪弹威力不大。它釆用弹斗供弹,弹斗容弹量为30发,弹斗位于机枪枪身左侧,可以容纳6个水平放置的5发装弹夹。该枪由于弹斗供弹,易进尘土,因而故障频发。</font>十一年<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式</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轻机枪从1923年到1941年连续生产了18年,共生产了29000挺。</span></h3> <h3><font color="#010101">三八式步枪与歪把子轻机枪的弹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日军单兵武器装备---九二式重机枪。</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鸡脖子重机枪</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九二式重机枪是日本皇纪2592年(注:1922年)定型的枪械,它成为二战时期日军的标准重机枪。九二式重机枪口径7,7毫米,握把为折叠式,呈八字型。在枪口处装有防火帽,与枪身上的散热片以及全枪整体外观构成了一只“斗鸡”模样,加上其射击时频率不高,枪声听起来又“咯咯咯”的,所以被抗日军民形象地戏称”鸡脖子” 。</font></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九二式重机枪总产量为45000挺,日军1个步兵大队配属1个机枪中队,每个步兵小队配备九二式重机枪1挺。这也是李云龙做梦都想得到的一款重机枪。</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九二式</font><font color="#010101">重机枪弹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日军单兵武器装备---九七式手榴弹。</font></h3><h3><b style="color: rgb(1, 1, 1);"><br></b></h3><h3><b style="color: rgb(1, 1, 1);">甜瓜手雷</b><br></h3><h3><font color="#010101">九七式手榴弹是日本陆军在中国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上大战中使用的标准破片手榴弹,也叫甜瓜手雷。1936年研制,1937年作为单兵的标准配备,发给日本步兵在战场上使用。九七式手榴弹全长98毫米,直径50毫米,装黄色炸药,药量在65公克,引爆方式为4~5秒燃烧型引信,杀伤半径在7~10米。使用时,拔除保险销,将弹体在硬物上用力撞击一下,使击针击发点火帽点燃延期信管,然后投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日军单兵武器装备---八九式重掷弹筒。</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八九式掷弹筒</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这型掷弹筒是大正十年式掷弹筒的改进型。其口径为50毫米,全炮长413毫米,炮筒身长260毫米,全炮重2.7公斤,炮筒重1.6公斤,炮简脚长170毫米,炮筒板重1.1公斤,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程500米。掷弹筒是日军小队(步兵排)火力支柱。据说日军大多数的掷弹筒手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手,实战中的400米内命中率高达85%到95%,十分惊人。日军多以此来摧毁国军较为坚固的重机枪或者轻机枪火力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日军单兵武器装备---九七式迫击炮。</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小钢炮</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九七式迫击炮是二战日军使用最为普遍,俗称“小钢炮”。1937年11月定型生产,九七式迫击炮服役后纳入步兵大队直辖大队小队,编制2-4门。九七式迫击炮比九四式迫击炮轻,发射硝烟与炮声又比九二式步兵炮小,受到官兵的一致好评。该炮由炮身、底钣和调节两脚架组成,总重67公斤,可以发射一OO式高爆榴弹,射程2850米。该炮因为其弹道弯曲,死界很小,所以具备射速快、威力大的优点。此外该炮认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机动、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造价低廉而闻名。</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b>(五)持久战的胜利</b></font></h1> <h3>1.日军的强大</h3> <h3><font color="#010101">1937年淞沪会战时的中国士兵。</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淞沪会战给中国军队的最大教训就是:</font></h3><h5><font color="#167efb">1)中国军队普遍战术观念陈旧落后,战斗素质</font></h5><h5><font color="#167efb"> 和军事训练差。不具备现代战争的常识,仍</font></h5><h5><font color="#167efb"> 然抱着以往国内战争老一套战法同日军作战。</font></h5><h5><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军</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官和士</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兵不知如何打敌机、打坦克、打</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要塞地堡,也不善于隐蔽自己,不懂得如何</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疏散和伪装,只是一味地强调勇敢、不怕</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死,精神万能,徒恃血之</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勇。</span></h5><h5><font color="#167efb">3)无论军事技<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术、训练水</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平还是纪律性及吃苦</span></font></h5><h5><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 耐劳方面,中国士兵都远远不如日本兵。</span></h5><h3>因而中国军队在自己的土地上依靠自己的城市和人民,却付出了比敌人多一倍乃至两倍的代价,也就不足为怪了。</h3><h5></h5><h3></h3> <h3>李宗仁---时任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h3><h3><br></h3><h3>李宗仁上将对日军点评:</h3><h5><font color="#167efb">“ 日本陆军训练之精战斗力之强,可以说近世罕有其匹。用兵行阵,上至将官,下至士卒,俱按战斗战术原则作战,一丝不乱,令敌人不易有隙可乘。日本高级将领中虽令出色的战略家,但是在基本原则上,绝少发生重大错误。日本将官一般都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其做事皆能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令人生敬生畏,这些都是日本军人的长处。”</font></h5> <h3>张发奎---时任国军第四战区司令长官。