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坪印象——瓦石溪

枫林晚

<h3>山里的天黑得很快,刚才还是满目的苍山远霞、残云飞度,一转眼就只留下天空繁星点点,农家的灯火依稀。这里位于南郑黎坪景区的西流河畔,河床的片石如瓦片状鳞次排列,质朴的山里人给它起了一个形象而唯美的名字:瓦石溪。这时候远处隐约的犬吠,近处轻柔的松涛,夹杂了槐香袅袅,交融了河水潺潺,如同一曲韵律天成、慑人心魄的《高山流水》,在山谷里经久不息的奏鸣,飘拂,回旋,流动。</h3> <h3>山里的夜很静,没有辉煌也毫不绚烂,当城市的喧嚣已经远离,盛宴的激情已然消减,留给我们的,就只有一丝清寂、少许孤独。在这样的夜里伫立溪边,心绪往往就演化成一种精神仪式,以一种发呆似的模式来默对内心,来想一想自己说过的那些话,做过的那些事……</h3> <h3>古人云“智者乐水”,人类许多伟大的哲思,都曾发端于水:你看那孔子在水边感慨,老子在水边顿悟,连那个有精神洁癖的屈原,也是面朝江水,给历史留下一声沉重的叹息。他们同时具备着智者的思虑和文人的情怀,于是更易在水边引起对生命的思考。我相信他们一定也在水边发呆过,也许有些神圣的命题,就是在暗夜的水边发呆后的结果。</h3> <h3>我逐渐发现发呆是一种很好的心灵功课:你可以什么都想,什么都不想,诸如高尚与龌龊、美妙与肮脏,也无须理会儒道的说教,兵法的枢机。敢把卑劣的仇人摁在心底的角落狠揍一顿,也能把高尚的智者放在心里的神坛膜拜一番。无论悄悄的狠揍,或者默默的致礼,一切都在心底里虚拟进行,没有人知道,没有人打扰。行为虽受理性的制约,可精神拥有高度的自由——毕竟做君子的压力太大,偶尔当一回小人,令人愉悦。</h3> <h3>在瓦石溪,一切都在平淡和真实中度过,没了城市的灯红酒绿和觥筹交错,没了那些噪杂、争斗、应酬、谋划,如同一个隐身世外的老者,显得那样的安详,那样的纯粹。留在我心底的,是质朴的山民,纯真的笑容,爽朗的性情,还有那些直截了当的模式。</h3><h3>上天给了我一次机会,它为我挑选了这个贫瘠但纯净的地方,来历练性情,陶冶心灵……几个人的喧闹声打破了夜的静谧,在怂恿下,一人扯开嗓子吼着秦腔:“韩信当年入深山,远远看见一茅庵……”那是我晚归的同事。</h3><h3><br></h3><h3>图片提供:雄达</h3>