</h3><h3><br></h3><h3>张发奎上将对日军点评:</h3><h5><font color="#167efb">“ 我感觉敌人能攻占任何他们想要的目标;倘若他们没有占领某地,那是因为他们不想要。在整个抗日期间,我的思路一贯都是这样的。一切都是时间问题。”</font></h5> <h3>陈诚---时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h3><h3><br></h3><h3>陈诚上将对日军点评:</h3><h5><font color="#167efb">“ 敌人使用部队,据先后发现番号计算,总计不过七个师团。所以能以少击众者,除装备关系外,就是因为素质的优越。反过来看我们自己,部队虽多,但量优势每为劣质势所抵消,徒然虚靡饷糈,并无补于败亡。”</font></h5> <h3>林彪---八路军第115师师长。</h3><h3><br></h3><h3>林彪(陆军少将加中将)对日军点评:</h3><h5><font color="#167efb">“ 敌人确是有战斗力的。也可以说,我们过去从北伐到苏维埃战斗中还不曾遇到过这样强的敌人。我说的强,是说他们的步兵也有战斗力,能个自为战,虽打败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战后(注:平型关伏击战)只见敌人尸横遍野,却捉不着活的。敌人射击的准确,运动的荫蔽,部队的掌握都颇见长。对此种敌人作战,如稍存作战轻敌观念,做浮躁行动必易受损失。”</font></h5> <h3>日军的重机枪阵地。</h3><h3><b><br></b></h3><h3><b>老战士回忆</b></h3><h3>多次与日军作战的新四军老战士姚天成回忆:</h3><h5><font color="#167efb">1)日军不仅单兵作战能力很强,而且部队之间的</font></h5><h5><font color="#167efb"> 协同配合也很好,不管是步炮配合,还是小</font></h5><h5><font color="#167efb"> 范围的组、曹(注:指班)、小队的内部配</font></h5><h5><font color="#167efb"> 合,都是训练有素的,我参加过与日军作战,</font></h5><h5><font color="#167efb"> 几乎每次都可以看到。</font></h5><h5><font color="#167efb">2)对方部队一旦遇袭击,都能迅速展开,并以</font></h5><h5><font color="#167efb"> 最快的动作,形成单兵之间的交叉火力掩护</font></h5><h5><font color="#167efb"> ,和步炮之间的相互掩护,而一旦日军形成</font></h5><h5><font color="#167efb"> 战场配合,就基本上没有了射击死角,再要</font></h5><h5><font color="#167efb"> 穿插分割他,难度就非常大了。有时候甚至</font></h5><h5><font color="#167efb"> 是做不到……</font></h5><h5><font color="#167efb">3)抗战初期我们的一个老红军连队与日军作战</font></h5><h5><font color="#167efb"> 时,别看日军火力听上去不很密集,但我们</font></h5><h5><font color="#167efb"> 那些身经百战、动作灵敏的老红军战士,只</font></h5><h5><font color="#167efb"> 要是稍不注意,就会被对方击中。</font></h5><h3></h3> <h3>发起冲锋的日军士兵。</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日军武器特点</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综合对比来看,日军虽然部分武器装备的性能、火力、适用性和技术参数不如中国军队的装备好,但日军的武器装备是制式化、系列化、国产化,自给自足。部队的后勤供应合理、科学、高效。再加上日军训练有素、战术动作规范、作战意志顽强、战斗作风强悍,在战场上装备与人员组合发挥到了极致,给中国军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高效作战</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有人对日军与苏军作了对比:</font></h3><h5><font color="#167efb">“ 日军的‘武士道精神’顽固确实不假,但从军事斗争的角度来看,这还不真正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日军非常精于‘高效作战’。如果苏军每发射出100发子弹,可能会杀伤5名敌军的话,那么,日军的100发子弹就有可能杀死10名甚至20名敌军,也就是说,当年日军作战效率大约是苏军的一倍以上。”</font></h5> <h3><font color="#39b54a">-------------------------------------------------------------</font></h3> <h3>2.持久战的胜利</h3> <h3>1938年,毛泽东在抗大作《论持久战》演讲。</h3><h3><br></h3><h3>毛泽东在谈到中日武器的对比时说:</h3><h5><font color="#167efb">“ 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font></h5> <h3> 抗日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了地道战。</h3> <h3>八路军地方部队正在布设地雷。</h3> <h3>这是八路军缴获日军的照片,日军在写“注意地雷”的标记。</h3> <h3>雁翎队轻舟飞桨,同敌人开展水上游击战。</h3> <h3>割断日军电话线。</h3> <h3>抗日军民采用麻雀战,打得日军终日不得安宁。这是民兵用冷枪打击敌人。</h3> <h3>新四军组织民众在津浦铁路徐州段发动破袭战。</h3> <h3>共产党敌后战场示意图。</h3> <h3><font color="#39b54a">--------------------------------------------------------------</font></h3> <h3>3.正面战场</h3> <h3>武汉保卫战时期的国军士兵。</h3><h3><br></h3><h3>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队凭借其先进的武器装备大肆侵略中国。在敌强我弱的不利态势下,中国军民以劣势的武器装备,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用自己血肉之躯顽强抵抗着残暴的日本侵略军,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那一天!</h3> <h3>陷入黄泛区的日军战车部队。</h3> <h3>台儿庄战场上正在溃退的日军官兵。</h3> <h3><font color="#167efb">“胜利是属于我们的!”</font>---中国远征军的娃娃兵。</h3> <h3>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示意图。</h3> <h3>抗日战争的历史向世人昭示:<br></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5><font color="#ed2308"><b>“ 武器装备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战争的正义与否,民心的向背,才是决定抗日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b></font></h5><h3><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010101">毛泽东《论持久战》</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font></h3> <h3>根据资料收集整理,部分图片采自网络。</h3><h3>2019年9月11日三稿于津门。</h3><h3><br></h3><h3><font color="#ed2308"><b>非常感谢您的阅读!😊😊😊</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